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江招安后便马不停蹄四方征战,这是什么原因呢?

宋江招安后便马不停蹄四方征战,这是什么原因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179 更新时间:2024/1/20 11:24:12

说《水浒传》,不能不说宋江;而要说宋江,就不能不说招安。自从宋江带领兄弟们接受朝廷的招安后,好汉们先是打败辽国,接着平定田虎和王庆,最后又剿灭了方腊。在征讨方腊之前,梁山好汉并没有折损,但是征方腊后,梁山好汉则死伤惨重,除去公孙胜、安道全、皇甫端、萧让、金大坚和乐和六人未参与外,梁山102位好汉最后只有36人活着回来,且鲁智深坐化,武松断臂,林冲中风,时迁、杨雄等人则病死。

可以说,招安是梁山好汉的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正因为梁山好汉“结局悲惨”,所以很多人痛骂宋江。有人说宋江不该招安,带领梁山群雄即便不能打一片天下,起码也能据守梁山泊,与朝廷抗衡;也有人说,如果晁盖不死,他肯定不会招安,108将最后就不会死很多人了;还有人说,宋江应该与方腊联手,肯定能推翻朝廷;甚而有人说,宋江不过是踩着兄弟们的尸体上位,他想要功名,最后被奸臣害死也是因为报应,他要是不招安就不会被害死等等。

总而言之一句话:宋江不应该招安,招安是大错特错的。

那么,宋江为何坚持招安,他坚持招安到底是对是错?如果不招安,梁山108将的结局是否会更好?接下来,个人从原著情节来分析这些问题。

宋江之所以要招安,并没有任何私心,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方面是梁山十万人马与所需钱粮的冲突;第二方面是梁山好汉的出路与未来;最后一方则面是宋江对朝廷的忠心使然。这三点原因,都促使宋江要招安。

一、梁山十万人马与所需钱粮的冲突

梁山不是一日建成的。王伦为寨主的时代,梁山除了王伦、杜迁宋万朱贵四位头领外,只有七八百小喽啰。到晁盖做梁山寨主时,梁山头领不断增多,小喽啰们也多了许多。比如曾头市之战,晁盖一次性就带走林冲、呼延灼等二十位头领和五千人马。

到了宋江做寨主时,梁山人马依旧在扩增,到梁山108将大聚义、大排名时,梁山达到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梁山约有十万人,燕青去找宿太尉帮忙完成招安大业时,曾经说过梁山人数。

燕青禀道:“太尉在华州降香时,多曾伏侍太尉来。恩相缘何忘了?……宋江等满眼只望太尉来招安。若得恩相早晚于天子前题奏此事,则梁山泊十万人之众,皆感大恩!哥哥责着限次,男女便回。”

次后,童贯两次攻打梁山,高俅三次征讨梁山,两人统率大军十余万。从这也能侧面证明,梁山人马约有十来万。

十万人就是十万张嘴,他们每天都要消耗一大笔粮食。古人生活水平普遍较低,菜少,填饱肚子主要靠主食。如果按每人每天吃一斤米来算,梁山每天就需要十万斤大米。即便打个对折,梁山每天也需要五万斤米。

正因如此,所以梁山每次下山征战或者招揽好汉,都要尽可能多地带回粮食。

就着锺离老人为头给散,一面把祝家庄多余粮米,尽数装载上车。金银财赋,犒赏三军众将。其余牛羊骡马等物,将去山中支用。打破祝家庄,得粮五十万石,宋江大喜。

梁山好汉不仅在祝家庄得到许多粮食,在曾头市也是“

抄掳到金银财宝,米麦粮食,尽行装载上车

”;而拉拢李应时,吴用也是派三百名士兵去拉李应的家私。诸如此类,不止一例。

更多文章

  • 宋江用什么方法让兄弟们为他出生入死?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江害死多少兄弟,众兄弟拜宋江为哥哥,众兄弟救宋江

    这是因为宋江会收买人心,他在未入梁山前,就不断仗义疏财,因此也收获了很多江湖义士的尊重,这才在江湖上混得了自己的一个地位,宋江仗义疏财,常常救人于危难宋江为什么被抓、刺字,那是因为宋江杀了要向官府告发宋江与梁山反贼有书信来往的阎婆惜,阎婆惜拿着信件要挟宋江,要宋江待她一心一意,对她用心,阎婆惜与其他

  • 宋朝赵恒活得很自我,却给后世子孙带歪了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赵恒简介,穿越到宋朝变成赵恒,关于宋朝赵恒的电视剧

    赵恒,在位25年,开启了活得很“自我”的宋朝时代。这是由基因遗传的。{宋朝的历史并不像很多文人描述的君臣共治、诗书礼之邦、天下之中心,【宋朝有料不枯燥】;读过相关书籍才会明白,【宋朝果真很有料】}大家都安逸他的父辈对待权力的做法影响了他的行为。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用金钱美女、良田豪宅把石守信一帮崇尚军

