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京城破时崇祯私人金库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

北京城破时崇祯私人金库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598 更新时间:2024/1/25 8:09:48

01

一直以来,关于崇祯到底是昏君还是明君争论不休,各有各的说法,我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去评价,但是有一句评语我觉得还是很中肯:

【非亡国之君,当亡国之运】

不管崇祯到底有多么多疑和急躁,但是我想他的内心里还是希望这个王朝能在自己的手中继续的延续下去,最起码在大明将要灭亡的时候,他还是在努力的争取着,虽然在那个时候看起来已经像是垂死挣扎了。

02

在那最后的日子里,这个骄傲的极为刚愎自用又非常爱面子的皇帝放下了一贯的尊严去哀求他的百官群臣能捐出家产钱财给边关的士兵发饷,好让士兵们能安心打仗。

然而,这个低下了高贵头颅的皇帝得到的是什么回应呢?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今大明王朝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了,那些个自称饱读圣贤书的大臣们应该踊跃表现吧?

事实是这些人却都突然选择性失语了。

有一个老头得知了皇帝发出了募捐令,来到了户部捐出了自己毕生的积蓄400两银子,仰天长叹热泪长流,崇祯知道后马上封了这个老头一个“锦衣千户”的职位。

而这个老头此时已经60岁了,而这个时候的大明已经风雨飘摇了。

03

说这个老头,只是想让大家知道那些吃着皇家俸禄嘴里经常说着“江山社稷在我心中”的大臣们到底是怎么做的。

按照崇祯皇帝的本意,

【以三万两为上等】

可是满朝文武从上到下居然没有一笔捐款能达到这个上限的,最高的一笔也才2万两,当朝的首辅魏藻德竟然才拿出了500两,太监首富王之心捐出了1万两,大多数:

【只不过几十几百而已】

大家都明白,这只不过是敷衍罢了。

更多的人为了躲避这次捐款,

什么奇葩的招数都用出来了,

有的大臣把自己家的锅碗瓢盆都搬到街上去练摊,

举着一个大牌子“响应朝廷号召,挥泪大拍卖”;

有的人在自己的豪宅门口贴出“为边关将士募捐发饷,

房屋急售”。

04

有人肯定会说,

明朝官员工资太低,

拿不出钱正常啊。

呵呵,

作为皇上的崇祯能不知道自己手下这些人有没有钱?

自己平时省吃俭用像个叫花子一样,

但是手下这些货平时有多少敛财的手段自己能不知道吗?

但是他们就是捂紧了钱袋子就不松手,

自己又能有什么办法,

贵为天子又怎样?

皇帝着急啊:国家都这样了,你们就不能帮着朕分担一下吗?熬过去难关还能亏待你们是咋地?

没办法,

崇祯想起了自己的岳父周奎,

他知道自己的老丈人有钱,

又是自己人,

怎么着也不会给自己掉链子吧?

于是他派了一个叫徐高的太监去找周奎想让自己的老丈人做个表率先出个10万两,

你猜怎么着?

这老国丈竟然表现的像个金马影帝一样鼻涕一把泪一把:

我是一个靠死工资吃饭的,哪特么来的钱啊?

平常我们全家都是买人家粮店里处理的霉大米吃啊,

【老臣安得多金?】

既然国家这么艰难,

女婿开口了,

我就去亲戚家里借一借,

给1万两吧。

崇祯这个郁闷啊:你特么没钱,你骗鬼呢吧?

但这是自己的老丈人啊,又能拿他怎样呢?

皇帝都快发疯不耐烦了,

想了想:

算了,也别说10万两了,你给2万两吧。

2万两?

2万两也不想给啊,

老周进宫去找自己的女儿周皇后,

想让女儿给求个情。

可是周皇后可不像他爹那么吝啬,

给老周做了一通思想工作,

让他深明大义为群臣做个表率,

并且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5千两给自己的老爹。

可是你没有想到的是,

这个奇葩的老周有多么鸡贼:

他把闺女给自己的钱又扣下2千两,

加上自己的一万两,

给了皇帝1万3千两。

05

在哀求京城官员们捐款的同时,

然而崇祯再一次绝望了,

除了南直隶和浙江分别推举出一位来:

【余省未及举也。】

有这样的老丈人带头,

其他大臣能多给吗?

