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现代人普遍对大明的好感高于清朝?

为什么现代人普遍对大明的好感高于清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612 更新时间:2024/2/6 11:18:42

——那是因为大明王朝的刚烈

明朝皇帝最令人称道的地方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明初,成祖亲征大漠归来,意气风发地说:“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这句话的大意是:我大明王朝就是厉害啊,嗨害嗨

之前所有的王朝都比不上我们,我们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无论是北边的鞑子,还是西边的番国;无论是南方的小岛,还是西方的夷地,都被老子(指的是当时的明成祖朱棣)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我们不用像汉朝那样和亲,太憋屈;也不用像唐朝那样结盟,太麻烦;更不用像宋朝那样上贡岁币(宋崇每年都要向金朝等北方国家上贡钱财,来换取一时的和平)。

这一切都是我的功劳啊,嗨害嗨

这句话可能也是说得有点自大,但这却是对大明最真实的写照

这是大明初期最强盛的年代,也是大明王朝最风光的时刻

成祖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目的就是让大明天子亲自在第一线守国门。

这是明成祖的大气,也是明成祖对后代最严厉的教导

他不仅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大明王朝的骨气,对于他的后代,他也同样严苛

万幸的是,无论经历多少风雨,历经多少磨难,哪怕到了王朝的最后一刻,他的子孙没有辜负他的愿望。

大明王朝历经276年的风风雨雨,自始至终没有向任何势力屈服过,哪怕是暂时的屈服。

这句话说的毫不夸张,虽然大明确实发生过皇帝被俘虏的丑事(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不顾自身实力不堪,不切实际,最终被俘虏),确实也发生过皇帝昏庸无能的丑闻(明神宗万历皇帝沉迷长生,只知道炼丹,二十多年不上朝),但是他们仍然是站着的

纵然出现过皇帝被俘的大事,大明王朝仍然坚持组训:不赔款,不纳贡,不用女人换取和平,更不肯割让一寸土地。

这才是当时一个王朝的骨气,虽然我们不可否认明朝后期确实发生过奸臣窃命,权贵专权的悲剧,也不可否认明朝后期皇帝的昏庸。

我们甚至可以否认这个王朝的一切,但唯独我们不能否认这个王朝的骨气

即使后金皇太极已经剽掠到家门口,也没放弃过“全辽可复”的愿望

袁崇焕说出“五年复辽”的时候,我相信崇祯皇帝的内心绝对是欣喜的

虽然他对袁崇焕是不信任的,袁崇焕最终因为皇太极的反间计,而被崇祯皇帝逮捕入狱,最后赐死。

崇祯皇帝可能确实多疑,他也可能昏庸,甚至可能糊涂,但他确实没有违背祖训

即使是李自成重兵摧压京师,也不肯妥协,宁死不迁都。

直到最后,这位皇帝仍是保持了自身的尊严: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大意是:我确实是没干好这份差事,使得上天怪罪我,但是其中也有朝中大臣误我的成分(你们不能把我一棒子打死)。

我也知道我死了也无颜再去面见列祖列宗,那我就不穿皇帝的这身衣服了,用我的头发覆盖我的脸。

你们这群可恶的贼人,你们可以杀死我,也可以侮辱我的身体,但你们夺不去的,是我折不屈的意志,嗨害嗨

唯一的请求就是:你们不要伤害城里的百姓,错的都是我,他们是无辜的

最后,这位被后人深深诟病的崇祯帝,用五尺白绫来诠释“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10个字

崇祯帝之后,还有弘光、隆武、绍武、永历四帝。

可能这四位皇帝是不被正史所承认的,也可能他们确实也没有什么才能,没有办法抵御外辱,更没有办法守卫国门,但是有一点也是唯一的一点我们是不能质疑他们的,那就是:

这四位皇帝在对待死亡上,都表现出视死如归的气概。

无奈,可悲,痛苦,怀着五味杂陈的心情,小编写下了此文,唯愿诸位华夏英雄们能在另一个世界里过的安息,希望那里没有战争,也没有痛苦。

今天的内容介绍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关注我,了解更多资讯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

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

部分图片自网络搜集 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清史》《民史》《走向共和》《晚明》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雍正王朝》之火烧《百官行述》,为何说这是九子夺嫡半决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九子夺嫡过程中出现过几次大事件,光太子就被废两次,再加上各个阿哥轮番被圈禁,可谓百转千回惊心动魄。其中有一段戏可能会被一些观众忽视,那就是“四阿哥火烧《百官行述》”,这段戏有些诡谲,还有不少反转,看着很精彩,但有些观众不一定能看出其中的大文章,那就是,这段戏其实就是“九子夺嫡”的半决赛。一、《百官

