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廉颇征战一生却无耀眼战绩,是否可称名将?

廉颇征战一生却无耀眼战绩,是否可称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859 更新时间:2024/2/6 11:19:27

大浪淘沙,我们再回首那段慷慨激昂的岁月,习惯性会找出四位军事大家,把他们列为战国四大名将。

[var1]

他们分别是白起,廉颇,王翦和李牧。但我们仔细的了解一下这四位,会发现老将廉颇会经常让我后人争议,他真的有资格被称为名将吗?

白起破韩魏于伊阙,淹楚军于鄢城,歼赵军于长平等等

李牧军事史上以步克骑第一人,拒虎狼秦军于肥城

王翦更不必说,六国之中王翦灭韩、魏、赵、楚和燕五国,可谓是秦始皇一统六国的第一功臣。

但是我们细数廉颇之战绩,似乎没有太过耀眼的,唯一一次指挥大规模战役的长平之战还是以没有胜利而结束。

但是,廉颇的确可以被称为名将。

[var1]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围绕上党郡所展开的战役,也是秦赵两国国运之间的较量。

当时赵国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且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改革 俨然已经成为东方六国之中的强国,而秦国更不必说,自秦孝公以来,秦国东出之势日益强盛。

秦赵两国之争更是逐鹿中原之争。秦赵两国在前期都举兵几十万,并且秦昭襄王派秦国名将王龁为将,赵孝成王派出廉颇为将。

于是,廉颇就与王龁相持于长平。

公元前260年,双方在长平展开第一次较量,此战以秦国进攻,廉颇被迫迎战而开始,此战双方都没有太大损失,然后秦军又发起进攻,这次廉颇直接败退,并失去了二樟城与光狼城,丧失了先机。

之后,赵军连败,退守到丹河,廉颇凭河修建壁垒,秦军多次进攻都损兵折将。

[var1]

影视剧廉颇形象

在对峙过程中,赵王多次发出命令让廉颇主动出击,速退秦国,而廉颇却没有遵守赵王令。

廉颇在出征前就对赵王说:

“秦军勇猛,我们赵国弱小,但秦军远道而来,必想速胜,只要我们坚守住,秦军就会不战而退,如果我们主动出击秦军,我们只能惨胜,惨胜之后更会激发秦人的斗志,会招来更大的抱负,这时我们赵国危矣。”

的确如廉颇所说,秦国在经历了商鞅变法之后已经涅火重生,秦国的制度自上而下都进行了变革,在军队方面,更是把秦军打造成一个虎狼之师,且秦国后勤方面有天府平原巴蜀,关中平原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力与粮草。

反观赵国,虽然赵武灵王经过胡服骑射已经锻造出一批骁勇善战的赵军,但那只能逞一时之勇,不能逞一世之勇。

且赵国处于四战之地,兵力粮草不能像秦国那样完全集中起来。

[var1]

影视秦王形象

廉颇敏锐的观察到秦赵两国综合国力之间的差距,所以采取了坚壁清野,以守代攻之策略,秦国对面的主帅王龁虽不像白起那样战无不胜,但也是个二流武将,有着一定的领军才能。

他也看出来廉颇的策略,但无法破解,只能一方面与廉颇相持,一方面向秦国要兵粮。

廉颇那无懈可击的防守令秦王畏惧,就连白起也无法破解。

秦王十分害怕秦国真的被赵国拖进的泥潭,赵王也是担忧,毕竟秦赵两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相差甚大,不能速胜秦军,最后反而自败。

于是,赵王换主攻赵括为将,秦王派白起为将。

最终赵军惨败于长平,随后秦军长驱直入邯郸,战国最惨烈的攻城战拉开了序幕。

邯郸之战再一次让我们见证了廉颇卓越的防守能力。

[var1]

当时秦将王陵率二十万秦军围攻邯郸,赵国当时的国内精锐四十万军被白起坑杀,赵国已没有太多兵力防守邯郸城,只能东拼西凑出三万人,就连平原君赵胜也把自己的家仆妻妾赶到城墙来守城。

当时其他五国都以为赵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但廉颇却展现出一位名将的能力。

廉颇坚壁清野,把邯郸外围所有物资或焚毁或迁到城内,采取坚守不出之策略,以邯郸之高城抗击秦军,且邯郸城全城皆兵。

廉颇数次指挥军队打退了秦军进攻,秦国损失惨重。

就连王陵都奏请秦王撤军,秦王不肯,更是再派援军围攻邯郸,并企图任用白起为将。

但白起直言自己不能攻克邯郸。

于是在历经了两年的较量,赵国采取合纵之策,里应外合,大败秦军。

经过此战,秦军直接延缓了一统天下的步伐,且秦王贬王陵,赐死白起。

[var1]

