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资治通鉴:顶替领导上位,这4点是基础!

资治通鉴:顶替领导上位,这4点是基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755 更新时间:2024/1/22 23:00:55

汉高帝十年(甲辰,公元前197年)

【原文】(可跳过原文看解析)

时赵王年十岁,上忧万岁之后不全也;符玺御史赵请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者。上曰:“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昌,其人也。”上乃以昌相赵,而以尧代昌为御史大夫。

【译文】(可跳过译文看解析)

当时赵王刚十岁,高帝担心自己死后他难以保全;符玺御史赵尧于是建议为赵王配备一个地位高而又强有力,平时能让吕后、太子及群臣敬惮的相。高帝问:“谁合适呢?”赵尧说:“御史大夫周昌正是这样的人。”高帝便任命周昌为赵国的相,而令赵尧代替周昌为御史大夫。

【解析】

这段材料,最大的亮点在于,周昌和赵尧的职务任命。

周昌被外派去赵国给刘如意做相国,这是典型的降职。

而赵尧迅速提拔为御史大夫,成为朝堂中仅次于丞相、太尉的人物。

赵尧是谁?之前又是干什么呢?

参考《史记》中的记载。

赵尧年少,为符玺御史。

赵尧当时很年轻,官职不过是看管符玺的御史。

这么一个小官,连跨数级别,成为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这提拔用坐火箭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这种迅速提拔,很多人都想要。

但是,想要提拔面临三个大问题。

其一,空缺问题。一个萝卜一个坑,上面没有空位子,就算你能力再强都没用。

其二,阻挡问题。你想升职,你上面还有人压着你呢,尤其是隔着一级的上级,天然属于竞争者。

其三,归属问题。就算你费尽心思把你的上级搞走了、让职位有空缺,你怎么保证你能填坑?

所以,这段赵尧的故事,非常具有参考意义。

1.贴近刘邦

上面这一段材料,太单薄,还是要用《史记·张丞相列传》中的相关记载来补充。

前面说赵尧的官位,这个位置有个优势,容易接近刘邦,能在刘邦面前混个眼熟。

很多有才干的人默默无闻,输就输在这里,有本事、有成绩,但是领导不知道。

既然不知道,就想不到,遇到事情就用不上。

赵尧并没有在这个位置被动的混脸熟,而是采取了更为主动的方式,这个在《资治通鉴》中并没有记载,《史记》有。

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郤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

赵尧主动点破刘邦心思,让刘邦眼前一亮。

这里重点有两个,其一赵尧主动,不是刘邦问他。

其二,赵尧直接把刘邦的心思给摸透了,一语中的。

这才是赵尧厉害的地方,一是胆子大敢去说,二是能真正的说到目标心中。

很多有本事的人做事,就是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超出本职之外就不管,重点工作和常规工作一样。

这里要学学赵尧,

手头上的事要做好,但是更要关注领导关注、重视什么,尝试往这边去靠拢。

2.送周昌走

如果其他情况下赵尧想要顶替周昌的位置,会怎么办?

告黑状?收集黑材料?

大多数人想到的也是如此。

这么做不是不行,只不过风险极大。

其一,通过这种阴暗的手段把周昌搞下去,刘邦敢不敢、愿不愿意用赵尧这样的人?

其二,周昌属于沛县功臣派之一,用这招把他搞走了,其他人会不会报复?

所以,赵尧并没有从攻击的角度去撬动周昌。

符玺御史赵尧请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者。上曰:“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昌,其人也。”

基于刘邦担心赵王刘如意的问题,赵尧建议给赵王找个能保护他的人。

然后又围绕这个位置,提出了几个相应的要求条件。

最后,一筛选,落在周昌头上。

甚至可以说,这些条件要求,就是特意为周昌定制的。

刘邦再结合周昌为了保太子时的态度,也认同周昌是个好人选。

于是,周昌要挪窝。

赵尧的操作,属于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极难复制。

但是从底层逻辑上来看,却很简单。

你能把你的领导送走、送上去,远比把你的领导拉下马难度更小、风险更低、相对的潜在收益更大。

3.权衡计算

周昌走,位置空,人心动。

排在赵尧前面的,至少还有九卿以及一批高级官员。

怎么轮都轮不到赵尧。

但是,刘邦却点了赵尧,这是为什么?

