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时的一对兄妹婚前乱伦情,十八年忘不了,为再次偷情杀了妹夫

春秋时的一对兄妹婚前乱伦情,十八年忘不了,为再次偷情杀了妹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953 更新时间:2024/1/19 4:52:24

为什么说齐国产美女?据记载,什么庄姜、宣姜,这个姜,那个姜的,都是美女。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是《诗经·硕人》中描写庄姜的一段,关于齐女的美,无需赘言了吧!

[var1]

齐僖公有两个女儿,长得都是倾国倾城。但是,两人的婚姻都不理想,可能是得不到真爱,所以两人的行为比较放荡,后世对两人的评价非常不好:

齐僖公二女,长宣姜,次文姜,宣姜淫于舅,文姜淫于兄,人伦天理,至此灭绝矣!

宣姜嫁的是卫宣公,宣姜这个名称是谥号。古代女子未出嫁时,一般按排行称大女儿,二女儿,以此类推。

宣姜是大女儿,出嫁前,如果是嫡出应该叫伯姜,庶出就叫孟姜。伯、孟都是老大的意思。按照伯、仲、叔、季的次序,文姜应该叫仲姜。

老大嫁给了卫宣公,所以叫宣姜。宣姜本来是卫宣公给自己的儿子太子伋娶的儿媳妇,结果宣姜一到,惊为天人,卫宣公自己入了洞房。宣姜为宣公生了两儿子。等宣公死后,宣姜又嫁给太子伋的弟弟公子顽,又生了三子二女。

老二嫁给了鲁桓公,按理说她应该叫桓姜,但是她的谥号是文姜,后世猜测,可能是她的文采出众,但没留下什么作品,所以说,她叫文姜,还是个谜,至少从品行上讲,她也不配。

其实,在这些齐国女子中,该称文姜的应该是庄姜,庄姜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女诗人,后世一般认为《诗经》中的《燕燕》《终风》等五首诗出自庄姜之手。

[var1]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诗经·有女同车》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写文姜的,主要来自毛诗的观点,因为这是郑风中的一首,写文姜的理由是郑国人为太子忽不娶文姜的感慨,这个说法实在有点牵强。

郑国是春秋小霸主,在郑庄公的经营下,郑国是春秋时期最早崛起的国家。当时北戎攻打齐国,齐僖公向郑国求救,郑庄公派太子忽打败了北戎。

前面说过,僖公的两个女儿太美艳,让各诸侯国垂涎三尺,求婚的很多,僖公很难选择。当太子忽来到齐国,发现太子忽不但有勇有谋,还长得一表人才,僖公相中了太子忽不说,他的二女儿也喜欢得不得了。

齐僖公一方面是为感谢郑国,另一方面,确实喜欢郑国的这个太子,于是,主动提出要把二女儿嫁给太子忽。

这个消息到了郑国,全国上下都很高兴,两个大国联姻,从政治上讲,是所有人都希望的,更何况齐国公主还是个大美女,郎才女貌、珠联璧合、门当户对。

[var1]

齐、郑两国都看好的婚姻,却被太子忽莫名其妙拒绝了,等于给两国人民泼了盆凉水。太子忽的理由是齐国是大国,我们不配,还给我们贡献了个成语:“齐大非偶”。

这理由太搞笑了,谁都知道郑国是当时的强国,都揍过周天子,齐国还没发展起来,郑国怎么就配不上?

让郑国人无法理解的背后,其实是有故事的。齐僖公的这个二女儿长得虽然很美,但品行不端,她和自己的同父异母哥哥诸儿有不明不白的关系。

齐国这对兄妹搞的丑事,估计成为齐国人的谈资,可能是太子忽帮齐国人打仗的时候听到了风言风语,所以果断拒绝了。

那个时代,只要政治上能联姻,这个其实就不算个事,所以郑国人感到惋惜。按毛诗的说法,郑国人在这种情绪下,写了《有女同车》这首诗来讽刺太子忽的死板。

可能受太子忽拒婚的打击,文姜只好在哥哥那里补偿,搞得名声越来越大。齐僖公应该也有耳闻,脸上估计挂不住,想着把女儿尽快嫁出去。

当时刚好鲁国为了依附齐国,来齐国求婚。其实鲁国人也知道文姜的名气,因政治的需要,也就不在乎这个了,更何况那时的君主妻妾成群,大不了嫁回来当个摆设。

不过,文姜是个大美女,一般男人还是好色强于好德。当鲁国来求婚时,齐僖公立马就把这个女儿嫁了出去。

文姜嫁给了鲁桓公,估计也认命了,很快为桓公生下了长子同和次子季友,同长大后被立为太子,后来继承君位,成为鲁庄公

[var1]

