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口中“小人”是指平民,“女子与小人为难养”反而体现对其的挂心

孔子口中“小人”是指平民,“女子与小人为难养”反而体现对其的挂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935 更新时间:2024/1/1 23:53:40

在这里,有两个问题必须清楚:

其一,“女子”与“小人”并言,容易产生误解。以前视“小人”为“德性不高的人”,这里将“女子”与“小人”并言,当然是对女子的轻蔑。其实,西周春秋时,“小人”一般指地位低下的人,它本来是与作为“为政”者的“君子”相对的概念。

其二,周初就有“小人难保”的观念,与孔子所说“小人难养”一致,都是周初以来敬德保民的传统观念。

孔子的话见于《论语·阳货》。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孔子此语可谓影响极大。

这里将“女子”与“小人”并言,皆被视之为“难养”。何以“难养”?“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句话便被认为是孔子“轻视妇女”的根据。

[var1]

孔丘

乍读此语会感到诧异:孔子轻视妇女?他竟然将占人口半数的女性给一口否定了?

有人会说这可以理解,因为孔子处在父权家长制时代的春秋之末,女性的地位已经很低了,被歧视也很正常,孔子无法超越历史的局限。

然而,早期儒家特别是孔子的思想具有浓重的人本主义色彩,孔子说“仁者爱人”,难道不包括女性在内?

现实中,还真有不少人认为事实正是如此。孔子的话也影响到人们对孔子思想的整体认知,近代以来,它被视为传统中国妇女地位低下的根源,是“男尊女卑”观念的始作俑者,这也当然成为孔子难以推卸的“历史罪状”。

但事实却不是如此!

从思想来源上讲,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对孔子影响很大。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他“祖述舜,宪章文武”。孔子时代,周初文献尚存较多,孔子得以了解与效法“周政”。

他晚年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周公在孔子那里可谓魂牵梦绕。他的言论应与文、武、周公的言论属于同一“话语系统”。

[var1]

周武王

周初有“小人难保”的观念值得十分注意!西周初年,周武王曾说:“呜呼,敬之哉!无竞惟人,人允忠。惟事惟敬,小人难保。”这里的“小人”同样指小民、百姓。

周武王将灭商,在商郊“明德于众”。武王要求众人重视小民,不能与小民争利。因为“小人难保”,故应“惟事惟敬”。小民很难护养,就要事事施之以敬,这正是周人传统的“敬德保民”思想的体现。

无独有偶,周公分封卫国时也说“小人难保”。他说:“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乃其乂民。”

当时,周公刚刚平定管叔蔡叔与殷人勾结的叛乱,在这种背景下,周公嘱告康叔,认为“小民不易安”,应当在治理时保持敬畏之心。欲安其民,就应当重视他们,就要尽心尽诚,而不能苟安逸乐。因为“小人难保”,就应当重视“小人”。

所谓“小人难保”其实就是“小人难养”。《说文解字》明确解释说:“保,养也。”周代文献中,“小人”的基本意义是相对于为政者、大人、君子等的统称,指从事农业等体力劳作、地位较低的平民,也就是普通百姓。

[var1]

孔丘

显然,孔子强调“小人难养”,其中的“小人”并不指惯常所言“道德低下的人”,实际是他秉承周人思想,针对各级统治者而言。

在《论语》等书中,“小人”当然有与“道德高尚的君子”相对的意义,但其中有很多却正是指“平民”或“普通百姓”。如孔子说:“小人哉,樊须也。”就不是对弟子的道德谴责。

周初文、武、周公主张“敬德保民”影响了整个周代,也影响了孔子。孔子思想与文、武、周公一脉相承。

孔子说“小人难养”不仅不含有轻视“小人”的意义,反而是对这一群体的重视,那么孔子说“女子难养”,应该也不是什么“轻视”女子。

在孔子的表述中,无论“女子”还是“小人”,其所谓“难养”,具体在于“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这是说,在管理中,对“女子”“小人”应当把握好分寸、尺度。“不逊”,就是不驯顺;“怨”则是埋怨、怨愤。

[var1]

孔丘

孔子曾说:“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既知其性,又习其情,然后民乃从其命矣。故世举则民亲之,政均则民无怨。”

孔子的弟子曾子也说:“狎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欢,其庄足以成礼。”

