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之所以看到网络上有人这样问,我想可能是长期以来人们固有的一种惯性思维吧。一说到“纸上谈兵”,立刻就想起了赵国大将军赵括,从而推断出战国已经出现了纸。这是不对的,到底这种惯性的错误是如何出现的呢?
追根溯源,问题应该是出在一本叫《上下五千年》的书上,这部由中国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用通俗易懂的写法,详细描述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中第四十节就说到了赵括因为纸上谈兵,输掉了长平之战。
[var1]
可能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纸上谈兵和赵括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很多人一提到赵括,几乎就会反射性想起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赵括确实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但这个成语的来源真的跟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var1]
可怜赵括,背了这么多年的黑锅,却没有人给他平反,主要还是因为他确实因为自大而葬送了数十万赵军的性命。其实这个问题本身的逻辑性就有问题,直到东汉才出现了纸,身为战国时期人物的赵括是不可能知道纸为何物的。
能够写出纸上谈兵这四个字的一定是后世朝代的人,战国时期大量的文字是写在布帛或竹简上,所以如果这四个字跟赵括有关的话,那么就应该是布上谈兵或竹上谈兵了。
我们再来说一说这个“背锅侠”赵括,赵括兵法娴熟,但是仅限于理论上。甚至于理论起兵法来,他是一套一套的,连他的父亲都难不倒他。正因为他的军事理论如此高深,所以才说动赵王用他替代了年老的廉颇。
[var1]
可是在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根本就用不上。面对危局,赵括不知道变通,只知道一昧出击,最终将数十万赵军葬送。
长平一战,改变的不仅仅只是赵国和秦国的力量对比,同时还是秦国和东方六国的对比。从此秦国一路高歌猛进,开启了统一天下的历程。
所以我们现在用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来形容赵括是真的一点也不过分,但是时间长了,人们就开始有些分不清楚了,硬是把纸上谈兵和赵括划起了等号。赵括冤呀,因为在他那个时代,他根本不知道纸是什么东西。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可不管那么多了,谁叫你是纸上谈兵的始作俑者呢。
[var1]
直到今天,我们在说起一些只会夸夸其谈,不会实际运用的人时,还常常会说,你呀,就像当年那个赵括一样,只会纸上谈兵,一点实际运用的能力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