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没有地图开疆的朝代,只有大宋和大清,那清朝实控过西伯利亚吗?

没有地图开疆的朝代,只有大宋和大清,那清朝实控过西伯利亚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672 更新时间:2024/2/7 3:07:50

宋朝四周都是国家,辽(金)、西夏、分裂的吐蕃、大理、安南等。如果宋朝要地图开疆,那有几个国家要被"灭掉",但是说宋朝灭掉这些国家恐怕不现实吧?所以宋朝没有扩张领土。另一个朝代是清朝,这个不用多解释。距离现在年代最近,史料最为确凿。而且清朝早期就与俄罗斯沙皇国划过边界,清朝时代国际边界概念已经非常清晰,扩张领土更加不现实。

本期主题是很多人眼中的1689年《尼布楚条约》是割地条约,将"自古以来"的贝加尔湖让给了俄国。还有人说清帝国将整块西伯利亚都割让给了俄国。先来看看贝加尔湖和西伯利亚曾经到底是不是属于中国。贝加尔湖并不是古书中的北海,几千年来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西伯利亚南部。古代汉人对该湖泊很少有了解,就连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也对它也比较陌生。

蒙古的历史记载表明,蒙古人最北方的探险活动也仅限于贝加尔湖的一半。有人说苏武牧羊的北海就是贝加尔湖,这个只是一种推测。在大元朝之前的献几乎找不到有关于贝加尔湖的确切记载。直到元朝时期,它才开始被提及。13世纪早期,蒙古汗国崛起后,成吉思汗曾经派遣军队征服了北方的林中百姓——布里亚特(Buryats),将贝加尔湖纳入版图。从名称来看,布里亚特人可能是渔猎民族。

15世纪后,蒙古帝国的统治逐渐瓦解,贝加尔湖地区陷入混乱状态。当时,这一地区的部落领袖开始与周边势力进行接触,以争夺领土和权力。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沙皇国开始这一地区扩张,逐渐控制了周边地区。

到了17世纪末,清朝和俄罗斯沙皇国之间爆发了边境战争。此时,贝加尔湖地区仍处于混乱状态,成为两国争夺的焦点之一。最终,在1689年签署的《尼布楚条约》中,清朝将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割让给了俄罗斯沙皇国,使得贝加尔湖地区正式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清朝将整块西伯利亚都割让给了俄国。实际上,该条约只是规定了贝加尔湖以东地区的归属,而没有涉及西伯利亚的归属。因此,所谓清朝割让整块西伯利亚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总的来说,历史上对于贝加尔湖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归属一直存在争议。但是,根据历史记录和现有的考古发现,贝加尔湖地区在古代并没有被大规模的政治实体控制过。而在近代,俄罗斯沙皇国通过战争和条约的方式控制了该地区,并将其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更多文章

  • 「历史开讲」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秦王如何灭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var1]秦王20年(前年),嬴政派王翦、辛胜大举攻燕,燕、代联军抵抗,被秦军破于易水之西。次年,秦又征调大军支援王翦,大败燕军,攻陷燕都蓟城(今北京),燕王逃向辽东。秦将李信穷追不舍,在衍水(今辽河流域)大破太子丹军,燕王被迫杀太子丹,将头颅奉献秦军求和。秦王25年(前年)

  • 孙膑的心机有多深?借大势报私仇,全公又尽私,不愧是兵法大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341年,魏惠王派庞涓讨伐韩国:韩国这个小弟这几年有些不安分了,得敲打一下。这个时候的韩国,已经有所变化,因为法家高人申不害,已经在这里呆了15年,励精图治,整顿吏治,磨刀霍霍,蚕食周边小国,开始四处扩张自己的地盘,这自然会引起强大邻居魏国的注意。魏惠王虽然是一个不是太英明的君主,但是,看到小

  • 关于秦暴政,重点在于区分,究竟是秦朝还是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许多人将秦帝国的覆灭,简单地归咎于秦国的法家重典,但这并不能说明秦国百年来的繁荣昌盛。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孝公之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

  • 为了鼓励秦国将士们崇尚武功,秦武王特意下旨求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武王,嬴姓,名荡,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惠文王之子,他本是少年英才,生得人高马大、虎背熊腰,不爱后宫中的三千粉黛,也不爱锦衣华食、龙楼凤阁,只喜欢骑马射箭、架鹰走狗、摔跤角力。秦武王在政治上,设置丞相,驱逐张仪,结盟魏国,联越制楚。军事上,攻拔宜阳,设置三川,平定蜀乱。经济上,修改封疆

  • “横成则秦帝,纵成则楚王”,为什么合纵攻秦老不成功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下面我们就分析一次合纵,就能比较具体的了解,为什么战国合纵攻秦往往会失败呢?秦齐去帝号以后不久,出现了一次五国攻秦的合纵,齐国赵国组织了这次合纵。苏秦以齐国使者的身份积极活动,他在写给齐王的信里说:臣能以天下攻秦。他奔走于燕、赵、魏、齐各国之间,为组织这次五国攻秦起了重要作用

  • 这个小国号称战国第八强只因一碗羊肉汤没分够而被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在燕赵之间有个中山国,都城在灵寿(河北平山)其前身经历了戎狄、鲜虞两个阶段,是活跃在西北一带(太行山东麓)的少数民族,在公元前506年建国。中山国历来被中原的华夏民族视为心腹大患,前407年,晋国灭掉中山国,后来中山桓公复国,国力强盛时期,拥有战车数以千乘,疆域方圆近四百里,前296年

  • 《春秋》与殷墟甲骨文材料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诗》、《书》、《礼》、《易》、《春秋》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献,记载着商周两代的重大事件、典章制度、礼仪诗歌、社会生活,堪称华夏民族的“圣经”,汉唐以来被儒家奉为经典。其中,《春秋》是东周时代的鲁史,也是我国保存至今的第一部史书。自战国至清代,学者一直为《春秋》及其三传《左氏》、《公羊》、《谷梁》作

  • 古代就有大学?是什么,促使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东周开始,周王室的实力逐渐衰弱,慢慢的丧失了对天下的控制能力,各国之间不断的争夺霸主地位,春秋战国的纷乱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虽然礼乐制度崩溃了,但是民众的地位却是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阶级的流动性也开始变大,人们开始注重知识的学习,从而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觉醒。思想的觉醒也就推动

  • 这个一千多年的小国被齐桓公灭掉,国人不甘做亡国奴,拼死抗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周朝初年,周武王把遂地(今属山东宁阳)封给了舜帝的后裔,因为国家太小,后来成了鲁国的附庸国。遂国其实早在商朝时期就建国了,周朝的时候,周天子只不过重新举行了一次册封仪式而已。遂国的历史悠久,从商朝建国,到春秋时期被齐国灭掉,前后经历了一千多年,遂国历代国君秉承祖先大舜的仁爱亲民的精神,大

  • 长平之战廉颇不走,赵国真的不会失败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国败廉颇大结局,安徽赵国廉颇墓,廉颇是长平组的组长吗

    [var1]赵括的前任是老将廉颇,在和秦军打了几仗后,就采取了守势,秦军无法,只好使反间计,说不怕廉颇,就怕赵括,让赵王上当,临阵换将。[var1]但看廉颇的战法,并不是主动采取的,而是战败后无计可施的死守,这不值得称道。再看双方的对峙局面,长平虽然离秦占据的关中比较远,但当时渭水和黄河皆可通航。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