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推崇的“周礼”怎么会“礼崩乐坏”

孔子推崇的“周礼”怎么会“礼崩乐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766 更新时间:2024/1/19 21:55:52

周朝建立之初,周公(周武王的弟弟)就依照将远古的礼乐进行改造形成“周礼”,他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其中。

礼,就是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这一套系统性的社会制度和行为规范,就是孔子推崇的礼乐文化。

[var1]

春秋战国时期,不是礼崩乐坏的开始,而是逐渐加深,各国的政治斗争中,经常会发生以下犯上的夺权事件,不仅僭用诸侯之礼,甚至也僭用天子的礼制。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肯定不会简单,也不会是单独一件事就造成的,是一个偶然以及必然的过程。

周武王死后,嫡子周成王即位,周公姬旦辅政并制定了完备的礼乐法度,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之后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周共王都是以嫡子的身份即位,这时候的周朝国力强大,天下太平。

[var1]

到了周共王的儿子周懿王,他是一个懦弱的人,没有帝王之风,治国无能,生活奢侈,外患不断。曾经为了躲避西戎迁都槐里。

周懿王在位时,因为能力平庸,他的叔叔姬辟方已经对王位有了觊觎之心,周懿王死后,姬辟方赶走周懿王的嫡子姬珝,自立为天子,周孝王(姬辟方)在位期间,对西戎发动反攻,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他破坏了传承一百多年的嫡子继承制度,埋下隐患。

[var1]

周孝王死后,前太子姬珝被诸侯拥立为天子,是为周夷王。周夷王听信谗言,用鼎烹杀了齐哀公,使齐国陷入长达几十年的内乱,这次事件严重影响了周王室的声誉。

而因为诸侯帮周孝王把王位重新夺了回来,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周孝王没有坐在高堂之上接见诸侯,而是在亲自迎接,打破周礼传统,辱没了天子的威仪。

周夷王死后,嫡子周厉王即位。周厉王在位期间,对国人不断横征暴敛,还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禁止国人议论政事,导致发生“国人暴动”事件,周厉王被迫逃往彘地。

[var1]

周厉王在彘地死去后,太子姬靖为天子,是为周宣王。周宣王登上王位以后,任用贤能,恢复生产,让已经衰落的朝政为之一振,史称为“宣王中兴”。可惜在周宣王晚年刚愎自用,连年对外用兵,导致国力衰退。

据说鲁武公带着长子姬括、少子姬戏朝见周宣王,周宣王对少子姬戏十分喜爱,在他的坚持下, 鲁武公的长子姬括被废,少子姬戏被立为世子。鲁武公死后,世子姬戏即位,是为鲁懿公。几年后,鲁国的公子伯御杀死鲁懿公姬戏,自立为国君。周宣王知晓后,率军讨伐鲁国,杀死公子伯御,改立鲁懿公姬戏的弟弟鲁孝公为国君。

周宣王的这一套操作,因为对姬戏的喜爱,把国家统治的制度根本给亲手打破了,动摇国本,导致诸侯不再信任、尊重周王室。至此,周礼走上了礼崩乐坏之路。

[var1]

周宣王死后,著名的周幽王即位为天子。周幽王的王后申后本是申侯的女儿,申候实力强大,申后生了太子姬宜臼。当周幽王得到美人褒姒后,便废掉太子姬宜臼,立褒姒儿子姬伯服为太子。

周幽王的行为激怒了申侯,申侯联合西戎和鄫人发动叛变,最终击败了王室的军队,镐京被攻陷,周幽王和太子姬伯服被杀,褒姒失踪,西周灭亡。

[var1]

西周‬制度的破坏,基本来自于王室,周孝王夺位、周孝王礼迎诸侯、周宣王废长立幼等,每一件事情都是在降低王室的权威,掌权者亲自打破了国之传统,降低了王室的信任度,加上社会矛盾激化,诸侯之间战争不断,制度逐渐被诸侯挑战、打破。礼崩乐坏逐渐显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罗马奴隶制起源:王政时代共和国早期,一个“存在奴隶制的社会”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年代久远,且缺乏像共和国晚期和帝国早期诸多文学作品和铭文资料,史学界对罗马这一时期奴隶的规模、待遇、主奴关系等方面的考察都较为欠缺,只有通过少量的法律文献和史料记载去管窥罗马社会早期的奴隶制特征。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作为习惯法的汇编,能够反映罗马社会早期的一些奴隶制情况。共

