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我国山西中部,却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庙,里面供着一位比非洲黑人还要黑的孔子雕像。
这绝不是后人恶搞,或者是工匠滥竽充数,而是一尊货真价实的孔子雕像,比山东孔庙如今立着的孔子雕像还要真。原因很简单,孔庙的雕像历史上曾经被损毁过,而这尊黑孔子像,已经存世500余年,是现今保存最久的孔子雕像。
[var1]
这尊雕像的来历,在庙内保存的碑文中被详细记载,与明朝中叶的一起大历史事件有关。
话说当年,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驾崩,没有留下子嗣,只好由他的堂兄弟朱厚熜继承皇位,这就是嘉靖皇帝。
[var1]
当时嘉靖只有15岁,朝政大权掌握在以杨廷和为首的一班大臣手里。15的小皇帝表现出杰出的政治才能,在”大礼仪之争“中,通过为生父母争取名位,打击了元老大臣,确立了自己的皇帝权威。
在此次斗争中,张璁是嘉靖皇帝最为得力的打手,屡败屡战,因此在皇帝胜利后,张璁成为内阁大学士,首辅大臣,权倾一时。
[var1]
在活着的人当中,嘉靖皇帝已经是天王老子。但有一个人,虽然死了,却活在普天下读书人,尤其是文官集团众成员的心目中,比皇帝还要重要,这就是他们所膜拜的圣人孔子。
为了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张璁把矛头对准了孔圣人,并在公元1530年向皇帝建言:孔子宜称先圣先师,不称王。祀宇宜称庙,不称殿。祀宜用木主,其塑像宜废。
[var1]
消息传来,天下哗然。这样公然给孔子贬官的行为,无异于是掘天下读书人的祖坟,于是文官纷纷上书,指责张璁(也是文化人)的无耻,请求嘉靖不要同意其所请。这群文官中,就有后来的一代名臣徐阶。
结果,徐阶等人被罢官,嘉靖皇帝同意张璁的意见,诏告天下,要求全国各地限期撤出文庙内孔子的塑像,改为木主,也就是在木头上写字的牌位祭祀。又把孔子的封号,由”文宣王“贬为”先师“,连”大成“”文宣“这样的修饰语都不准再用。
[var1]
王命到来,百姓哪敢不从?然而地处山西的平遥金庄人民,不忍毁弃他们笃信且雕刻艺术精湛的孔圣人像,思来想去,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做了一个高大的木主,挡在圣人像前面,应付检查。
幸而该村地处偏远,并不在朝廷重点光顾的范围内,因此而蒙混过关。
[var1]
140年后,物是人非,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明令天下郡县自嘉靖年易木主后,有圣贤像尚在者,不必撤毁,听其存留。使平遥金庄文庙的孔子和“四配十哲”的塑像,成为全国文庙中保存年代最久的圣人塑像。
金庄文庙黑孔子像躲过了多次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至今保存完好。
[var1]
而原塑于1730年的山东孔庙塑像,却于上世纪60年代被捣毁,可悲可叹。如今,黑孔子像已经和金庄文庙一起,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