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奇事:因“熊孩子”偷挖两个红薯,全村人迎来灭顶之灾

民国奇事:因“熊孩子”偷挖两个红薯,全村人迎来灭顶之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472 更新时间:2024/1/22 1:19:21

民国怪事多,想老老实实当个老百姓,实在不容易。今天说一件发生于民国8年的奇事,两个红薯引发的血案……

民国初年的农村

01

民国8年秋的一天,河南洛阳七里河村外的田地中,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在玩耍。七八岁的孩子,正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年龄,十分调皮。当时,男孩从一块红薯地里,偷偷挖出了两块红薯。

天天招猫逗狗也就算了,毕竟还是小孩子,没人计较。但是,当时红薯还没长成,没到收获的季节,这算是糟蹋粮食了。正巧红薯地的主人来干活,看到了这个情况,一怒之下打了男孩几巴掌。

那个时候,祸害庄稼不是小事,小孩子因此挨打的不少,所以不算什么大事。男孩的父母知道这件事后,也明白理亏,把孩子训斥一顿就算了。农村这样的事情有发生,村里人怎么也想不到,就因为这两块红薯,后来惹了天大的麻烦。

一个多月后,这个男孩忽然得急病死了。那个年代医疗条件差,这也不算是很少见的事情,村民只能表示惋惜。没想到,孩子的父亲觉得,孩子的死,肯定和偷红薯被打两巴掌有关系。不过,男孩的父亲也没有去闹事,事情也就过去了。

02

但是,这位父亲的特殊身份,很快就让这件事闹大了。

民国洛阳

男孩的父亲名叫志高,原籍安徽。其实,李志高就是七里河村一个普通农民,无钱无势。问题就在于,他原籍安徽。

要把这件事说清楚,我们必须讲一讲时代背景了。先说段祺瑞,他是民初皖系军阀首领,袁世凯死后,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当时,段祺瑞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扩大势力范围,积极扩充军队,控制各地军事要地。

当时,在洛阳西工兵营驻扎了两个旅,兵源全部来自安徽,是段祺瑞想为自己培养的“御林军”。这两个旅都是刚刚招收来的新兵,绝大部分是安徽农村的年轻农民和地痞流氓。这批新兵仗着是段祺瑞的“嫡系部队”,脾气暴躁,好勇斗狠,名声不好。

更重要的是,段祺瑞大力扩充军队,但后勤补给跟不上。西工兵营的这些新兵,不仅军饷跟不上,甚至一半士兵连军装都没有。正因为这样,他们穿着便装四处游荡,骚扰老百姓是常见的事情,也没人敢管。

西工兵营和七里河村,只隔着一条涧河,往来也非常方便。七里河村的村民李志高,有个表弟就在西工兵营当兵,还是个排长,经常带几个安徽老乡来七里河村串门。

李志高的儿子病死,他心中十分痛苦,有一天表弟来闲聊,他就哭诉了儿子偷红薯被村民打了的事情。这个排长一听,当即拍了桌子,怒骂村民欺负安徽人。其他几个安徽老乡也摩拳擦掌,说如果不报仇,那就显得太好欺负了,以后还怎么在附近混。

03

这几个兵当天回到军营,添油加醋渲染一番,一群安徽老乡不明白真相,以为李志高真的被当地村民欺负,就吵吵嚷嚷要去报仇。于是,李志高的排长表弟领着一群士兵,冲到了七里河村,见人就打,见到贵重东西就抢。

民国军阀部队

七里河村的老百姓懵了啊,不知道咋回事,就忽然出现一群当兵的又打又砸,为啥啊?当时的老百姓胆小怕事,见到当兵的躲着还来不及呢,肯定不敢反抗。所以,这帮子士兵在七里河村折腾了一天,闹得鸡飞狗跳,才心满意足离开。

七里河村的老百姓也见惯了这帮当兵的闹事,只觉得这次闹得大一些,今天他们人也打了,东西也抢了,该心满意足了。所以,村民没有多想,觉得日子还能过下去。

但是,这帮当兵的回到军营,有了新的想法。

整整一天打砸抢,这帮新兵也十分惊讶,因为他们完全没有遇到任反抗,七里河村的村民,就像是“木头人”一样,一动也不动。这帮新兵觉得,既然这样,不让再去一次,把七里河村彻底抢光,换点钱用。

