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建立之初,周公(周武王的弟弟)就依照将远古的礼乐进行改造形成“周礼”,他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其中。
礼,就是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这一套系统性的社会制度和行为规范,就是孔子推崇的礼乐文化。
[var1]
春秋战国时期,不是礼崩乐坏的开始,而是逐渐加深,各国的政治斗争中,经常会发生以下犯上的夺权事件,不仅僭用诸侯之礼,甚至也僭用天子的礼制。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肯定不会简单,也不会是单独一件事就造成的,是一个偶然以及必然的过程。
周武王死后,嫡子周成王即位,周公姬旦辅政并制定了完备的礼乐法度,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之后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周共王都是以嫡子的身份即位,这时候的周朝国力强大,天下太平。
[var1]
到了周共王的儿子周懿王,他是一个懦弱的人,没有帝王之风,治国无能,生活奢侈,外患不断。曾经为了躲避西戎迁都槐里。
周懿王在位时,因为能力平庸,他的叔叔姬辟方已经对王位有了觊觎之心,周懿王死后,姬辟方赶走周懿王的嫡子姬珝,自立为天子,周孝王(姬辟方)在位期间,对西戎发动反攻,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他破坏了传承一百多年的嫡子继承制度,埋下隐患。
[var1]
周孝王死后,前太子姬珝被诸侯拥立为天子,是为周夷王。周夷王听信谗言,用鼎烹杀了齐哀公,使齐国陷入长达几十年的内乱,这次事件严重影响了周王室的声誉。
而因为诸侯帮周孝王把王位重新夺了回来,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周孝王没有坐在高堂之上接见诸侯,而是在亲自迎接,打破周礼传统,辱没了天子的威仪。
周夷王死后,嫡子周厉王即位。周厉王在位期间,对国人不断横征暴敛,还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禁止国人议论政事,导致发生“国人暴动”事件,周厉王被迫逃往彘地。
[var1]
周厉王在彘地死去后,太子姬靖为天子,是为周宣王。周宣王登上王位以后,任用贤能,恢复生产,让已经衰落的朝政为之一振,史称为“宣王中兴”。可惜在周宣王晚年刚愎自用,连年对外用兵,导致国力衰退。
据说鲁武公带着长子姬括、少子姬戏朝见周宣王,周宣王对少子姬戏十分喜爱,在他的坚持下, 鲁武公的长子姬括被废,少子姬戏被立为世子。鲁武公死后,世子姬戏即位,是为鲁懿公。几年后,鲁国的公子伯御杀死鲁懿公姬戏,自立为国君。周宣王知晓后,率军讨伐鲁国,杀死公子伯御,改立鲁懿公姬戏的弟弟鲁孝公为国君。
周宣王的这一套操作,因为对姬戏的喜爱,把国家统治的制度根本给亲手打破了,动摇国本,导致诸侯不再信任、尊重周王室。至此,周礼走上了礼崩乐坏之路。
[var1]
周宣王死后,著名的周幽王即位为天子。周幽王的王后申后本是申侯的女儿,申候实力强大,申后生了太子姬宜臼。当周幽王得到美人褒姒后,便废掉太子姬宜臼,立褒姒儿子姬伯服为太子。
周幽王的行为激怒了申侯,申侯联合西戎和鄫人发动叛变,最终击败了王室的军队,镐京被攻陷,周幽王和太子姬伯服被杀,褒姒失踪,西周灭亡。
[var1]
西周制度的破坏,基本来自于王室,周孝王夺位、周孝王礼迎诸侯、周宣王废长立幼等,每一件事情都是在降低王室的权威,掌权者亲自打破了国之传统,降低了王室的信任度,加上社会矛盾激化,诸侯之间战争不断,制度逐渐被诸侯挑战、打破。礼崩乐坏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