  • 宋朝重文抑武,推行的丁忧制度是针对武将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朝重文抑武的国策,北宋重文抑武完整版,赵匡胤为什么重文抑武

    在许多的影视作品中,我们也时常可以看到官员丁忧的桥段,但大多是以文官为主。文官辅佐天子治理国家,对老百姓的影响力也更为直接,所以“出镜率”高也是情理之中的。但一个国家除了完善的文官制度,也应该具备一套合理的武官制度,贯彻孝道的丁忧制度自然也应该被武将所恪守。在文官制度完备、重文抑武的宋代,规定了官员

  • 宋江两打大名府无果,吴用一战而胜,宋江比吴用还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智多星吴用率军三征大名府,先派遣鼓上蚤时迁和一些头领化装潜入城内。元宵佳节,大名府大张灯火、官民同乐,时迁在翠云楼上放起一把冲天大火,城中军民大乱,吴用趁机挥军大举进攻,破城救出玉麒麟卢俊义、拼命三郎石秀。梁山泊主帅宋江不能完成的作战任务,吴用足智多谋、轻松搞定,难道吴用比宋江更强?笔者以为,非也。

  • 宋朝提倡文化繁荣,为何还要拿女人抵钱,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文化繁荣吗,宋朝文化最鼎盛的时期,宋朝文化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能够与唐朝的文化繁荣程度相对应的就只有宋朝了。宋朝虽然长期出于割据动乱当中,但文化思想的发展却并没有因为战乱而停滞或衰退,与此相反的,宋朝的文化思想高度繁荣,甚至远超历史上的许多朝代。诗词唐宋并列,戏曲宋元领先,就连宋明理学也是由宋朝起源,可以说,宋朝的文化思想绝不落后于它之前或之后的任何一个朝代,

  • 宋朝科考刚开始是1年1次,为何改成3年1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朝科考顺序和级别,宋朝科考制度,宋朝科举制度时间

    第一、流程复杂,耗时太久科举考试的流程较为复杂,一共分为三个级别,先是乡试,乡试指的是在秋天在全国各地方举办的地方性考试。乡试选拨出来的优胜者就可以进入下一级的会试,会试指的是在年后的春天进行的全国性的考试,而通过会试选拨出来的优胜者,就能进入到最后一级的殿试了。一层一层的淘汰,最后参加殿试的已经是

  • 宋朝重文轻武不是灭国的主要原因,而是北方匈奴太有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北宋重文和轻武谁厉害,匈奴灭国之战纪录片,宋朝抗击匈奴

    宋代文化经济繁荣,但军事薄弱。但事实上,宋代的这种贫困和软弱的状况是宋代统治者从上一代人那里学习并尽一切可能实现的长期和平与稳定的理想状态。封建帝王并不担心军队不够强大,而是担心军队强大到他们无法控制军队并威胁他们的王位。只要有足够的军队镇压小规模的地方叛乱,皇帝就可以放心。正是这种思想导致了宋朝的

  • 宋朝著名词人李清照的丈夫是谁,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著名词人李清照,李清照两任丈夫,李清照撩拨丈夫的诗句

    赵明诚呢,从小就对金石这方面十分感兴趣,一生都在研究这个。他俩的相识也挺有趣,赵明诚和李清照的兄长熟识 ,在元宵节的时候他俩相约赏灯,就在这时赵明诚与李清照就相遇了。赵明诚早前就读过李清照的诗词,之前就已经被她的才气折服,今日一见,更是增添了爱慕之情。他回家后,就委婉地向父亲提了这件事,他的父亲可是

  • 宋朝最大的魅力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最魅力的地方,宋朝有多强大到极致,宋朝最繁华的时代

    但是,宋代的魅力仅此而已。整个宋代,虽然没有了潘镇割据,却战乱连连,早期跟辽国争夺燕云十六州,耗尽了国力。直到宋真宗檀渊之盟才得以休养生息,但宋真宗后期却搞泰山封禅,迷信鬼神,把国家折腾得怨声载道。北宋后期又对金国年年进贡,耗尽民脂民膏,引发多次规模较大的起义。到了南宋更是不堪,连铜钱都无法满足国内

  • 宋朝宦官掌兵领军,为何难以兴风作浪、祸乱朝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的宦官和外戚,宋朝宦官图片,历史如何评价宋朝的宦官

    “国朝惩五季阉宦横肆之弊,不典兵,不预政,子孙守之,永为家法。”宋太祖借鉴唐末五代宦官专权的历史教训,对宦官控制极为严格。不过宋太祖还是将武德司交给宦官执掌。这也是宋朝唯一的宦官可以掌军的特例。“本朝只此一项,令宦者掌兵。”武德司是宋代的一个类似特务的机构,宋太宗时期改名为皇城司。武德司虽然尤宦官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