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我们古代史(隋唐)(五十三:邙山之战、史思明之伤)

我们古代史(隋唐)(五十三:邙山之战、史思明之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466 更新时间:2024/1/19 12:44:35

邙山之战:平叛的波折

公元761年,唐将李光弼和叛军领袖史思明在洛阳附近的邙山激战,战斗以唐军失败告终。

邙山决战决定着河南地区的归属,也将影响到两大阵营的命运,史思明是李光弼的手下败将,但原本占据优势的李光弼,却在战斗中遭受了惨痛失败。那么,李光弼究竟为何会被曾经的手下败将史思明击败,两大阵营的命运又将走向何方呢?事情必须从相州之战说起。

唐军和安史叛军在相州决战失败后,击败唐军的史思明害伤安庆绪,继任大燕皇帝,并开始整军准备南下。面对史思明的进攻,唐廷立刻命令各路军将在河南就地防御,但仍然无法阻止拥有精锐叛军的史思明。河南沦陷后,朝廷追究败军责任,监军鱼朝恩趁机进谗言归罪于郭子仪,将郭子仪朔方节度使兼天下兵马副元帅的职位罢免,改由李光弼继任。李光弼继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后,立刻在洛阳附近建立起防御体系。史思明攻破洛阳后,李光弼也趁机在洛阳城外的要塞河阳建立起了完备的防御工事。

洛阳经过了李光弼的坚壁清野,已是一座空城,而河阳是沟通黄河南北的要道所在,史思明知道,如果不能击败李光弼夺取河阳,那么自己将会进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但是李光弼守卫的河阳并不容易攻取,李光弼经过充分准备,在防备上固若金汤。双方对峙长达一年半的时间,史思明多次发动对李光弼的进攻,却被李光弼一一化解。

史思明的主力被李光弼牵制在洛阳太久,既不能南下攻略江淮拓展地盘,也不能西进威胁长安。为了摆脱李光弼的威胁,史思明计划将李光弼引出防御工事决战,一战定乾坤。为了引出李光弼的部队,史思明采取了示敌以弱的策略。他派人散布谣言说,洛阳等地的燕军因为人心思归、已经离心离德。李光弼心知是计,但有人听了这个敌军的消息却相信了。在前线督战的观军容使鱼朝恩闻讯后,和李光弼的副将仆固怀恩商议对策。仆固怀恩是前任元帅郭子仪的部下,本以为自己能接替郭子仪的职位,所以对新元帅李光弼一直心怀不满。于是,仆固怀恩故意说,叛军和我们相持一年多,军心早就瓦解,现在是出兵的最好时机。鱼朝恩觉得很有道理,将叛军即将溃败的消息上奏皇帝唐肃宗,急于收复东都平叛的唐肃宗信以为真,不顾李光弼的建议,下命催促李光弼出兵。在军队内外的共同压力下,李光弼不得不让老将李抱玉留守河阳,自己率主力进攻洛阳。

不久后,李光弼会同观军容使鱼朝恩、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神策军节度使卫伯玉等将领在邙山布阵,迎击前来交战的史思明。李光弼命令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在山上据险而守,但仆固怀恩却拒绝服从他的命令,而是选择自行在平原上布阵。李光弼告知仆固怀恩说,在山上布阵可进可退,而在平原布阵一旦失利,则必将溃败。仆固怀恩没有服从李光弼的指挥,选择继续保持了自己的阵列。他之所以拒绝李光弼的命令,也有他自己的道理。仆固怀恩率领的部队是朔方军精锐,他有心依靠自己的精锐军队独自夺取胜利,然后跟李光弼抢夺战功。

就这样,在面和心不齐的情况下,唐军众将迎来了史思明的进攻。

史思明作为沙场宿将,对于敌军的弱势可谓洞若观火,他发现了仆固怀恩在平原上布阵的破绽后。趁着唐军还没扎稳阵脚,当即集合主力猛攻唐军。不出李光弼的意料,在史思明的攻击下,唐军遭受大败,阵亡数千人之多。李光弼见到损失惨重,不得已率将领回防陕州,史思明趁机夺取了洛阳周边地区,邙山大战结束了。

结论:邙山之战让李光弼消耗牵制史思明主力的策略失败,史思明的军事势力愈发强盛,唐燕双方的主战场再次转移到陕郡,唐廷的平叛局势难度增强。

公元761年

史思明之伤:叛军内乱

公元761年,安史之乱叛军领袖史思明进攻陕州的前线时,被随军同行的长子史朝义密谋伤害了。

史思明通过讨伐弑父自立的安庆绪而夺得了皇位,成为安禄山之后又一个强有力的叛军领袖,但是在对唐军发起进攻时,他却遭遇了和安禄山一样的命运,被自己的儿子杀掉。那么,史思明为何也会被亲生儿子伤害?其子史朝义又为何会作出弑父的暴行?