轰轰烈烈的捐款运动以收到20万两银子结束。

翻遍了历史,

像崇祯这样低声下气求大臣给钱的皇帝,

恐怕也就这么一位吧?

像崇祯手下这帮子大臣丝毫不给老板面子的,

也是不多见的吧?

那么这帮子自幼铁板凳坐穿饱读诗书的大臣们到底为什么不给捐款呢?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

皇帝哭穷,他们也哭穷?

他们真的不知道国家没钱吗?

06

崇祯皇帝穷啊,是真穷。

有一个叫赵士锦的,

奉崇祯之命接管节慎库(工部下属,属于国库)大明到底有没有钱,

他是最有发言权的。

他后来在《甲申纪事》中明确写了当时国库空虚的真实情况:

【新库中止二千三百余金。老库中止贮籍没史家资,金带犀杯衣服之类,只千金余.......外只有锦衣卫解来加纳校尉银六百两,宝元局易钱银三百两......】

在另一本《北归记》中,赵士锦喟叹:

【国家之贫至此】!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城破之日,

【帝斩长平公主,断左臂,泪曰:汝何故生我家?】

07

唉!

那些大臣们能不知道这些情况?

我想最起码大部分人是知道的,

他们肯定知道这个一向骄傲的皇帝不到了山穷山尽实在没辙怎么可能向他们低头?

只不过他们都在想: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整个天下都是你姓朱的,丢了就丢了,亡了就亡了,管我什么事儿呢?可是钱是我的啊,我咋可能随随便便就给你了?万一还是扛不住呢,那我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君臣关系奇葩至此,

当然崇祯是有很大责任的,

但是如果把锅全甩给他一个人,

未免也太不公平了吧?

08

崇祯是一个悲催的皇帝,

上任就接手了一个烂到不能再烂的烂摊子,

自己省吃俭用不敢大吃大喝,

就连宫女不够用了都不敢招聘,

甚至他把宫里的金银器皿都拿去卖了充作军饷。

然鹅就是这样,

依然不能换来群臣的理解,

只能自己咬着牙撑着。

一个人,

知道自己的努力有可能不会有结果,

知道自己再怎么奋斗依然可能失败,但是他没放弃;

明知道结局是个悲剧还是想要去改变,

这种人,

就算我们不能从心里尊敬他,但是还是值得我们同情的吧?

文武百官如此,平头老百姓就更别指望了:谁特么当皇帝我不都是老百姓么?管我鸟事啊?

史书记载,李自成大军围城之时,京城守军倒卧城头,

【鞭一人起,一人复卧。】

民心如此,何愁大明不亡?

09

大明灭亡了之后,

那些紧紧地捂着自己钱袋子的铁公鸡们又是什么样呢?

首辅魏藻德,

就是那个掏出了500两银子的家伙,

城破前三天,

崇祯问他有什么对策,

很诚恳的说:你尽管说,你只要开口,我立刻照你说的办。

然而这货撅着屁股跪在地上一生都不吭,

崇祯都快气疯了,

一脚踢翻了龙椅,

差点崴了脚脖子。

三天后,

北京城破,

崇祯死了,

魏藻德马上投降了。

李自成问他:你作为百官之首,为啥不跟着你的老板一起为国殉死?

你们猜这货咋说的:我怎么能死呢?我还要还活着为你继续效力呢。

【方求效用,那敢死。】

但是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不接受,

斥责他身为首辅不能辅佐皇帝反而误国,

魏藻德辩解说:我只不过是一介书生而已,哪懂得什么政事,再说了是崇祯皇帝昏庸无道,才亡的国,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刘宗敏听了很生气:你特么就不是人,你是一介书生,可是你想想,你考上状元不到三年就当了首辅,你的老板崇祯哪里对不起你,你居然这样诋毁他?

说完,让人“啪啪啪”打了魏藻德几十个嘴巴子。

光打嘴巴就完了吗?

