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一个集34个成语光环在身的男人,豪横的人生不需要任何解释

韩信,一个集34个成语光环在身的男人,豪横的人生不需要任何解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39 更新时间:2024/2/15 11:45:09

在古代书籍中,与韩信相关的成语多达34个。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含哲理的故事。了解这些故事,不但可以了解韩信与其他相关人士的生平事迹,也可以从中学到智慧。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哪一些成语是跟韩信相关的吧。

韩信的为人处世

韩信本是一个落魄的士族子弟,不事渔樵耕读,成天在外游荡,有一次他被泼皮们围攻,泼皮叫他从胯下钻过,结果他居然同意了。因此,他就受到了同乡的鄙视和嘲笑,这个就叫“胯下之辱”。

后来,韩信又因为没有谋生的本事,饿得跑到河边垂钓,想钓一条鱼来吃,结果差一点饿死。幸好有一个叫漂母的船娘给了他一碗饭吃。韩信发迹之后,“一饭千金”,报答了漂母的救命之恩。韩信最初当上将军时,还时常对别人说:一个人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违背正义,这个叫“乡利倍义”。

最初,汉高祖刘邦对韩信非常好,常脱下自己的衣服给韩信穿,把自己的食物分给韩信吃,这个叫“解衣推食”。刘邦不但赐韩信帅印,还让他率领数十万兵马。韩信发誓要“肝胆照人”,报答刘邦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韩信的功劳越来越大,就“功高震主”。韩信自己也“伐功矜能”,开始仗着功劳骄傲自大。有一次作战的时候,韩信过去找一个樵夫问路,问完就把樵夫杀掉灭口(问路斩樵)、还出言嘲讽项羽,作战时只会逞“匹夫之勇”,应当决断的时候,却又有“妇人之仁”。

韩信的行为令人觉得有点恐怖,刘邦对韩信产生了猜忌之心,把他贬了官。这个时候,韩信又“居常鞅鞅”,闷闷不乐。他觉得自己和刘邦本是“金石之交”,想不到坚如磐石的兄弟情谊,就这样玩儿完了!

最后功臣遭劫,上演了一出“钟室之祸”。吕后要杀韩信,请萧何设计帮忙。将韩信带到长乐宫,挂着大钟的房间杀掉。想当初,如果不是“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也不会有这样的结局啊,这才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汉室江山已经打下,功臣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韩信虽然很聪明,但是“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都由他的性格决定的。

韩信建功立业

韩信是一个传奇战,史籍中没有记录他习武、读兵书的过程,但是他却十分有谋略和智慧。最初他投奔刘邦的时候,刘邦看不出他的才华,只让他当一名仓库管理员。

韩信管理粮仓时,粮仓经常发霉 。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在粮仓前后开了两扇门。新粮前门进,陈粮后门出。保证不让粮食发霉。这个就叫“推陈出新”。

刘邦和韩信讨论对秦国作战事情。韩信非常有自信心地说:秦国已经那么腐朽了,只要大王传下讨伐的檄文,四方必定不战而降。这个叫“传檄而定”。刘邦很高兴地问韩信,假如给你领兵,你能带多少人马呢?韩信说:“多多益善”。

后来,韩信在战场中果然展现出惊世的才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汉、赵两军在井陉交战,韩信“拔旗易帜”、“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

韩信运兵如神,被明朝茅坤称为“兵仙神帅”。有一次,他领兵从汉中攻打项羽,采用了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被后来的人表扬了好多好多年。

对韩信的赞誉

韩信还活着的时候,刘邦赞他是“国士无双”。后代也有人说,韩信投奔刘邦的壮举,是“气吞山河”。论智谋,韩信是“略不世出”的,论能力,韩信是“独当一面”的,论气势,韩信以“十面埋伏”,消灭了西楚霸王。

韩信是汉代的常胜将军,一生中“战无不胜”。他立下的功劳大得没有办法奖赏了,这就叫“不赏之功”。韩信“勋冠三杰”。在汉初三杰张良、萧何和韩信三人中,韩信的功劳数第一。

韩信是真的厉害,还那么骄傲,又时常牢骚满腹。刘邦看到韩信这样,心里就开始打鼓了。咚咚咚咚,敲响了警钟。这个骄傲自大的家伙,还说汉家天下都是他打下来的,最后这皇帝是不是也要由他来当啊?从此以后,刘邦就睡不着了。

刘邦和老婆吕后商量过后,都觉得应该早点想法子除掉韩信。可是刘邦和韩信称兄道弟的,不太好意思公开下手。有人建议刘邦“伪游云梦”,趁着天子出巡,韩信出来接车驾的时候,把他捉起来。

可是最后刘邦还是没好意思亲自下手,还是吕后比较狠,她让人把韩信骗进了长乐宫一个悬挂大钟的房间,用“不见天、不见地、不见金”的法子,以竹竿捅死了。

清代有一个文人作了一首诗,感叹韩信一生的经历。他说:“千金之重酬谢漂母,一竿之微还忆否”。

假如韩信还是当初淮阴那一个垂钓的渔夫,汉高祖绝对不会杀他。假如他能够像张良一样,及时功成身退,刘邦也没有机会杀他。可是韩信建功立业之后,心态膨胀了。他从来没有考虑过“功高震主”会有什么样的下场,所以就遭到了杀身之祸。

