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吃掉的商朝历史,甲骨文是怎么被发现的?

被吃掉的商朝历史,甲骨文是怎么被发现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398 更新时间:2024/4/9 19:58:10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要从1899年讲起。这一年,有一个生病的老学究叫懿荣,他是大清国子监祭酒。这个名称听起来很怪,不要以为他是什么造酒厂的厂长,国子监祭酒,意思就是国立大学校长,而且这是大清朝当时唯一的国立大学,你可以把他想象成今天的北大校长。

能担任这样职位的人,一定是一个大学问家,他对中国的书法、字、金石雕刻之学研究相当的深,不过这个时候他正在生病,他得了疟疾,疟疾是一种翻来覆去,非折磨人的病,在那个年代,他是不相信西医的,就是用传统的中医方式来治,在大夫开了药方之后,就去达仁堂抓药,药方里有一个药叫做龙骨,本草纲目记载,龙骨是一种重要的药材。

当时人们认为这个龙骨是可以治疗疟疾的,买回来一看,这个龙骨上有纹路,这里就顺便提一下龙骨上这个纹路的事情,其实在当时,中药里龙骨这味药材,在药商收购的时候,他们还特别强调不要带纹路的,他们认为,那种看起来很光滑的龙骨,药效比较好,愿意出高价,反之有纹路的那些,看起来感官比较差,还有裂缝,于是就都不愿意购买,所以呀,很多农民就会把这个纹路给磨掉。啊,我每次看到这个记载的时候,我的心都在滴血呀,不知道多少商朝的历史就这样被农民给磨掉了。

龙骨被吃了几百年,王懿荣第一个发现了,龙骨上雕刻的原来是甲骨文。因为他生病,百无聊赖躺在病床上,把玩这些龙骨,他就发现这些纹路里边有文章,如果换做你,该怎么做?王懿荣很聪明,差遣家里的仆人四处去收购,当然他不敢说破这是文物、是古董啊,本来是药材,价格很便宜,如果大家知道它是古董,价格就涨了十几倍,几十倍,上百倍,总之呢,他就要求这个仆人去药房。只要是有纹路的,有图案的龙骨就全部买下来,不到一年,他就收购了1500多片。

这其实是很大的数量了,而且最珍贵的是,当时还没有人造假。这个关于龙骨造假的事,以后有机会展开说了。因为当时这个龙骨,根本不值钱,不会有人刻意去造假,即使造假,也是把那些有纹路的磨掉,所以这一批龙骨是非常珍贵的,在历史上是非常珍贵的。可惜呀,时代不允许他好好研究,不是因为他生病了,而是因为八国联军。

这个王懿荣啊,他奠定了现代甲骨文研究的开端。如果没有他的重视保存,根本不会有后来的事情。所以我们认为,他虽然没有提出过特别多的对甲骨文的研究心得,但依然有资格被称为甲骨文之父。

当时北京城正在闹义和团,后来又发生了八国联军进京,而王懿荣呢,毕竟是朝廷重臣,也不能置身事外。他后来就当了顺天团练大臣,这个官职的意思就是以文官的身份去监督军队,最后结果是兵败,他不愿意受辱于洋人,就自杀殉国了。

王懿荣殉国之后,家道中落。他的儿子就把这些甲骨文,全部卖给了一个叫鹗的人,这个刘鹗在中国历史上,是大大的有名气啊。很多朋友读过老残游记,这本书就是刘鹗写的,但这是另一个故事啊,今天关于甲骨文的故事就讲到这儿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夏朝”是否存在?二里头遗址曾出土“七孔玉刀”,用途至今无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常回家看看投稿 为繁荣、弘扬中华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编辑 | 趙英雄众所周知,华夏历史自“夏商周”开始。这种说法也有争议,今天有人说:“夏”之前还有“虞”,不过算不上主流观点;原因很简单,“文明”

