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千年前姜子牙预言:此地必有宝藏,现今居然真挖到了一座宝石山

三千年前姜子牙预言:此地必有宝藏,现今居然真挖到了一座宝石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228 更新时间:2024/1/17 11:09:56

就包括之前在马堆汉墓当中产生的一本古籍《五星占》,就是古人所留下来的用占卜术来判断天象,里面记载了金星的会合周期,和现在用高科技计算出来的居然十分接近,误差很小,对于古人的这种神奇的预言和判断,即使是现代有科学理论的我们都是没有办法能解释出来的。我们都知道在西周有个非厉害的谋士,此人叫姜子牙,现在很多电视剧当中都把他给神化了,可想而知此人有多厉害。

差不多就在三千多年前,姜子牙成功的帮助周武王建立了王朝,而他的地位也大大提升,周武王对他十分的信任,更是把他提拔为了诸侯君主,当时他的封地就是现在的潍坊市昌乐县营丘镇,当时齐国作为姜子牙的封国,他担任了50年的诸侯,直到后来要离开齐国的时候,留下了一句他的预言:此地有宝三百里,可以造福子孙后代。

本来对于这句话没有人放在心上的,只是觉得无所谓,不过就是姜子牙所提出的预言罢了。因此,没有人去真正的看这块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句话也就被后人所淡忘了,加上昌乐当时并不是重要的地方,人们也不相信真的存在宝物。直到后来到了中国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当时有个开大车的司机从外地赶来,刚好路过了昌乐五图镇,谁知道就在中途休息的时候,下车就捡到了一个蓝色的石头,闪闪发光十分的奇怪,但是自己不敢妄下定论,于是就带走找了一个懂行的人来判断一下到底是什么东西。

没成想判断出来的结果让他十分的惊讶,这个蓝色的石头居然是一个宝石,而且非常的罕见,尤其是在中国很是缺乏,大部分都是在斯里兰卡一带才产出,这个蓝宝石有四厘米高,且差不多有20克拉,所以这个司机上交给了物局,当时文物局给了他八块钱。后来矿务局知道后就派人专门来昌乐这个地方进行考察,但是找了好多天都没有看到宝山,所以他们觉得可能只是有人路过不小心掉了,所以根本不是这个地方产出来的,于是就灰心丧气的回去了。

这件事又被耽搁了十几年后,在这周边有个经常放牛的农民,突然捡到了好几个和之前一样蓝色的石头,因为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思想也都与时俱进,听说之后就好多人都纷纷来到昌乐然后决定挖掘一番,结果真的挖出了好多蓝色的石头,后来矿务局的人再次过来,也看到了这么多宝石,于是猜到这座山绝对是个宝藏山。

果然,就在对这个矿山挖掘的过程当中,很多保存完好无存的蓝宝石都被挖了出来,而且现在昌乐的宝石矿山据统计,已经达到了51亿克拉,十分的壮观,昌乐也在世界上有了四大蓝宝石矿山之一的称号,不过到现在人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当年姜子牙能预言的这么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简述夏朝471年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夏朝疆域。从考古发掘的角度来说,夏王朝依旧是一个神秘的朝代。但如果从史学的角度来说,夏王朝的帝王世系以及主要的历史事件还是清楚的,这主要归功于司马迁的《史记》。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夏王朝的开国君主是大禹,但实际上大禹的统治时期并不能完全划入夏王朝,真正建立夏王朝的是大禹的儿子启(姓氏是姒)。在大禹(姒文

  • “汉承秦制”,刘邦为何还保留了商周时期的分封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秦国丞相王绾等人认为诸侯各国刚被灭亡不久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尤其以燕、齐、楚三国因为距离秦国较远更难对这三国实行管理,于是王绾就建议秦始皇将诸侯各国的土地分封给秦国的

  • 封神中,姜子牙前妻马氏为何能被封神?其实她功劳也很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姜子牙破酒戒,是因为宋异人对他说:“酒乃瑶池玉液,洞府琼浆,就是神仙也赴蟠桃会,酒吃些儿无妨。”听闻此言,姜子牙心想连神仙都喝酒,我喝些又何妨呢?于是便默默地端起酒杯陪宋异人喝了起来。姜子牙破色戒,是因为宋异人对他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此时已经七十三岁的姜子牙才想起自己学道不成,以后所要面对的将

  • 从伯邑考名字的来历出发,看这个悲剧角色背后不为人知的周朝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除了上述的这些故事情节外,对于伯邑考的来历小说却很少提及。除了知道他是姬昌的长子外,小说中并没有更多的内容。在小说之外商周历史的文献典籍之中,伯邑考仍旧缺乏详实的资料,就连姓名都引发了不小的争议。那么伯邑考到底是谁?他的人生经历是再怎样的?他真正的死亡原因是什么?小说中情节是否是以历史原型展开的

  • 周公旦是为侄子摄政还是“称王篡位”?出土金文见端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武王发自克商以来,寝不安席,天天想着如何采取措施来巩固周人对天下的统治,甚至还向以前的敌人箕子讨教“洪范九畴”。故宫乾隆御笔“建极绥猷”隐含何种治国思想?虽然几年间武王总结了很多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老天却不再给他实施的时间。在武王问箕子“洪范九畴”这一年,也就是文王受命第十三年

  • 周幽王出兵汉中,娶褒姒,为何引发秦人的灭顶之灾?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秦人自宗主秦其向周宣王借兵七千,赶走入侵的犬戎以来,一直得西周王朝照应,他们多次配合西周大军讨伐各路西戎,打出去的秦人自己领地秦邑也获得了几十年的安宁。周宣王时期的文治武功,让一直在走下坡路的西周王朝触底反弹,史称“宣王中兴”,依附于周朝的秦人在这一中兴时期也沾了光。不过西周王朝的衰败,却不是一个周

  • 周朝的分封制是如何走向终结的,梳理从礼乐崩坏到变法图强的脉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宗法制度、分封制的完善,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和井田制的执行,使得周朝建立了一整套社会礼法制度。然而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进步,周朝所确立的这套封建社会开始出现礼乐崩坏的迹象,并最终走向了终结。中国古代这场从周朝分封礼法为核心的社会制度向秦朝大一统郡县制社会模式转型的变化,被称为周秦之变。那么

  • 商汤周武之仁值得怀疑,殷末三仁之微子启更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王者之军,应该建立怎样的制度?青铜钲荀子侃侃而谈道:将军以金(即钲,一种敲击乐器,一般在战场上用于下达撤退命令)鼓号令三军,至死不弃金鼓;御者驾车冲锋,宁死不松缰绳;百官各司其职,至死不擅离职守;士大夫浴血奋战,死于战阵之中。众人协调一致,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要把服从命令看得比建功立业更重要。不

  • 殷商时期有着政教合一的鲜明特征,宗教观念是如何形成发展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居于统治地位地王及负责宗教事务的官员才“管得天下的事情,把群神的命令集中起来,传达下来,此外无论何巫全不得升天,妄传群神的命令。”大禹对各氏族说明征伐三苗的理由:“非惟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墨子•兼爱下》引《禹誓》)他讨伐三苗不是横行作乱,

  • 殷商时期,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政治体系,确保了商王统治的稳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他们通过对“帝”、祖先神的信仰将各方国、部落紧密地团结在了一切,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政治体系确保了商王统治的稳固。殷商末期,周人逐渐强盛,为了给自己扩张势力、争夺权力找寻合理性解释,为政权提供合法性来源,打破殷商长久以来凭借宗教形式对周人自身实力增长的禁锢,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