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国风雨之襄哀苦心

魏国风雨之襄哀苦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407 更新时间:2024/2/15 21:01:36

在影视剧《大秦帝国》中,魏襄王被塑造成了一个早期心狠手辣,晚期有些庸碌的形象,这与《战国策》中的魏襄王的形象大相径庭。《战国策》中刻画的魏襄王,和其它同时期的王子一样,经历过人生的低谷与高峰。

作为魏国的王子,魏襄王曾经亲眼见到自己的父亲魏惠王从一个善于纳谏的大王逐渐变成了一个偏听偏信的人。在魏襄王的眼里,父亲魏惠王曾经明智而且大度。

一日,魏惠王曾经和各国诸侯在范台举办酒宴,正当魏惠王向鲁君敬酒的时候,鲁君竟然当众指责起魏惠王来。在鲁君看来,许多国君都是因美酒美色而亡国,可能是出于好心,鲁君不顾场合,直接建议魏惠王应该远离美酒美食,做到清心寡欲,不大兴土木。

一众诸侯见到鲁君如此不分场合,都是吓了一大跳,生怕魏惠王生气。谁知道,魏惠王竟然一点也没生气,反而称赞了鲁君,随后更是面带微笑和鲁君以舞相属。

凭借着早期的贤明,魏惠王曾经一度让魏国的国力变得特别强盛。然而,一个人的耐性是有限的,随着年纪越来越大,魏惠王的耳朵也越来越软了。魏襄王在做太子的时候,曾经和庞葱一起在赵国的邯郸做人质。

人质的生活单调苦涩,时常会因为魏赵关系的恶化而面临危险。在邯郸患难的日子里,庞葱和魏襄王建立了不一样的君臣友谊。本以为自己罢质而回到魏国之后,庞葱的地位也会有所提升,可是令魏襄王怎么也没想到的是,魏惠王竟然再也不愿意和庞葱见面了。

作为在魏国从政多年的臣子,庞葱比魏襄王更清楚魏惠王的凉薄与偏听偏信。因为担心自己陪伴魏襄王做人质之后,自己的敌人会趁机向魏惠王进谗言。庞葱就提前向魏惠王进行了一番饶有深意的告别,见到魏惠王的时候,庞葱严肃地提了三个问题。

庞葱问魏惠王,如果一个人告诉惠王集市里有老虎,惠王会信么?魏惠王坚定地说自己当然不信。接着,庞葱又问魏惠王,如果两个人说集市里有老虎呢?魏惠王皱着眉头,半信半疑地说,自己会怀疑是不是真的有老虎。

看到魏惠王露出了怀疑的表情,庞葱突然变了神色,“如果三个人都来告诉大王集市里出现了老虎,大王会信么?”魏惠王说道,自己一定会信。得到了魏惠王的回答之后,庞葱哀叹道,集市里其实根本没有老虎,然而三个人的谣言就能让惠王相信老虎是真实存在的。

如今自己远赴邯郸做人质,自己的那些敌对者一定会趁机向魏惠王进谗言,到时候还是希望魏惠王能够坚持相信自己是无辜的。魏惠王有点不耐烦地说,自己一定不会怀疑庞葱的忠诚的。

谁知道,魏襄王回国之后,庞葱在朝中的敌对者就开始在魏惠王面前污蔑庞葱,魏惠王也不出庞葱所料,听信了他人的污蔑,最终下令此后不想在魏国看到庞葱。

父亲的变化让魏襄王更加重视提升自己在执政方面的修养,根据《史记索隐》记载,魏襄王出色的行政能力曾经让大臣昭鱼都赞美不已,经过了昭鱼等人的举荐,魏襄王在做太子的时候,曾经一度兼任魏相。然而,等到自己做大王的时候,魏襄王还是体会到了做大王的不容易。

成为魏王之后,魏襄王曾经多次不得不因为魏国的失败而向别的国家低头。公元前317年,齐国曾经在观津打败魏国,获得了较大胜利的齐王决定乘胜追击,再次攻打魏国。为了保护魏国,魏襄王曾经派人去游说淳于髡,借淳于髡的力量,最终使得齐王放弃了伐魏的想法。

为了保护皮氏,魏襄王就更加能做到放低姿态了。公元前314年,秦国的樗里疾曾经受秦王的命令,夺走了魏国的曲沃。得到曲沃还不满足,一心谋求天下凝一的秦国随后与楚王合作,继续包围魏国的皮氏。为了不让魏国在秦楚的围攻之下亡国,魏襄王立刻派太子到楚国做人质。

局势随即因魏襄王的外交举措发生了逆转,由于担心魏国和楚国会联合伐秦,樗里疾立刻向楚王建议,秦国会献上城池,只求楚王将魏太子赶回魏国。魏太子回国之后,秦国立刻和魏襄王合作,在公元前301年一起攻打了楚国。

秦国毕竟是一个目标非常明确的国家,虽然这次没有得到皮氏,但是秦国并没有死心。公元前307年,趁着魏国太子来秦国拜见秦王的机会,秦国军队再次踏进了魏国边境,打算趁机夺走皮氏。魏襄王故伎重施,再次游说樗里疾,最后又让秦军退兵了。

