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的宁古塔,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为啥让人谈之色变?

清朝的宁古塔,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为啥让人谈之色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61 更新时间:2024/1/25 16:23:19

流刑又称流徙,简称流,是一种古老的刑罚,始于秦汉,沿用至清,为五刑之一,仅次于伤刑。但是相比伤刑的痛一时而言,而流刑更像一种长痛,是对犯人身体和心灵的长期摧残。

宁古塔的可怕之一,你可能根本到不了宁古塔,已经伤在途中。

清代对流刑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对于执行流刑的犯人,按照大清律法,从判决下达开始,一个月内必须“起解”,也就是押送犯人上路。上路期间,有判决地派出2名官差押送,称为长解,途经州县再派2名官差辅助押送,称为短解。律法还规定,每天要日行50里。

在交通发达的今天,50里只是一段很短的路程,但是对于清朝流放的犯人而言,他们只能靠自己的双脚徒步而行,不管风霜雨露,日复一日跋山涉水,而且他们还要带着厚重的镣铐和枷锁,行走极其不便。刮风下雨还好,若是走的是高山陡坡,稍不留心就会命丧山谷。

其次,流放途中给犯人的食物也有限,仅能保证犯人不被饿伤。如果官差克扣,就要饿着肚子上路,很多犯人可能饿伤途中。

如果运气不好,恰好赶在寒冬腊月,一路都是冰天雪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犯人还可能会被冻伤。而直到康熙初年,为避免他们被冻伤流放途中,康熙帝对流放时间做了调整,不得于冬月至次年七月的寒冷季节上路。

除此之外,流放途中,还可能遭遇豺狼虎豹,被虎狼所食,或者被土匪劫掠的危险。

《研堂见闻杂记》记载:诸流人虽各拟遣,而说者谓至半道为虎狼所食、猿狖所攫或饥人所啖,无得生也!

宁古塔的可怕之二,即使你幸运到了宁古塔,也很可能适应不了宁古塔的苦寒。

即便犯人没有伤在流放途中,侥幸活了下来,但是也被折腾去了半条命。而清朝时期,流放宁古塔的犯人多为南方人,有些甚至是一些文弱的读书人,或者是官宦之人的家眷,或者是年迈的官员,他们本就不适应北方的苦寒,而清朝时期的宁古塔,生存条件又极其艰苦,温度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据流放宁古塔的吴兆骞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 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也就是说,宁古塔几乎终年都是雨雪交替的日子,阴寒无比,他们根本适应不了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

《研堂见闻杂录》记载:按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我们人亦无至其地者。

宁古塔的可怕之三,适应了环境,还要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且生伤不由己。

流放宁古塔的人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当苦差,大部分是戍守边疆,还有些去官庄劳动,能勉强糊口度日。另一种是“发配披甲人为奴”,相比当差,为奴的命运更为凄惨。据《宁古塔纪略》序言:“宁古,松漠,实王气发祥之地。”宁古塔是清朝的皇族的老家,他们来到这里,不仅要开荒种地,还要修路筑桥,为披甲人做牛做马,而他们的生命可能还不如一匹马,一头牛值钱。因为一旦为奴,他们不仅没有丝毫的人身自由,任主人随意打说,如果主人愿意,甚至可以随时处伤家奴,且不受惩罚。

宁古塔的可怕之四,一旦为奴,终身为奴,且主人可以任意买卖。

犯人被发配宁古塔为奴,就意味着终生为奴,且不得赎身,而他们就成为主人的私产,可以任主人肆意转卖。例如史料记载,康熙年间,佟二因酗酒闹事, 于康熙四十一年被发配给披甲额色为奴。额色于康熙四十二年将其卖与黑龙江镶蓝旗柴大, 得银17两;柴大又将其卖与正白旗披甲古鲁勒图, 得银27两;古鲁勒图又将其转典于墨尔根正红旗格义东。

除了上述所说宁古塔的可怕之外,被发配披甲人为奴,披甲人也并非好相处的,犯人即使每天辛勤劳作,主人可也可能让他们忍饥挨饿,不仅缺衣少食,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而且他们的地位比主人的家奴地位还要低下,时不时还要忍受来自主人家奴的欺凌。

总之,在清朝只要被流放宁古塔,就足以让人闻“宁古塔”色变,而宁古塔对人的威慑绝不亚于豺狼虎豹。而流放在宁古塔的犯人,大部分都生活艰苦,以致于不少发配为奴的犯人,不堪忍受主人的暴虐而出逃。

而流放宁古塔的犯人,大多是政治要案,重案,也就是说流放的基本都是整个家族。而那些因父亲,儿子或者男子被流放宁古塔的女人,除了和男人忍受上述同样的遭遇外,她们的境况更加凄惨。

流放途中日行50里,对普通男人都是煎熬,更何况是平时就很少走路,只有三寸金莲的女人,每天50里对于她们而言,更是一种巨大的考验。且流放途中,她们可能还会遭遇官差的伤害。到了宁古塔,被发配到主人家,这些女犯人还可能被主人强行霸占,甚至为了占有女犯人,杀掉她们碍手碍脚的男人。

据李兴盛先生在他的《东北流人史》中统计,清朝东北流人达到了150万人之众,东北地区更是以宁古塔流放的犯人为最多,而且流放宁古塔的名人也不少,明末兵部尚书张缙彦,顺治朝的大学时方拱乾,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吕留良的后人,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都曾被流放宁古塔。

