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第一宰相”为何死后被李世民砸掉墓碑?

唐朝“第一宰相”为何死后被李世民砸掉墓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249 更新时间:2024/2/18 23:28:28

魏徵图像

开端——君臣初识

玄武门之变

魏征最早曾是太子李建成的重要谋士,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在审问魏征时问道:“你为什么为李建成出谋划策与我作对?”魏征神情自若的说道:“如果太子早听微臣的意见,就不会有今日之死。”李世民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给予他重任。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励精图治,常常把魏征带到寝殿里,跟他讨论自己为政的得失。魏征原本是经国济史之大才,此时喜逢知己之主,当然是尽心尽力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唐太宗也大多采纳魏征的意见,还经常夸赞魏征:“别人说魏徵的做人疏慢。可是我看他的态度,只觉得是妩媚。”

中篇——君臣互济

李世民与魏徵

魏征性格耿直,敢于犯言直谏,前后共劝谏唐太宗200余次,为唐初社会经济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魏征死后再没人敢直言唐太宗了。

有一次唐太宗在群臣的怂恿下,准备到泰山封禅祭天,以炫耀自己的德行,但这行为不但耗费人力物力,还会给沿途的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魏征很明确的劝告唐太宗:“隋末以来全国战乱频繁,大片土地荒芜,各地受到的严重破坏,到现在还没有恢复过来。如果皇上去泰山封禅,必然会带大批的官吏和卫队,那么一路上将给老百姓们造成很大的负担。”唐太宗由此想到隋朝灭亡的教训,立即取消了封禅计划。

还有一次唐太宗问魏正:“为什么历史上的君王有明君和昏君之分呢?魏征说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舜贤君和夏秦二世等昏君的例子。治理天下的君王,如果都能够采纳来自下面的意见,下情就能上达,就不会受到蒙蔽。

公元643年,魏征病故,唐太宗非常难过,流着泪对旁边的人说道:“魏征,我的一面镜子,他总是告诉我哪做错了,现在他死了,我从此失去了一面镜子。”

终篇——反目成恨

魏征雕像

可是魏征死后不久,由他死前推荐的杜正伦等各个大臣参与太子谋反被斩首,李世民就开始怀疑魏征有结党营私的嫌疑。甚至后面更是有人添油加醋的说,当年魏征的直谏之语都事先抄录给史官,目的就是在他死后夺皇上的光芒,让自己受后世敬仰。唐太宗信以为真,盛怒之下刨了亲自为魏征书写的墓碑,并取消了衡山公主与魏征之子魏书玉的婚事。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

可能会有很多人为魏征的遭遇感到不平,但是理智分析下除了有封建社会的局限性外还有更多层面的原因。

首先魏征虽然是一个谏臣,同时还是皇帝为自己的树立的“面子工程”,重用原本是太子党的魏征,一方面是证明自己虚心纳谏,另一方面是证明自己的肚量大,有容人之长,而李世民貌似对魏征是言听计从,而做与不做另当别论,特别是魏征死后征讨高句丽。其次是唐太宗心态的变化,随着国家综合实力提升,享乐之风盛行,再加上年龄增长,励精图治的雄心气势也随之减弱,他开始沉迷声色犬马,好大喜功,不听劝谏,对魏征也就不像之前一样重视。

再就是魏征的个人原因了,直言不讳并不像写字那样简单,李世民的什么事情他都敢发表意见,不会顾及任何情面,甚至气得李世民说出了“会杀了乡巴佬”这样的话,很多时候李世民虽然听了魏征的建议,但内心却是不高兴的,而当这种小的不高兴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积重难返之时便是矛盾爆发之时。

墓碑最终虽然又被竖起来了,可是魏征在李世民心中却起不来了,只剩下了史书中的那一段君臣佳话,可是这佳话当中又包含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苦涩呢?

新人小编恳请各位读者大佬加个关注给个点赞支持,顿首九拜!

更多文章

  • 西汉的首富,皇帝的宠臣,为什么最后饿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汉朝初年,有个叫邓贤的人,他的家乡蜀郡南安(今属四川乐山)地处偏远,避开了秦末战乱。邓家因而家境殷实,邓贤也读了几年书,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邓贤成家后,妻子接连生了几个女儿,后来终于生了一个儿子。当时,邓家所居住的村子北边,南阳郡通往汝南郡的高速公路——官道开通。邓贤就给儿子取名为“通”。邓通幼年时

  • 传奇武则天,第一集,英主托付奔黄泉,妩媚饮恨入禅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简单武则天简介,武则天每集讲解,武则天传奇第一次受宠是多少集