接二连三地在秦国、齐国等国家手里吃苦头之后,魏襄王决定狠狠反击一下秦国和齐国。晚年的魏襄王曾经一度与韩国等国家联合,在函谷关附近打败秦军。昔日在观津挫败魏国的齐国也没有逃过魏国的反击。在与魏国发生的濮之战中,齐国的将领声子曾经一度沦为魏国的俘虏。

公元前296年,魏襄王驾崩,因为谥号可能为魏襄哀王而一度被后来的史学家误以为是魏襄王、魏哀王两任魏王。其在位期间成就可圈可点,在民生方面,魏襄王注重水利建设,使得邺地百姓摆脱了盐碱地之苦。在外交方面,魏襄王注重与秦国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能够做到化险为夷。

在军事方面,魏襄王没有放弃扩张机会,一度挫败燕国、卫国等国家,秦国和齐国也因魏国吃过一些苦头。在人生进入终点之前,魏襄王通过与秦国讲和,要回了河外之地与封陵之地。在他去世之后,魏昭王继位,年轻的他即将面对一个强有力的对手,这个人就是秦昭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赵国灭亡的临门一脚,是谁踢的?他的名字叫王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灭亡六国之战,每一场战争都有很多重要的人物,这些人物有的是武将,有的是说客。在灭亡赵国的战争中,秦国也有一位很有名的人物。这位人物的几番操作,就让赵国的整个格局发生剧变,最终也就被秦国灭掉了。那么,这位人物是谁呢?正是今天要说的王敖。王敖的名气似乎不大,但是他做的事情却相当之重要。可以说,王敖既

  • 【知我监利】史志篇之屈原离湖著名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知之深,方能爱之切!监利发布新设专栏 《知我监利》让您知监利,更爱监利!两千多年前,楚容城之地有很多湖泊。在容城国都城之西不远处,有一片很大的湖泽。相传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诗人屈原在流放途中,曾在湖边小墩毫口小住,写下了名垂千古的诗篇《离骚》。[var1]屈原(前340~前27

  • 孟子论廉 |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邹鲁清风)来源:清廉济宁

  • 战国七雄中,有哪些谥号为“文”的君主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战国七雄的七个君主,战国时七雄名将排名,战国七雄皇帝都姓什么

    [var1]一、秦惠文王秦惠文王,秦孝公之子。嬴驷十九岁即位,史称“秦惠文王”。以宗室多怨,族灭商鞅,不废其法。公元前325年,自称秦王,成为秦国第一位君王。秦惠文王期间,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国一统天下打下坚实基础。公元前311年

  • 如果刘备统一天下,必定先杀这两人,诸葛亮早就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飞死后诸葛亮才真正看清刘备,刘备三请诸葛亮完整版,诸葛亮发现刘备假仁假义

    导语:历史上有很多兔死狗烹的例子,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他原本战败在吴王夫差手上,幸好有谋臣范蠡、文种营救他回来。后来范蠡和文种又帮他出谋划策打败了夫差一雪前耻,而此时的勾践居然赐死文种,而范蠡早就料到勾践会有这种做法,他早已经提前跑路,但一辈子都被勾践派遣刺客追杀。三国时期同样是一个乱世,其

  • 韩总统忘记“国耻”,声称日本是合作伙伴,网友:强行篡改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再加上双方在多个岛屿上存在归属权分歧,此举也让韩国人每当提到日本人,估计会痛恨到“牙痒痒”。让韩国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总统公然给当初的“侵略者洗地”。根据媒体此前报道的消息,韩国总统尹锡悦出席首尔“三一独立运动104周年”纪念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直接声称日本已经从此前的“侵略者”变

  • 历史的囚徒:“嘴强王者”荀子——怼天怼地怼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var1]著书立说的时候,他勇敢地对传统儒学进行革新;生活中,他也变成了一个颇具质疑精神的人,总用最精练、最有攻击性的语言驳倒对方,所以,后世尊称其为“怼神”。[var1]荀子是赵国人,但赵国对荀子而言,却是一片伤心地。他一身才学,在赵国奋斗了大半辈子,却始终不为所用。直到50岁,他才忍痛离开赵国

  • 刘邦身边的酒肉朋友,起义后为什么成了军事将才?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意思就是如果大家认为一个人没有什么本事,或者本性十分不好,那么自然而然的就会疏远这样的人,能与他玩到一起的人多半也都是相同本性之人。而反之,若是一个人的本性十分好,那么自然也会影响身边之人一心向善,所以我

  • 历史的余霭:六国贵族的阻挠才是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二世刚刚夺得皇位的那一年(至于我为什么用“夺”这个字呢?大家自己想吧),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然而与其他农民起义不同的是,这次农民起义虽然规模也很大,但是时间很短。仅仅只有半年的时间便失败了。[var1]他的失败原因有很多,农民阶级

  • 常明:关于曹操同志的评价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的评价简短,曹操临终评价曹昂,一句话说出你对曹操的评价

    毛宗岗批点本《三国演义》 相对于嘉靖壬午本,毛宗岗父子删除较为明显的部分共有四处:一、荀彧写给曹操告知袁绍袭取许昌的来信,二、荀彧对曹操和袁绍优弱的分析,三、吕布与刘备在小沛城前的对谈及吕布与袁术的勾连,四、对夏侯惇颂赞的诗句。 其中删去往来信件是毛氏父子的一贯作风,目的在于减免公文式的匠气,使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