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皇权在不断的重构中,有遇到哪些困境吗?如何解决的?

明代皇权在不断的重构中,有遇到哪些困境吗?如何解决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751 更新时间:2024/1/18 22:11:32

在新型的政治体制中,皇权逐步退居幕后,日益呈现礼仪化的形态,皇权开始受到政治体制内部的各种力量的制约。

不仅要面临文官集团的制约,还要受到宦官集团的制约,同时日益独立的舆论环境也使得皇权面临着儒家道统的驯政,旧有的洪武式皇权开始进入困境之中。

在这一局面下,皇权不得不使用包括暴力钳制、留中怠政等被动的手段去被动地回应来自政治体制内部的各种制衡。

到了明朝中后期,皇权事实上已经走向衰败与萎靡,为了挽回这一颓势,不论是皇帝本人或者是双轨的中枢机构都开始了一波波的政治变革,企图挽回政治上的主导权,重新恢复起洪武式的地方权力结构,但在严密的制约机制下都一一宣告失败。

变革的失败加速了以皇权和内阁为代表的明朝政府的权威的坍塌,专制主义开始自行解体,政治上自由主义风气走向泛滥和无序化,朝廷内部异化的党争也开始出现,这直接导致了晚明地方管理的荒怠,政治上效率日趋低下。

晚明皇权的衰变也促成了明朝特色的社会文化的发展,早期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开始萌发,我们正处于自唐宋变革以后的又一次社会转型的萌芽之中,而明代皇权边界的波动反映了唐宋以来政治制度转型的客观历史需要。

尽管明代以皇权为中心的地方运行体制向近世体制转型的尝试最终因其灭亡而失败,但依然可见我们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传统政治的边界及其内涵仍然具有重新审视、探讨并反思的价值。

一、明初皇权政治的建构与权力格局的突破

在历经十余年的元末割据混战之后,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以金陵为都,建立明朝。

而在之前一年的春季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的西吴圆北伐军已经开始对统治北我们的元朝进行最后的一击。

在烽烟中建立起的明朝伊始便面临着一个问题:自唐中叶以来时隔六个世纪后汉民族将再一次恢复起禹贡九州的传统我们疆域,那么这个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究竟该选择哪种制度走向,是以辽、金、元为代表的北族制度,还是继承唐、宋,回归传统的华夏本位主义制度。

从整体来看明太祖果断选择了后者,如同北伐军口号一般,明初迅速的走向了理想化的君主独裁模式与高度集权的2023权力建构,摆脱金、元体制,去除部族政治,回归唐宋之法。

这一重构皇权政治的理念贯穿了明洪武年间一切政治机制的建构与调整,此中形成的一切制度与法令,都被明朝历代奉为祖宗制度,成为朱明王朝的祖宗家法。

明初的祖宗制度在精神层面无论其实质还是内涵都绝不是沿袭金、元之制度,而是在以强化皇权为核心的奉天法古思路下取法唐、宋,乃至于恢复西周之理想化的儒家礼法。

正如时人所谓的“我朝六部之设,仿周制六典最为简要有体,然其名尤袭唐宋之旧。”

取法唐宋、奉天法古成为洪武祖制的精神内涵与实质,也是日后明初地方权力格局构建的心理依据,深深地影响到了有明一代的政治制度。

在取法唐宋、奉天法古这一逻辑下重构起的洪武式政制表现在地方权力建构层面上就是一个更加严密的以皇权为中枢,各个机构彼此颉颃,互不相统的权力体系,这个体系大概分为行政、军事、监察三个系统,以上就是皇权,以下总览百官,正如明太祖所谓: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其余各个部门,就像机器的各个齿轮,互相交错,维持地方的运转。这深深的打上了明朝政治制度的独特烙印,也深远的影响到了明代中后期的政治运转。

二、困境:明中后期对皇权的制约情形与皇权的消极应对

当文官集团开始成长起来,而宦官群体也全面地参与到地方政治生活当中来的时候,明朝的政治运行轨道已经偏离了明太祖设计的方案。

在明太祖时代,一切地方大政方针都需要以其名义发布出去,皇权也享有一切处置或任命官僚的权力。

而从成化以来,尽管皇帝依旧是朝廷的坐高象征也是名义上的政务核心,但皇权却渐渐远离政务,逐渐地脱离地方行政的中心。

以往历代不乏皇帝昏庸者或者因暗弱而无权者,然而像明朝中叶以后这样,皇权至高无上却不喜参政者,的确是世所罕见,“统计自成化至天一百六十七年,其间延访大臣,不过弘治之末数年,其余皆‘廉远堂高,君门万里’。”

面对这样的政治生活局面,以往我们传统观点一律斥之为明代昏君屡出,也难怪比起清代塑造的各种千古一帝的光辉形象,明帝中除了太祖、太宗、仁宗、宣宗、弘治、崇祯以外几乎都是昏君庸主。

但是我们又无法解释,何以恰恰是众多昏君庸主的统治下明朝会出现那么繁盛的社会,还会有资本主义萌芽一说。

我们的疑问就如同赵翼一样,“主德如此,何以尚能延此百六七十年之天下而不遽失,诚不可解也!”