影视剧白起形象

而邯郸城得以保存,并且经过数年休养生息后,再一次成了秦国扫六合的阻碍。

纵观此战,廉颇卓越的防守能力胜过战国任何一位名将。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廉颇不但善守,也拥有着非凡的进攻才能。

廉颇的成名之战是阳晋之战,当时赵国参与五国伐齐,廉颇率领赵军攻齐,廉颇运筹帷幄,一勇当先,收复阳晋,此战之后,公元前284年,赵国重现了往日的辉煌,取代齐国成为了东方六国之首,廉颇也被拜为上卿。

其次就是廉颇那宝刀未老的破燕之战,在邯郸解围之后五年,燕国栗腹出使赵国。他回来之后就向燕王说:

“赵国的壮丁全都死在了长平,他们的遗孤尚未成人,且邯郸之战后,赵国已经无力再战,廉颇已经七十多岁了,赵国没有卓越的领军人才,我们应该乘机灭赵强我燕国 。”

[var1]

燕王于是问计于诸臣,乐毅的儿子乐闲说:

“赵国处于四战之地,民风强悍,且廉颇虽已七十但宝刀未老,这一战不可打。

但是燕王求功心切,没有听信乐闲之言,燕王派栗腹为将,并让他统率五十万燕军兵分两路攻赵。”

赵王此时经历了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后,十分信任廉颇,问计于廉颇。

廉颇答说:

“燕军远道而来,必人劳马乏,且燕军位置偏北,少经战事,战斗力较弱,主帅栗腹更是无能之辈。于是赵王让廉颇率领十三万赵国新军迎战燕国。”

廉颇一方面让代地的赵国边军节节抵抗燕军,消耗燕军实力,一方面又令赵军放弃于燕靠近之城池,诱敌深入,并令赵国主力军队北上。

[var1]

栗腹好大喜功,认为赵军不堪为敌,就率领燕军长驱直入赵国,就在这时,廉颇亲率主力,攻打燕军尾部,燕军首尾不能相顾。

于是,廉颇大破燕军并斩杀主将栗腹。

远在代地的燕军听说栗腹败退,急忙撤退回守燕国,廉颇中途设伏,令燕军惨败,至此燕国两路大军败退,而廉颇在此又以迅而不及掩耳之势攻打燕国,一路长驱直入,直接包围了燕国国都。

燕王恐惧,与赵签订合约,割五座城池于赵。廉颇在此战后更是威震诸侯,令诸侯不敢窥赵,廉颇也被赵王封为信平君,代理相国。

鞠躬尽瘁,以国为重。

廉颇一生都以赵国为重,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展现了出色的政治能力,赵王拜蔺相如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var1]

廉颇说:“我凭借攻城野战才获得上卿,而蔺相如只会摇唇鼓舌,但是地位却在我之上,我见了他之后一定会羞辱他。”

蔺相如听说之后,时时回避廉颇,并在巷子中掉转车子来回避廉颇,蔺相如的门客看不下去了,而蔺相如确对门客说:“只有我与廉颇将军和睦才能保赵国平安。”

廉颇听了这些话之后,主动脱去上衣,背着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前请罪说:

“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你如此宽宏大量。”

于是蔺相如与廉颇重归于好,将相和睦,使秦不敢攻赵。

在将相和这件事上,廉颇没有执意与蔺相如争高低,而是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主动负荆请罪,可见廉颇是时时把赵国利益放在首位,使将相之和流传千古。

而纵观各朝各代将相不和的例子,邹忌田忌,白起与范雎和司马懿与曹爽等等,都使国家实力得到了削弱。

[var1]

廉颇能被称为名将正在于他正确处理了将相矛盾。

廉颇在暮年之际仍尚思为国戍轮台,廉颇在久居大梁后,仍想为赵国效力,赵王也想起用廉颇。

于是派使者来探望廉颇,看是否还被任用。

廉颇见到赵国使者后十分高兴,当面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和披上铁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以被任用。

但使者却被廉颇的仇人郭开贿赂,向赵王说了廉颇的坏话,让廉颇没有被任用。一代名将,在暮年仍想报国效力,可敬可叹。

纵观廉颇的这一生,他的进攻才能可能比不上白起李牧王翦,可在那个时代处于佼佼者。

但他确实是战国最强的盾,防守能力可以称为战国第一。

[var1]

并且廉颇正确处理了将相矛盾,以国为重,一生在暮年仍想着报效赵国。所以,廉颇是可以被当之无愧地称为名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云南密码(一):楚庄蹻入滇称王,汉武帝望云感伤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的云南虽然是蛮荒之地,却也发展有序,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打了血流成河、人仰马翻的时候,土著云南人还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一直到了公元前279年,楚国被秦国打的丢盔卸甲,为了寻找退路和向南发展,楚顷襄王派将领庄蹻率军通过黔中郡向西南进攻,经过沅水,向西南攻克且兰,征服夜郎国,一直攻打到滇池一带。此时的

