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不近女色,51岁时却纳一名21岁小妾,左宗棠骂他假道学

曾国藩不近女色,51岁时却纳一名21岁小妾,左宗棠骂他假道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018 更新时间:2024/2/1 3:20:24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曾国藩的自律是极为可怕的,不说别的,就光是女色这一点就少有人及,别的人升官发财了都喜欢纳妾换老婆,曾国藩即便权倾天下了依然没有沾染这些。

但是他后来51岁时却纳了一房21岁的小妾,时机不对、岁数不对,以至于让人诟病不已,另一名臣左宗棠在得知此事后大骂“伪道学”。那么曾国藩为什么要娶这房妾室呢?

1861年农历10月,湘军大本营安庆,此处算是与太平军对峙的前线,气氛紧张中又带了那么一丝丝喜庆,因为湘军的创办人曾国藩在此纳了一房小妾陈氏。

陈氏是江宁人,年仅21岁,如花似玉的年纪,但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已经51岁了,说句不太好听的,就是能当爸爸的年纪。

我们都知道,曾国藩有个爱好就是写日记,在日记中也详细记载了此事,最开始是曾国藩的三弟为他介绍一个:前季弟代余买一婢,在座船之旁,因往一看视,体貌颇重厚,特近痴肥。

这里透露了两个信息:一、当年人命如草,可以随便买卖,二、曾国藩不喜欢胖的。

“体貌颇重厚,特近痴肥”,所以曾国藩没看上。

陈氏是曾国藩亲兵韩正国找到的:旋韩正国在外访一陈姓女子,湖北人,订纳为余妾,约本日接入公馆。申刻接入,貌尚庄重。习字一纸。中饭后,陈妾入室行礼。

看样子也是颜控啊,貌庄重就吃个饭行礼了。曾国藩这个纳妾的行为遭来了一片的口诛笔伐,首先是反差太大,平时曾国藩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太正派了,出了名的不近女色。

虽然曾国藩年轻的时候也跟普通男人一样,但是年过40后就拒绝这些东西了,在他日记里记载了两个戒色的办法,一是写日记,只要当天动了色心就一定要记录下来,然后痛骂。所以在他日记里记载了很多的“真禽兽也!”也是比较有趣。

骂自己,只是为了督促,过几天看一次提醒自己。这个也算很有毅力了。

二是让自己忙起来,就像现在那些不婚族,每天累个半死哪还有心思想其他的呢?

这两个方法坚持下来,年纪大后的曾国藩完全就成了不好女色的“圣人”。“圣人”突然纳妾,别人怎么会不骂。

其次就是因为时机不对、地点不对,咸丰皇帝是7月驾崩的,相距都未过百日,还算是国丧期间。

古代皇帝死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允许进行娱乐活动,连写字都不能带上红色,这在前线公然纳妾,扰乱军衔,很有些因私废公的意味,于情于理都不合。因此一时间大臣的弹劾如雪花般飞到紫禁城里,各个开骂,连昔日曾国藩的旧友左宗棠听后都斥之“假道学”。

诡异的是,清廷并没有做出任何反应,连说都没说一句,没办法,形势比人强,如果是清初曾国藩敢这样做肯定是满门抄斩,但是此时已经是摇摇欲坠,还指望着曾国藩去平叛,自然要装聋作哑了。

真正反应最大的是曾国藩的部下,湘军水师统帅彭玉麟听说后直接拔剑,怒气冲冲地闯进了曾国藩的公馆,直言要把那个做介绍的韩正国给砍了。

曾国藩看到这情景连忙把彭玉麟给拦了下来,进行了一番苦口婆心的解释,说来说去就一个中心点:纳妾是为了挠痒痒。

最后彭玉麟信了!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可能还真是如此!

在曾国藩的日记里,有一个字出现的频率相当高——痒。他虽然手握重兵,皇帝也不敢拿他怎么办,但是皮肤病困扰了他大半辈子。

他35岁日记中第一次记载“癣疾”,此后症状越来越严重。

“三更睡,癣痒,竟夕爬搔,不能成寐。”

“二更三点睡,癣痒,不甚成寐。”

痒得睡不着觉是常事,后来还影响到见人,“癣疥之疾未愈,头上、面上、颈上并斑驳陆离,恐不便于陛见,故情愿不考差……”

据说他下棋时犯病了,一边下一边挠痒,最后皮屑覆盖了棋子,那画面……

这种事情总不能找个亲兵来办吧,万一被传出曾大人有龙阳之好,那名声比纳妾更臭了,所以他最终选择了陈氏。

曾国藩娶陈氏为的是有人能在晚上帮忙挠痒,并不会进行亲密举动,而且在他死后,让陈氏放心改嫁。然而没想到的是,陈氏仅仅一年多后就去世了,这真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此后的曾国藩没有再娶妾。

所以各位,好好关爱自己的身体,疾病这东西不会因为身份而区别对待啊。

曾国藩不近女色,51岁时却纳一名21岁小妾,左宗棠骂他假道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吴三桂的精兵,能和几十万兵力的清军硬磕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吴三桂消灭多少清军,吴三桂兵力碾压清军,吴三桂为什么放清军