三、衰变:中晚明皇权之状态对政局与社会的影响

面对种种制约的历史环境,文官集团的对抗,宦官集团也同样参与,社会舆论的无情钳制,明代的皇权已经衰变了,明代的帝王除了廷杖、留中、怠政,再也没有其他能更好捍卫自己利益的办法,可怕的是这恰恰也是制约机制所能接受容纳的权力。

明的帝王既无祖宗的气魄,兴大狱打击来对抗制约机制,也更无清代帝王那样敢于蔑视社会舆论,最后只能带着自己的愤懑而退进深宫。

皇权开始退出政治的中心,但另一种更为可怕的漩涡却又接踵而至,首先是皇权的衰变之后是中枢双轨体制也坍塌,内阁、司礼监的权威都不复存在,士林阶层,文官集团更加分帮站队,这成了明代中后期官场的主旋律。

此后社会的发展已经不是深宫中的寡人所能决定的,随着《忧危宏议》事情的爆发,明廷进入国本之争的漩涡之中,而在四年前被罢官归家的顾宪成即开始谋结党社,不久,东林书院成,天下士林精英云集于此。

至此,晚明形成了一个在北京的政治中心,又在江南形成了一个与北京庙堂公然对抗的舆论中心。

撕裂的明廷,注定了暴风雨的即将来临,并且将一直陪伴明王朝走向难以接受。

明代中后期是我们历史上的一段大变革时代,这其中发生在政治层面的变化就有许多次,可以说一直贯穿到明亡,有学者甚至称之为“变化声中坍塌的帝国”。

可见明代中后期可以说的上我们古代历史上一段频繁的变化时期。

无论是今人提出的“张居正变化”,还是“隆万大变化”,还是“嘉隆万变化”等诸多变化概念中都蕴含着两条主线。

一条是以皇权为代表的变化,目的是力图恢复祖制,改变皇权在时局中难有作为的现状,这以嘉靖朝和崇祯朝最为典型;另一条变化的主线是以中枢机构为代表,他们一方面是制约机制中制约皇权力量的代表,但另一方面他们也越来越受到更为广大的官僚群体的制约。

因此强化中枢机制,可以在皇权衰败的情况下最好的稳定住政治局面,也不失为一条延续大明王朝寿命的方式,这其中张居正变法最为出名,当然明代中后期变化的先声可能更早,可能要远远早于张居正的时代。

结尾

现在明史学界也逐渐认同我们传统社会在明代发生变迁这个观点,其中在关于明代中后期皇权的衰变而引起的我们传统政治的衰落时,商传认为只有旧日体制之难以接受,才可能有新生事物出现之可能。

我们也赞同这个观点,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的传统政治在明朝的最后时刻已经走到了革新的前夜,这与历代的难以接受再轮回的意义是不同的。

20世纪初国外“京都文化史学派”引用西方文明要素来研究东亚一我们历史,提出了“唐宋变革”一说。

而唐宋变革以来的成果之一体现在顶层建筑上,就是皇权的日益神圣化与2023集权力度愈发强大,同时发达的都市文化与皇权的世俗化恰恰是唐宋变革以后的一个新的标准,我们开始向近代地方的雏形迈进。

清朝的建立,我们刚刚起步的政治近代化又向旧有局面倒退,乃至有恢复落后的部族政治的趋势,因而我们传统上常说“清承明制”的观点本质上是一个混沌的概念,仍然需要我们做进一步厘清与辨析。

尽管如此,从唐、宋到明代皇权制约机制的演进总趋势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明代地方机构向近世体制转型的尝试与最终失败的痕迹。

可见我们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传统政治的边界与内涵依然具有重新审视和探讨的价值。

更多文章

  • 唐玄宗因她一天杀了三个亲生儿子,她却因为自己的阴谋诡计被吓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玄宗一日杀三个儿子,赵文瑄唐玄宗,唐玄宗为什么能封钟馗

    01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实际上杨贵妃入宫的时候,玄宗已是五十多岁的老头子了。那么在杨贵妃入宫之前,玄宗最宠爱的女人是谁?他大好的青春年华都与谁消磨了呢?这个在玄宗心目中能与杨玉环并肩,甚至比杨玉环更尊贵的女人就是武惠妃,也就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寿王李瑁的母亲,杨贵妃的亲婆婆。她的父亲是恒安

