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穆公死前犯了个大错,一直把子孙坑到了春秋末年!

秦穆公死前犯了个大错,一直把子孙坑到了春秋末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814 更新时间:2024/2/10 14:29:39

[var1]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穆公在位三十九年后去世了。当时秦国还有陪葬的风气,不过秦穆公这次弄的有点过分,用了一百七十七人为自己陪葬,这里面还包括了很多贤臣。

实在不知道秦穆公是怎么想的,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秦穆公带走了那么多的人才,等于给子孙后代挖了一个深深的坑。这些人陪葬以后,有见识的秦国人都很伤心,他们说君主死后如此残忍,抓住良臣去陪葬,以后秦国很难再向东发展了。

秦穆公一共养育了四十个儿子,继位的只有一个,就是秦康公。在秦康公继位的这一年,晋襄公去世了,晋国大臣们商量,不让年幼的太子继位,想把晋襄公的弟弟,也就是在秦国做人质的公子雍接回来。

公子雍是晋文公同秦国公主生的孩子,他要是继位,那对日后的秦晋关系肯定是大有好处,所以秦康公很痛快的派兵护送公子雍回国。秦军护送着公子雍走到一个叫令狐的地方,突然遭受到晋军的攻击。原来啊,晋国人反悔了,他们又打算让太子继位了,为了防止公子雍回国局面不好收拾,就发兵攻打了秦军,阻止公子雍回国。在这个过程中,晋国的大臣随会逃到了秦国。

秦康公刚刚继位,就体会到了老爹当年被晋国人玩弄的心情。他没有秦穆公那样的城府,也不想忍这个,就在第二年发兵,夺取了晋国的武城。可晋国人并没觉得自己理亏,在两年后又进行了反报复,占领了秦国的少梁。

可是秦国有随会啊,随会对晋国太熟悉了,在他的帮助之下,秦国先是攻下了晋国的羁马,又在河曲同晋军交战,把晋军一阵毒打。这时候晋国人醒悟了,原来这一切的背后,都是随会在指点,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秦康公接到一个消息,晋国大将魏寿不满祖国的待遇,要来投奔秦国。想想随会对自己的帮助,再想想这几年确实给了晋国几分颜色,秦康公很痛快的接受了魏寿的请求,还按照他的要求,派老相识随会前去接应。没想到,这完全是个阴谋,随会刚刚见到魏寿,就被人家给挟持了,然后押回了晋国。

[var1]

没有了随会的指点,秦康公也没有勇气对晋国再次发起进攻了。秦康公在位十二年后去世,儿子继位是为秦共公。秦共公在位三年后去世,儿子继位,就是秦桓公。

秦桓公在位第二十四年的时候,晋国换了个国君晋厉公,晋厉公想有所作为,首先想到的是安抚秦国,就同秦桓公隔着黄河签订了友好条约。可晋厉公前脚刚回去,秦桓公后脚就反悔了,他觉得晋国新君刚继位,这是个好机会,就联合狄国攻打秦国。

这次秦国有没有占到大便宜,史书没有记载,不过两年之后,晋厉公已经在诸侯中拥有了号召力,他联合了几个国家攻打秦国,把秦军打的那叫一个惨,联军一直打到泾水附近,才得胜收兵。

秦桓公这次显然是输的很憋屈,国内缺乏人才,又没有随会那样的外援,他真真切切的跌到了秦穆公留下来的大坑里。第二年秦桓公去世了,儿子继位,就是秦景公。

秦景公显然没有吸取父亲的教训,在他继位的第十五年,晋国发兵攻打郑国,秦国居然去救援了郑国,还趁晋军不防备打败了他们,这个时候晋国的国君是大名鼎鼎的晋悼公。晋悼公人家已经是诸侯盟主了,那是一个九次会和诸侯的人物,这一次他召集诸侯队伍会和,目标直指秦国。

不用多想,秦国肯定是干不过联军的,在打不过对手之后,唯一的选择只有一个字“逃”。秦军跑到了泾水,联军追到泾水;秦军渡过泾水,联军追过泾水;秦军逃到了棫林,联军这才罢手回去了。怎么一个惨字了得!

几年之后,晋悼公去世,晋平公继位,秦景公抓住机会,亲自前往晋国签订合约,可没过多久又单方面把合约撕毁了,两国就这么不咸不淡的僵持了好多年。只是,秦国一直没有放弃东进的念头,总想绕过晋国到东边走走。

机会终于来了,秦景公去世以后,儿子继位,就是秦哀公。秦哀公三十一年,吴国攻打楚国,占领了楚国的国都郢都,楚昭王出逃,楚国亡了。国乱出忠良啊,楚国大臣申包胥在乱军中逃了出去,他赶到了秦国,苦苦哀求秦国出兵相救,七天七夜不吃饭,就是一个哭。秦哀公权衡利弊之后,派出了五百辆兵车,援救楚国,在同楚军残部的协同作战之下,赶走了吴国,恢复了楚国。这也是秦国历史上,在东方第一次有这么大的成就。

成就是显著了,可问题也是很现实的,晋国依旧像座大山一样横亘在秦国和东方之间。秦哀公在位三十六年后去世,此时太子已经比他先一步走了,太子的儿子继位,这就是秦惠公。

[var1]

秦惠公在位十年,在这十年期间,晋国发生了内斗。本来晋国是智家、赵家、魏家、韩家、中行家和范家六卿执政,可中行家和范家被那四家联合给吞掉了。这本来是秦国崛起的一个机会,可秦惠公并没有行动,史书没有具体记载原因,要是让我们猜想的话,应该是国力不够,人才不足导致的。

