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王灭商后,册封地位最高的诸侯是谁?不是周公旦更不是姜子牙

武王灭商后,册封地位最高的诸侯是谁?不是周公旦更不是姜子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795 更新时间:2024/1/21 2:36:07

【叔鲜的身份】

如果谈及几人的地位高低,首先可以从他们的出身来看。商末周初,那是还一个看血缘的时代。社会体制处在奴隶贵族制。所以当时跟统治者血缘最亲近的人,天然的就拥有了极高的地位。

周公旦是文王姬昌的四儿子,所以他在周初四圣中地位最高。而且后来他也主导了西周的朝政,在他死后,召公奭和毕功高才有机会主持政务。

召公奭是姬姓,虽然很可能不是文王之子,但也应该是其近亲关系。而且召公奭发迹很早,早在武王灭商之前,周人还只是一个西部诸侯的时候,召公奭就已经受封邵国,资历很老。所以召公奭在西周的地位也很高,仅次于周公旦。

毕公高是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他则是在周公旦和召公奭之后,主持西周朝政,并开创了成康之制。在他当政时,其同辈人多数都已去世了。

至于最后的太公望姜子牙,他是武王姬发正妻的父亲,也就是姬发的老丈人,周成王的外公。姜子牙是当时最大的外戚。而且她所立下的功劳也是有目共睹的。

那么相比于这四位,叔鲜又是谁呢?叔鲜受封管地,又被称为管叔鲜。他其实是文王姬昌的第三个儿子,与武王姬发同父同母。

我们知道文王姬昌的大儿子叫伯邑考,早亡。二儿子就是武王姬发,三儿子则是管叔鲜,四儿子周公旦。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血缘关系上,叔鲜的地位就比前四个都要高。

【战后第一要务】

如果要看管叔鲜是不是在西周建国时地位最高的诸侯,我们要先梳理一下武王伐纣后的前后局势,首先周人的绝对实力是不如商人的,这一点应当没有什么疑问。

西周是从文王姬昌的祖父开始发家,当时周人还是一个被迫流亡的小部落,经过四代人发展,到武王姬发夺得天下。但无论是人口积累,还是文明程度,都是远远赶不上积累了几百年的殷商的。

其实灭商的战役能获胜,其一在于偷袭,其二是商人军队主力在东线,其三是有殷商贵族作为内应。再则就是联络了很多受到殷商欺凌的各方诸侯。

所以,在战后。面对人口基数庞大,文化先进的殷商。怎样形成有效的统治,这就成为了当时周人最紧要,也最重大的难题。这也是周人在战后的第一要务。

周人的解决方案我们都知道了,那就是采用分封制度。让亲属功臣到地方就封,分割控制殷商的百姓和地盘。比如鲁国管辖殷民六族,卫国管理殷民七族。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设置三监,用来监视纣王的儿子武庚和他带领的大量殷商遗民。

而管叔鲜的封国管国应当就是这个体系的核心。管国是分封体系中,监视最关键诸侯国,同时也是三监之首。

【武王在管】

《逸周书、大匡解第三十八》记载:惟是有三祀,王在管,管叔自作殷之监,东隅之侯咸受赐于王,王乃旅之,以上东隅。

翻译过来大概是:十三年,武王姬发在管城,管叔鲜自愿成为殷商的监国,殷商以东的诸侯都受到武王的分封,并且让管叔鲜作为东方诸侯的方伯。

也就是说鲁国齐国这些东方诸侯,理论上斗受到管叔鲜的节制。

管叔鲜的东方方伯就是东方首长,用春秋是带的话说就是东方霸主。这个任命看起来合情合理,首先管叔鲜是周人仅次于武王姬发的二号人物,而在战后最大也最紧要的问题就是监视控制殷商遗民。所以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管叔鲜都是监视殷商最适合的人选。

在同时期的职位分工,周公旦负责营建洛邑,开辟东都。这件事显然没有控制监视殷商更紧迫和重要。而召公奭在负责招降纳叛,姜子牙则继续领兵征讨不服从的诸侯。从分工上看,管叔鲜的位置也更加紧要。地位也应该更高。