看《史记·张丞相列传》这段记载

既行久之,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曰:“谁可以为御史大夫者?”孰视赵尧,曰:“无以易尧。”遂拜赵尧为御史大夫。尧亦前有军功食邑,及以御史大夫从击陈豨有功,封为江邑侯。

这有三个点。

其一,刘邦细细看着赵尧,内心必定有思考。(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

其二,刘邦说,没有谁能比赵尧更合适。(无以易尧)

其三,赵尧之前有军功。

刘邦思考其实就是利弊权衡,而最后的结论说赵尧最合适。其实有几个方面的含义。

一来,之前周昌在废太子上的态度,让刘邦意识到,新的御史大夫必须是完全听自己的,这样才能够起到监察百官的作用。

二来,赵尧年轻,未必能够压的住,把他提上来,他必定会紧紧抱住刘邦大腿。

三来,赵尧本身有功劳,提拔他也能说的过去。

但是反过来看这三点,又能总结出其他东西。

一者,上级提拔一个人,并不是因为这个人合适,而是因为提拔这个人对自己更有利。

二者,提拔的这个人必须要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绝不可能提拔个二五仔上来。

三者,提拔一个人,上级其实也要考虑其他人的意见,需要有一个过得去的借口来堵别人的嘴,并不是说权力越大就可以为所欲为。

发】

赵尧例子的可复制性太低,但是其背后所蕴含的规则其实还是很有参考意义。

在职场中,升职加薪谁都想要。

但是怎么升上去,才是关键问题。

升上去,不过是你选对路子之后,必然的结果。

靠阴谋诡计把领导拉下马肯定不行。

靠埋头干事等上级发现提拔,肯定也不行。

所以,综合的来说,要做好4件事。

其一,能够提拔你的上级,必须知道你,并且知晓你有能力、有本事、能把事情干好。这里注意上级区别于领导,这里的领导和你差一级或半级,他压根没有权限无法提拔你,但是上级可能是大你好几级的,他能够在你的提拔上有决定权。

其二,用尽全力把你的领导送上去。你的领导也是人,他也想升职。你把他送上去了,一来你是得力干将,他投桃报李说不定会把你提拔起来。再一方面,你有能力让上级高升,这种高级人才,谁都想带在身边,为自己创造更大的利益。

其三,权力上必须要服从,这是绕不过的一关。

其四,平时做好掩饰、人设打造工作,让升职的时候,别人挑不出大毛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预言家?不听他的两个挂了,听他的隋文帝,37年后国破家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南北朝末年,有个著名的天文学家、星相学大师,叫庾季才,字叔弈,荆州新野(今属河南新野)人。幼年聪慧好学,悟性很强,八岁能背诵《尚书》,十二岁精通《周易》,善于观测天象。南梁湘东王萧绎对庾季才极为赏识,任命他为外兵参军。后来,萧绎当了皇帝,史称梁元帝,以庾季才为中书侍郎,后迁为太史令,封宜昌县伯。庾季

  • 朱元璋曾赞朱棣像年轻的自己,但为何他却皇位交给了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棣杀了几个兄弟,朱棣老婆徐皇后简介,少年朱棣

    首先,马上可打天下,却无法治天下,地方想要繁荣富强需要仁君。朱棣出生时,朱元璋正在跟陈友谅激战,双方为夺得整片南方的控制权,打得是不可开交。正是这样,朱棣自幼在军营中长大,耳濡目染人彪悍杀伐之气,长大自然也成为了一名可玩谋略、又可亲统兵的帅才,刀剑在他手中甚至能玩出花来。朱元璋每每看到朱棣,都十分满

