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十几万兵力,其中精锐的骑兵兵力大约在三四万之间,这就是久经战阵的那帮老底子。
看起来不很多,但是战斗力在当时简直是横扫无敌了。
这帮士兵由于利益与爱新觉罗家族紧紧联系在一起,忠心耿耿。
这些士兵从小以射猎为生,天上的飞鸟,地上的走兽,对付的都是高速移动靶,射你个人简直太轻松不过。
有的优秀射手能在百步之外,箭射出弧线来,绕过盾牌和护卫,准确命中藏在后面目标的咽喉。
袁崇焕在主持辽东战局的时候,曾经以当地精兵为基础,组建过一支万余人的骑兵部队,装备火铳,战斗力也很强,基本上也能与清兵硬扛,但是数量上还落在下风。后来他被刮以后,蒙古投向清朝,马匹没有了着落,大规模扩建关宁铁骑的计划就搁浅了。
关宁铁骑也被分割使用,吴三桂只是率领其中一部,约有两三千人马。
袁崇焕招收兵马,是以辽人守辽土的原则,从本地招兵,挑选精干人员,并分予土地,照料家属。这些人都与清军有仇,有利益之争,打起仗来都是很玩命的。
崇祯被围,吴三桂回师,除了带着这些精兵,更多的都是拖家带口的家属人员。
崇祯上吊,李自成和吴三桂又翻了脸。吴三桂回夺山海关,面临的局势极其尴尬。
这支部队即无长期的粮食和补充,也没有了军饷来源。能一时从命,而长久必然生乱,士兵要生活,家属也要生活,这个问题没有办法解决。
无后援,无补充,无饷银,拖家带口,数量还远远落在下风。
拿什么来与清军硬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