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幼时和大人们一起看的关于武则天的电视剧,都是讲述这个女皇是怎样从一个小女孩一步步走到史上第一个女皇的,剧版武则天过于智谋,也过于心狠毒辣,所以从小就给我留下了一个不太“正”的个人形象。
进来阅读关于武则天的书有《武则天》《武则天:从三岁到八十二岁》《武则天研究》再到这本《武则天及其时代》,当我对这个女皇了解更多后,突然对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有这样一个提倡女性权益的先驱者而感动。
纵观武则天的一生,好像她身上一直都有主角光环那样,但很多时候,她好像又没有光环,但她的传奇一生,真的很让人决定不可思议。
虽说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而那些不太“好看”的历史,或许会被成功者抹去。但千年风霜洗去时人的愤慨与不解,那些好的坏的评价都无法来代替她在历史上的地位。
对于武则天在历史上的贡献,我想对唐史有点了解的都不必再说。虽然后人们在这些政绩面前,也有说武则天不守节、浪荡、凶狠等,但在她的治国之功面前,这些个人小问题好像并不是多大的问题,毕竟有权利的最高峰者,多少有些野心也算正常。
与独孤伽罗相比,武则天作为第一个女帝,好像更加成功。独孤皇后是在宫内被尊称“圣”,而 武则天则可以再宫内宫外被尊为“圣”,她的政治手段,似乎更广。
从进宫开始,武则天有很多次不可转环的时刻,也不是每次都能够幸运地有主角光环,我们可以看到,那些逢凶化吉的转机都是她自己获得的。她的大胆、自信以及才智,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夸赞的。
阅读《武则天及其时代》,好像又不是单纯地阅读关于武则天的历史说,作者通过她自己对于武则天的研究,为我们对比了诸多武则天史料背后的真实性。虽然各说纷纭,但真实的又会是怎样的呢?读者会有自己的见解。
书本语言上也写的比较真实。比如这段“武则天正好具备了这一切,她热情、机智、美貌。在武则天身上,李治的人生激情和欲望得到了最大的释怀和满足。眼前这个女人是一个活着的母亲、现实的情人,是一个难以舍弃的心理和肉体的温床。”其实之前我无法理解李治为何会爱上这个父亲的女人,但作者这一段好像把我点醒了。置身那个时候,他也是一个“傀儡皇帝”,或许他们之间的惺惺相惜,让李治感受到了自己,他不再是孤单一个人吧。
把持了十五年的至尊皇权,在政变时,她最终不得不放手,虽然心有不甘,但她知道必须接受现实的无奈安排。虽说对于无字碑的说法有很多种,但我似乎从对武则天一代女皇这个形象从敬畏到感慨她的女权主义而敬仰的心情也油然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