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云南沐王府最后一任主人——沐天波的故事,世代卫国,却命丧缅甸

云南沐王府最后一任主人——沐天波的故事,世代卫国,却命丧缅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111 更新时间:2024/2/10 14:18:49

沐英作为朱元璋的义子,曾经跟着朱元璋四处征战,讨伐北元,立下了赫赫战功。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洪武十年,封沐英为西平侯,爵位世袭,岁禄2500担,沐氏一族由此兴起。

[var1]

(沐英剧照)

洪武十四年,沐英跟随征南将军傅友德平定云南,战事结束以后,沐英被朱元璋留镇云南。从此以后,沐氏家族就开始了在云南长达数百年的统治。

之后,沐家的第三位掌门人沐晟继承爵位。沐晟是沐英的次子,后来跟随大将军张辅平定了交阯内乱,永乐六年被封为黔国公。这时沐家的爵位也从侯跃升为公,黔国公府由此而来。

[var1]

(黔国公府)

沐家最后的接班人——沐天波

此后,沐家最后一任主人名叫沐天波,是沐家的第十三代接班人。他的父亲沐元据说是因为太过放肆,被他的奶奶给毒死的。他父亲死的时候,他才一岁,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成为了新一代的黔国公,还兼任云南总兵官,掌管一省军事大权。

不过由于沐天波实在是太过年幼,不堪其用,所有的事务全部由他的母亲陈氏和阮氏兄弟代为管理。沐天波就在这么一个富足的环境中安安稳稳的长大成人。

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南明朝廷曾向沐天波求助军饷,却遭到了沐天波的拒绝。

之后张献忠入川,对云南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沐天波派李大贽赶往滇北镇守,李大贽却太过贪心,侵占了当地吾必奎的地盘,逼得吾必奎起兵反击。不得已之下,沐天波又派滇南吐司沙定洲前去平叛。沙定洲得胜归来以后,却趁机攻进沐府,沐天波仓皇逃窜。

[var1]

(沐天波剧照)

顺治四年,大西军孙可望进入云南,沙定洲被逼后退,之后被李定国抓住。孙可望是个有脑子的人,他知道要想稳定云南的局面,必须依靠沐王府,利用他们在此地数百年的影响力。因此他请回沐天波,仍然让他做他的黔国公,继续留居云南,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

顺治十三年三月,永历皇帝在李定国的保护下,到达昆明。当时沐天波等人还心存犹豫,不过之后还是出城迎接永历帝入城。

入城后的永历帝对于沐家的人还是比较的放心,把执掌禁军的权力交给了沐天波,沐天波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就是不知道他能不能挑的起来。

入缅后的凄惨

顺治十五年,清军进攻云南。沐天波建议永历帝先入缅甸,再回大理,暂避敌军锋芒,然后割据一方。

永历帝采纳了他的建议,率人一路奔向缅甸,并于次年一月底进入缅甸境内。

进入缅甸境内之后,缅甸方面虽然给予接待,但是却没有给与他们足够的尊重。他们到达缅甸首都阿瓦城以后,却不被允许入城居住。缅甸方面只是在城郊搭了十间草房供永历帝居住,同行的沐天波等人则必须自己盖房子住。

[var1]

(永历皇帝剧照)

此后发生了一件事情更是让沐天波颜面无存。

缅甸过年节的时候,缅甸国王邀请沐天波前来赴宴。沐天波带上准备好的礼物到达以后,缅甸大臣却不允许他穿戴明朝的服装,要求他必须换上缅甸当地的服装,然后跟随臣属缅甸的小国使者一同觐见缅甸国王。

此时的沐天波心中肯定是五味杂陈,什么味道都有,或者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沐氏家族代理明朝管理周围国家的事务,哪一次到缅甸不是趾高气扬,尊贵无比。此时却像丧家之犬一样任由他们欺负,沐天波怎能不难受呢?

回来之后,沐天波当着众位大臣的面痛哭流涕。他边哭边说:“三月在井亘(吉楩)时不用吾言,以至今日进退维谷。我若不屈,则车驾已在虎穴。嗟乎,嗟呼,谁使我至此耶?”这么一哭可算是把他心里的憋屈全给抖出来了。

沐天波命丧“咒水之难”

顺治十八年五月二十三日,缅甸国王的弟弟莽白发动政变,杀死了老国王,成为了缅甸的新王。他即位之后就打起了南明诸人的主意。

莽白先是派遣使者假意向永历帝索要登基的贺礼,实则通过南明的庆贺来增强自己在周围诸国的地位罢了。永历帝自然也知道他的目的,而且确实拿不出什么像样的礼物了,所以断然拒绝。莽白恼羞成怒,永历帝、沐天波等人危在旦夕。

之后莽白又派人邀请南明臣下过江议事,使者说道:“此行无他故,我王恐尔等立心不,欲尔去吃咒水盟誓。尔等亦便于贸易。不然断绝往来,并日用亦艰矣。”

因为之前已经闹得很不愉快了,他们知道必定有诈,所以竟然无人敢去。最后迫不得已沐天波作了答复,他说,缅甸本来就是他们明朝册封的地方,本应该对他们以礼相待,缅甸国王应该前来拜见他们,现在却将他们困在这里。他们虽然被困,却是天朝上国,不怕缅甸的欺负。即使缅甸的士兵再多,他们也不怕,就算把他们杀了,之后也会有人来替他们报仇。

沐天波说这话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连他自己心里都没有底气,又哪里会吓得到莽白呢。

