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践行一夫一妻的明朝皇帝,在位18年,文治成就不亚于汉文帝

践行一夫一妻的明朝皇帝,在位18年,文治成就不亚于汉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402 更新时间:2024/2/4 4:39:01

提到明朝,我们不得不提到明朝的帝王。明朝16位皇帝当中,有一个在道德上堪称为“楷模”的皇帝。他在位18年,践行一夫一妻制。除了张皇后外,他没有迎娶其他的妃子。他的性格宽厚,勤政治国,创造出来的文治成绩丝毫不亚于汉文帝。他就是明孝宗朱佑樘。

上图_ 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

成化皇帝的烂摊子

提到明孝宗,就得提到其父皇明宪宗。明宪宗属于明朝的中兴之主,在位期间给于谦平反,承认景泰帝的合法性。明宪宗还积极组织明军取得了多次反击蒙古和女真的胜利。其在位期间的文治武功有可圈可点之处。

但是,明宪宗执政的后期也暴露出一些非常严峻的问题。这些问题关乎明朝未来的发展。

第一,土地兼并。

明宪宗时期,贵族、王爷和宦官大搞“皇庄”,明朝土地兼并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宪宗即位,以没入曹吉祥地为宫中庄田,皇庄之名由此始。”皇庄在全国范围内愈演愈烈。

第二,赋税严重。

正统时期开始征收的金花银,到成化时期提高了3倍。成化时期,朝廷在正赋外增加了额外科率。地主豪强采取很多办法,将赋税负担转移到农民的头上。由于地主和农民的矛盾非常尖锐,成化时期爆发了荆襄农民大起义。

上图_ 朱见深(1447年—1487年),即明宪宗

第三,官员做事不认真。

宪宗时期出现的纸糊三阁老和泥塑六尚书就是成化年间官员办事效率逐渐低下的真实体现。比如万安就靠和万贵妃同姓,讨好妃子和皇帝做了多年的内阁首辅。由于成化时期,宦官权力很大,汪直的西厂能相对随意的拘捕官员,敢讲真话针砭时弊的官员越来越少。尸位素餐的官员越来越多。

而明孝宗朱佑樘所能做的就是革除成化的弊政,让明朝走上正常的发展轨迹。

上图_ 王恕(1416年-1508年),字宗贯,号介庵

堪比汉文帝、宋仁宗的文治成就

第一,用人做到“用人不疑”,不受谗言影响对大臣们绝对信任。

明孝宗用人不疑,对成化时期仕途坎坷但能力强的大臣都加以重用。由于明孝宗性格宽厚,从善如流,能听得进去大臣的忠言逆耳。明孝宗相对宽松的执政风格就给能臣以相对宽广的舞台发挥其才能。

比如,在明宪宗后期仕途坎坷的大臣王恕在明孝宗时期得到了重用。王恕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和太子太保,推荐了刘大夏等人才10多人。

马文升在成化时期屡遭贬官。明孝宗时期,马文升在边防守备、马政等军事方面有非常突出的成绩。

明孝宗时期政治空气非常宽松,少见朋党之争。但有别有用心的人诬告有能力官员。比如宦官曾诬告刘大夏“造飞语帖宫门,以诬大夏。”明孝宗始终信任刘大夏,宦官诬告失败。马文升为人正直,一次罢免无能力和贪墨官员30多人。别有用心者制造谣言诬告马文升,明孝宗大怒,命锦衣卫逮捕20多人。

明孝宗和大臣之间的绝对信任,以及明孝宗宽厚的性格,决定了弘治一朝相对宽松的政治空气,提高了行政效率,为明孝宗一朝文治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图_ 马文升(1426年-1510年7月13日),字负图

第二,明孝宗生活相对节俭,倡导轻徭薄赋的治国思路,减轻农民的负担。这一点和汉文帝非常接近的。

皇帝的日常生活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治国走向。如果皇帝平时在生活中相对克制,勤俭生活,其治国也就倡导清静无为,轻徭薄赋。

汉文帝为人宽厚,生活节俭。汉文帝驾崩后,霸陵的建造都是相当节俭的。而汉文帝在位期间,赋税减少到三十税一,徭役减少到三年一次。为汉朝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明孝宗这点和汉文帝非常接近,明孝宗下诏减免皇宫的开支,不搞大兴土木而减轻农民的负担。明孝宗禁止勋贵鱼肉百姓。那么在明孝宗时期,明朝的赋税大幅度减轻。地方官员申请减少赋税的要求,明孝宗都予以同意。除了免除税粮,明孝宗还给农民提供麦种。提升农业发展。