这才是他噩运的开始,

紧跟着又被关押进监狱,

老虎凳子辣椒水轮番上阵折磨的快死,

然后老老实实的交出了白银数万两,

然而刘宗敏根本不信他就这么点钱,

继续严刑拷打,

五天五夜,

终于忍受不住酷刑的魏藻德惨死在狱中。

他死了还不算完,

他的儿子又被抓起来继续要钱,

他儿子无奈的说:家里就那点钱,真没有啦,要是你们不把我爹整死,他还能找人去借一借,现在我是真弄不来了。

【家已罄尽。父在,犹可丐诸门生故旧,今已死,复何所贷?】

然后,

他儿子也被砍了头,

怎一个“惨”字了得?

10

崇祯的老丈人周奎,

当初哭着喊着说没钱的守财奴,

也被抓了起来严刑拷打,

被李自成的军队在家里搜出了无数的奇珍异宝,

光是现银就有53万两,用车拉了几十车。

都想着就算换了皇帝自己还能当个有钱人,

没想到连一分钱都没落下,

早知如此,

还不如当初拿出去给自己女婿还能落个好名声,

是不是?

史料记载: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京城之内棍棒狂飞,明朝官员们惨嚎之声不绝于耳,不少财主有钱人也被抓起来拷打,那些在崇祯面前装穷叫苦的铁公鸡们在酷刑面前纷纷能交出了自己平时搜刮来的银子,短短时间,李自成就得到了白银7000多万辆,让工人们重新熔铸成巨大的银板运往西安。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说:大明帝国已经走到了它的发展尽头。从历史来看,封建王朝从来就没有不亡之国,每一个王朝在它兴起的那一刻起,其实就已经埋下了它衰败的种子。

也许,你可以从政治啊经济啊军事啊文化啊里总结出来一万条大明灭亡的原因,但终究不如“气数已尽”这四个字之中隐含的无限凄婉让人唏嘘啊!

老王:我补充下,其实大明朝廷的钱与皇家的钱是分开的,崇祯内帑(小金库)经常被人造谣非常有钱,“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

如果破这个谣言?

一、前言

崇祯内帑,其实是个老问题了,很多历史论坛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翻出来大吵一番。辩论双方都掌握了不少证据,都认为自己的证据足以证明自己的观点,可就是说服不了对方,争论来去,最终不了了之,继续各持己见。这种没有结果的结果,让看的人很是不甘。

二、分析思路

崇祯内帑需要弄清楚的问题是:明朝末年崇祯的内帑是否有如传言中的多?如果没有,又是否如崇祯自己所说的内库全然空虚?

或者崇祯内帑虽然有一些,但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对此,我们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这笔白银决不会凭空而来,又凭空消失。

1、明代历朝皇帝遗留,尤其是万历皇帝遗留;

2、魏忠贤抄没的家产;

3、崇祯当政时搜刮;

1、李自成取得并运往陕西;

2、清军接管。

第二方面,关于崇祯内帑,不少当事人都有过记载,我们可以对当事人及其记载进行分析,我们需要了解他们是否有了解崇祯内帑的背景?

他们是否亲眼所见?

他们的说法是否可以成为可靠的证据?

以此来做一个基本判断。

更多文章

  • 原创原创​汉朝时期的“五胡乱华”,惨绝人寰到什么程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五胡十六国完整版,五胡之乱到底有多恐怖,五胡长相

    根据史料记载,他们进入中原了以后,烧杀抢劫,奸淫掳掠,简直是无恶不作,他们每到一个地区,就对当地的老百姓展开抢劫,搜刮粮食珠宝,其中最残忍的要数吃人肉的现象了,当时的胡人还是处于野蛮时代,并没有什么文明可言,吃人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正常的,就像我们吃肉一样。这些胡人每攻下一个城池后,就会把当地的人民全部

  • 原创原创​“哥哥”竟然是爸爸,牛肉竟然是违禁品,出人意料的唐朝风俗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是中华历史长河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的繁华灿烂不言而喻。当时的唐朝正又一次完成了中原地界的大一统,圣人励精图治、官员一心为民;军事力量强大、经历繁荣,诸国来朝;繁华的长安城、太平九州地,诗人、游侠在九州大地上行走,留下了许多唯美的篇章,让人心生向往。不过,尽管唐朝让人向往,但许多人只看到表层的