故事从邙山之战说起。不久前,唐天下兵马副元帅李光弼率军和史思明对阵,但因为监军干预,在邙山战役中遭受了惨败,李光弼不得不退回陕郡。史思明再次掌握了战略主动权。获得了战略自由的史思明开始思考下一步的行动,此时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南下进攻江淮,拓展地盘,为和唐军的长期对峙打下基础;第二个选择则是攻取长安,彻底击溃唐朝,从而较快地结束战争。史思明决定毕其功于一役,选择了向长安进军。

史思明的大举进军让唐廷惊慌失措,李光弼军团在洛阳溃败,不仅让史思明的军队挣脱了唐军牵制,更造成了关中防备力量的薄弱。数年之前安禄山攻破潼关,将太上皇唐玄宗逼出长安的记忆犹在眼前,皇帝唐肃宗不得不集中手中全部的力量,阻击史思明的进攻。唐肃宗对朝廷兵力重新布置,宦官鱼朝恩和将军卫伯玉等人带神策军精锐撤到陕郡,重新构筑起了防线。陕郡是敌军攻打长安的必经之路,两军之间的生伤决战,即将在陕郡爆发。

这年三月,史思明率领叛军主力誓师出征。为了保证进攻顺利,史思明将部队分成两部:一部由史思明的长子怀王史朝义率领作为先锋,从北路奇袭陕郡重镇陕城,另一部则由史思明亲自率领,走南路作为接应。

可进军计划并不像史思明设想的那般顺利,其子史朝义的部队进军途中,遭遇了卫伯玉率领的神策军的阻击。卫伯玉所部都是出身西北边防军的精锐力量,更兼占据地利优势,史朝义发起的多次进攻均未能奏效。卫伯玉随后发起逆袭,击败了史朝义的先锋军。史朝义的战败让史思明十分恼火,史思明认为史朝义是临敌怯战而败、不足以成就大事,要用军法处决史朝义和他的率领的前锋将领,在众将苦劝之下,方才打消了主意。

三月底,史思明再次命令史朝义修理城池,并规定史朝义一天之内修缮完毕,以便和唐军展开对峙。由于工期紧张,史朝义虽然在一天内完成了工程,但没有为城墙涂泥。史思明前来视察后,见到城墙没有涂泥,便责问史朝义。史朝义说士卒太过疲累,所以城墙上暂时没有涂泥。但史思明觉得史朝义故意找借口,当即命令随从士兵为城墙上泥。很快史思明的士兵就完成了涂泥的工作。在儿子面前立威后,史思明还不解气,他说你小子难以成就大业,等我攻克陕州之后,就把你给杀了。说完,史思明就返回大营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史思明的话引起了史朝义的剧烈惶恐,他的心中也产生了叛逆的想法。史朝义是史思明的长子,是史思明结发女子所生,史思明称帝后,册封史朝义为怀王。史朝义自幼跟随史思明征战,体恤部下又深得军心,此前的史思明对他也是恩宠有加。可父子两人之间的矛盾,却不知不觉随着旁人的离间越来越多。史思明称帝时,册立的皇后是继任女子辛皇后,辛皇后出自范阳豪族,辛氏一族凭借皇后而崛起。辛皇后还给史思明生了一个儿子史朝清,辛皇后及其族人都想要扳倒史朝义,扶持史朝清当太子。

史朝义觉得史思明的话不是随口说说,父亲多次对自己责罚,摆明了是想要杀掉自己,扶持史朝清当太子,史朝义感受到了生命威胁,他决定趁军权在手,筹划发动兵变。他派人联系到史思明的护卫将领曹将军,在史朝义的威逼利诱下,曹将军答应帮助史朝义发动兵变。筹划已定,当天晚上史朝义就命部将骆悦率三百人,攻击史思明的住宿鹿桥驿。史思明听闻变乱,想要翻过驿站的墙逃走,却被骆悦率领的军队抓了个正着。史思明被抓后,为自己早上的气话激起这样的惊变深为后悔,但他心知大势已去。史朝义麾下的部将害伤了史思明,一代枭雄史思明的一生就此落下帷幕。

结论:史朝义兵变害伤史思明,安史叛军内部发生权力更迭,也间接缓和了唐廷面临的紧张局势。史思明之伤也为后续叛军大规模内乱的发生埋下伏笔,促成了安史之乱走向终结。

史思明

史朝义

更多文章

  • 1390年,朱元璋要把77岁的李善长满门抄斩,行刑前李善长拿出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李善长仔细一看,吓了一大跳。只见金牌后面赫然写着“免死,除谋反大逆”几个大字,这是李善长做梦都没有想到的,这时李善长只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早早看看这块免死金牌,自己天真的以为有免死金牌在手,什么样的罪过都可以免死。最终,李善长一家70多口都被朱元璋斩首示众。李善长是濠州定远人,是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之一,自