  • 《雍正王朝》一个迷局,为什么胤禛要公开烧掉《百官行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百官行述精彩片段,雍正王朝百官行述全集,百官行述被烧第几集

    礼部相对事情比较少,那有没有涉及到吏部的大事件呢?当然也有,那就是胤禛火烧《百官行述》,因为《百官行述》是吏部官员任伯安在任时编写的。《百官行述》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被太子所觊觎,为了索要《百官行述》他不惜屈尊答应任伯安的条件,那么,如此重要的东西,为什么胤禛要将其一把火烧了呢,而且还要当着太子、老

  • 《雍正王朝》中胤禛为什么不接刑部的差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雍正胤禛大结局,雍正和胤禛的读音,雍正该不该查刑部

    《雍正王朝》是二月河写的一部小说,而电视剧也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而成的。有不少观众看的只是电视剧,没有看原著小说。所以对康熙君臣父子之间的争斗,看的不是那么明了。而电视剧在改编上把胤禛即雍正刻画的过于正面,形象也描写的高大上。实际上在小说中邬思道对雍正的评价是与天子共患难易,共富贵难。对于不让胤禛接刑

  • 《雍正王朝》固然经典, 但八爷当皇帝未必不如四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剧中的皇四子胤禛被塑造成刚正不阿、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全正面形象,的确有些很贴近历史。单说勤政这一点,雍正是无可挑剔的。但是要说到刚正不阿、廉洁奉公,就值得商榷了。在《雍正王朝》中,太子有太子党,八爷胤禩有八爷党。看来看去,就四爷胤禛没有党羽,只有十三爷、李卫这样的奴才和田文镜这样爱国爱民的好官支持

  • 古代穷人娶不起媳妇如何延续香火?想出的一个办法,延用到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句子,咋看香火呢,清朝末年大西北的穷人

    在我们中国,最注重的就是家庭,很多人心中都在认为,传承是一个国家和一个人最为重要的,古代人也很注重家庭的传承。在古人的眼中,结婚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将家庭传承下去,因此在古代的时候,很多人的婚姻都是有父母为之指定的,到了成年的年纪之后,自然而然的就结婚了,想要自由恋爱?完全不存在。 在古代的时候,

  • 纪晓岚是否与和珅斗法呢?不管怎么样影视拍得实属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和珅大家的第一印象一定是王刚老师,而且大家还会想到张国立、张铁林老师他们一起合作的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 在电视剧当中纪晓岚和和珅的斗法那叫一个层出不穷的精彩。而张铁林老师饰演的乾隆皇帝,似乎也乐在其中与两位爱卿打成一片。纪晓岚更是时不时的喜欢捉弄捉弄和珅,让他出尽洋相并以此为乐。可是历史

  • 孝庄死前提了一个要求,百官尴尬不已,康熙至死都没想通该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孝庄死后康熙做了什么,孝庄陵,孝庄歌曲大全100首

    努尔哈赤,一个从汉人府宅逃出来的落魄贵族,吃尽了人生之苦,才努力经营起来一个盛放并燃烧着鲜血的铁饭碗,要想持续获得超凡的创造力,就要不断向碗里添加新的血液。一个即将大放异彩的国度正在如画卷般展开。努尔哈赤深知天下易得不易守,所以他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帝国由内而外的糜烂,可是最害怕的事情也就是发生几率最高

  • 为什么乾隆不早早除掉和珅?只因和珅有一个连皇帝都不敢动的靠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文/小伟观史这个人明明只是一个臣子而已,为什么却有这么大的名气居然能够和皇帝并肩?而且还可以得到皇帝特殊的照顾的他,到底是凭借什么能够为皇上如此的赏识?可以称得上清朝第一大贪官,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什么乾隆皇帝没有早早除掉和珅呢?只因和珅有一个连皇帝都不敢动的靠山。今天就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来探索一下关

  • 我们古代天命观——纣王的变化激进,商朝的最终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图1那么商朝,它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它本身的社会组织架构是什么样的?商朝人们心中所依赖的天命观是怎样形成的?而又是什么样的天命观是促使商朝衰落的主要原因呢?商朝的社会组织结构相传商的始祖契,曾经因为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后其部落受封于商(今商丘南),此后就用“商”来称其部落。夏朝末

  • 我们古代都城二,穿越到夏朝,开启夏代的都城之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古本竹书纪年》称:“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471年。”据范文澜《我们通史》,相当于公元前2033至公元前1562年,约为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据史籍和传说记载,夏代的祖先最初活动于今河南西部及山西西南部。传到禹夏,部族开始强大,并开始进行与周围部落式地方间的兼并战争。禹是我们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