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朝灭亡是众望所归,商汤是怎么打败起义的群雄,最终问鼎天下的

夏朝灭亡是众望所归,商汤是怎么打败起义的群雄,最终问鼎天下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941 更新时间:2024/4/9 19:52:45

累世衰败的夏,又碰上能作的主子,真是走到了尽头

一个王朝的兴衰,绝不是一时一世之事。夏从部落走向王朝,历经了几代人呕心沥血地治水,直到大禹登上帝位,才得以走向历史的巅峰;之后的夺回帝位,则真正开创了夏朝四百年基业。这四百年沟沟坎坎,有过太康失国,有过后羿篡位,中间几度衰败,又几度复兴,踉踉跄跄地传了十七位君主,到了履癸这一代,说什么也传不下去了。

这时候的夏王朝,早已不复禹、启时代的辉煌;再加上履癸的父、祖、高祖几代君王都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性子,莫谈治国了,就是约束番邦这等事,也愈发地力不从心。到了履癸时代,诸侯早已分崩离析各自为政,中原朝廷只剩下一个名号而已。而履癸的心是真大,居然关起门来当大王,只顾自己逍遥,不问百姓死活。这夏朝的日子算是到头了。

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夏王朝毕竟有四百年根基,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败坏的,可惜碰上一位能作的二世祖,只能说“NO ZUO NO DAI,一路走好”。

这位二世祖就是履癸,商人管他叫。夏桀原本是末世太子。他老爹在位的时候,夏王朝已经行将就木了,从朝廷到民间,一派死气沉沉的景象,好在桀还是有一定能力的,一度给朝廷和百姓带来了复兴的希望。

先说他身体很好,力气大,能手裂虎豹,这是当帝王的必备条件。再说他还是有一定的作战和指挥才能。据说他身边培养了很多勇士,组成了一支敢死队,专门陪他练格斗身手,演练战术技法。等到桀继位后,就想着检验一下练兵成果。那怎么检验呢?桀一琢磨,“你们这群诸侯不是不听我号令吗?谁不听话,我就先拿谁开刀!”

夏王朝虽然衰败,兵士也发不了多少粮饷,但毕竟是中央正规军,打几个小诸侯国,还不是绰绰有余,那绝对是实力碾压。其中有一个叫有施氏的诸侯国非常聪明,打听到桀酷爱美色。也赶巧了,有施氏正好在今天的山东江苏一带,这个地方水养人,自古出美女,称得上是特产了。于是有施氏就主动给桀进献一位美女,名叫妹喜。

历史上第一位红颜祸水就这样出场了。其实这个妹喜并非是她的真名,有施氏也叫做有喜氏,妹喜应该是指有喜氏来的女子。这个妹喜不仅相貌倾国倾城,还很妩媚,把桀王弄得是整日神魂颠倒,无心政事,任凭朝纲衰败下去。

要不说爱情的力量伟大呢,桀为了讨好妹喜,蠢事干了一箩筐。不过,也真算是奇葩的发明了。比如他大兴土木,为妹喜建了琼台瑶室、酒池肉林。据说酒池中可以行船,可供三千人同时牛饮。桀和妹喜日夜在内欢饮嬉闹,三个月都不出来。

看这些事是不是有点眼熟?没错,几百年后的商纣王,也干过类似的事。不管这些事是史家杜撰还是捕风捉影,桀贪图享乐、荒废政事这一点是确定无疑了。当时夏朝著名的谏官关龙逄,一身正气,看不惯桀拿着祖宗的江山社稷这么糟践,置天下百姓于不顾,就屡次上书谏诤,甚至不惜跟桀吵起来,结果招致被杀的噩运。

自古君王杀谏臣,那就是要亡国的征兆。所以,关龙逄一死,族内的很多老臣也纷纷上表劝谏。这些人可都是桀的叔伯大爷,血浓于水呀!可是到了桀这里,都抵不过妹喜的一个笑容,结果这些人无一例外地步了关龙逄的后尘。原本这几年间,夏王朝就是天灾不断,旱灾完了闹水灾,水灾完了又闹瘟疫,已然是民不聊生,现在又加上人祸,简直是民怨沸腾,群臣离心离德。

此时的夏王朝已是朝不保夕,只要稍加一点外力,立刻就会土崩瓦解。这可给那些对中原虎视眈眈的诸侯国带来了机会,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以为到中原能大显身手,可是真到了中原又偃旗息鼓了。其实绝大多数诸侯不过是扛大旗做虎皮,虚张声势罢了。唯有商不同……

丰厚的家底儿,给了商汤起义的底气

夏的统辖区域虽然不大,对四方诸侯的控制力也有限,但任何事就怕习惯,人们的思维一旦陷入定势就很难再改变。夏后这个词已经存在几百年了,人们也习惯了尊奉这位天子为正朔,突然间要改弦更张,就不仅仅是大胆的问题了,用后世的话说叫“谋逆”,是要把天捅一个窟窿。这事谁敢干呀?这是以一隅战全国,不仅要有勇气、胆识,还要有足够的实力。因为一旦失败就是毁身灭族。所以这事不是谁都能干的,那么汤为什么能干,而且还干成了呢?