文姜出嫁后,齐僖公也死了,太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可能是鲁桓公为了夫人和大舅哥不清不楚的事,一直没让文姜回过娘子。

到十八年后,齐襄公向周王室求娶公主,这么重要的婚姻,需要礼仪之邦的鲁国来主持,为此,鲁桓公被邀请去主持。

鲁桓公去齐国的时候,文姜非要跟着去,理由是多年没回娘家,想念亲人。这个理由也充分,毕竟快二十年了,时间应该淡化了一切,就答应带文姜一块去。

到齐国的当天晚上,鲁桓公住国宾馆,文姜说到宫里跟亲人叙叙旧,晚点回来。鲁桓公喝多了,就先睡了,没想到第二天醒来还没见文姜回来。

等文姜回来后,从神情等各方面,鲁桓公都感觉不对劲,突然一拍脑门,哎呀,这兄妹不会又搞到一块了吧?气不打一处的鲁桓公大骂道:“同非吾子,齐侯之子也。”

这是《公羊传》的记载,意思是,鲁桓公大骂文姜,太子同不是我的儿子,是你哥的儿子。这说明,鲁桓公早就知道文姜和他哥哥的事。

文姜被骂后,不但没有悔意,居然又跑齐宫去了。可见文姜对她哥哥的感情已压抑了十多年,现在兄妹能够旧情重圆,也就不管不顾了,你们爱咋咋地。

[var1]

鲁桓公生气归生气,又不敢惹齐国,只能忍气吞声,只好催促文姜赶快回国。按理说,这种乱伦的事,够丢人了,但这兄妹俩不但不当回事,齐襄公还想把妹妹离下来,而文姜也不想离开哥哥。

在鲁桓公的再三催促下,齐襄公说那就喝个酒,给你送行吧。可是,就在吃饭时,齐襄公把他这个妹夫灌醉,指示大力士公子士彭生把妹夫给做了,兄妹之间就再没什么顾忌了。

公子彭生将喝醉了的鲁桓公抱上车时,趁机折断鲁桓公的肋骨,鲁桓公回到宾馆就死了。

国君死在了他国,鲁国人也不敢跟齐国翻脸,只好立太子同为君,只是要求齐国能给个说法。为了给鲁国一个交待,齐襄公把自己的心腹公子彭生杀了,这事就过去了。

此后,鲁国人一直要求文姜回国,文姜就是不回去,最后没办法,走到了齐、鲁边境时,说这里也不是齐国,也不是鲁国,我就住这里,哪也不去了。

文姜长得漂亮,小心眼也不少,这个举动一箭双雕,既堵住了鲁国人的嘴,也不妨碍他与哥哥的私通。

文姜住在边境,直到鲁襄公死后才回到鲁国,辅助儿子处理朝政,可能是处理政务比较出色,才有“文”的谥号吧!

[var1]

文姜和齐襄公的这段乱伦情,让齐国人感到无比的羞耻,就写了《南山》一诗来暗讽齐襄公和文姜: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而鲁庄公后来到过齐国,齐国人又写了《猗嗟》一诗来暗讽鲁庄公的无能: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两千字看懂吕不韦!吕不韦退位后,为何会因为嬴政一封信而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吕不韦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善于筹谋。他年轻时常游走于各地,低价买进当地货物,再到外地高价卖出,为自己积累了不少的家产。然而他做得最大的一笔生意,就是和秦王庶孙嬴异人的交易。秦昭王四十二年,安国君成为秦国太子。赢异人是安国君和夏姬的儿子,夏姬不受宠,嬴异人也得不到父亲的重视