秦惠公去世以后,儿子秦悼公继位。秦悼公在位十四年,这期间东方是争斗不断,齐国的大权渐渐落在田氏手中,姜子牙的子孙成为傀儡;晋国开始衰落,吴国开始崛起,吴王夫差北上同晋定公会盟,在争夺盟主的交锋中,晋定公落了下风。可就是这样,秦国也没有在此期间有所作为,史书同样没有记载具体原因,我们再次猜想,也应该是国力不足,人才匮乏所致。

秦悼公去世以后,儿子秦厉共公继位。秦厉共公继位第二十四年,晋国再次发生内乱,韩、赵、魏三家联手,瓜分了智家的地盘,从此进入了战国时代。

从秦穆公的接班人秦康公,到春秋最后一任君主秦厉共公,我们目睹了秦国衰败的过程。早期能同晋国抗衡,靠的还是晋国随会的指点,时间一点点的往后推演,秦国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贤臣名将,就在晋国逐渐衰败的过程中,秦国还是没有翻过这座大山。

由此可见,秦穆公死后用人才殉葬,真的是坑了子孙。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将父亲的妻子肚子搞大,春秋五霸有三个是他的岳父、女婿和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都具备,所以只有他们三位是无可争议的霸主。越王勾践和吴王阖闾也具备,但他们始终被视为东南蛮夷。宋襄公虽然也尊王,但他没什么实力,况且只有小国尊崇他,所以名不副实。秦穆公有实力,同时他也尊王,但是却没有诸侯国尊崇他。[var1]更甚的是,春秋五霸中有三位跟他是亲戚关系

  • 刘邦攻咸阳时,驻岭南50万精锐秦军因何按兵不动坐视秦王朝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早在刘邦率军迂回进入武关,抵达咸阳附近的灞上时,秦二世胡亥已被赵高杀掉,因秦国版图早已支离破碎,继立的子婴贬去帝号,称秦王,旋即设计诛杀奸宦赵高。秦王子婴于公元前207年10月向刘邦投降,刘邦将其软禁,但对其颇为礼遇。刘邦宣布废除秦的苛政、恶法,只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深得秦人拥戴。

  • 春秋战国时期,是周秦社会的转型期,战争频发是其主要特征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var1]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如此重要的政治制度,必然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尽管爵制研究的成果汗牛充栋,但该课题的许多方面还有进一步考察的必要。首先,关于“爵”的起源问题的研究虽有突破,但尚有探讨的空间。“爵”的本义是饮酒礼器,这一点基本上为学界所接受。然而本是饮酒礼器的爵,是如

  • 邯郸冀南新区 | 蔺相如诞辰日后人祭典“和”韵悠长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8月17日(农历七月二十)是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诞辰2335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蔺氏后人相聚在邯郸冀南新区南城乡前羌村蔺相如祠堂追根溯源、凭悼先祖弘扬蔺相如“和”文化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var1]祭典活动现场蔺氏宗亲统一佩戴黄色绶带聆听祭文、行鞠躬礼,凭吊先人[var1][var1][

  • 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荀子人物雕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两度出任楚兰陵令。晚年蛰居兰陵县著书立说,收徒授业,终老于斯,被称为“后圣”。 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主张“礼法并施”;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反对鬼神迷信;提出性恶论,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强调学以致用; 其思想集

  • 纸的出现是在东汉,为何在战国出现了赵括“纸上谈兵”的典故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之所以看到网络上有人这样问,我想可能是长期以来人们固有的一种惯性思维吧。一说到“纸上谈兵”,立刻就想起了赵国大将军赵括,从而推断出战国已经出现了纸。这是不对的,到底这种惯性的错误是如何出现的呢?追根溯源,问题应该是出在一本叫《上下五千年》的书上,这部由中国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用通俗易懂

  • 赵括为何被赵王信任去主导长平之战?很大原因是沾了父亲赵奢的光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赵奢本不是啥大人物,他开始在赵国也仅仅是个收税的小官而已,甚至此时赵王都不知道有此人的存在。后来因为一件事,赵奢被平原君推举给了赵王。当时,赵奢收税收到了平原君的头上,但是却被平原君的门客阻挠,他们就是不肯交税。但是赵奢是个秉公执法的人,所以按照赵国的相关法律直接斩了当时滋事的九个人。平

  • 同样是被联军攻入国内,为何秦国能保住霸业,而齐国则险些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因为宋康王对内统治残暴,加上常年的征战,百姓苦不堪言,这一点和齐闵王何其相似,不过,和齐闵王不一样的是,宋康王治下的宋国百姓忍无可忍,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起义,国内四分五裂,宋康王不得不出逃。[var1]就在这个时候,在苏秦的鼓动之下,齐闵王派出大军趁机攻灭了内乱之中的宋国。消息传到各国,引起

  • 秦国灭韩开创统一六国序幕,设置颖川郡方显秦王眼光独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嬴政继位以后,大刀阔斧改革朝政,剥夺生母问政权力,诛杀嫪毐一族众人,下贬吕不韦,从而开启秦国统一六国大门。但嬴政起初的想法并不是先灭韩国,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攻打赵国上,他的想法并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在中原六国中,唯有赵国屡次跟秦国针锋相对,长平之战、两次邯郸之战,虽然白起将赵国打得几乎亡国,但赵

  • 春秋战国中的军神,率领五国联军伐齐,却在功成时全身而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路诸侯混战,可能今天这几个国家强盛,第二天另外几个国家又反超,在这样混乱的时期也诞生了很多名将,不过这些名士名将也分为两个大类,一种主张忠臣不事二主,另外一类人主张良禽择木而栖,而今天要说的这位名将属于后者,在早年时期频繁的跳槽,其实这也不怪他不忠诚,而是他自己的国家早已灭亡,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