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王朝》之火烧《百官行述》,为何说这是九子夺嫡半决赛

《雍正王朝》之火烧《百官行述》,为何说这是九子夺嫡半决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637 更新时间:2024/2/6 11:27:08

在九子夺嫡过程中出现过几次大事件,光太子就被废两次,再加上各个阿哥轮番被圈禁,可谓百转千回惊心动魄。

其中有一段戏可能会被一些观众忽视,那就是“四阿哥火烧《百官行述》”,这段戏有些诡谲,还有不少反转,看着很精彩,但有些观众不一定能看出其中的大文章,那就是,这段戏其实就是“九子夺嫡”的半决赛。

一、《百官行述》的威力

《百官行述》是九阿哥胤禟的门人任伯安所作,他利用自己当户部主事的便利条件,广布耳目搜集了清朝三百多名官员的不法秘事记录下来,成为一部奇葩巨作《百官行述》。

那么,《百官行述》的威力有多大呢?

往具体说,《百官行述》对每一个被记录的官员都具有强大的震慑力,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很多糗事都被人录下来了,他还简单说了一两个只有你自己知道的小事当例子,对于你来说,那种惊悚的感觉绝对是非常恐怖的。你很容易就会被人操控,丧失抵抗的勇气,毕竟就算你不做官但你也不希望“社死”吧。

别忘了,《百官行述》里记载着三百多个官员的秘事呢,谁要掌握了《百官行述》,谁就会拥有一个无比巨大的震慑武器。

举个例子,拿一把手枪,你就可以震慑住一个班的人,抱一挺轻机枪,你至少能震慑住一个排的人,架上一挺重机枪,你可以震慑一个连。以此类推,调动一个航母战斗群,你完全可以震慑住一个小国家,如果你有一颗沙皇核弹呢?你就能震慑全世界。

如果《百官行述》的拥有者只想发财,一个一个去敲官员们的竹杠,那威力还有所控制,如果此人想大规模搞事情呢?

所以,胤禛在剧中给《百官行述》做了一个定论:小则逞其私欲予取予夺,大则图谋不轨犯上作乱,此人(任伯安)乃是大清第一蟊贼。

二、《百官行述》不是一个好东西

《百官行述》的威力如此巨大,还要看用在什么地方,尤其是用在什么时候,如果天下太平,那对《百官行述》的拥有者来说,这个东西还真不一定是个好东西,甚至连双刃剑都谈不上,反而是催命符。

如果老板这么做的话,你猜这个公司会发生什么事情?

很简单,员工们首先会恐惧,哪怕是从来没违纪的人也会恐惧,然后集体恐惧会转化成集体愤怒,最后这个公司会瞬间土崩瓦解,甚至于还会陷入一堆官司和诉讼,公司将不复存在,老板也将“社死”。

看起来,这个秘密监控直接威胁到的是员工,但最后受到伤害最大的反而是老板,其次才是员工,也就是说,在这场纷乱中根本不会有赢家。

《百官行述》就像一颗大清官场的核弹,一旦炸了就会危及整个大清官场乃至大清的天下,因此不论是谁拥有《百官行述》,谁都会成为天下公敌,哪怕这个人是大清的老板,也就是康熙,依然也不会例外。

所以,《百官行述》连烫手山芋都不是,而是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核弹,一旦爆发,拥有者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有些观众疑惑,八阿哥胤禩和老九胤禟都知道《百官行述》在任伯安那里,甚至《百官行述》直接就存放在老八门人的当铺里,为什么老八和老九却不把《百官行述》拿来用?

这就是胤禩的清醒之处,《百官行述》是一个危险的东西,让康熙知道了这东西在他那里,无疑是引火烧身甚至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其实就连康熙自己也是这样,就算康熙拿到了《百官行述》,他也会感到棘手,这个玩意太危险了。

三、火烧《百官行述》高明所在

老四接着邀请在京的阿哥、太子和领头的官员马奇吃饭,席间点破一切,最后一把火烧掉了来之不易的《百官行述》。

胤禛为何要烧掉《百官行述》而不是加以利用,除了烧掉之外,他还有好几个选择,可以送到康熙那里请功,也可以送到太子那里效忠,还可以自己留用要挟百官,最不济私藏起来用来当挟制八爷党和太子的“人质”,毕竟《百官行述》是九爷门人做的,太子也参与其中。

