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清代名臣,雍正的四大宠臣之一。在一些古装电视剧里,李卫被塑造成了一个出身于贫苦之家的穷小子,为了填饱肚子去做了乞丐。然而历史上的李卫可不是穷苦出身,他家里非但不穷,还比较富裕。
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李卫出生于江苏丰县。公元1717年,李卫“捐资员外郎”,自己出银子谋了一个闲差。
李卫
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李卫被任命为户部郎中。
雍正继位以后,任命李卫为直隶驿传道,李卫还没有赴任,又被改任为云南盐驿道。这个职位主要就是管理盐务方面的事情,在当时是一个肥缺,有大量的油水可捞。
李卫到任以后,并没有以权谋私,中饱私囊,他为人清廉,不畏权贵,做事情兢兢业业,政绩显著。雍正非常欣慰,提升李卫为云南布政使,仍然兼管盐务。
雍正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李卫被提拔为浙江巡抚,成为了封疆大吏。第二年,兼任两浙盐政使,管理盐务。
公元1727年,李卫又被升任为浙江总督,管巡抚事。
李卫在任期间大力整顿私盐贩卖,打击盐枭。盐枭沈氏手下有数百人,经常用船暗中运输私盐贩卖,以此牟利。时间长了,沈氏的势力逐渐壮大,甚至敢和官兵对抗,多次击退官兵。李卫采取措施,智斗沈氏,最终将沈氏生擒活捉了。
李卫在浙江时,除了整顿盐务,还做了两件大事,一件事是修筑海塘,阻挡海潮毁新百姓的房屋和田地;还有一件事是打击盗匪,严惩盗贼,让百姓们过上安宁的生活。这两件事情都是有利于百姓民生的好事,李卫因此受到了百姓的称赞。
李卫
公元1729年,李卫被加封为兵部尚书,回朝任职。同一年,李卫的母亲病逝,雍正令李卫回任守制。
公元1732年,李卫被任命为署理刑部尚书,之后又被任命为直隶总督,直隶总督是天下总督之首,由此可见雍正非常重视李卫。
李卫为人正直,看到有些大臣做了不法的事情,就上书弹劾。公元1733年,李卫弹劾步军统领鄂尔奇营私扰民,欺压百姓。雍正派人去彻查此案,知道了李卫说的是实情,因此下旨嘉奖了李卫。雍正考虑到鄂尔奇是功臣鄂尔泰的弟弟,并没有治鄂尔奇的罪,而是赦免了鄂尔奇。
鄂尔泰
李卫一开始是花银子捐的官,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不认识多少字。每次有公文送到,李卫就让师爷读给他听。每次写奏折,李卫也让身边的文人来代笔,他只是口述。
李卫没什么文化,但是看问题很有见解,做事能力也非同一般。
雍正没有继位的时候,就知道李卫有才能,继位以后,对李卫信任有加。他经常夸赞李卫,同时又叮嘱李卫,让李卫恪守臣子的本分,锻炼品行,注意自我反省,不要做出过分的事情。
面对雍正的教导,李卫也懂得及时收敛,这一点儿比年羹尧强多了。倘若李卫和年羹尧一样居功自傲,狂背不法,那结局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年羹尧
雍正驾崩以后,李卫依旧在朝为官,他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树大招风,他有了告老还乡的想法。
乾隆并没有为难过李卫,依旧重用他。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李卫上奏乾隆,弹劾总河朱藻在任期间侵贪银两,朱藻的弟弟朱蘅要挟地方官员,干预赈灾的事情,借机中饱私囊。
乾隆令尚书讷亲、孙嘉淦调查此事,发现情况正如李卫上奏的那样。乾隆非常愤怒,下旨免去了朱藻的官职,并按照律法治朱蘅的罪。
乾隆
同年,李卫得了重病,乾隆非常关心李卫,专门派遣御医前往李卫的府邸,为李卫诊治。不久之后,李卫病情恶化,不治身亡,终年五十一岁。
乾隆听闻李卫离去,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
在雍正的宠臣中,李卫的结局要比年羹尧和隆科多好得多。究其原因,是因为李卫人品比较敦厚,为人本分,识时务,知进退。他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年迈之时依然身居高位,最后得以善终,绝对算是人生赢家了。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