上图_ 汉太宗,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汉文帝

第三,兴修水利。

水利关乎一个国家农业和经济发展的走向。汉文帝时期就曾兴修水利,提升了汉朝的农业发展。明孝宗时期也兴修水利。

1489年,开封黄河决口,孝宗命令户部左侍郎白昂领率领5万人兴修水利。

1492年,苏松河道泛滥成灾。明孝宗命令工部官员徐贯主持河道治理的工作,苏松河道情况好转,周围成为鱼米之乡。

明孝宗非常重视兴修水利的官员,曾命令手下人把羊和酒送到修建黄河的工地上犒劳刘大夏等修筑黄河的官员。

上图_ 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

第四,减轻刑罚,公正执法。

一个朝代的文治成功往往和公正审慎的刑法有直接关系,如果皇帝昏庸,中央和地方官滥用刑罚,冤假错案就多得很了。这一点在明朝天皇帝在位年间体现的非常明显。

而明孝宗学习汉文帝、唐太宗等文治成功的皇帝,改革刑法,倡导公正司法。

汉文帝在位期间,废除连坐法减轻肉刑,重用张释之等主张法治的官员。

唐太宗在位期间,减轻刑罚公正司法,重用戴胄等依法治国的官员。

明孝宗在位期间也是如此,对刑罚的使用非常慎重。1500年,制定了《问刑条例》。1502年颁布的《大明会典》当中删除了《大明律》里面相对苛刻过重的刑法条文。明孝宗在位期间慎用刑法,司法官员审理案件相对公正。就连原先被官员诟病的锦衣卫和东厂也奉守本职,几位锦衣卫指挥使都能用刑宽松。这在明朝中期和晚期都是相对少见的情况。

上图_ 《大明会典》,记载中国明代典章制度,以行政法规为主的官修书,简称《明会典》

第五,财政收入增加,人口稳定增长,百姓生活相对安定,成就中兴之治。

汉文帝经过多年的经济治理,再加上汉景帝的持续治理。汉朝的经济全面复苏,百姓生活安定,人口快速增加。

明孝宗时期,采取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治国之路,明朝的赋税收入和人口出现了全面的复苏。

在财政收入方面,明朝永乐、洪熙和宣德三朝赋税收入持续增长。但到明英宗在位时期,由于局势动荡,赋税收入出现波折。明英宗到明宪宗时期,明朝赋税收入在2500万石到2600万石之间。明孝宗时期,赋税收入达到2700万石。

人口方面,弘治元年,全国人口户数有9113630户。到弘治十七年,人口户数增加到10508935户。弘治元年,全国人口有50207934口,到弘治十七年人口增加到60105835口。

君臣同心成为文治成功的前提,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和公正司法成为文治成功的重要途径。经过明孝宗18年的精心治理,明朝人口和经济实现了全面复苏。弘治中兴名不虚传。

上图_ 明朝公元1580年前疆域图

明朝后期的学者朱国祯认为,明孝宗文治成就不亚于汉文帝和宋仁宗。例如宋仁宗时期文治成就较多,但三冗问题无法根除,文治实际效果有缩水。而汉文帝虽节俭,但未央前殿等宫室的装饰却极为奢侈,而且而对匈奴多次入侵,造成国内经济衰退,却无有效措施应对。相较而言,明孝宗在治国方面,算是相对成功的明朝帝王了。

作者:军事帅哥 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论文《论明孝宗与弘治中兴》 朱子彦 《求是学刊》 1989年第6期

[2]《明朝十六帝》 王天有 紫禁城出版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击败司马懿,他俩到底谁更强一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榜首,他智商高,情商也高,琴棋书画,发明创造,内政外交等等无一不精,可是工作有两方面,你各方面都很牛逼,那么你的精力必定耗费很多,这些东西,就算你再聪明,也得花时间去学的,那你必定就耗费了自个的精力,长期保持此状态,必定劳心费神,从这方面说,诸葛亮本来是毁于自个,而不是外界。第二,诸葛亮做工作太注重

  • 诸葛亮死后,刘禅心中一直埋怨着诸葛亮,直至29年后才有所缓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 纵使王莽是穿越之子,遇上位面之子,天选之人也是被吊着打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先说说这个穿越之子王莽,他出生时,大汉王朝已经建立了一百五十年了,此时的大汉帝国已经处于奔溃的边缘,外戚干政,乡绅贵族不断压榨人民。虽然汉元帝刘奭放弃了祖训,采用儒教治国,给大汉帝国续了一口气,但是也于事无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王莽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依托其的姑姑,也就是孝元皇后王政君,一路扶摇直上,