另外,这样新兵也有一丝担心,一两个人进村抢东西,那只是“兵痞闹事”,今天一大帮人光天化日抢劫,真要是传扬出去,也可能闹出大麻烦。所以,必须让七里河村的村民,也“犯了大错”,只有这样,新兵去打砸抢就有理由了。

04

当天晚上,这群士兵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具尸体,换上了军装,将其扔在了七里河村南边的张家坟。

民国农村

第二天一大早,七里河的村民陆陆续续出来干活,很快就有人发现了这具尸体。大家纷纷围过来,一看到尸体身上穿着军装,都害怕了。昨天一群当兵的来打砸,今天就有一个死在了村外,这算什么事情啊!

很快,村里的妇女小孩也听到消息,纷纷跑过来看热闹,张家坟站满了人。李志高事先和表弟商量好,半夜就带着一群士兵躲在涧河东边的瞿家屯外。当他们看到七里河村的村民围观尸体时,立刻冲了过来,将人群团团围住。

老百姓又懵了,怎么回事?李志高的表弟走过来大骂,说村民昨天晚上把第三旅的兵打死了,必须严惩。老百姓吓坏了,赶紧说不是村民打死的,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这帮新兵就是为了栽赃陷害,根本不听解释,冲进人群就是拳打脚踢,喊着要为死去的士兵报仇。现场一片混乱,村民开始往村子里跑,士兵就在后面追赶。村里的男人害怕被打死,直接跑出村子,躲在僻静的地方不敢回家了。

05

村里的女人觉得士兵不会打她们,于是都留在家里,慌慌张张藏东西。没想到,这帮新兵什么都不顾,一家一户踹门进去,说是要搜查凶手。进了门之后,翻箱倒柜抢粮食、被褥、衣服、锅碗瓢勺,几乎所有能搬走的东西,全都抢走了。

民国农村女子

不仅如此,他们见村子里没有男人,胆子也大了,见了年轻女子就往外拉,一番侮辱。整个村子到处都是哭喊声,七里河村数百户人家,都被抢劫一空。

在村子里祸害了三天之后,这帮新兵终于心满意足,拉着东西回军营了……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洛阳,引发市民愤慨。之后,此事又传到了上海、北京等城市,登上了各大报纸,人们纷纷谴责这些新兵的行为。不过,因为时局混乱,这支西北边防军后来只是调离了洛阳,没有任何一个人受到惩罚……

所以说,民国乱,土匪可恨,有些士兵比土匪还可恨。

更多文章

  • 民国京师模范监狱:女犯能带着孩子生活,有类犯人每天吃二两牛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监狱里的女犯人,民国监狱真实照片,礼泉监狱女犯人真实生活

    说起民国的监狱,你会有怎样的印象?昏暗、肮脏、血腥,人间地狱一样的地方。但是,有一所民国时期的监狱,一定会超出你的想象。京师模范监狱01清廷在即将灭亡之时,曾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试图挽回覆灭的命运。这些改革之中,就包括“狱政改革”,也就是改良监狱的管理。宣统元年,法部奏请筹建一所新式监狱,但工程还

  • 民国北平奇案:女教师不愿当小妾被未婚夫抛弃,连开7枪打死情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民国奇情大案真实案例,宋连生法律讲堂民国杀妻案,民国美女杀手杀外孙女

    1935年3月16日上午10点多,北平至诚中学内忽然传出7声枪响,师生一片大乱。学校发生命案,引起了轩然大波。但随着事件公之于众,更多的争论也来了……民国北平街头01案件的主人公名叫刘景桂,女,察哈尔省宜化县人。刘景桂家庭条件较好,毕业于察哈尔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之后留在宜化县女子高级小学当教员,3