    清军十几万兵力,其中精锐的骑兵兵力大约在三四万之间,这就是久经战阵的那帮老底子。看起来不很多,但是战斗力在当时简直是横扫无敌了。这帮士兵由于利益与爱新觉罗家族紧紧联系在一起,忠心耿耿。这些士兵从小以射猎为生,天上的飞鸟,地上的走兽,对付的都是高速移动靶,射你个人简直太轻松不过。有的优秀射手能在百步之

  • 孝庄秘史:当大玉儿听见皇太极的秘密,说出这番话,提前暴露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回正题,咱们接着讲剧情。在第一集里大汗就因为身体撑不住了驾崩,当时只有大福晋在身边,大汗呢就口头遗言把皇位要传给多尔衮。大福晋也是个聪明人,知道要是多尔衮当上皇帝,肯定一下很难服众。就跟皇太极商量,要是皇太极相当皇帝的话,就把这个皇位让给他。可是“让”这个词严重刺激到了自负的皇太极,甩脸就走了。再后

  • 为什么清朝宁愿亡国,也不愿意立宪?其实很简单,知道自己无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从现在来的情况来看,如果当时真的立宪的话,满清贵族的手里还是有部分权利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像现在的英国皇室一样,至今还有金钱和名望。结果,他们就是不搞立宪,就是舍不得手里的权利,在国家快要快掉的时候,才弄了一个假的立宪,最后还是被人武力推翻,什么都没剩下了。第一、没有过主动放弃权力的先例在中国5

  • 为什么《雍正王朝》邬思道在雍正继位后要跑?这其中有何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胤禛夺取皇位的过程中,邬思道起到了独一无二的作用。康熙围猎热河,问询如意究竟该封赏给谁,百官多推举八爷,弘历却以邬思道所教博得了康熙的圣心和那把如意。要知道,这把如意是蒙古王公进献给太子的礼物,是太子权柄的象征,谁得了如意,谁就离太子之位进了一步。这件事也为后来弘历进宫做好了铺垫,而弘历能在康熙近

  • 努尔哈赤在李成梁扶持下壮大,明朝为进行制衡多次挑拨其兄弟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建立之前,汉族政权失去辽东长达六百余年。比起失去幽云十六州的时间,还要多出近两百年。明朝建国之后,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恢复汉家故地,发动了一系列的北伐。洪武二十年(1387年),宋国公冯胜率军征讨辽东,降服北元太尉纳哈出。自此,辽东纳入明朝版图。故土新归,明朝自然要大力经营,可不敢再弄丢了。洪武二十

  • 雍正到底是个啥样的皇帝?他惩治贪官的制度有多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 雍正总是那么稳操胜券斗志昂扬。前半生,他为夺取皇位而斗;后半生,他为巩固政权而斗。他斗败了兄弟,斗败了权臣,斗败了贪官,也斗败了被他认为是沽名钓誉的清官。那么,他真的胜利了吗? 雍正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独裁皇帝。当然,不要将之理解为一个贬义词。雍正铲除异己,打击朋党,目的

  • 没有地图开疆的朝代,只有大宋和大清,那清朝实控过西伯利亚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开疆,中国与清朝版图对比,清朝明朝地图对比

    宋朝四周都是国家,辽(金)、西夏、分裂的吐蕃、大理、安南等。如果宋朝要地图开疆,那有几个国家要被"灭掉",但是说宋朝灭掉这些国家恐怕不现实吧?所以宋朝没有扩张领土。另一个朝代是清朝,这个不用多解释。距离现在年代最近,史料最为确凿。而且清朝早期就与俄罗斯沙皇国划过边界,清朝时代国际边界概念已经非常清晰

  • 「历史开讲」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秦王如何灭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var1]秦王20年(前年),嬴政派王翦、辛胜大举攻燕,燕、代联军抵抗,被秦军破于易水之西。次年,秦又征调大军支援王翦,大败燕军,攻陷燕都蓟城(今北京),燕王逃向辽东。秦将李信穷追不舍,在衍水(今辽河流域)大破太子丹军,燕王被迫杀太子丹,将头颅奉献秦军求和。秦王25年(前年)

  • 孙膑的心机有多深?借大势报私仇,全公又尽私,不愧是兵法大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341年,魏惠王派庞涓讨伐韩国:韩国这个小弟这几年有些不安分了,得敲打一下。这个时候的韩国,已经有所变化,因为法家高人申不害,已经在这里呆了15年,励精图治,整顿吏治,磨刀霍霍,蚕食周边小国,开始四处扩张自己的地盘,这自然会引起强大邻居魏国的注意。魏惠王虽然是一个不是太英明的君主,但是,看到小

  • 关于秦暴政,重点在于区分,究竟是秦朝还是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许多人将秦帝国的覆灭,简单地归咎于秦国的法家重典,但这并不能说明秦国百年来的繁荣昌盛。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孝公之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