  • 古代有怕老婆的房玄龄,如今怕老婆的人也不少,你妻管严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房玄龄个人简介视频,房玄龄碑,正史中的房玄龄妻子

    房玄龄是李世民的亲信,不可忽缺的左膀右臂,在玄武门政变中,房玄龄是李世民的幕后策划人之一,深得李世民的信赖。就是这样一位能力超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却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著名的怕老婆的一说。历史记载,他的原配夫人卢氏,非常霸道而且是嫉妒成性,又特别爱吃醋。房玄龄这个气管炎的毛病在当时的朝廷上是出

  • 1370年,朱元璋封了9个藩王,8个是自己的儿子,另外一个是8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朱元璋却对侄孙说:“记住,不要像你父亲一样。犯下大错。”想不到,朱守谦终究还是和他父亲一样的下场。朱元璋对一个仅仅8岁的孩子这么说让人难以理解,既不知道这个孩子的父亲是谁?又不了解这孩子的父亲到底犯了什么错误?以至于让朱元璋对着这么小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这个8岁的小孩是朱元璋的侄子孙朱守谦,其父

  • 李世民弑兄杀弟后,为何只将弟媳霸占,却不敢对嫂嫂下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对于太子和齐王的正房妻子,李世民的态度还是有些不同的。李建成作为玄武门之变的最大失败者,太子妃郑氏倒是没有受到任何的波及。李世民上位后,本有意让嫂嫂臣服于他,可是因为郑氏对丈夫的用情很深,再加上自己在政变中杀死了她的六个儿子,郑氏早就对他恨之入骨根本不会屈从于他。当然,李世民如果霸王硬上弓,估计

  • 1373年,朱元璋和徐达闲谈时,突然发问:“听闻你的大女儿天姿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皇帝钦定赐婚,对于臣子来说是莫大的殊荣,纵使如开国功臣徐达也不敢拒绝,况且,朱元璋四子朱棣英勇神武,明朝开国以后与蓝玉一起前往漠北追剿蒙古余部,很早便显露出了自己军事上的才能,徐达也是看在眼里,有如此乘龙快婿,自然也没有理由拒绝。徐达的女儿名叫徐妙云,因朱元璋早年起身微末,与徐达一起都是兄弟

  • 武则天陵墓几千年来无人盗,到底有什么,连盗贼都只好望洋兴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秦汉以后,皇帝、皇后多不合葬,而乾陵夫妻“二圣”合葬墓独树一帜。再加上乾陵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陵墓,自然吸引了无数后人的目光,但历经千年,乾陵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却依旧

  • 1161年,成吉思汗父亲也速该,把邻部落新娘抢回家,新娘哭着连打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吉思汗家族简介,成吉思汗祖先家族关系图,成吉思汗子孙们的地盘

    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从小臂力过人,擅长弓马骑射,部落里的人都说,这个孩子长大了不一般。每次大家出去打猎,也应该总能夺得头筹。长大后的也速该对哥哥说:“我要娶草原上最漂亮的姑娘为妻。”哥哥听了哈哈大笑,说:“那你可要先把本事练好,练好后,哥哥带你去抢亲,草原上的姑娘你随便挑。”自那以后,也速该练习骑射

  • 被篡改的历史,还原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最不想让人知道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玄武门之变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宫廷政变,也是历史上疑团最多的一次政变,这段政变也一直是小说和影视作品的演绎对象。不管疑点有多少,李世民玄武门弑兄杀弟,完成秦王到太子的身份转变这是不争的事实。关于玄武门之变的前因后果,《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中的记载都过于简略,这无疑给这场政变又蒙上了

  • 1206年,成吉思汗登上汗位 他急忙把弟弟合撒儿吊起来,扬鞭就打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别克帖儿才死了多久,难道你已经忘记他了吗?”成吉思汗依旧不为所动:“他若是没有那方面的心思,又怎么会被人攻讦。”诃额伦怒气冲冲地看着成吉思汗:“他是你的弟弟,你如今成了可汗,便要对你弟弟赶尽杀绝吗?”“铁木真,我是如何教导你的,外面危险重重,你看不清其中的险峻,反而对你弟弟痛下杀手,我从前教你的道

  • 武则天活到81岁,临死前说了11个字,道尽了心中无尽遗憾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可武则天也是一位冷酷无情的政治家。为了权力,他杀了很多人,甚至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放过。太子李弘和李贤都是她的亲生儿子,武则天继位后,怕他们有所不满,竟然残忍的杀死了他们。然而视权如命的武则天在临死前,竟然自贬为后并发布退位诏书,这又是为什么呢?她刚入宫的时候,李世民有一匹马,性格十分刚烈,没有人能够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