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个汉朝小人物的奋斗史:从一介俘虏到汉武帝托孤重臣

一个汉朝小人物的奋斗史:从一介俘虏到汉武帝托孤重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386 更新时间:2024/1/19 15:55:22

金日磾[mìdī],字翁叔,原本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西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发兵攻打匈奴右地,诸多匈奴将士被斩首,当年夏天,汉军再度攻打祁连山,大胜而归。

匈奴单于埋怨昆邪王、休屠王作战不力,打算将两人诛杀以泄愤。

昆邪王和休屠王大为恐惧,于是决定降汉。

逃跑的路上,休屠王后悔了,昆邪王于是将其杀害,并收归其部众投降了汉军。

昆邪王被汉朝封为漯阴(今属山东济阳县孙耿镇)侯,部众迁居朔方、云中、陇西一带。

十四岁的金日磾和母亲阏氏、弟弟金伦被收归宫廷,充任黄门饲养马匹的仆役。

有一天,汉武帝刘彻大宴群臣,一时兴起,打算阅马,金日磾等十几个仆役牵着马走进大殿。

身长八尺二寸的金日磾少年英武,气度不凡,容貌威严,他饲养的马更是“肥好”,引起了众人的侧目。

汉武帝于是向金日磾询问了一些养马的事情,金日磾朗声回答,显得不卑不亢。

汉武帝感到很惊喜,次日赏赐金日磾衣冠,拜为马监,后历任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等官职。

金日磾成为皇帝身边的近侍,更加小心谨慎,从没有过失,使得汉武帝极为满意,倍加宠信,赏赐钱财达“千金”。

汉武帝出行的时候,金日磾骑着马伴驾,进入宫中,就侍奉左右。

一些达官显贵很嫉妒,于是抱怨说:“陛下偶然得到一个胡儿,为何如此器重?”

汉武帝有所耳闻,却毫不在意,反而对金日磾更加器重。

金日磾的母亲阏氏教子有方,“甚有法度”,汉武帝对其大为赞许。

阏氏病逝后,汉武帝命画工为其画像,题为“休屠王阏氏”,悬挂在甘泉宫的墙壁上。

金日磾每次路过甘泉宫,都会跪拜画像,流泪拜祭之后才离去。

金日磾因为特殊的经历,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他深知想要平安活下去,就要严格遵从汉家礼仪,特别是要绝对尊重汉家的皇帝。

金日磾成人后,迎娶汉女,先后生养了两个儿子。

汉武帝非常疼爱金日磾的长子金弄儿,于是就令其陪伴在自己的身边。

金弄儿是个小孩子,不懂规矩,有一次,这娃竟从后面搂抱着汉武帝的脖子,这个动作被老爹金日磾撞见。

金日磾认为这是大不敬的行为,于是瞪着眼睛看着弄儿。

金弄儿吓坏了,一边放开手,一边走开,哭着说:“俺爹发怒了!”

汉武帝对外强硬,在宫中却是个很随和的人,看到弄儿哭了,他忍不住斥责金日磾说:“你干啥冲着吾儿发火啊?”

汉武帝称呼弄儿为“吾儿”,可见他对这个孩子的溺爱。

金日磾不敢顶嘴,回家后狠狠教训了儿子一顿。

金弄儿逐渐长大,非但没能接受教训,反而在皇帝的娇惯之下,更加顽劣不羁。

有一天,金弄儿竟然在宫中和一个小宫女嬉戏调情,这一幕恰巧被进入大殿的金日磾撞见了。

金日磾非常惊恐,他厌恶儿子好色淫乱,同时更为担忧,这个孩子的恶行将来会惹出大祸,甚至殃及子孙后代。

金日磾回家后,痛下杀手,将长子金弄儿施以家法杀掉了。

汉武帝闻讯勃然大怒,质问金日磾,金日磾就把儿子犯上的行为说了一遍,汉武帝逐渐释然,他认为金日磾是在维护自己的尊严,自此对金日磾更加敬重。

宦官江充诬陷卫太子,获罪后被夷灭家族。

其党羽莽何罗心中畏惧,于是在后元元年(前88年)的某一天,暗藏凶器,准备刺杀汉武帝。

金日磾发觉莽何罗举止反常,于是就暗中跟随,观察其动静。

次日,皇上还没起床,莽何罗就混进宫中,企图刺杀皇帝,想不到遇到了一直守候在外面的金日磾,两人厮打成一团。

侍卫冲上前要拔刃刺杀,汉武帝惊醒后,发现金日磾有危险,于是制止侍卫。

金日磾终于制服了莽何罗,卫士一拥而上,将莽何罗捆绑起来,后被诛斩。

金日磾舍命救主,令汉武帝大为感动。

金日磾却没有居功自傲,反而更加谨慎,他服侍汉武帝数十年,却从不敢直视龙颜,皇帝赏赐宫女,他也从不敢亲近。

汉武帝打算把金日磾的女儿迎入后宫,这是很多大臣都可望而不可及的恩宠,而金日磾却极力推辞,他的谨慎小心令汉武帝都感到非常惊讶。

汉武帝临终之前,将太子刘弗陵托付给金日磾、霍光等大臣。

汉昭帝刘弗陵即位一年多,金日磾与世长辞,其子金赏承袭爵位,任职太仆,迎娶了霍光的女儿为妻。

霍光死后,其子霍禹谋反,株连九族。

事发前,金赏意识到大事不妙,像他的父亲一样谨小慎微,向朝廷举报了霍禹,同时把妻子霍氏交给朝廷处置,从而挽救了金氏一族。

金氏一族谨慎处事的家风代代相传,七代人繁衍昌盛百余年,多人侍奉皇帝,均恪尽职守,赢得了皇室的尊敬。

王莽篡汉时期,金氏一族为避免迫害,一部分迁往山东,改为丛姓,另一部分迁徙至朝鲜半岛,后裔人才辈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王忠嗣:盛唐第一名将,他若不伤,不会有安史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王忠嗣,王忠嗣人物简介,王忠嗣和高仙芝谁厉害