  • 为什么说《山海经》记录的是一个丢失的世界,而不是神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我们要先明白它里面的内容是什么,其实里面讲的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很多方面。这其中包括地理,人文,医学等古代文化,除了记录这些文化知识之外,人家还记载了一些奇异的事件,这也是很多人认为是神话的原因。对于里面的很多事情,如果大家能够深入研究的话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是有根据的。首先我们说说里面的动物吧

  • 东周为什么要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代?是谁进行划分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而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区别,就在于周王室的权威统治。春秋时代,周王室虽然衰微,但是大家好歹还承认他是天下共主,诸侯是需要天子承认的。但是到了战国时代,周王室基本就没什么用了。只有拳头大,没有周王室的承认,一样可以当诸侯王。公元前11世纪末,周武王起兵伐纣。牧野一战,商王朝大败,周王朝正式

  • 中国被黑得最惨的一个省,从战国黑到现在,可其实人家真的很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不知为何,很多人总是存在着地域歧视,认为自己的家乡是最好的,而瞧不起其他地区,甚至对一些地区恶语相向。这种现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更是屡见不鲜。而在我国所有省份中,最招黑的就是河南省了,那是典型的“躺着也中枪”,它甚至从古代一直招黑到了现代。[var1]河南省是我国的一个大省,它的总面积有16.7

  • 为什么说秦国统一天下,比后来所有大一统王朝都难?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说到底,秦国最大的敌人,其实不是六国,而是当时已经传承千年的分封制度。秦朝的统一,其实并不是由秦始皇这一代人来完成的。而是经过了十几代的秦国国君,持续不懈地艰苦努力打拼,才能够成就的伟业。尤其是从秦孝公重用商鞅开始变法,秦国花了六代人的时间,才从列国当中脱颖而出,传到嬴政手上,真正拥有统

  •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校园文化人物孔子雕像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大教育家孔子雕像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校园文化人物孔子孔子全身像玻璃钢

  • 「西北胜族」东晋十六国:前凉幕僚一览表(公元301年~387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张轨 凉州刺史凉武王 张轨,永宁元年(301)任,死于任内,葬于建陵(雷台)。《晋书·张轨传》前凉幕僚裴恒,前凉前锋都督,河东裴氏,前凉皇亲国戚。北宫纯,羌胡贵胄。谢艾。耿访。李弇。拓跋思复鞬。唐辉。慕容吐谷浑。李柏,辽东襄平人,辽东李氏。贾摹,武威贾氏。韩璞。阴兴。唐瑶。李柔。张阆。刘弘。阎沙。阴

  • 一穷二白的韩国,凭什么位列七雄,又怎么成为战国初期的劲霸?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战国史中,“七雄”中秦、齐、楚、魏、赵、燕都曾大放异彩,然而似乎只有处于四战之地的韩国,留下的故事少之又少,而与这个国家发生的一些战事,也都以韩国落败为结局。虽然“七雄”是指战国时期七国强大的国家,但并不是只有这七国存在,还有一些如鲁国、宋国等诸侯国尚存一战之力。而且与其余六国相比,一穷二白的

  • 韩信的开山之战,让刘邦和世人见识见识啥叫多多益善、眼花缭乱!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还定三秦之战3:还原韩信“多多益善”的军事指挥艺术】关于“还定三秦”之战及前后历史,我的综合观点是:1、刘邦进入汉中所走的是子午道,但“烧绝栈道”主要是指褒斜道,刘邦、张良选择这么做主要是担心被章邯等人进攻。2、当时陈仓道并不为世人所熟知、通行使用,是赵衍提出了这条路线,然

  • 云南沐王府最后一任主人——沐天波的故事,世代卫国,却命丧缅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沐英作为朱元璋的义子,曾经跟着朱元璋四处征战,讨伐北元,立下了赫赫战功。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洪武十年,封沐英为西平侯,爵位世袭,岁禄2500担,沐氏一族由此兴起。[var1](沐英剧照)洪武十四年,沐英跟随征南将军傅友德平定云南,战事结束以后,沐英被朱元璋留镇云南。从此以后,沐氏家族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