但是,胤禛却选择一把火烧掉《百官行述》,这是个高明之举,原因就像上文所说,这个东西在谁手里都是个祸害,一旦爆发危害的是整个大清,哪怕是送给康熙都不行,康熙拿到之后最佳选择也只能是一把火烧掉。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官渡之战,曹操胜利后从袁绍营帐中找到不少许都官员写给袁绍的信,曹操的选择就是一把火烧掉。

你以为曹操不想看吗?他不想知道谁对他忠心谁有可能叛变吗?实际上他也想知道,但他不能看,一旦看了,那就会造成许都人人自危的局面,等于逼那些写信的人赶紧造反,这个代价是大战之后的曹操所不能承受的,所以只能烧掉,最后还落一个美名。

胤禛烧掉《百官行述》让所有人松了口气,所以当《百官行述》被点着了以后,老八、老九和老十这几个当事人的表情都很放松,而康熙也没有对胤禛有丝毫怪罪,甚至还对他委以重任。

四、火烧《百官行述》是九子夺嫡半决赛

康熙第一次废太子之前,九子夺嫡的局面比较复杂,老大、老三、老四、八爷党都和太子有或明或暗或轻或重的竞争关系。

经过一废太子,大阿哥被淘汰了,老三心灰意冷也基本退出了竞争,老八虽然众望所归却遭到康熙的猜忌陷入濒临淘汰的境地,老四和老十四这对亲兄弟反而异军突起成为新的夺嫡选手。

不过,康熙为了大局稳定不得已复立太子,但谁都知道这个太子的位置要比之前动摇很多,大局的稳定只是一种危险的平衡,因此夺嫡开始慢慢进入深水区。

首先,《百官行述》被曝光,而任伯安是老九的门人,《百官行述》被藏在八爷门人的当铺里,这些事康熙肯定能知道。老八和老九明知道有《百官行述》这样危险的不祥之物,却隐匿不报,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因此,老八经此一役将彻底失去夺嫡的资格,他拥有再多的官员支持也是白搭,甚至此优势反而成了他最大的劣势,天知道他是不是看过并用过《百官行述》。

其次,火烧《百官行述》虽然从表面上解除了太子和八爷党的燃眉之急,但对于太子来说,他还有一个重要把柄没有消失,那就是他写给任伯安的信。

太子之所以给任伯安写信并笼络他,就是要得到《百官行述》,他要《百官行述》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要挟百官,壮大太子党的力量。在康熙的眼里,太子此举不仅和谋反无异,更不是一个储君所为。

甚至于,太子拿《百官行述》要挟官员的做法弄不好会酿成巨变,这个大祸他承受不了,康熙也承受不了。

再次,胤禛和老十三让年羹从任伯安手里抢走当票和信,老十三亲自从当铺里取走《百官行述》,胤禛再火烧《百官行述》,此举不仅得罪了八爷党也得罪了太子,这无异于彻底割裂四爷党和太子的关系。

同时,胤禛的做法也得到了康熙的首肯,因此这场半决赛胤禛首先胜出。

最后,太子二次被废的关键证据是那封给任伯安的信,这封信经历了任伯安—年羹尧—胤禛—胤禩—胤禵—康熙这几手,相信康熙对这封信的倒手流程应该能掌握大部分。

问题的关键在于,老八自己不愿意出头把太子的信交给康熙,却让老十四出头,这中间虽然理由冠冕堂皇却也有小九九,而老十四也不是傻子,用康熙的话说胤禵也会玩心思了,他选择了只将信发给康熙,却不上折子不说话,意思很明显,他只是代劳。

这样一来,本来老十四和任伯安以及《百官行述》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他玩了个心思又把自己和八爷党之间划开了一道分界线。

于是,老大、老三在九强赛被淘汰,太子、八爷党则在火烧《百官行述》这个半决赛上双双出局,九子夺嫡的决赛赛场上只剩下了胤禛和胤禵两兄弟。在抚远大将军和大将军王的竞争中,一决高下的也就是他们俩。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雍正王朝》一个迷局,为什么胤禛要公开烧掉《百官行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百官行述精彩片段,雍正王朝百官行述全集,百官行述被烧第几集

    礼部相对事情比较少,那有没有涉及到吏部的大事件呢?当然也有,那就是胤禛火烧《百官行述》,因为《百官行述》是吏部官员任伯安在任时编写的。《百官行述》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被太子所觊觎,为了索要《百官行述》他不惜屈尊答应任伯安的条件,那么,如此重要的东西,为什么胤禛要将其一把火烧了呢,而且还要当着太子、老

  • 《雍正王朝》中胤禛为什么不接刑部的差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雍正胤禛大结局,雍正和胤禛的读音,雍正该不该查刑部