豪横的出身

商这个部落,可不是一般的小门小户。扒一扒商的历史就知道,商族的始祖契(xiè)是帝喾之子,其母简狄是帝喾的次妃,他的外公是有娥氏部落酋长。——这个有娥式部落就是夏桀的兵败之地。可以说,商族的始祖出身是根红苗正。不过他在事业发展上,点儿踩得也很准。

帝喾崩世后,共主之位由其子帝挚继任。帝挚不善,共主之位落到了其弟唐手中。之后,尧舜禅让,天下又归于舜。就在舜刚刚主政之时,天灾降临——水患祸害人间。当时,治水九年以失败告终,最后还负罪被杀,由他的儿子禹接任治水总工程师一职,契就作为禹的助理,跟随他治理水患。没想到,禹顶住压力,披肝沥胆十三载,功业得成。契协助有功,也得到了帝舜的封赏:封官司徒,以教化万民,又赐子姓,封商地。

照此分析,契也算是三朝元老了,生在帝喾时代,长在帝挚和帝尧时代,到了帝舜之时,才出来就事,说明他极有可能是帝喾的老来子。不管怎样,从契开始,商族横空出世,不仅有了自己的土地、部落,还有了姓氏,这是至关重要的,预示着商族这一支可以繁衍下去,不断壮大,自成一族。所以说,契为商族的崛起奠定了一个非常高的起点。

商族的发迹史

除了祖先的荣荫外,商部落的不断发展壮大,也给了汤莫大的勇气和底气。自契封商地后,历经十四世的发展,终于成就了商汤时期的强大诸侯国。

商部落前几代首领的施政纲领只有一个——开疆拓土。从契的儿子昭明开始,先是兴建了陪都。虽然没有出封地这个圈子,但是在努力给自己升级——城市规模整体上了一个档次,提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当然也间接地说明,商部落的财政状况良好,政府有余粮才会大搞基建;倘若百姓连粥都喝不上,也只能当成一个美好的愿望了!

到了昭明之子相土做首领时,正赶上夏王朝的四十年大乱——太康失国。中央朝廷处理两位国君并立的窘境,已经首尾不顾了,哪还有力气管诸侯国的事。于是,相土就趁机开疆拓土,扩充实力。昌若和曹圉两代相对比较平稳,与夏王朝也保持着臣国关系。

到了冥做首领的时候,天下又开始闹水灾。此时的冥在夏王朝做司空——自契开始,商族的历任首领都在夏王朝做官。司空这个职位是专管土木基建和水利工程的——跟商族的先祖大搞基建有关,此时的商族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土木工程知识,甚至具备基建狂魔的潜质。因为兴修水利,也需要搞土木工程,所以这次治水的重任自然而然主落到了冥的头上。当然,冥为天下苍生计,也是竭尽心力,最终操劳过度,在工作岗位上殉职。后世追尊他为水神。

到了冥的儿子王亥做首领时,商族已经历经了七世的发展,军事、经济、地域都空前强大。但王亥并没有躺在祖先的功劳簿上,而是整天想着干点什么,超越祖先,使商部族在自己手上能更上一层楼。王亥为人头脑灵活,当时商族生产力水平高,牛、羊过剩,且手工业发达,出现了很多大工匠。于是王亥就想将牛羊和物品送到更远的部落去,以换取物资岁币。很快,在王亥的领导下,商部族就建起了一支队伍,赶着自己发明的牛车,载着各色货物就上路了。每到一个部落就交换一些物品岁币,久而久之,车上的货物比出发时还多。这就是中国最早的贸易活动,而王亥也成为了天下华商的始祖。