  • 用地理视角,深度分析朱元璋崛起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伯陵说:这是元明风云的第二篇,我们从地理的角度,聊聊开局一个碗的朱元璋,是如何打下万里江山的。一、在数千年历史上,自南向北统一我们的例子只有两个,一个是定都南京的朱明王朝,另一个是广东国民政府。但广东国民政府的统一,只是形式上的统一,而且是世界革命的大潮流下,国内外势力共同推动的、以新主义击败旧思想

  • 宋代冰裂纹瓷器真品图片特征和鉴赏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冰裂纹"也就是开片,又叫断纹瓷,是古代龙泉青瓷中的一个品种,因其纹片如冰破裂,裂片层叠,有立体感而称之。在哥窑的各种釉裂纹片中,"冰裂纹"排名首位,素有"哥窑品格,纹取冰裂为上"的美誉。因其在烧制过程中的独特开裂,展示出无限的自然美。可惜的是,烧制"冰裂纹"的工艺在宋代后失传了。↓↓↓浑然天成的冰

  • 崖山海战南宋虽亡,但民族气节仍在,“宋末三杰”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男子便是左丞相陆秀夫,而他背上的少年,则是南宋末代帝王赵昺,当时跟随南宋朝廷流亡军民,宁死不屈,纷纷投海明志。而这一跃,宣告立国319年的大宋王朝灭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南宋最后的气节——宋末三杰。1273年,与蒙古抗衡了近四十年之久的襄阳失守,使南宋的防卫系统彻底崩溃。在伯颜的带领下,元兵于12

  • 唐朝宰相被贬,愤然自比橘子,留下了惊艳世界的千古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被贬的著名诗人,唐朝产橘子,唐朝被贬官员的称呼

    说起张九龄,我们往往会想到他是开元盛世中最后一位名相。如果说起他的诗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那首《望月怀远》。其中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引发千年的思念之情。这是张九龄在贬谪出朝廷之后所作,其实他当时还写下了《感遇十二首》。这十二首诗,篇篇托物言志,抒发了高尚的情怀,其中最著名的还是第七首:

  • 历史上的狄仁杰,被外国人扭曲,他在唐朝究竟是什么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狄仁杰对唐朝有贡献吗,唐朝诡事录狄仁杰在哪,唐朝历史人物狄仁杰

    前些年出现了一部电视剧叫做神探狄仁杰,这部电视剧让后人对狄仁杰变得非常熟悉。在电视剧中,出现了狄仁杰破案的事情,而且狄仁杰是无一冤案的,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狄仁杰的破案才能,足以媲美后世的包拯。历史上的狄仁杰与电视剧中的一样,都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不仅是帮助了百姓,同时破获了非常多的案件,而且无一冤案

  • “我爸是李刚”之宋代分纲——最后的真男人到底是干了些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代李刚,李刚案判决书,我的老爸是李刚

    相信李刚之事大家早有耳闻,笔者也就不多说了,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这个北宋王朝的“李纲分纲”,虽然无论是在血缘,还是在时代上,他们两个都没有任何联系,但是他们两个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同样是凭借个人的努力获得了较高的社会政治地位,却也同样因为倒霉最终失去了所有。下面就由笔者来带领大家走进这一段可歌可泣而

  • 王阳明:你遇到的,都是“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阳明命,佛说发生的一切都是命,王阳明人生的路

    王阳明,明朝时的名人,不仅是思想家,还是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可是他的人生并不顺畅,却在沉沉浮浮中,改变了命运。正所谓,你遇见的,绝非偶然,总要带给你什么。智者逆天改命,愚者听天由命。若你能像王阳明一样,把遇到的一切,当成一种历练,一定会变成命好的人。01困住你的,摆脱了,叫“自渡”。二十多岁的王

  • 宋代是如何对待冤假错案的?又是怎样追究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也曾发生过类似的错案。宋代发生了一起错案。南宋孝宗淳熙年间,一封从边境寄往朝廷的军事密信被私拆,里面塞着匿名信。经朝廷彻查,火思是池州的棋子,即传递军事信件的士兵。王青的民营企业制度。当时宋朝在边境与金国对峙,王庆违反军纪,事关边角,后果十分严重,因此被判斩首。谁知几年后,别人的眼光才发现是其

  • 如何给自己选择合适的人才?学学曾国藩这几点能力可以减少选错率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曾国藩一生当中,最佩服的是他能够尽忠职守,能够反躬自省,有胆魄。对上敢于直言极谏,对下能够谦恭。而且他还有着识人用人选人之明。当时的学生,有左宗棠、李鸿章等学生都是他一手提拔出来的。当时有一天,李鸿章领了三个人来见老师曾国藩,刚好曾国藩不在家,于是李鸿章和这三个人就在家里等老师回来。过了许久,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