    《雍正王朝》是二月河写的一部小说,而电视剧也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而成的。有不少观众看的只是电视剧,没有看原著小说。所以对康熙君臣父子之间的争斗,看的不是那么明了。而电视剧在改编上把胤禛即雍正刻画的过于正面,形象也描写的高大上。实际上在小说中邬思道对雍正的评价是与天子共患难易,共富贵难。对于不让胤禛接刑

  • 《雍正王朝》固然经典, 但八爷当皇帝未必不如四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剧中的皇四子胤禛被塑造成刚正不阿、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全正面形象,的确有些很贴近历史。单说勤政这一点,雍正是无可挑剔的。但是要说到刚正不阿、廉洁奉公,就值得商榷了。在《雍正王朝》中,太子有太子党,八爷胤禩有八爷党。看来看去,就四爷胤禛没有党羽,只有十三爷、李卫这样的奴才和田文镜这样爱国爱民的好官支持

  • 古代穷人娶不起媳妇如何延续香火?想出的一个办法,延用到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句子,咋看香火呢,清朝末年大西北的穷人

    在我们中国,最注重的就是家庭,很多人心中都在认为,传承是一个国家和一个人最为重要的,古代人也很注重家庭的传承。在古人的眼中,结婚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将家庭传承下去,因此在古代的时候,很多人的婚姻都是有父母为之指定的,到了成年的年纪之后,自然而然的就结婚了,想要自由恋爱?完全不存在。 在古代的时候,

  • 纪晓岚是否与和珅斗法呢?不管怎么样影视拍得实属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和珅大家的第一印象一定是王刚老师,而且大家还会想到张国立、张铁林老师他们一起合作的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 在电视剧当中纪晓岚和和珅的斗法那叫一个层出不穷的精彩。而张铁林老师饰演的乾隆皇帝,似乎也乐在其中与两位爱卿打成一片。纪晓岚更是时不时的喜欢捉弄捉弄和珅,让他出尽洋相并以此为乐。可是历史

  • 孝庄死前提了一个要求,百官尴尬不已,康熙至死都没想通该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孝庄死后康熙做了什么,孝庄陵,孝庄歌曲大全100首

    努尔哈赤,一个从汉人府宅逃出来的落魄贵族,吃尽了人生之苦,才努力经营起来一个盛放并燃烧着鲜血的铁饭碗,要想持续获得超凡的创造力,就要不断向碗里添加新的血液。一个即将大放异彩的国度正在如画卷般展开。努尔哈赤深知天下易得不易守,所以他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帝国由内而外的糜烂,可是最害怕的事情也就是发生几率最高

  • 为什么乾隆不早早除掉和珅?只因和珅有一个连皇帝都不敢动的靠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文/小伟观史这个人明明只是一个臣子而已,为什么却有这么大的名气居然能够和皇帝并肩?而且还可以得到皇帝特殊的照顾的他,到底是凭借什么能够为皇上如此的赏识?可以称得上清朝第一大贪官,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什么乾隆皇帝没有早早除掉和珅呢?只因和珅有一个连皇帝都不敢动的靠山。今天就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来探索一下关

  • 我们古代天命观——纣王的变化激进,商朝的最终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图1那么商朝,它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它本身的社会组织架构是什么样的?商朝人们心中所依赖的天命观是怎样形成的?而又是什么样的天命观是促使商朝衰落的主要原因呢?商朝的社会组织结构相传商的始祖契,曾经因为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后其部落受封于商(今商丘南),此后就用“商”来称其部落。夏朝末

  • 我们古代都城二,穿越到夏朝,开启夏代的都城之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古本竹书纪年》称:“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471年。”据范文澜《我们通史》,相当于公元前2033至公元前1562年,约为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据史籍和传说记载,夏代的祖先最初活动于今河南西部及山西西南部。传到禹夏,部族开始强大,并开始进行与周围部落式地方间的兼并战争。禹是我们历史

  • 古代的商纣王难道真的是昏庸无能的纣王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商纣王的历史简介,喝纣王水不说纣王无道什么意思,纣王穿越成纣王大儿子

    首先,我们将从以下几点来剖析商代的纣王人物形象。纣王是商代最后一位国王,对其统治时间众口一词,但其历史功劳却充溢神秘颜色。我们来谈谈纣王的头衔。纣王是后人的诽谤和评价。历史上,很多人都评论说商纣王昏庸无能,过着朴素腐败的生活。此外,有人说他应用恶棍来残忍,以至不留意本人的祖先。在这种状况下,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