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三国后期,每一个国家都非常佩服的领袖人才,这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诸葛亮主张依法治国,用法治代替人治,所以就算是他的政敌,对他执政也没有任何意见。
这样一位大才,早在茅庐之中的时候,为何选择了一穷二白的刘备?当初江东的孙权,早就已经有了基业,投靠他岂不是轻松很多?再说他哥哥诸葛瑾也在江东,兄弟俩好歹有个照应,这也是人之常情。
01正是因为哥哥在江东,所以诸葛亮才不便前往。
诸葛瑾之所以投靠东吴,那是因为他在早年游学的时候,曾经跟东吴的大臣步骘、严畯的关系非常好,他所结交的朋友大多数都是东吴的官员。
所以诸葛瑾顺理成章就被朋友们推荐给了孙权,由此诸葛瑾正式进入到了江东集团的序列当中。不过诸葛瑾刚出道的时候,起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后为权长史,转中司马。---《三国志》
他也是从基层一点点做起来的,跟庞统刚到刘备军中的情况类似,诸葛瑾刚来孙权这里,虽然孙权不讨厌他,却也没有十分重用,只是让他从县长做起。
那么比诸葛瑾小了7岁的诸葛亮,这个时候正在南阳种田,兄弟俩谁也混的不怎么样,诸葛亮又何必去拖累哥哥呢?
要知道,他们全家本身就是叔叔诸葛玄的负担,后来叔叔也去世了,他们三兄弟的日子可就更加不好过了。说诸葛亮是贵族的人,简直不知道贵族为何物。而且当时诸葛亮年纪小,一直在南阳水镜先生这边学习,自然也没有能力和资格出仕东吴。
等到诸葛瑾混上来以后,诸葛亮也已经学成归来。他自信满满,天下之才基本都不是他的对手。所以他如果去了东吴,只有一个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成为孙权的心腹,从而把哥哥诸葛瑾给甩到了一边,这不利于兄弟感情。
亲人在同一家公司上班,本身就有各种各样的麻烦。一旦因为业务原因发生争执的话,那场面就尴尬了,以后这兄弟还做不做?如果想做兄弟,就得在政见上让步,这也是诸葛亮所不想看到的。
02孙权说到底也只是地方军阀,没有正统性可言。
我们现在肯定觉得当时的人疯了,为什么曹操就不能做皇帝?为什么非要老刘家的后代做皇帝?什么正统思想,简直愚昧无知。
可是不能用现代人的思想去评价那个时候的人。你生在那个时候,甚至连思想都不会有,他们能够有自己的信仰,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不管是诸葛亮还是曹操,其实对正统思想还是比较敬畏的,他们心里都有一种信仰。曹操最初的理想那就是灭了董卓和袁绍,以此达到匡扶汉室的目的。可是后来他功劳越来越大,这才开始觊觎老刘家的皇位,不过到死他都没有跨出这一步,这也说明了曹操对正统思想的敬畏之心。诸葛亮就更不用说了,他一心就想着辅佐老刘家的子孙夺取江山,成就霸业。如果刘备不来,可能诸葛亮就要去刘表那儿做事了,毕竟没有更好的选择。而且诸葛亮也为自己铺好路了,诸葛亮娶了个老婆黄月英,她的亲阿姨就是刘表的继室蔡夫人,她舅舅则是荆州水师大都督蔡瑁。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三国志》
所以说诸葛亮下一步,应该是要给刘表干活了,毕竟学富五车,一直待在家里种田也不是个事儿。毕竟刘表也是汉室宗亲,辅佐他跟辅佐刘备差别不大。只是刘备更加有雄才大略,又半路杀进来,所以是更好的选择。
而孙权本身就是地方军阀的子孙,说到底压根就没有什么正统性。如果他割据一方,那就是乱臣贼子。他父亲孙坚可是汉朝的臣子,他自己也是以父兄的基业起家,所以说让诸葛亮辅佐孙权,在思想上的确有点困难。
03孙权那边人才太多,诸葛亮去了说不定也要论资排辈。
其实说道理,诸葛亮心里也有些文人的清高。他在茅庐之中一直住到了27岁,依旧没有想着出山,其实就是在等一个机会。
这个时候的诸葛亮心高气傲,他认为去哪儿都要立刻成为主导者。但现实是,你就算很有才华,去了大公司,也得通过面试,进行层层筛选,最后再从基层做起。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原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三国志》
诸葛亮也不会例外,这个时候的孙权的江东集团已经是大公司,他要想过去应聘,也需要经过层层筛选,这是必须要走的流程。如果入选了,肯定也是从基层做起,不可能一来就给你一个大将军做做的。
同样的道理,诸葛亮去刘表的公司,也是这么个情况。荆州集团也已经有了很大的规模,在刘表的统治下,早就具备上市公司的水平了。诸葛亮就算是有点人脉关系,可以通过他老婆的关系进入集团,也不会立刻成为核心层的人物。
而诸葛亮心高气傲,既然没有人让他直接进入核心层,那他就索性待在家里等着好了。结果就等到了27岁。
不过他也不傻,在家等着的时候,也不忘给自己发点传单和小广告。卧龙凤雏的名声在南阳地区传得沸沸扬扬,这才等来了刘备。
总结:出仕的方式大体相同,诸葛亮算是另辟蹊径了。
很多人想要谋求一个职位,一般都会前往这个职位所在的单位应聘,得到了老板的赏识以后,才能得到这个职位。
可是诸葛亮有点与众不同,他是人才,他给自己打广告,以此吸引老板们到他这里来招聘。这就有点牛掰了,人家都是公司打广告,寻求人才。你是人才打广告,寻求老板。
刘备访世事於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襄阳记》
而且应聘的方式也有些不对等,不像是老板在应聘员工,倒像是员工在应聘老板。如果刘备不合格的话,说不定诸葛亮还真的不会去上班。
更有甚者,诸葛亮还放了老板两次鸽子,以此体现出自己的特别。所以说像刘表、孙权这样的大老板,压根就不可能放下身段来请诸葛亮。只有刘备这破产了好多次的老板,才愿意来寻求人生的解脱之道。
诸葛亮是营销学大师,第一个营销的产品,那就是他本人。后来又给刘备集团打广告,让孙权各种看中。第一人才必须要懂营销,这话一点都不假。
参考资料:
《三国志》
《襄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