  • 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专家:谁都行,就朱棣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天子守国门”展现了大明的骨气,“郑和下西洋”让大明影响力辐射到大半个地球。这两件事都离不开明成祖朱棣的影子,毕竟都是他当皇帝时候的事。明成祖朱棣作为明朝第三个皇帝年号永乐,朱棣在位时候首先就是迁都北京。因为当时山海关外都是满族等许多敌对势力,北方边患十分严重.朱元璋觉得朱棣性格和自己一样,有些残忍

  • 唐朝时期的国土面积有多大,包括哪些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次年二月,开州蛮首冉肇则攻陷通州、开州城。 武德三年(620)十二月,李靖收复开、通二州。安史之乱后,陇右地区多为吐蕃所据,直至851年唐边镇克复陇右秦原等三州七关,沙州张义潮逐吐蕃守将以瓜、沙、伊、西等十一州归唐,到861年又收复凉州,自此除河北三镇外

  • 状元给皇帝戴帽子,引发后宫震动,锦衣卫勘破谜案,揭露人心险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锦衣卫简介,锦衣卫东厂西厂,明朝野史锦衣卫

    明宣宗明宣宗年间,民间沸沸扬扬地传着一件令帝王之家难以启齿的事情——明宣宗的宠妃兰妃与新状元李文清勾搭,给他戴了一顶帽子子。这兰妃乃是兖州知府张涛之女,自宣明宗见此女之后,就像是被勾了魂似的整日不离其左右。明宣宗独宠兰妃,其他妃子自然嫉妒,尤其是那一手遮天、皇帝也要忌惮三分的梅妃早就把她当作是眼中钉

  • 朱棣兵变造反,攻陷皇宫发现1圣旨,看完放声大哭:我对不起我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他登基后,就立大儿子朱标立为太子,可惜的是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就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孙。当时朱棣的能力很强,而且也很有野心,朱元璋很早就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就对他非常的忌惮。朱棣其实一直对皇位有意,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像朱元璋的性格,在朱标伤后,朱棣想,这我有机会了吧。很可惜朱元

  • 299清帝退位,淮军进入大同抢劫,大同起义领袖多数遇害 1912.2.25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大同府,朱衣阁。1907年法国汉学家沙畹拍摄。1912年2月12日,清廷宣读了宣统皇帝退位诏书。清朝268年的历史宣告终结。民国南北统一,全国遍悬五色旗。1912年2月23日(正月初六)清军率部进入大同城,入城部队是由郭殿邦、杨荣泰的淮军和陈希义率领的毅军两部分合成的。淮军军纪不严,入城后大索三日,

  • 靖康之耻有多耻辱?皇后宽衣解带牵羊礼后离去,妃嫔公主如娼妓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第1个耻辱就是赔钱,要知道战争是非常消耗钱财的,两个地方爆发了战争,战争结束之后,钱财方面也是需要补偿的,所以就看哪个地方是战败国了。每当这个时候,战胜国都会狮子大开口,开口索要大量的金银珠宝作为损失和补偿。金国胜利之后,就要求宋国赔偿,当时的宋朝因为战争国库空虚,而且连年的战争都没有民不聊生,金国

  • 乾隆退位给嘉庆帝后,太上皇的日子过得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太上皇,一般指的是当朝皇帝的父亲,或者退位的皇帝。历史上的能当太上皇屈指可数,能过得像乾隆一样滋润的太上皇更是没有。但是,虽然乾隆让位给嘉庆,但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手中的权势,像批阅奏折,人事任免调动,军事行动都需要乾隆亲自拍板,而嘉庆只负责主持庆典,出席一些典礼活动,国家大事依然牢牢地掌控在乾隆手上。

  • 包拯又不是皇帝,为什么有资格穿龙袍呢?不妨来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电视剧当中之所以让包公穿龙袍,那是为了彰显主角光环,也更是为了突出包公这个人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而且元、明、清时期戏曲比较发达,所以就衍生出了戏服、戏袍,这种戏曲服装上面的图案即使都属于四爪的蟒袍,老百姓也不知道真正的龙袍是什么样,毕竟山高皇帝远没见过,大家都以为这就是龙袍。所以包拯不是皇亲国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