    刚过知命之年的李世民睁开沉重的眼睑,看着在榻前守护多日的太子李治问道。这雨下了有些日子了吧?过了端阳节,就一直下下停停,大概有半月之久了。李治脸上掠过依稀的痛楚应道。他说完这话,就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病体日重的父皇,眼里含着酸涩的泪花。自从父皇病倒后,他就负起了监国的重任。内政、邦教、祭祀,不管多艰

  • 不为人知的中国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天:揭秘唐朝玄武门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玄武门之变5,玄武门之变央视纪录片,南京玄武门历史简介

    这次政变的导火索是安禄山的叛乱。安禄山本是唐朝的名将,但他在唐肃宗晚年时期变得越来越野心勃勃,逐渐失去了对唐朝朝廷的信任。756年,他在京畿(今天的河北和北京地区)起兵反叛,并得到了许多士兵和地方官员的支持。唐肃宗为了平息叛乱,出兵征讨,但由于战事失利和官员的贪污腐败,唐朝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在这种

  • 西晋,亡在了这个匈奴手中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刘渊01那一年,刘曜8岁,他跟随叔父刘渊去打猎。天下大雨,大家在一棵树下躲雨,突然一声炸雷,打得那棵树都震动了,其他人吓得人仰马翻,唯独小小年纪的刘曜神色自若。“这小子将来肯定有出息”,刘渊看在眼里,欣赏在心里。如果普通人说这样的话,肯定没啥说服力。但刘渊不一样,因为他实在太过牛X——中国历史上第一

  • 邯郸这个镇,地处三省交界地,因为一位晋朝文人而得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束皙因文才而名垂青史束皙博学多才,文章写得好又没有纨绔子弟的臭毛病。束皙的爷爷、父亲两代人都当过太守(近似于今天的市长),生于这样家庭,按理说束皙当官是轻而易举的事儿。但是,他和哥哥束璆最初都只能闲待在家里“啃老”。原来,束璆娶了重臣石鉴的侄女当老婆,这俩人婚后大概老是吵嘴,一气之下,束璆选择离婚。

  • 相比古今豪华葬礼这位汉朝老人选择裸葬堪称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五大葬具,汉朝强大到什么程度,西汉厚葬东汉薄葬

    古人重视死亡甚于重视出生,帝王死后大肆铺张,有“事死如事生”的说法。《礼记》对于死后入葬有严格的规定:“衣足以饰身,棺周于衣,椁周于棺,土周于椁。”一个人死亡后,标准的埋葬程序是,遗体要以衣服、鞋子、帽子等寿衣装饰,以棺容纳逝者,以椁容纳内棺,以黄土容纳外椁。葬礼分为讣告、小殓、守灵、大殓、吊唁、出

  • 武则天容貌复原长这样,总算知道为何李世民不爱,而李治却痴迷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治为什么要娶武则天,武则天秘史武则天与李治吻戏视频,写武则天和李治爱情的小说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每当说到朝代的兴盛自然会想到唐朝的贞观之治以及开元盛世!说到唐朝就得说说唐太宗李世民、一代女皇武则天以及唐高宗李治的故事,在李世民和武则天的统治下,它唐朝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而武则天更是优秀女性的代表,不过真实历史上李世民并不宠爱武则天,不过李治却痴迷,这是为何呢?从武

  • 歇后语:汉武帝的丞相,今天不挂明天挂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公认的歇后语小王子,歇后语韩信点兵,歇后语华佗当医生答案

    如果领导提拔你当官,你是不是会很高兴?我想你肯定不会不高兴,更不会拒绝。别的不说,谁不想升职加薪呢,除非他是傻子。如果皇帝让你当丞相呢?其他人我不知道,但是如果让我当丞相,我肯定会求之不得,因为“封侯拜相”,不正是我这辈子的奋斗目标吗?然而,历史上却有一个“傻子”,当皇帝想让他当丞相,他竟然吓得扑通

  • 玄武门之后,李世成割下李建成头颅前,还干了件伤天害理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李渊还是很迷信的,一想,这可不行呀!这天下是要传给李建成的。于是,他派人传话给李世民,让他进宫当面问问他,结果李世民是有备而来,第二天早晨,李世民带着自己的亲信在玄武门埋伏,准备暴力夺取政权。到了宫中之后,李世民先一步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个人秽乱后宫。他的说辞很硬,让李建成无从辩驳,“臣于兄弟无丝毫

  • 韩信北伐一次就能成功,为何诸葛亮五次都失败了?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战略大环境中,刘邦面临的环境没有蜀汉面临的环境恶劣,秦末群雄并起,刘邦的力量在各诸侯力量中并不是最强大的,所以虽然面临着压力,但是压力却是可以承担得起,当时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而且还有章邯等人在北方牵制刘邦,再加上刘邦入蜀后即烧毁子午谷栈道以明“忠心”,所以项羽对刘邦虽有戒备,但还未将其列为首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