不过,自古财不露白,钱财总是招人嫉妒。《竹书纪年》记载:帝泄“十二年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在夏帝泄十二年,王亥和弟弟王恒又组建了一支商队,从商丘出发,带着大批货物,赶着牛羊北上,来到河北有易国的地界时,国君绵臣嫉妒商人的富足,于是见财起意,杀了王亥,夺了货物和牛羊。王恒侥幸逃回商都商丘。此后四年,王亥之子上甲微卧薪尝胆,秣兵厉马,终于打败易国,报了父仇,同时也打通了南北贸易的通道。

自此以后,商部落的贸易兴盛起来,商部落又经过几代的发展,经济发达,军事强大,制度完备,俨然一派大国气象。到了夏桀一朝,已成为中央王朝都不敢小窥的东方大国。此时在位的商侯名为天乙,号汤,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商汤”。至此,历史的巨轮终于驶进了新的航道。

汤在位的时候,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商族素来有搬家的习惯,《史记》记载“自契至汤八迁”,十四世商君,总共搬了八次家,平均两世就要搬一次家。不过这个迁,并非举国迁徙,而只是迁徙了都城。这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举国迁徙有可能是源于战乱或自然灾害,多是被迫行为;但迁都则不同。迁都的目的:一是建立新的政治中心,调整整个部落的防卫;二是政治战略,改元正朔。汤在位时的这次搬家,就属于后者。他这次把家搬到了哪里呢?商族老祖宗帝喾的旧都——亳。汤为此还做了一篇《帝诰》,以向祖先报告自己功业有成。

可以说,这次搬家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这意味着汤将继承祖先的志向,向中原之主发起总攻。不过此时的汤还只是诸侯,怎么敢这样大胆地袒露心声呢?

不容低调的实力

自古成事无外乎“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汤自幼接受的就是帝王教育,对这三要素的把握也是恰到好处。

自古朝代更迭首重天时。古人非常重视上天的旨意,尤其夏、商之际,巫术、宗教流行,要扳倒拥有四百年根基的夏王朝,不借助天时是很难得到民众支持的。那么商汤起兵都占有哪些天时呢?

一说夏王朝战斗力内耗。夏是一个动荡的朝代,开篇说到,它在四百年中,几度衰败,又几度复兴,尤其到了末世几代君主的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这里释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夏王朝的兵力已经不足以震慑各地诸侯,至少诸侯合兵叛乱,夏王朝没有实足的把握平定战乱,所以才给了诸侯们幻想的空间。

二说夏王朝的德损严重。国君不修德,百姓自然就离心离德。夏桀杀了直谏的关龙逄,并非偶然事件。他对臣子的进谏置若罔闻,应该不止一次两次了,看得出他和朝臣之间有分歧。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怨气都是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没有前世因,难有今世的果。而夏桀诛杀大臣是严重的损德,众叛亲离是必然的结局。那么这些被背叛的臣子,自然就跑到了敌对阵营。所以古人常说,实力是一长一消,此消彼长。可以说,商汤的天时,正是夏桀主动送上的。

再说地利。夏都在安邑,也就是今天山西运城东部一带。而汤时期的商都在亳,也就是今天安徽亳州一带。这一西一东,差别就大了。安邑虽然在当时来说,是天下中心,但地势平缓,东北靠山,倘若从西南进兵,则易攻难守。而当时商所在的东方有九夷族等小国,兵强马壮,而且相对中原地带,因为沿海物产丰富,又在商国的带领下做起了贸易生意,经济实力雄厚,能够给战争提供强有力的补给。只要商汤笼络好东方诸国,自西攻入安邑,赢面会很大。况且,此时的商国经过几代商王励精图治,无论军事还是经济,都远超中原王朝,再加上东方各国不断扩张的版图,吃掉中原王朝指日可待。

再说人和就更厉害了。中国历史上第一贤相伊尹,就出自商汤这个伯乐。为什么这样说呢?“伊尹说汤”的故事,后世已经广为流传了,是讲商汤为了扩大自身实力四处求贤,听说伊尹素有贤名,便前去聘迎。《史记》上说前后请了五次,也有的史书说请了三次,不管几次,都说明了两件事:一是伊尹确有大才,二是商汤诚心相迎。那么伊尹到底有多大本事呢?