  • 袁绍集团实力雄厚,为何会败于曹操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团队如果说想要变的英勇无敌,能够去抵御外界的攻击的话,那么团队内部首先就要保持统一以及团结。但是在当时袁绍的团队虽然说比较的集中,人数也非常的多,实力更是十分的雄厚,但是在袁绍集团的内部斗争实在是太多。袁绍他本人其实是非常有勇有谋的,而且在他当时手下的一些文臣或者是武将都比较的杰出。可是比较可惜

  • 资源贫乏|地缘劣势,燕国扼守北疆依附政策却能在大国夹缝中生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燕国侯府全文,燕国在山东有领土吗,燕国十大名将

    [var1]在那个依靠农业经济为国家财政收入主流的时代,燕国如此的农业条件为经济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而那时整个天下的商业本身就不发达,燕国又不像齐国那样位居东海之滨,有着在海上贸易的先决条件。所以,这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一直都比较薄弱,可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强盛的经济实力,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都

  • 孔子被笑“乡巴佬”,是如何逆袭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孔子小时候很聪明,但他的父亲去世后,家境变得贫困。孔子十五岁时,成为了一个牧羊人,一面放牛,一面默默地读书学习。后来孔子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教师,许多学生来到他的门下求学。他的教学方法非常严格,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var1]孔子的智慧和博学使得他受到了各个国家的重视,他曾经游

  • 中国古代四位真正的“真龙天子”,出生都与龙有关,秦始皇都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王政灭齐楚韩魏赵燕六国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与己匹配,若仍用“王”相称,就“无以称成功,传后世”,遂称“皇帝”。如此,秦王政成为中国封建史上第一位“皇帝”,后世君主有样学样,也都称皇帝。中国古代君主除了称“皇帝”,还称“真龙天子”。中国

  • 魏延做错什么事,诸葛亮一直放心不下,导致诸葛亮不喜欢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魏延和诸葛亮有矛盾吗,诸葛亮为何不重用魏延,魏延与诸葛亮

    诸葛亮北伐,魏延更是作为副统领一起出发,还提出了奇袭长安的计划,但是因为诸葛亮并不喜欢他,没有采纳他的计划,诸葛亮为什么不喜欢魏延呢?因为他当年杀了一个人。当年刘备和孙权联手在赤壁打败曹操,于是刘备和孙权两个人就开始瓜分荆州。魏延得知刘备来的时候就夜不能寐。觉得自己空有一身的才华在军队之中得不到施展

  • 孔子去见南子都有哪些故事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件事,觉得子路也是很可爱,论语有这样一句话,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咱们子路大神不信孔子,觉得孔子不应该去见南子,孔夫子都发誓了,觉得正直的人也是很可爱的。[var1]直杠的子路让夫子没招了,孔子发誓说:“我假若做了什么不对的事,让上天厌弃我吧!让上天厌弃我

  • 春秋末期,智宣子是晋国四卿之首,他想把卿位传给儿子智伯,于是找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智伯又叫智瑶,是为智襄子。由于当时智氏在晋国的实力最强,所以智襄子表现得跋扈贪婪,仗势欺人。一次,他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饮宴,席间故意戏弄韩康子,又羞辱了他的国相段规。事后,家臣智国跑来劝诫智伯,苦口婆心讲了一堆大道理,说你这样欺辱别人,别人肯定会记仇报复。智瑶听了哈哈大笑,说别人的生伤祸福都取决

  • 吕后黑化之路:曾是贤妻良母,嫁给渣男刘邦,变成心狠手辣的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也知道,她是出了名地心狠手辣。刘邦去世之后,刘邦喜欢过的后妃,都被吕后囚禁起来,而后再也没有了记载。而刘邦最喜欢的戚夫人,更是被害为人彘,悲惨地死去。唯有刘邦不喜欢的薄姬逃过一劫,跟着儿子去了条件艰苦的代国。刘邦的儿子,也被吕后杀了一半。可是,狠毒的吕后,也曾经是一个贤妻良母。我们看她年轻时候的经历

  • 氪金大佬的滑铁卢?以谋定高下的三国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无论是樊城上演的水淹七军还是夷陵布下的火烧连营,接连不断的战争,在三国时期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部分便是“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险中求胜的翻盘总能叫人拍手叫好。而三国第一场教科书般以弱胜强的大型战役,就是帮助曹操称霸北方的官渡之战。200年10月,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彼时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