【地位转换】

东方被武王姬发交给了管叔鲜,同时给他安排了两个助手,一个是蔡叔度,一个是霍叔处。都是文王姬昌的儿子。他们三人也就组成了所谓的“三监”。

其实在武王姬发在世的时候,东方最大,地位最高的诸侯应当就是管叔鲜。但是他和周初四圣分工不同的差异却在姬发死后发生了变化。管叔鲜和周公旦的地位逆转了。

因为管叔鲜的责任是监视殷商,所以他不能离开封国回到中央执政。这让他注定只能是一个地方诸侯。而周公旦在营建洛邑后,由于更有资格的管叔鲜不在中央,于是能堂而皇之的主政中央。甚至姜子牙在建国后也能回中央任职。

所以奇怪的一幕发生了,管叔鲜的地位高,理论上节制鲁国和齐国。但是在政治上,管叔鲜却要听命于中央,也就是听命于周公旦和姜子牙等人。这不可避免的引发了双方的矛盾。

【三监之乱】

关于三监之乱,历史上留下的记载有限。从叛乱发生的原因来看,可能是多方面的。这里就不详细列举了。而管叔鲜与周公旦等人的矛盾,很可能是三监之乱发生的众多原因的其中之一。

随着武王姬发的去世,新即位的周成王年幼。坐镇中央的周公旦理所当然的开始主持朝政。而周公旦的做事方式又是很强硬的,比如召公奭就曾经发表过对周公旦专权的担忧。

而三监之乱发起的理由也是说周公旦要对周成王不利,于是管叔鲜发动蔡叔度和霍叔处联合武庚发起叛乱。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就只能靠武力解决了。周公旦亲自领兵从洛邑方向出击。而姜子牙也从东方齐国出兵,两面夹击,加上殷商地区的百姓本身也并不支持管叔鲜等人,所以很快就结束了战争。

【战后格局】

管叔鲜在三监之乱中被杀,蔡叔度被流放,霍叔处被贬为平民。管叔鲜的管国被交给了康叔建立卫国,而蔡国和霍国则被交给蔡叔度和霍叔处的儿子,其地位也是大大的降低了。另外武庚的封地被交给微子建立宋国。

周公旦在这些基础上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晋国、邢国等诸侯国相继出现。西周诸侯的格局这才相对稳定下来。

这时候东方的鲁国和齐国也取代了管国的地位,周公旦的权势到达了一个巅峰。也许是为了防范周公旦真的犯上作乱,周成王给予自己外公姜子牙的齐国以征伐之权:“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这也是给了齐国随时可以攻打鲁国的权利,进一步限制了周公旦的权威。从此西有召公奭,东有姜子牙,周公旦就算有篡位之心也很难办到了。西周的权利系统在没有了三监后,又很快达到了一个相对的平衡,没有引发进一步的动乱。

【总结】

管叔鲜在武王伐纣后,担任的是当时周人最重要的职务,监视并防范殷商的反扑。但是这是一个随时间推移,紧要程度随之递减的工作。

因为一旦周人完成了招降纳叛和扫清残敌后,尤其是东都洛邑的建立,周人对殷商故地形成了有效的统治以后。管叔鲜的工作就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而这时三监又没有失去其存在的必要性,殷商遗民依然存在一定威胁。所以管叔鲜到了一个上不能上,下不能下的境地,锁死在了自己的封国。

其实在管叔鲜选择监视殷商的时候,他就给自己的未来设置了天花板,而且以后很难逾越过去。而周公旦等人当时的地位虽然不如管叔鲜,但是选择的工作上升空间却很大,最后也超越了管叔鲜的地位,这个过程这很自然就发生了。

所以,在我们身边。有些人起点很高,但是一生都难有寸进。有些人起点很低,却步步高升,走上巅峰。他们可能就是管叔鲜和周公旦这两种人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封神演义:妲己黄妃争夺后位,子虚带来一女子,妲己瞬间被比下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纣王遇刺的风波平息后纣王决定再册立一个王后,本来纣王准备让妲己登基但是出于大臣们的建议,纣王决定让黄妃比试才艺来决出胜负,妲己和黄妃经历三轮比试后大获全胜,本以为王后之位手到擒来的妲己,在一个陌生的女子出现后被比了下去。原来这个女人乃是与子虚有过一段旧情的雉鸡精,子虚出于对妲己的爱慕决定让她代替妲己