为政者应当尽力做到“政均”,其管理就像君子之交,不能过分亲近,也不能过分庄重,过分亲近就会简慢,过分庄重就显得疏远。

孔子此语,或许正包含有对“女子”和“小人”的重视、关注与深切体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孔子“堕三都”得到季桓子支持,齐国为干预鲁国内政而设法逼走孔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还是权臣季氏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利用了孔子呢?摆在鲁国大司寇孔子面前真正的挑战并不是“夹谷会盟”,真正的苦手也不是贪婪跋扈的齐景公。齐国再强,终在泰山以北;要实现重振礼乐纲常的夙志,坐在鲁都曲阜的“三桓”才是孔子的心腹大患。到周敬王二十年(前500年)为止,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三家世卿窃据鲁

  • 古今奇谈之内急:春秋战国时代,人们是如何上厕所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经向大家介绍了关于先秦时期的人们如何洗澡,如何避暑的方式,从这些小故事和小常识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妙趣横生的脑洞。所以,今天,为了帮大家把脑洞再开大一点,我将为大家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是如何解决内急问题的。在谈论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的如厕方式之前,我们还是要来捋一下春秋战国之前的中国人

  • 春秋时最神秘特种部队,三百人杀败数万晋军,打完胜仗下落不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之所以精彩,是因为有太多精彩的战争,还有太多精彩的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各自为政、割据一方,战乱不断,而致形成了“小国被吞,大国越强”的特殊局面。在春秋时期曾经出现过一支神秘的特种部队,这支部队只有三百人,但战斗力特猛:三百人打得数万晋兵溃不成军。最后这支特种部队仅在一次战役中出现后就从此消失,

  • 公叔痤一边让魏惠王杀商鞅,一边又告诉商鞅快跑,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公叔痤其人绝对称得上是老谋深,在魏武侯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吴起就是被他给从魏国挤走的。公叔痤深知吴起的本事,吴起在魏国就永远没他的出头之日。于是嫉贤妒能,把吴起给排挤到楚国去了。而后来,他在面对他手下的年轻的商鞅也就是这个态度。他同样知道商鞅是个大才,但一直也没有向魏国国君举荐他。[var1]直到公叔

  • 历史名人石雕,范蠡被后人尊称为“商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var1]

  • 史说三国:三〇五 吴国内乱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孙峻听从文钦的建议,派文钦与骠骑将军吕据、车骑将军刘纂、镇南将军朱异、前将军唐咨等人,从江都进入淮水、泗水,以图攻取青州、徐州。孙峻在石头城为他们饯别,突然得了暴病,就把后事托付给叔父偏将军孙綝。孙綝(231年-259年),字子通,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

  • 吴起早年连杀三十多嘲笑自己的人,临死时也设计让凶手陪葬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杀妻求仕吴起,战国初期卫国人,生于左氏城,也即今天的曹县,出身富豪之家。吴起年轻时周游列国,希望能得到诸侯们的任用,“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吴起到达鲁国后,拜孔子的徒孙曾申学习,数年后因为母死不奔丧被逐出师门,改而研习兵法。等到学有大成后,吴起向鲁元

  • 春秋时期的七岁神童,竟能成为孔子的老师,他到底是何方神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可以说孔子是老师这个行业的标杆角色,旗下弟子徒孙无数,但你知道吗?孔子在历史上是一个虚心求教的人,他曾经认下一个七岁的孩童作为师傅,这个孩童到底是什么来头?到底有多聪明呢?[var1]神童项橐这位孩童名叫项橐,出生于平静的袁家庄,出生后的他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求知欲,总是对着父亲询问各种问题,天上为何会

  • 春秋冷门猛将!15岁小将六百破敌三万,一人比肩长万一人堪比养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春秋战国冷门猛将:成大心(15岁楚国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拥有五千里山河,不但地域辽阔国力强大,而且从来不缺乏人才。楚国名将成得臣是一员虎将,其子成大心也继承了父亲的勇猛,武力值爆棚,15岁上战场的首秀就惊艳了整个楚国。公元前632年,楚国与晋国为了争夺霸主地位,两国发生了城濮之战。这一

  • 战国最强战神!76战无败绩,5万人破秦兵50万,几年就让楚国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纷争不断,各诸侯国经常为了私利而互相攻打。所谓:“乱世出英雄”。在这种战争不断的时代,那些名将猛人依然应运而生。而在那些名将里面,有的人的军事才能可谓达到了战神级别,比如秦国的白起,战国的李牧,吴国的孙武等。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战神,堪称战国最强战神:一生经历了76场大小战役,却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