  • 中国第一个圣裔王朝的倾覆,家天下不能仅家大禹家,商夏鸣条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夏王朝作为我国首个王朝,悍然把部落联盟共治的禅让制变成家族世袭的王朝制,还能传位 14代,历经 17位君王。即使只剩一个遗孤,依旧可以复国(少康中兴)。即使末代君主夏桀昏聩无能,众叛亲离,依旧可以在位半个多世纪,这背后凭借得是什么?夏后氏与当时的各大部落比起来,实力虽有一定优势,但并非压制性优势,像

  • 春秋霸主楚国,为何在战国时期失去了主导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战国楚国君王的服饰,关于战国楚国的小说,商丘战国末期属楚国吗

    [var1]楚国的强盛是公认的,首先是楚庄王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楚庄王摇身一变,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并且一度和当时的超级大国晋国五五开。并且幅员辽阔,吞并了周围很多很多的小国。《战国策》有记载: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var1]但随着时间进入战国时期,在战国初期,诸侯各国为争霸天下

  • 独家试玩姜子牙,BBIN全方位呈现史诗级神话,畅玩精彩战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BBIN开始对姜子牙的故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阅读各种历史文献和神话传说,试图还原姜子牙的真实形象和传奇经历。在这个过程中,BBIN不仅学到了许多有关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知识,还深深地被姜子牙的人格魅力和卓越才华所吸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BBIN得到了一部神秘的《姜子牙传》古籍,这部古籍记录了姜子牙

  • 战国时代,张仪如何通过抓住女人的心获得楚王的重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var1]张仪以连横政策创立者的身份活跃于国际舞台上的事,是他当上秦国宰相之后的事。在此之前,他也经过了一段相当艰苦的日子。这段苦日子就是他到楚国游说的一段。当时所谓的游说和今天选举的游说有些不同,是向诸国国王献策,推荐自己。中国的战国时代也是这类“游说之士”最活跃的时期。张仪在楚国时,或许是未能

  • 七战七走—楚国攻防战役的经典案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领袖曾在批判消极防御时指出:“只有最愚蠢的人,或者最狂妄的人,才捧了消极防御当法宝。然而世上偏有这样的人,做出这样的事。叛徒林氏集团极力兜售“处处设防,分兵把口”的黑货,把消极防御奉为金科玉律,这是对他“常胜将军”最辛辣的自我嘲弄。[var1]七战七走—故事典故楚国遭遇荒年,戎族乘机争夺其西南领土,

  • 秦国在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五万赵军,为什么没有乘胜追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长平赵军后人,赵军长平大战视频,长平战役赵军缺粮吗

    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赵国自然是笼罩在一片“家家戴孝、户户哭丧”的凄风惨雨中,可秦国的日子也不好过。据史料记载,秦军

  • 战国时期,魏国的大臣庞恭随从太子前往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魏国庞恭,战国赵国文臣武将,魏国vs赵国

    “如果有人对你说街上有老虎,大王信吗?”魏惠王摇摇头,说:不会相信!庞恭又问道:如果第二个人也告诉你,街上有老虎呢?魏惠王说:我会半信半疑!庞恭再继续问:如果第三个人又来告诉你,同样说街上有老虎呢?魏惠王答:这就不由得我不信了!后来,魏惠王果然听信了谗言,疏远了庞恭,直至死去,庞恭也未能再回到故国。

  • 商鞅这个变法功臣,为什么会有那么惨的结局?流血的历史教训啊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商鞅之死简介,商鞅师傅,商鞅南门立木阅读答案

    公元前338年秦国改革的大功臣商鞅,迅速带着家人一路逃往封地。这一年,秦孝公去世,其子秦惠文王即位,成为新一代的秦国国王。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烧在改革英雄商鞅身上。这场火是怎么开始的?原来,秦惠文王接到报告,有人报商鞅有意造反。那么商鞅造反了吗?[var1]是真是假重要吗?不重要!秦惠文王被人拿

  •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庶人长志是什么意思,春秋战国选官制度背景,庶人骇政庶的意思

    各诸侯国为了更好地对基层社会进行管理会用礼去规范百姓,同时人们生活中自主形成的一些礼节也能成为一种自我约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剧烈的社会变动,“礼下庶人”的趋势也越发明显,这样人们越发有礼可循,礼与基层社会的结合和影响也愈发紧密,礼在基层社会是客观存在的。[var1]一、士庶阶层转化是“礼下庶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