  • 历史故事:1913年,扬州督军徐宝山投靠袁世凯,被陈其美以炸弹刺杀(下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1913年,原革命军第二军上将军长、现扬州都督徐宝山投靠了大总统袁世凯,背叛了革命党,并多次截胡上海督军陈其美的军火物资。陈其美大怒,派了刺客以进贡徐宝山花瓶为名,将炸弹藏进了花瓶内。一场刺杀行动一触即发……历史故事上海督军陈其美书接上篇文章,咱接着说徐宝山。1898年这一年,徐宝山32岁,已经是扬

  • 北洋政府时期,海军发展的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北洋政府时期由于忙于内部的混战,所以北洋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投入到海军建设当中去,以1912年和1913年为例,1912年的海军经费为700万元,所占比重不到当年军费总额的百分之十,1913年和1914年海军经费依然不足百分之十,而且在1918年以后由于时局动荡、经费紧张,北洋政府甚至已经不再过问海军

  • 54岁时,曾国藩娶19岁的小妾,别人笑话,他说:就是为了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曾国藩一生娶几个老婆,曾国藩一生几次婚姻,曾国藩与小妾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 在《雍正王朝》中,为何雍正明知道邬思道与秋月相爱,却不成全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雍正王朝中邬思道为什么没娶秋月,邬思道和秋月写诗,雍正杀邬思道完整版

    无论古代还是现在,任何时候,人都希望重用自己亲近的人。换句话来说,有时候一个人跟对了人,站好了队,往往能够事半功倍。这就意味着有时候能力强不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谁的人,听谁的指挥,这一点至关重要。比方说一个公司的老板,不可能完全根据人的才能去任用一个人。因为对于老板来说,有时候这个人听老板的话比这

  • 《康熙王朝》,孝庄去索尼家,为何吃了三次闭门羹,才拿出拐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康熙王朝索尼和孝庄,孝庄皇后去索尼家提亲,大清风云孝庄威逼索尼

    今天,我们要说的一个情节,就需要深度理解一下,这个情节是什么呢?那就是孝庄太皇太后去索尼家,请索尼出面制约鳌拜,但是呢,孝庄太后去他家找他,走大门的时候,不见,走后门,更不让见,甚至到最后走厨子的门都不行,后来呢,拿出了自己的贴身拐杖,然后大门就开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说说走正门吧,因为孝庄太皇太

  • 在《雍正王朝》中,那个肥头大耳的蒙古王爷到底是谁?他究竟是谁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雍正王朝蒙古皇帝评价,雍正派九王爷去西北军营,雍正8王爷结局

    第一次是在刑部冤狱案后,康熙率领众皇子到木兰围场秋猎,在秋猎现场,这位蒙古王爷夸赞老八胤禩逮的活物最多,因而说他仁慈,是当皇太子的料;第二次则是在蒙古与西北边陲,年羹尧任西北大将军,蒙古王爷宴请年羹尧,当时正值朝廷众员弹劾年羹尧,杀死孙嘉诚后,雍正大怒,即刻解除年羹尧大将军职务。剧中,满蒙的关系可以

  • 古代唯一穿龙袍下葬的女子,连吕后和慈禧都不敢穿,她是何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上唯一穿龙袍下葬的女人,慈禧太后穿龙袍,慈禧太后对吕后的评价

    历史上,乾隆有一个极为宠爱的女儿,其他皇帝的宠爱则很少言之于世,但人非圣贤,每个人都不会做到绝对的公平,康熙同样也是如此。历史上,康熙对皇后情深义重,两立两废太子,但无人知晓他也曾将万千宠爱全部放到一个女儿身上。这个女子名叫固伦荣宪公主,是康熙的第三个女儿,但前两个女儿早早地离开了人世,公主实际上是

  • 古代各朝刽子手都用什么兵器行刑?元朝用斧子,清朝刽子手最特殊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元朝巅峰时期版图,古代最残忍的兵器,古代刽子手地位怎么样

    我国古代最早期的刑罚,出现在原始社会,舜禹统治时期,当时的处罚规定,贪赃,抢劫,杀人,这几种罪行性质最为严重,不管犯了哪一种,都要受到严惩,可见当时社会对刑罚的管理制度和严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统治王朝,期间,就对刑罚做出了更明确地规定,他将笞、杖、徒、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