伊尹原名为挚,尹是他当上商国宰相后的官职。他在致仕之前是有莘国国君之女的师仆,也就是家庭教师,因为他是奴隶的身份,所以在师字后加了一个“仆”字。这个伊尹有多厉害呢?因为他养于烹饪,在和汤的初次见面中,他就将自己苦心研究的治国大道融入烹饪技法之中,以五味调和来论治国之道。商汤听得五迷三道,瞬间成了小迷弟。后来老子还专门在《道德经》中写以“治大国,若烹小鲜”之语,以兹赞许。

这还不算什么,他当上国相后,居然还亲自跑到夏朝去刺探情报,掌握了夏王桀和朝廷的第一手资料,为商汤打响起义第一战提供了精准的情报。后来也就成了商汤军团的核心智囊。

除了引进人才外,商汤还很会笼络人心。自从他决计伐夏以后,愈加注意修德爱民了。有一次,他途经郊外见到一个捕鸟的人,正四面张网,向天祷告说:“天上掉下来的,地面跳进来的,四方跑过来的,都到网里来。”商汤顿时制止了他,并遏令他撤去三面网,只留一面,又教捕鸟人重新祷告,“蜘蛛作网人来学,想高就高,想下就下,不左不右,入网者凭自愿。”捕鸟人原以为这样一只鸟也捕不到了,没想到鸟儿竟自己入了网。其他诸侯听说此事后,都称赞商汤的德行已施及鸟兽了。结果商汤这一网,竟然网来了十四个诸侯国。有个成语“网开一面”出处正于此。

既然商汤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这场被历史选中的大战马上就要开场了。

被历史选中的大战——商灭夏

计划赶不上变化,一场战争可能准备很久,但开端却只在一瞬间。谁将成为商汤第一个刀下鬼呢?这“好事”就落到商西边的邻居葛伯身上。

虽说夏王朝德衰政败,但谁还没有个仨亲俩厚的,这位葛伯就是夏桀的忠实跟班之一。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跟夏桀修好的人能好到哪儿去?这位葛伯素来放荡无道,商汤一直看他不顺眼。有一次庆典之上,葛伯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没有祭拜祖先。

当时,商已是东方霸主,周边小国多依附于汤。所以汤就派人去问缘由,并没有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葛伯梗着脖子,理直气壮地回了句“我没有牛羊”。汤听后虽有些恼火,但不祭祖先又不是什么大罪,他便派人送去了牛羊。谁知这位葛伯也是看不出眉眼高低,竟然把牛羊吃了,照旧不祭祖先。

汤又派人去问。这一次葛伯回说,没有五谷粮食。鉴于双方关系有些尴尬,汤还不想挑明伐夏之意,所以又派农民前去帮葛伯种地。好巧的是,农民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去送饭,葛伯不知哪根筋搭错了,领着一批暴徒肆无忌惮地去劫道,看到酒菜就抢。这酒菜可是老百姓辛苦挣来的,哪里肯舍得拱手相让。于是双方争执起来,葛伯的手下失手打死一个小孩。

“我处处忍让,你却伤我子民”,这一回汤是真恼了,心想先拔掉夏桀的爪牙,正好拿葛伯祭旗。说完就干,汤立刻点兵出征,干脆利索地灭了葛国。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一战过后,商和夏之间的存亡大战终于拉开了帷幕。

或许,商汤只是需要一个理由。无论怎样,自此之后,他一路向西,灭了作乱的顾国、豕韦和昆吾氏,一边扩大地盘,一边巩固战果。

经过几场大战的积累,商不但损耗寥寥,而且还不断扩充队伍,已经建立起了一支六千人的敢死队。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商汤军队的全部人数。商汤军队的具体规模,史籍没有明确记载。不过,单说这六千人的敢死队是一个什么样的规模呢?几百年后的周代,天子的军队有一万人。可见,在几百年前,人口并不充裕的夏末商初,这六千人的军队可以与天子之军并驾齐驱了。此时的汤真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那么,他等的东风是什么呢?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誓师大会。

在这场伐桀的誓师大会上,东方诸侯几乎都到场了,还有一些从慕名而来的小诸侯。汤俨然一副天子做派,列举了夏桀的几大罪状,最重要的是他自号为武王,举起了灭夏大旗,宣告天下。虽然这场战争还没有走向高潮,但可以断定的是,胜负已在人们心中。

不过,夏桀也不是吃素的,此时已领兵杀来,直逼亳都,正在商兵的东南方。双方在郕这个地方展开了激战。夏王朝的兵马早已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哪里是商兵的对手,很快就败下阵来,连桀的两名爱将推哆和大戏也被商兵所俘,桀败于有娀之墟,狼狈逃回都城旁边的鸣条,企图在此等待援军。

驰援夏桀的是三鬷国兵马。有意思的是,三鬷国地处山东一带,正在商汤的势力范围内,于是三鬷国的兵马就被扼杀在了摇篮里。打赢了这最后一战,汤带着桀给三鬷国国君的信物,率大军继续西进,绕到自西直攻鸣条。桀自知大势已去,不战而溃,又被汤驱逐,一路逃至中野、不齐、鲁地,颠沛流离,最后逃到了南巢,凄凉地了却残生。

