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为什么会有诏安的事,是宋江的一时头脑发热还是蓄谋已久的。梁山经历了三代领导人,这三个人的举措直接决定梁山的走向和好汉们的命运。王伦时期,因为他是很保守的领导,没有什么宏大的目标,也没有那个霸气的胸襟,只想那几个头领个一众小罗罗们吃穿不愁,不想厉害的人来破坏这份安宁,所以被晁盖和林冲给做了。
晁盖比王伦的志向大的多,广开大门,招揽各方失落的英雄豪杰(不失落的有几个愿意去梁山?说是好汉聚义,其实不过是落难的人共处),把梁山发展壮大,至于再后来他会干什么,没人知道,因为宋江急不可待的取代了这个决定好汉们命运的位子。到宋江掌权,梁山已经非常强大了,凑够108人以后就停止了招人,开始了诏安的行动。从晁盖的举动可以看出,他是绝对不会诏安的,要么让好汉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终老一生,要么就反抗到底,被朝廷灭了。宋江为了能够诏安可是费了不少心思,结果却遭到了读者的谩骂,这是为什么呢?
分析当时的情况,不诏安行不行?表面上是快乐的挥霍潇洒,现实是非常的危险和无奈。如果不诏安,没人能做的了梁山泊的老大,宋江不行,晁盖如果不死也不行,没有谁有这个能力笼络住这些我行我素的猛汉子。
晁盖之所以会无缘无故的被射死,其实还是管不住众手下,最起码他的好基友吴用就背叛了,还有宋江这个野心家,晁盖仅凭一点义气是镇不住也服不了众人的。梁山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人,第一类是被奸臣和当时的世道逼迫的不能自保而投奔的梁山,像林冲、秦明、武松、雷横、朱仝等,本来有一份工作,但是被人看不惯而打压陷害了;第二类是被梁山打败收降的,或者是被梁山陷害拉拢利用的,比如关胜、呼延灼、徐宁、卢俊义等;第三类是无业游民,或者是本来就是打家劫舍的土匪,主动投奔或者是被梁山收编的,比如王定六、焦挺、还有个没上成的韩伯龙、李忠、王英等。除了第一类,其实他们当中也有大部分是想被诏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