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的战功与多尔衮相比就如同萤火之光比于皓月之明。多尔衮是一个武将,在关外平定各个部落时就战功彪张。而在少数民族之中战功就决定了一个人在这个部落之中的话语权高低,多尔衮作为一个常胜将军自然比娇滴滴的豪格的功劳大。所以多尔衮的腰板儿就硬,说出来的话也比豪格要管用。
豪格呢,身为皇太极长子,身份上就不输给自己的叔叔,豪格初封为贝勒,天聪六年(1632年)七月,晋封为和硕贝勒。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晋封为和硕肃亲王,六月,掌管户部的事务,十二月跟随皇太极亲征国外。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陪同多尔衮进攻明朝,第二年四月班师回朝。但是在三年后因为犯错被降为郡王,第二年又升回亲王。虽然在战功上来说,没有十七岁就跟随自己父亲征战沙场的多尔衮多,但是身为皇长子,在入军以来,也都是身先士卒,并且有独到的见解,在军中的威望同样不低,因此让他成为皇帝也没有什么不可。
多尔衮绝对不是一介武夫,他的政治手段与政治层次一样出众。关注过这一段历史的人或许清楚,多尔衮曾经成功策反了很多豪格的手下,较为出名的就是何洛会。何洛会前期作为豪格的亲密战友,尤其却成了多尔衮的伤忠。对于这些人来说,金银财宝已经无法撼动他们的内心,真正使他们动摇的是多尔衮的能力以及惯用的恩威相济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