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六大断案高手:包拯上榜,神探狄仁杰屈居第二

古代六大断案高手:包拯上榜,神探狄仁杰屈居第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10 更新时间:2024/2/8 17:47:12

施世纶

(1659年一1722年,清早期),福建晋江县人,被

康熙

称为“江南第一清官”,民间称其为“施青天”。

他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其父是靖海侯

施琅

(战功赫赫的水师提督)。

施世纶随父作战有功,26岁就做了

江苏泰州知州

,之后做了

顺天府尹

漕运总督

户部侍郎

等高官。

相传他从小体弱多病,相貌奇丑,“眼歪,手卷,足跛,口扁”,人送绰号——“

施不全

”。

当他初任泰州知州时,首次面谒上官,因为长相又丑又滑稽,上司竟忍不住掩口发笑。

施世纶倒是安之若泰,他淡定地说道:''大人是因为我长得丑而发笑吗?人面兽心,是可恶的。像我这样,兽面人心,有什么不好吗?”

他此言非虚,纵观施世纶一生,可算得上

光明磊落,

坦坦荡荡,清清白白。

除了为官清廉,他在

审案断狱

方面也很有一套。

不管大案小案,他都会极为仔细认真地审理,抓住关键信息和线索,排查漏洞,推敲细节,反复核查人证物证。

每每都能查明真相,抓住真凶。

他还谨慎耐心地纠正了许多冤假错案,为百姓申冤。因此深得民心,广受爱戴,赢得了“

施青天

”的称号。

第五位:隐藏大佬——袁可立

明末的“大佬”

袁可立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并不奇怪,毕竟他被清朝“

”了近三百年。

袁可立(1562—1633年),河南睢州(今睢县)人,明万历十七年进士,曾担任

登莱巡抚

兵部尚书

太子少保

等要职。

这位文武双全的“大佬”曾经数次击败

努尔哈赤

,成为满清的心腹大患。

后来明朝灭亡,满清建朝,

袁可立

备受清廷打压。

乾隆年间,清廷更是将所有关于

袁可立

的传记、小哥、典籍统统封禁,从此他便成了不能提及的禁忌人物。

此外,袁可立还是当之无愧的“断案高手”。

他断案无数,胆大心细,刚正不阿。

28岁出任

苏州府推官

(掌管刑狱与诉讼之事)时,他便弹劾不可一世的

应天巡抚

,平反了苏州太守

石昆玉

的冤案。

还有著名的“

雷鸣案

”:

明末,东南沿海常有

倭寇

进犯,当地被迫实行“

海禁

”。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动不动就以“

通海

”罪名兴起大狱,诬陷好人。

沿海某地,

三名世家子弟

想要招募乡勇来抵御倭寇、保卫家园,结果遭到仇家举报,说他们通海叛国,密谋造反。

应天巡抚

好大喜功,立即坐实他们的罪名,将他们下了大狱。

由于他们出身名门望族,案件闹得纷纷扬扬,甚至惊动了皇帝。

皇帝心知此案影响甚大,于是想让人复查一下。

可是谁也不想接这烫手的山芋。

危急之际,

袁可立

顶住压力,挺身而出,

以推官之职,重审巡抚判决之案

经过仔细查证,发现之前的招供状全是子虚乌有,漏洞百出。他查明了真相,帮那三人洗清了冤屈。

含冤者

从伤牢中被释放出来时,一道

旱天雷

响彻云霄。

因此,当地人将此案件传为“

雷鸣案

”。

第四位:大明利剑——海刚峰(海瑞)

海瑞

(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

刚峰

,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

他一生,经历了明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历任

州判官

户部主事

兵部主事

右佥都御史

等职。

嘉靖四十五年,海瑞给自己买好了棺材,然后将早已写好的

《治安疏》

(《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上呈

嘉靖帝朱厚熜

[cōng]。

这篇奏疏指责了

嘉靖帝

迷信道教、妄想长生、误国殃民,甚至讽刺他的年号“嘉靖”,意味着“

家家皆净而无财用

”。(奏疏最后提出了变化政事的具体意见。)

嘉靖帝

这篇奏疏气的

嘉靖帝

暴跳如雷,欲杀之而后快。

可冷静下来之后,

嘉靖帝

暗自叹道:“

此人可与

比干

相比,但朕不是

商纣王

,不能杀他……

不过他还是将海瑞下了大狱,直至

嘉靖帝

驾崩,海瑞才逢大赦出来。

在断案方面,海瑞也有独到的见解与手段。

60%的案件在他看来是极易判定的,他会

迅速

而准确地裁决好,然后将更多的司法资源投入到疑难的30%的案件中,抽丝剥茧,多方查证,还原真相。

至于最后完全无法判断是非对错的10%的案件,他的原则是:

“与其冤屈兄长,宁愿冤屈弟弟;与其冤屈叔伯,宁愿冤屈侄子;与其冤屈贫民,宁愿冤屈富民;与其冤屈愚直,宁愿冤屈刁顽,涉及经济纠纷的,尽量偏向小民。涉及文化纠纷的,尽量偏向乡宦……”

先别急着说他糊涂,海瑞可是我们传统律法的集大成者,根据他的审案习惯而总结出来的“

海瑞定理

”,更是成为我们古代法学的巅峰。

时至今日,“海瑞定理”还是大学

法学专业

的学科之一,其科学性和超前性可见一斑。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详细了解一下“海瑞定理”,这里就不具体展开了。)

第三位:审阴断阳——包青天

包拯

(999年-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北宋重臣。

包公廉洁公正,铁面无私,不畏权贵,秉公执法。

执掌开封府多年,理断天下案件,件件清楚,桩桩明白,世人称之为“

包青天

”。

经过后世的不断演绎,包公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面如黑炭,头顶月牙;

三口铜铡——狗头铡、虎头铡、龙头铡常伏案下;

张龙赵虎,王朝马汉侍立两旁;

南侠

展昭

,智囊

孙策

常侍左右……

在他眼里,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认真相,从不徇私枉法。

“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狸猫换太子》、《铡美案》、《铡包勉》、《五鼠闹东京》

等案件几乎妇孺皆知。

此外,民间还传说包公不仅能审

阳间之案

,还能断

阴间之事

典型代表便是

《乌盆案》

北宋年间,南阳商人

刘世昌

到外地买卖绸缎,结账回家,行至

定远县

遭遇大雨,投宿在窑户

赵大

家中。

赵大夫妇

窥其行囊沉重,顿起不良之意,设计将

刘世昌

毒伤,毁尸灭迹,烧成乌盆。

恰逢草鞋匠

张别古

赵大

住处讨要草鞋钱,

赵大

未予钱,用乌盆抵账。

回家路上,乌盆中

刘世昌

的冤魂向

张别古

叙述了被害经过,恳求

张别古

带他去找

包拯

申冤。

之后

包公夜审乌盆案

,查明了真相,惩治了真凶。

第二位:断案如神——狄仁杰

狄仁杰

(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晋阳人(今山西太原),唐朝著名的宰相,

武则天

对其极为倚重,称其为“

国老

”。

从童年时代起,狄仁杰身上就有一种特立独行,不畏强权的勇气。

有一次他家的门人被害,县衙里的官吏前来调查案情,府里老老少少都忙不迭地前去接受问话,惟独狄仁杰拿着一本书坐在那儿一动不动。

县吏一看,心中不悦,便没好气地上前训话。

小狄仁杰“啪”的一声合上书本,正色说道:“我跟书中圣贤对话都唯恐不及,哪有空理你们这些俗吏!你凶什么凶?”

县吏一时语塞,又不好意思对小孩发作,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

长大家庭的狄仁杰仕途顺畅,步步高升。

任职

大理寺卿

期间,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夜以继日,审案断狱,奋战了整整一年,就把积压的案件全都清理了,涉案人员达17000人之多,事后竟然一个喊冤的都没有。

效率之高,断案之准,传为佳话。

作为史上大名鼎鼎的清廉神探,狄仁杰的探案故事通过千百年来的公案、话本、戏剧、,以及当代影视广为流传,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第一位:YYDS——宋慈

前几位“断案高手”要么是地方大员,要么是朝中重臣,审案断狱是他们为官生涯的一部分。

可接下来的这位“大神”,他穷尽自己一生,全都投入到了“洗冤断案”之事上,此人便是大宋提刑官——宋慈!