  • 不止商朝的祖先是玄鸟生的,东北这个700年的小国也有类似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诗经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歌。而这种传说在夫余国的相关传说中也很普遍。三国志,魏志,夫余传中记载了类似的传说。北夷橐(念tuó)離国国王发现自己的侍婢怀孕了,认为她生活不检点,非常生气打算杀了她。这个侍婢急忙给自己辩解到:一个鸡蛋大小的东西从天而降,所以有了身孕。国王将信将疑,于是暂时赦免了她,

  • 专家王长城直言:夏朝就是古印度,国内外的网友态度呈现一边倒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事实上,不仅仅我们普通人关于夏朝的事情所知甚少,即便是许多专家教授,对夏朝的真实面貌也感到扑簌迷离。所以才会有贵州民族大学的专家王长城直言:夏朝就是古印度,国内外的网友态度呈现一边倒。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推论呢?原因就在于夏朝的历史记载太少了。我们现在确切知道的是,夏朝诞生于公元前2070年,而关于它

  • 不是纣王,不是土行孙,封神演义里谁比纣王更像中山靖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提到封神演义贪恋女色之徒,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纣王,毕竟是亡国之君,怎么黑也不过分。何况纣王确实第一次见到女娲圣像就淫心大起,还在女娲行宫题了首艳诗。天子深润紫毫,在行宫粉壁之上,作诗一首:“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

  • 上古神话中,后羿射下的9只金乌去哪了?两种版本蕴藏着一个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这十个太阳的来历,据说上古时期有一位叫做帝俊的天帝,他还自己的妻子羲和生下了十个孩子,也就是那十个太阳。因为这十个太阳长得非常像鸟,又经常挂在扶桑树上,所以被人们称作是“金乌”或是“扶桑神鸟",这十个太阳原本各司其职,轮流执勤,每天为大地带去阳光和温暖,但是有一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十个太阳一

  • 一锄头挖出西周国宝,拒10万块卖文物贩子,专家激动地连说谢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记载的铭文能帮助我们的专家了解到更多的历史文化,这才是最为有价值的地方了。本文中要介绍的这件西周青铜器就刻着了279个字铭文,为此如今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地位非常的高。不过这件青铜器却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趣闻,当初可是差点被文物贩子给收走,而且开出了10万的天价,当时的10万那绝对是一方

  • 十二金仙中最弱上仙,徒弟却成为伐纣最大阻碍,死后成五谷星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封神演义中十二金仙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一开始都是犯戒之仙,拜师元始天尊,因为元始天尊有一终极任务那就是封神大战,所以十二金仙的任务就是教授封神榜中成员武艺。但是在后期通天教主门下大仙级别的门人下山之后,十二金仙参与其中,因为他们也需要参与封神大战,以杀人或者杀仙的方式达到渡劫的目的。他们招收的

  • 三千年前姜子牙预言:此地必有宝藏,现今居然真挖到了一座宝石山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就包括之前在马王堆汉墓当中产生的一本古籍《五星占》,就是古人所留下来的用占卜术来判断天象,里面记载了金星的会合周期,和现在用高科技计算出来的居然十分接近,误差很小,对于古人的这种神奇的预言和判断,即使是现代有科学理论的我们都是没有办法能解释出来的。我们都知道在西周有个非常厉害的谋士,此人叫姜子牙,现

  • 简述夏朝471年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夏朝疆域。从考古发掘的角度来说,夏王朝依旧是一个神秘的朝代。但如果从史学的角度来说,夏王朝的帝王世系以及主要的历史事件还是清楚的,这主要归功于司马迁的《史记》。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夏王朝的开国君主是大禹,但实际上大禹的统治时期并不能完全划入夏王朝,真正建立夏王朝的是大禹的儿子启(姓氏是姒)。在大禹(姒文

  • “汉承秦制”,刘邦为何还保留了商周时期的分封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秦国丞相王绾等人认为诸侯各国刚被灭亡不久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尤其以燕、齐、楚三国因为距离秦国较远更难对这三国实行管理,于是王绾就建议秦始皇将诸侯各国的土地分封给秦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