  • 古代名人智慧:赵匡胤以愚治巧保国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赵匡胤陈桥兵变后,挥师征杀,统一了中国北方,吓得盘踞在东南方的南唐俯首称臣,岁岁纳贡。这年,南唐遣吏部尚书徐铉作为进贡使,前来进贡。别看那时南唐弱小,却因连年太平,文化事业没遭摧残,文化水准较长久混战的中原一带高得多。每年南唐进贡,宋朝都要派一人前去作押伴使。押伴使和进贡使二人一路上两宿同住,海阔天

  • 古代史:明朝在辽东的军屯,随着明朝统治的日渐腐朽,日渐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明代后期基本上是以守城为主,田耕种为辅助。明代户籍分民户、军户、匠户、灶户等。军户单独成籍,兵丁固定在一定的卫所,终身不能改籍,为军者世袭为军,法律规定严禁军籍改民籍。兵丁一旦伤亡、老疾,仍由原军户出壮丁顶补。被调拨辽东的军士都必须携带女子、余丁以及余丁的家属一同迁来辽东安家落户。按当时惯例,每一正

  • 元稹:写最深情的诗,做最渣的人,认真地玩一场场爱情游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元稹中学,元稹最美的一首情诗,元稹最擅长写的就是情诗

    让薛涛因爱出家当时,元稹30岁,受命去川蜀视察,官拜监察御史。薛涛成名已久,是全国的文化偶像,各路名流都被她的才貌折服。元稹也早有耳闻,自然要去拜会。一到蜀地,便立马登门拜访。元稹去见薛涛应该有几层意思。一是薛涛名气太大,才貌双绝,作为文化领域的人,肯定要去辨认真假;二是妻子早亡,内心空虚,得遇良人

  • 甘肃有何吸引之处?为何古代人不断迁入,朱元璋也举行大规模北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留下的地图,朱元璋徐达,朱元璋时期各地名人

    从有文献记载以来,中原汉人开始大规模西迁是在秦穆公时期。因为当时东进受挫,秦穆公便向西开垦国土。在秦朝建立以后,关中秦人慢慢向榆林迁移,开创了中原王朝向西部离开的先潮,在汉朝的时候汉武帝控制了河西地区,直接掀起了向西迁徙的热潮。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不少汉人向甘肃迁徙,将其视为避难地。这批汉人中包

  • 云南的南诏国怎么来的?它由唐朝扶植却反咬一口,逼大唐送上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诏国皇帝简介,南诏布衣,南诏是怎么灭亡

    与一般的小政权不敢称帝不同,南诏国过足了皇帝瘾,后三代国主合计当了43年的皇帝。其实南诏国的崛起完全得益于唐玄宗的扶植,那么,唐玄宗为何要给自己培养对手呢?南诏国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其结局又如何呢? ☞云南“六诏” 唐朝初年,云南洱海地区生活着若干个少数民族部落,其中有六个最强大,被称为“六诏”。诏,

  • 古代只有皇帝才可以穿龙袍,为什么包拯还敢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龙袍是古代封建王朝帝王们的专属着装,其他人如果穿了,那就是僭越。包拯虽然深得皇帝信任,但终究是臣子,更是知法守法的良吏,为何会穿“龙袍”如此大逆不道呢?实际上,我们都被一些影视剧集或者戏剧给误导了,包拯所穿的不是皇帝穿的龙袍,而是一种赐服——蟒袍。蟒袍,也即是蟒服。在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的领导班子也开

  • 有人说唐朝完全算是胡人政权,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胡人将领出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比方说李世民接纳了许多隋炀帝的妃子,发动玄武门之变以后,自己哥哥和弟弟的妃子也都纳入后宫。到了后面自己的儿子李治,也随着父亲的脚步娶了“武则天”。甚至唐玄宗都可以占自己的儿媳妇“杨贵妃”,所以我们不能称之为乱伦,可以称为是“奔放”。现在我们来看,已经开放到这种程度,什么高仙芝、王思礼、屈厥通、哥舒翰

  • 武则天临死前为何把江山还给了李家?她真的很聪明,不得不佩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死后把江山还给李家是不得而为之,首先天下人一直认为天下是李家的,武家掌管天下,不服的人大有人在,会有大量的人直接选择背叛。其二,当时朝廷的大臣虽然表面是臣服于武则天,可是武则天去世后,武家如果没有武则天这样的强权人物出现,那么武家受到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当时狄仁杰都认为武则天应该还天下于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