宋慈

(1186年—1249年),字惠父,建阳人(今属福建南平),祖籍河北邢台市南和县。

宋慈出生于

刑狱世家

,从小受学于父,在刑狱方面很有天赋,奈何仕途不顺,32岁才中进士,时逢父亲病逝,在家守孝未上任。

41岁开始历任

主簿、县令、通判

等职。

54岁时擢升为

广东提点刑狱使

,简称

提刑

在20余年为官生涯中,宋慈大部分时间在与刑狱打交道,他主张“

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

”。

检验

”是整个案件“

伤生出入之权舆,直枉屈伸之机括

”,因而他对于案件总是慎之又慎,“

不敢萌一毫慢易心

”。

一旦有刑事案件,无论严寒酷暑,他都亲力亲为,坚守一线,亲自验尸,仔细推敲,寻找蛛丝马迹,考量细枝末节,还原案件真相。

凭借多年的“一线刑侦经验”加上大量的研究实践,他于淳祐七年(1247年)完成了旷世奇书,法医巨著——

《洗冤集录》

他几乎以一己之力,开创了“

法医鉴定学

”,成为世界公认的

法医学鼻祖

也为后世千秋万代的探案刑狱之事,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

“古代第一断案高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杀掉哥哥和弟弟,为何还是千古名君,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大家需要知道作为一个古代帝王,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了解当初的事情,因为这样的评价不是特别全面。且不说当时他们兄弟的关系,已经是你死我活了,自古争斗肯定就会杀人,在权力的争斗当中肯定会有牺牲者。李世民确实做了一些让人不耻的事情,但是他之所以会被后世奉为明君,是因为他具备着杰出帝王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 掌控大半个北宋的名将世家,杨家将在他眼中不值一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家将是由北宋著名将领演变而来,北宋将领杨家将在线观看,历史上北宋真的有杨家将吗

    曹家起源于北宋的名将曹彬,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其父曹芸本就是一介武将,出生在军事世家的曹彬,自幼便饱受军事熏陶,不仅练成了一身武艺,在兵法上也颇有造诣。为人谨慎的曹彬锋芒渐显,不久后便引起了宋太祖赵匡胤的注意,在陈桥兵变后,宋太祖直接对曹彬委以重任,让他参加指挥了灭后蜀,征北汉,平南唐等军事活动

  • 半夜,宫里传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八个大字,吓跑了大宋三朝元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一个关于勇气的故事。01公元944年的一个夏夜,三更时分,福建泉州。泉州城墙的城头上隐隐约约出现了几十个黑衣蒙面人。他们是从城下坠着绳子爬上的城墙,几十个黑影,杀了哨兵,进入了城内。一行人身背刀剑,躲躲藏藏,直奔泉州刺史黄绍颇的府邸。这群人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要直奔黄绍颇的府邸呢?劫财?害命?报仇

  • 唐太宗前期勤政爱民,后却昏庸无道,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是通过一场玄武门事变成功将皇位把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并且逼迫自己的父亲退位让贤,在这一件事情之上成了他上位时期值得被诟病的一件事,很多老百姓也觉得唐太宗李世民这样做太不厚道,不过反观他的做法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少年英才又有着丰功伟绩,四处征战沙场,为唐朝立了赫赫战功,理论上来说他的成绩比他的大哥

  • 被帝王光环掩盖的军事才能-战神天子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出身关陇集国的李氏一族最終得了天下,其中最大的功臣莫过于秦王李世民。历史上,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异常出彩,但却一直被掩盖于千古一帝的光环之下。今天我们便拋开李世民的帝王身份,谈谈其军事才能。大业十三年(617年),李世民劝说其父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参与到反隋运动之中,而李世民本人更是长期坚守在战争的第一线

  • 明朝英雄人物徐霞客,走遍天下河山,真正的古代驴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徐霞客的十大奇闻异事,明朝最强驴友徐霞客,明朝最厉害驴友

    文/古史新说徐霞客(1587年2月5日-1641年2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

  • 五代十国混乱半个世纪,赵匡胤“一条杆棒打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匡胤简历,赵匡胤评书刘兰芳播讲,陈建斌赵匡胤免费全集

    后梁王朝的统治并不稳固,随后的50多年里,相继出现了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合称五代;此外还有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的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等10个政权,合称十国;这段时期也被称为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政权更迭频仍,兵荒马乱成了常态,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后周显德七年(960年),

  • 包拯向宋仁宗,诉说了这桩奇案的来龙去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的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在位42年,不仅是两宋时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十九任帝王中性情最为宽厚的一位。史载:噩耗既出,“汴梁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于大内之前。”洛阳的百姓自发为他烧纸钱,飞扬的纸灰遮天蔽日,更夸张的是就连千里之外四川剑阁一带的山村里,都有妇女带着纸糊的孝帽

  • 为什么安史之乱后,唐朝没有办法再回到鼎盛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就是因为藩镇割据,安禄山的势力不断膨胀,这才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当时安禄山和他手下的十多万精锐一路南下,河北,中原等地都落入到叛军的手里,最终唐朝二京也先后被他们攻占,由此可见这次的战争的规模非常庞大。在平定叛乱后,藩镇割据的局面没有削弱,反而是进一步的加强。伴随着时间的发展,藩镇割据已经在

  • 包拯来头可不小刑部侍郎的公子典型的官二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包拯的历任官职,刑部侍郎掌管兵马吗,包拯到刑部完整版

    戏剧、评书等文艺作品曾把宋朝的清官包拯演绎成包青天,说他是从小没了爹娘,是兄嫂养大的苦孩子。其实,历史上的包拯出身于殷实的官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他的父亲包令仪曾在宋太宗时代任职刑部侍郎。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二十八岁考中进士,三十六岁那年出任天长县知县。因断案出名,庆历元年(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