  • 传承之美 越趣之诚丨原创大型越剧《海上光启》致敬先贤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为纪念徐光启诞辰460周年,11月9、10日晚,由上海如意越剧团出品,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越剧艺术传习所(上海越剧院)指导的原创大型越剧《海上光启》在宛平剧院迎来正式公演,引领观众致敬这位生活在400多年前的先贤。《海上光启》通过“治蝗虫”“译洋书”“种红薯”“修历法”等故事,讲述了徐光启

  • 名单公布!我市禹会村龙山文化城址入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2020~2021年安徽十大考古新发现”获评项目名单1.繁昌人字洞早期人类活动遗址2.合肥市巢湖市柳家2号遗址(该项目同时被评为2020—2021年安徽优秀考古工地)3.蚌埠禹会村龙山文化城址4.怀宁县琚新屋遗址5.合肥市安定寺大墩遗址(该项目同时被评为2020—2021年安徽优秀考古工地)6.寿

  • 三门峡市花园北街发现一座西周墓葬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原载《文物》1999年第11期)三、结语 M1位于上村岭虢国贵族墓地的北部边缘,长方形竖穴土坑,,一椁双棺,出土铜礼器为鼎、簋、盘、盉各1件,与上村岭 虢国贵族墓地的一鼎墓[1]基本一致,当属西周晚期。铜器上的重环纹﹑垂鳞纹﹑波曲纹等,属西周晚期流行的纹饰,铜器的形制也与上村岭

  • 甲骨文发现总计约15万片,单字数量已逾4000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考古发掘的甲骨文残片。(国家文物局供图)本报电 (记者赵晓霞)“甲骨文发现总计约15万片,经科学考古发掘的有3.5万余片,单字数量已逾4000字,甲骨文资料整理、分期断代、文字考释、商史研究、工具书编纂出版、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果丰硕。”日前,在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

  • 殷商考古发现:实证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 对王陵区布局的认识再突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洹北商城铸铜作坊区墓葬M89出土铜斝(国家文物局供图,央广网发)徐良高进一步指出,新时代殷墟考古坚持聚落考古理念引领,深化多学科、跨学科合作研究,力求揭示更加全面、真实、鲜活的商文化。考古工作系统揭示了洹北铸铜、制骨、制陶手工业生产方式和“居葬合一”的族邑布局模式。新发现宫殿宗庙区存在大型池苑、水道

  • 我国甲骨文发现总计约十五万片 单字数量逾四千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甲骨文是早期成熟汉字体系文字的代表,也是殷墟作为商代都城的实证。发布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冯时介绍了一百二十余年来甲骨文发现与研究的重要成果。甲骨文发现总计约十五万片,经科学考古发掘的有三万五千余片,单字数量已逾四千字,内容涉及商代政治与生活的各方面,是重建殷商信史的直接史料。殷墟甲骨共有三次

  • 陕西西周墓葬,出土三千年前“太阳能工具”,专家:伟大的古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常回家看看投稿 为繁荣、弘扬中华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编辑 | 趙英雄如果说, 早在遥远的西周时期,古人想要取火就只需要用3秒钟了,不知各位相信不相信? 可能不少人都会有点怀疑。毕竟如此迅速的取火方

  • 殷墟考古“上新” 还原真实商代文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辛店遗址位于殷墟宫殿区以北约10公里处,是一处青铜器铸造遗址,已发现商代晚期铸铜作坊7处、房址10余处、墓葬近百座,出土约4万块陶范、陶模及大量制范、铸铜工具,出土带有“戈”字铭文的青铜器,显示该遗址可能是一处由“戈”族管理的青铜器铸造遗址。陶家营遗址位于殷墟宫殿区以北约7.2公里处,是一处商代中期

  • 【内含考点】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最新成果发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良高研究员系统回顾了90余年殷墟考古历程,指出殷墟考古实证了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系统展现了商代社会文化面貌、商代文明发展成就。考古工作系统揭示了洹北铸铜、制骨、制陶手工业生产方式和“居葬合一”的族邑布局模式。新发现宫殿宗庙区存在大型池苑、水道及相关建筑遗迹,改变了以往对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