  • 白帝城托孤,刘备托的并不是儿子刘阿斗,而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白帝城托孤被谁救了,刘备托孤白帝城完整版,刘备白帝城托孤500字

    这段典故之前其实发生了刘备人生中十分失败的一件事,也是他唯一一次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安排导致最后国力衰退的情况发生的原因。关羽被东吴的人杀死了。传到蜀国大营的时候,对于关羽的死全军营没人同意报仇,因为当时确实很不稳定,这个时候出兵肯定是损失太大。所有人都不同意,刘备在大营中痛哭几天几夜,没有人能理解他,

  • 三国时期的“第四国”,雄踞辽东五十年,最终被司马懿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司马懿屠辽东后果,三国历史魏国历史,司马懿写过的诗征辽东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国时期,其实还存在一个割据势力,也即辽东公孙氏。一定程度上,辽东公孙氏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的第四国。在割据辽东接近50年后,该势力最终被魏国大将司马懿消灭。一具体来说,辽东公孙氏的开创者为公孙度,公孙度父亲公孙延因逃避郡吏追捕而逃到玄菟郡,公孙度后来做了玄菟郡吏。当时玄菟太守公孙琙的儿

  • 秦灭六国:国家强盛魂魄在庙堂,力量在田野!由上而下,唯变而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灭六国,王立群读史记秦灭六国,秦灭六国全集完整版

    [var1]【赵国:烈乱之国,败在无视法度,庙堂妄杀,民间私斗】公元前229年,赵迁设圈套杀了李牧,一年后赵国灭亡。史籍记载,赵人和秦人相传同根同源祖,周武王灭商之后,弟弟去了北方成为赵人,哥哥去了西方成为秦人,赵人和秦人本是兄弟,他们的气质和秉性一直非常想象,直到商鞅变法。商鞅改变了秦人,而赵人一

  • 禽兽不如的楚成王奠定了楚国的百年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楚成王人物简介,楚成王外甥女照片,楚国霸业

    楚文王和桃花夫人生了两个儿子:熊艰、熊恽。熊艰继位后,由他的叔叔子元(楚文王的弟弟)摄政辅佐。而熊恽则逃到了随国(今湖北随州)。公元前672年,只有十多岁的熊恽,在随国人的支持下,返回楚国,杀死熊艰,强行夺取了君位。[var1]熊艰在位四年多,没有亲政,所以谥号“楚堵敖”。敖,就是头儿的意思,玩的意

  • 商鞅惹了一个不该惹的人,最后也丢掉了小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商鞅惹了谁,惹了一个不该惹的人下场有多惨,不该惹的人

    [var1]商鞅在一开始的时候其实还是很有名气的,但是在他开始变法之后,就不管是谁都一律按照法律来,所以就触犯到了一些贵族们的利益,比如说当时的太子就是被商鞅给惩罚了,但是因为太子是皇室,所以就不能够去触发,这个时候只能够处罚太子的两个老师,于是商鞅就直接处罚了太子的礼仪老师,还有学问老师。本以为在

  • 如果秦武王没有死,秦国会不会提前一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武王不死芈月会掌控秦国吗,秦国一统六国演示图片,秦国武王简介

    [var1]那么秦武王真的那么不堪吗?如果秦武王没有身死洛阳,会不会让秦国更快完成一统?我们可以分析一下。[var1]首先秦武王流传于后世的功绩主要有打通了宜阳,确定了秦国东出的路线,在惠文王留下的强大军力之下,打得魏国不敢还手。但是对内,他驱逐了张仪,将秦国的战略方针全部靠向发起战争,抛弃了连横之

  • 历史故事毛遂“自荐”成功后,死得多凄凉?历史老师可不会告诉你这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毛遂自荐的结局,毛遂自荐文言文答案,毛遂自荐成语故事视频

    公元前260年,秦国大将白起在长平大败赵国,赵军主帅赵括战死,四十万赵卒被秦军坑杀。这一战大大削弱了赵国的军事实力,为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长平之战后,秦军主将白起想乘胜追击,攻下赵国的邯郸城,顺势灭了赵国。但是秦相范睢嫉妒白起的功劳,以秦军疲劳应休整为由,同意了赵国割让六城,秦、赵两国罢兵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