狠话放出去了,但是这会还是要开。最后南明方面派出了沐天波、大学士马吉翔、太监李国泰等人一同前去。

刚到地方,三千缅甸兵就把他们包围了起来。缅甸军指挥官要求把沐天波单独捉出来,沐天波知道今日很难再逃出去了,抢了士兵的刀奋起反抗,在杀了九人之后,终因寡不敌众被缅军斩杀。

自此,沐氏家族最后一位黔国公沐天波死。而他们家世代镇守的皇帝,也被缅军捉住送到云南吴三桂的手中惨遭杀害。

沐氏家族也随着南明的覆灭而从此烟消云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人死后为什么要停尸3天才下葬?扁鹊交代后人:别大意,有科学依据!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中华文化上下几千年,其中有着巨大的文化积淀,当然也少不了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封建迷信了。可是在古人的一些生活中的事情,却显示出了极大的生活智慧,包括人死以后停尸三天,为什么人死后要停尸三天?[var1]首先这与古人的信仰有关,过去人们认为人去世之后经历七七四十九天才能够投胎转世,到里第七天就是回魂夜,

  • 战国七雄,地缘政治哪些特点?穷而不弱赵国,四战之地魏国,它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逐鹿中原,各诸侯国经济实力,自然资源,军事实力以及君主的能力都强弱不同,秦国能够笑到最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商鞅变法后经济实力增强,秦国国君高超的谋略,以及秦国出现百年不遇的白起、蒙恬、王翦等一代名将等等诸多原因。由于篇幅有限我们本章节分析一下战国七雄的地缘政

  • 内蒙男子锄地挖到一块战国金牌,拒绝高价收购,找专家鉴定被收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再加上古人有厚葬的习惯。一旦发现一个古人的陵墓,伴随而来的是数之不尽的贵重陪葬品。中国有名的文物,比如说:湖南省博物馆的蝉衣、甘肃博物馆的马踏飞燕,都是从坟墓里找出来的。关于挖文物,没有人比西安人更有发言权。作为六朝古都,西安地下埋的王公贵族不比地上的人少。那么不小心挖到文物

  • 人死后为何要“停尸三日”才下葬?是扁鹊交代后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老人过世子孙就要守孝,如果过世的老人的子孙在外工作,即使远隔千里也要赶回来奔丧,否则会被说是不肖子孙。所以会有停尸一天三天五天,农村人老人过世在守孝是很激动的。想着老人生前为子女的为子孙的艰苦岁月,想着老人的功劳和苦劳,痛哭的声音很凄凄惨惨,跪天拜地,人死后为何要“停尸三日”?[var1]扁鹊,历史

  • 公孙衍作为商鞅接班人,又是秦国大良造,为何后来一生反秦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而真正作为张仪政治对手,又同样是出色纵横家的人,是公孙衍。[var1](公孙衍剧照)作为纵横家的张仪,一生努力奋斗的事业,是连横。也就是让秦国与东方六国中的某一国或者某几国联合起来,攻打别的国家。同样作为纵横家的公孙衍,一生做的事情,则是合纵,也就是让东方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朝。奇怪的是,公孙衍

  • 一名将,百姓看不起,群臣嗤之以鼻,最后一家人以死卫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先是抗辽,跟辽国还有过一点和平时期,结果宋朝失策和金国合起火来干掉了辽国,到了金国把北宋变成南宋之后,大宋是后悔莫及,也正是靖康之变中出了一个民族大汉奸秦桧。秦桧被俘去金国后,又被完颜昌信用,他回到大宋之后就主张与金国议和,变成了卖国贼。[var1] 当然最让秦桧臭名昭著的是他对岳飞的迫害,人人

  • 乐毅豪夺齐国70城,田单反击复国,赵奢怼田单:不懂兵法见识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田单反间计“请走”乐毅,却被赵奢狠狠教育了一番田单和乐毅这一对老冤家,大家都非常熟悉了,田单利用反间计,让燕王撤换了乐毅的联军总司令职务,换上愚蠢的骑劫,田单用火牛阵一战定乾坤,杀死骑劫,彻底击溃了燕军,收复70余城,恢复了齐国。田单以奇谋诡计制胜,迎齐襄王返回国都即位,被齐襄王封为安平

  • 五虎上将死后,蜀国武将的顶梁柱,为何清一色都是魏国降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真实的历史中,关羽张飞等人相继死去,刘备与东吴反目成仇后,成为了蜀汉国运的转折点。从此之后,蜀国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日趋严重,人才断层形势严峻,军政大局,几乎全靠诸葛亮一人之力勉强支撑。纵然诸葛武侯天下奇才,但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了得力助手也只能徒叹奈何。[var1]由于蜀汉国小力

  • 从“陆逊之死”,看吴国的“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政治环境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陆逊一.吴郡孙氏与陆氏的恩怨孙氏的发迹始于孙坚。可能很多人都以为,孙家和陆家是到了孙策时期才有接触。其实不然,据《三国志 裴注版 吴录》记载,在孙坚任长沙太守的时候,冒着跨境举兵被问罪的风险,救援了时任豫章郡宜春长的陆康从子。可以说,孙坚是对陆家有恩情的。吴录曰:是时庐江太守陆康从子作宜

  • 军功爵是秦国一统天下的秘密吗?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的军功爵制度,根本不可能让上下阶层保持所谓的流动性。这种解读其实是对历史本身的断章取义。根本目的是为了对秦国的成功进行吹捧,却又没有摸到真正的原因。但这种说法非常容易受到大众欢迎,所以被很多人拿来说事。首先,很多人在尝试理解秦朝的斩首记功制度的时候有个误区,以为是斩下对方士兵的首级即可。但秦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