结语

楚汉战争历来是古典文学关注的焦点,韩信本身军事素质极高,又留下了战无不胜的神话传说,因此后世在原有的史料上,对他的事迹进行了许多加工,留下大量的成语。有一些成语最早的出处可能不在韩信这儿,但是也拿韩信的事迹来举例子,最后他一个人身上就出了34个成语了。

更多文章

  • 唐朝时期,官员在归葬父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哪些困难?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奉柩归葬,唐朝实行薄葬还是厚葬,归葬文化全文

    唐代官员安葬父母遇到了哪些困难?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知道,在老家父母去世后,官员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是先请假,跟他们说明工作上的事情,然后马上动身去执行任务。葬礼。《大唐开元礼》记录了官员在父母去世后如何去参加葬礼:参加葬礼的仪式:当他们第一次听说葬礼时,他们含泪悲伤地回答了使者。问其故,

  • 古代史研读:唐朝官员的仕途-夺情起复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古史研究:唐代官员仕途——多庆旗府的缘由随着丁酉制的发展,多庆旗府作为丁酉制的变体,在唐代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夺情之事,在整个唐朝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不但没有取缔,反而愈演愈烈。皇帝大人一些官员得到了皇帝的高度信任和依赖。丁忧辞官后,皇上会下诏复官。皇帝宠爱的官职包括宦官、大臣的外戚,以及能满足皇帝

  • 国家典籍《永乐大典》文献展亮相兰州市博物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五单元陈展历数兰州明清珍贵史料本次文献展由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兰州市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承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传承历史文化,挖掘文物内涵。《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命太子少师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缙主持修成的大型类书,这部“序百王之传,总历代之典”的旷世宏编,“合

  • 忽必烈戎马一生,晚年为何会饱受肥胖和痛风之苦?皇太极和他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台北故宫的南薰殿内。有一副忽必烈的画像,这幅画像将忽必烈的相貌、身形、服饰等都十分精致地描绘了出来,连眉毛、胡须甚至皱纹这些小细节都画的十分精致,这幅画被认为是古代肖像画史上传真写实的典范之作。不难看出,画中的忽必烈身形较胖,体态发福,这也是对忽必烈的真实写照。忽必烈最钟爱的妻子察必的去世,和皇太

  • 安史之乱唐军贸然出击,名将哥舒翰兵败,杨国忠该为此负责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闻言,众将皆是一惊,面面相觑,却无人敢争辩。11月9日,安禄山率部与奚、契丹、室韦等部落在范阳起义。叛军十五万,直奔长安。起初,唐玄宗李隆基不相信安禄山造反。当太原卫详细汇报安禄山叛乱时,唐玄宗李隆基认为痛恨安禄山的人是在诽谤安禄山。直到叛军攻入河南,唐玄宗李隆基才认清这一事实,被迫召集朝廷大臣进行

  • 古代的相公可不是随便叫的 宋朝之前可不是我们想的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朝公相是什么意思,宋朝杜相公,宋朝太子为啥改名字

    如果你对这一类型的演变没有概念,那就想想“小姐”这个词。最早单指宰相相公”这一称谓,早期特指宰相,乃统领国家政事的最高级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宰相的叫法,在古代千变万化,历朝历代都不尽相同,有时称丞相,有时称仆射、中书令、尚书令、内阁大臣、内阁首辅、军机大臣等,相公也是其中之一。唐韩愈 《皇帝即位贺宰

  • 唐朝最惨烈的一仗,每小时4万士兵送命,却为大唐帝国续命150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757年,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冷兵器作战,在长安城外爆发。此次作战是对于大唐而言,是关乎国运的一场战斗。自两年前安史之乱爆发以来,安史叛军自河北渔阳起兵,一路横推,不但完成了对于中原核心文化圈的占领,还先后攻下了唐朝的两座京城,长安与洛阳。在安史大军的步步紧逼之下,唐玄宗成绩一路被赶出了关陇

  • 古代最好色的皇帝,究竟好色到什么程度?就让万历皇帝告诉你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的朝廷,大臣皇帝常常因为对事情有不同看法,争执不休。但是,当万历皇帝不上朝以后,大臣们就没办法和他讨论了,他只需要直接发布命令就可以了。同意,还是不同意,直接命令。大臣们对他的话有意见,但是见不到他本人,也没办法争执,只好执行。久而久之,大臣们就形成了听从他意见的惯性。他是明朝时期的万历皇帝。万

  • 唐朝二十四功臣,秦琼吹上天,排名却垫底,李世民:进去就不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二十四功臣的具体排名:1.长孙无忌,2.李孝恭,3.杜如晦,4.魏征,5.房玄龄,6.高士廉,7.尉迟敬德(尉迟恭),8.李靖,9.萧瑀,10.段志玄,11.刘弘基,12.屈突通,13.殷开山,14.柴绍,15.长孙顺德,16.张亮,17.侯君集,18.张公谨,19.程知节,20.虞

  • 凭一己之力拉低皇帝格调的宋真宗,一招毁掉古代皇帝的最高奖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那皇帝工作做得好,老天爷要怎么知道呢?当然就要让皇帝陛下亲自告诉他老人家了,于是这就引申出了中国古代最大的封建迷信活动:封禅大典。所谓“封”就是祭天,而所谓“禅”就是祭地,其实说到底,封禅大典在中国古代其实就是皇帝陛下的自我表扬大会,宣告天下,干了什么什么大事。在古代,封禅大典自然是具有各种各样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