    公元755年,大唐帝国东北战区最高司令长官(范阳、河东、卢龙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率领麾下15万最精锐的大唐“东北军”叛乱,因为安禄山所部的叛军是大唐最精锐的边防军,而大唐内地自武德四年(621年)的洛阳之战后,至今已是一个半世纪没见刀兵,内地的人在安禄山叛军面前就像一群待宰的羔

  • 一世英名的诸葛亮,一生犯下两个让他后悔的错误,让人感叹太糊涂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一生大事简介,诸葛亮故乡是哪里,诸葛亮气死周瑜片段

    诸葛亮,相信是不少人的偶像。他足智多谋,又被称为”智多星”,就连周瑜也嫉妒他的聪明才智,因而愤懑死去。可见,他是多么聪明。但是再聪明,也会有一时糊涂的时候。诸葛亮这一生也做了两件不妥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诸葛亮所犯错误之一:错用马谡。在公元228年,诸葛亮率领蜀军北伐,他坚持重用

  • 李隆基谈宋璟: 此人表面正直,实际是沽名钓誉之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玄宗李隆基从长安逃出,到咸阳望贤宫时,一众人等饥肠辘辘,当地官吏都逃了,无人接驾。杨国忠束手无措之下,从市场买了些胡饼给李隆基充饥。当地民众知道后,争相献上粗米饭,里边还夹杂着豌豆,李隆基的龙孙们都用双手抢着吃。宋璟像,玄宗时,为相四年,图片来源网络此时,有位叫郭从谨的老人,上前说:“安禄山包藏祸心

  • 国贼江充:祸乱汉朝的小人物,害死数十万人,最终被汉武帝灭三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西方也有一句谚语叫做“一个马掌钉,亡了一个国”,哲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蝴蝶效应”。纵观古今中外的很多历史现象,大格局的变动或历史的突变,往往是由一个偶然的小人物或小事件触发,再经过一连串扩散性的波及效应造成的。例如,造成数十万人死亡、一度将汉朝推向崩亡边缘的

  • 李世民临终前问武则天,他伤了,你怎么办?武则天8个字保住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临终时的四句话,李世民谈武则天之死,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武则天

    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在我国古代有着非常多的殉葬制度,那时李世民就已经考虑到如果武则天的野心太大,就让她按照古代的殉葬制度和自己下葬,如果武则天表现的不错,那就留下她的命。于是李世民便向武则天提出了十分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李世民那天单刀直入,询问武则天,如果自己离去了,武则天打算何去何从?武则天听了之

  • 三国骑兵中的“特种部队”,谁才是乱世的真正王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221年,关中平原渭水河畔。西凉军鼓声号角大作,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军士们在马背上坐直了身子,向着远处黑色的洪流眺望,握紧了手中的长枪,指节泛白;胯下的骏马吐出白色雾气,不断低沉地嘶鸣着。大地的颤抖越发剧烈,战马越加焦躁不安。远处,荒凉的黄土地被黑色洪流覆盖,那是曹操亲率的数万青州兵,还有身着重

  • 59岁尉迟敬德告老还乡,李世民十分不舍,他道:我不走就要谋反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毫不夸张的说,皇帝能够治理好一个地方,他的臣子都功不可没。官员的生涯是十分忙碌的,但他们也有退休的时候。在古代,一个官员如果年老或者重病,就会向皇帝“乞骸骨”,请求告老还乡。一般来说,皇帝大多不会拒绝这个要求,毕竟大臣为他卖了十几年命,晚年想要落叶归根、颐养天年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唐朝时期,59岁的老

  • 高平陵之变:猥琐时尚的司马懿,由这一战开创晋朝百年基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懿高平陵之变杀戮多少人,新三国司马懿高平陵之变,司马懿高平陵之变真实历史

    要讲高平陵之变,还要从十年前的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驾崩说起。说起来,曹操戎马一生,算是伤人堆里砍出来的,但是寿命却不短(六十六岁),生育能力还极强(光儿子就二十五个)。可惜他的儿子们享受了和平和良好的物质生活后,却既活不过父亲也生不过父亲:曹丕只活了四十岁,留下了九个儿子。等到了曹操

  • 秦桧32世孙的不满:祖上跪岳飞我认了,凭啥还要他跪岳飞的母亲?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电影《满江红》里雷佳音饰演的秦桧大家好,我是兰台。电影《满江红》里的三大主要角色岳飞、完颜宗弼的后人我都给大家介绍了,今天,兰台要为大家介绍华夏历史上著名的奸臣秦桧后人的情况。01、秦桧的夫人王氏是宋神宗时期著名的“三旨宰相”王珪的第四子王仲岏的女儿。王珪与王仲岏这对父子还真挺有意思的。王珪虽然也是

  • 隋炀帝赏给国外一块木头,现在被国外奉为国宝,连天皇也不能动它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使者刚念完这一句话,龙椅上的隋炀帝勃然大怒,抬手就把桌案上的酒器扫到了地下。鸿胪寺卿专职负责外国来华访问事宜,隋炀帝对他怒目而视:“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再有这样无礼的蛮夷使节,就不要带到朕面前来了!鸿胪卿急忙跪地请罪,国外使者起初十分茫然,但见众人都是神色慌张,经他人提醒,也连忙向皇帝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