自此,华夏大地进入到商汤时代。

特别说明: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参考文献: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夏朝之前还存在一个1600年的王朝?为何连国人都不承认它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这些年,在互联网上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那就是在夏朝之前,存在一个中国最神秘的古老王朝,而且,这个王朝存在长达1600年之久,可是,就连中国人自己都不承认它的存在,那么,这么个王朝是哪里来的?其中又有哪些缘故?图片来源于网络:最神秘的古老王朝一、虞朝传说这个在传说中,说存在了1600年的王朝,被

  • 周王室的衰落:先祖的“弥天大谎”,没想到竟坑了周朝后代子孙!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时期,在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灭亡,平王东迁,而先前周朝王室贵族的祖先曾经撒下“弥天大谎”,成为了周王室逐渐的衰弱的原因之一。西周建立周人是在陕甘一带后起的姬姓部落并且十分重视农业,周人十分重视农业,他们认为后稷是他们的始祖,因此把他尊称为农神,此后西周的农官便以“后稷

  • 夏朝之前还有朝代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中华历史不只5000年!!在夏朝之前还有朝代![震惊]讲到这里,很多人就会认为我在胡言乱语,[打脸]但请您先听我说。夏朝之前的朝代,大家可能不清楚,但如果我说三皇五帝,大家肯定了解吧!那好,有了三皇五帝做基础,我就可以上资料了:虞朝 ( 前2095----前2067;前2064----前2025年(

  • 夏朝:第一个奴隶制的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中国史学界将夏朝定性为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王朝。此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所以其文化及文明程度高于新石器晚期文化。但是由于迄今为止在考古学上还没有找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文字

  • 为什么铁器普及之后,奴隶制社会就崩溃了?这到底是必然还是巧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耕牛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施行变化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复国强兵,在兼并战争当中取胜。对于这段话,很多人在上学的时候,都不太理解。大家最不理解的地方就在于:为啥铁制农具和耕牛的普及,会导

  • 封神中,姜子牙下山后为何不直奔西岐,而是要先去朝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对此,时年已经七十二岁的姜子牙并不气馁,仍然一如既往地在昆仑山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并想以此去感化元始天尊。然而,姜子牙最终等来的却是元始天尊一句“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任劳任怨四十年,却被告知仙道难成,试想一下,姜子牙听到这句话之后该有多绝望,对于此,作为仙界大佬的元始天尊又岂会不

  • 北川城市IP《少年禹传奇》助推大禹文化传播全球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北川是治水英雄大禹的降生之地,大禹是中华民族精神象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的文化传承,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大禹治水,代代传颂。北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中国大禹文化之乡”、“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基地”、“中国羌绣之乡”、“四川天府旅游名县”、“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 『甲骨文』新书速递 | 《最危险的间谍:多面特工与大国的核竞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8十二月星期四在她看来,他是个可敬的人一一这种形容与公众对此的普遍看法截然相反,而流行的观点认为,此人曾是“国家有史以来最危险的间谍。”——《最危险的间谍:多面特工与大国的核竞赛》 序 幕牛津,1967年“我是‘痔疮’!”这句费解的话是一个戴眼镜的六旬白发老人说的,他身穿浅灰色运动夹克,口袋里露出一

  • 项羽分封制失败?如果古中国实行分封制,领土早就覆盖了整个亚洲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个是周皇室所代表的天空神教,基本没有人信仰了,整个社会呈现一种失去秩序状态,进入弱肉强食阶段,也就是春秋时期孔子所说的礼崩乐坏!天空神教是什么宗教?天空神教是源自古中国本土最古老的正统宗教之一,属于一种比较原始的宗教,但是却具有一神教的最初雏形。说起来很多人都应该知道传说中的天神,例如女娲,伏羲

  • 夏朝到底怎么亡的?二里头考古发现把考古专家都整蒙圈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但关于商灭夏的鸣条之战,却只见文献记载而未有实质性的考古发现。但即使是文献记载,关于夏朝晚期的历史也是相互抵牾、错漏,鸣条究竟在哪里,至今仍有很大的争议。商朝中晚期的历史梳理,得益于殷墟小屯的考古发掘和大量甲骨卜辞的出土,也正是甲骨文对商朝历代先王的记述和《史记》记载的商王世系基本吻合,让一众学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