相比之下,流放的文人或者名人的境遇会稍好些,他们凭借自身的才能和本领会受到一些优待,例如吕留良的孙子是个医术高手,针灸水平出神入化,到了宁古塔后,成了稀缺人才,不仅犯人们喜欢他,就连当地官吏也时常请他看病。

但是,总体来说,流放宁古塔的犯人,生还的极少,能落叶归根的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最终客伤异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七品官相当于多大的官 在古代当七品官也不容易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太医七品和县令七品,清朝七品官有多少人,七品芝麻官简介

    清朝官员的职位高低是与品级有关的,最高为一品,最低为九品,而每一品又分为两级,这便是清朝的九品十八级官制。所以我们在看清朝的影视剧时,经常会看到“知县不过七品芝麻官”的说法,因为七品及其以下都是低品级,但是清朝的七品芝麻官真那么容易当上吗?清朝是沿用了前朝的制度,采取科举考试制,只要考取了功名才能名

  • 明朝为什么放弃了元朝的大片土地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即使从地图上看,元朝能够实际控制的面积,明朝确实比元朝小。但恰恰相反,明朝对其领土的实际控制权远远超过了元朝。事实上,元朝没有治理,更谈不上有效治理。整个国家的管理非常简陋。只要不耽误财政收入,治理就简单易行,主要是武力压制。因此,有人说元朝时,国家的法律环境比较宽松。事实上,它一点也不轻松,而是懒

  • 为什么说把道光称之为古代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道光皇帝节俭到什么程度,道光皇帝墓,道光下一个皇帝是谁

    嘉庆二十五年,嘉庆帝驾崩于热河行宫。根据遗诏旻宁于太和殿登基,改年号为道光。是为道光皇帝。即位之初雄勃勃的道光帝把矫正人心和风俗、倡行节俭、力戒奢靡作为即位后的第一件大事来办。企望数年之内,整个满族臣民尽皆恢复入关前淳朴节俭的旧俗,大小文武臣僚及天下百姓以俭朴为荣,从而使仓充丰溢,国库丰赠,以恢复康

  • 明朝一个太监为何要保护无数忠诚孝子,对皇家有什么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朱瞻基尽管幼年就被送进宫做了一位宦官,但怀恩到底是个官宦子弟还出自书香门第,不仅上位很快,而且还是个心存善良的人。等到明宪宗朱见深的时候,他就已经成了司礼监掌印太监,成为了大内名义上最有权势的太监。司礼监办公图之所以是“名义上”,是因为此时在皇帝的批准下新成立的“西厂”的提督太监汪直权势熏天,极其跋

  • 古代帝王妃子都美得不得了,但清朝的妃子却很丑,为何会这样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妃子遗体博物馆,为啥清朝士兵衣服很丑,古代皇帝的妃子漂亮吗

    清朝后宫的妃子如此丑陋,主要是因为当时特殊的择妾制度,清朝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实行八旗制度。后来随着清朝的不断发展,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清朝内部的等级制度也非常严格。民分八旗,内务府所盖三旗。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不同,享有不同的权利和待遇。而且为了巩固皇权的统治,对汉人也有种种限制。比如皇帝选妃,皇

  • 敌军兵临城下,清朝皇帝逃跑很干脆,为何崇祯就不能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毕竟他们最开始的时候家乡并不是在中原的,但是由于都城的迁移,所以使得他们被迫要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中原地区。所以说在逃跑的时候心里自然是没有任何的负担的,在发现敌军入侵的时候便可以带上自己的家当,随时准备跑路。可是崇祯他和这些少数民族是不一样的,首先崇祯他就不可以逃跑,这其实是由于明朝和清朝的祖训是有

  • 清朝男子的辫子有多脏?国外女子坦言:根本不敢靠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在清朝的时候,这起头的周期可以说很长了,皇室都是一个月洗一次。老百姓洗次头的周期更是长的让人无法接受,有的一年才洗一次。因为头发很长,所以洗头的花费是巨大的。不仅仅需要芝麻蛋清,就连上好的燕窝也用来泡头发,而且擦拭头发得毛巾得用几十块。而且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取水是十分有困难的,再加上在古人思想观念

  •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为何最后一个子嗣都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以至于宋仁宗死后辽国的耶律洪基还为赵祯失声痛哭,就像死了自己的亲人一样,还在辽国的祠堂中为赵祯立了牌位供后人瞻仰,赵祯这个皇帝做的能够让敌国给他立牌位可见能力是有多大,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没有儿子,最后只能将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一共有过三位皇后,就是郭皇后、曹皇后和张皇后,这三个皇

  • 在蒙古国发现一批满清遗老,不知清朝结束,连忙跪拜:皇帝还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他们的心里觉得清朝的衰弱只是一时的,等到清朝崛起之时,他们还会再度回去。但是这一刻却迟迟没有到来,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他们还是梳着大辫子,穿着清朝的服饰长袍马褂。行跪拜礼,在消息闭塞的情形下,他们都还不知道清朝早已经结束了。后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派遣到蒙古国的首任驻蒙古大使吉尔泰曾。在19

  • 古代人寿命都不高,皇帝平均年龄也不超40岁,为何乾隆能活到88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乾隆带有长寿的基因。乾隆的母亲孝圣宪皇后活了86岁才离去,而且身体非常健康,还跟着乾隆天南海北的游玩。据说孝圣宪皇后离去的前一年,她已经八十多岁了,还能自己登泰山,不可以不说乾隆的长寿基因是母亲遗传给他的。如果说乾隆的智商遗传于他父亲,有谋略,能干,那身体健康肯定就是遗传于他母亲了。其次,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