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中,廉颇早就埋下了战败的种子,为何后世只骂赵括?

长平之战中,廉颇早就埋下了战败的种子,为何后世只骂赵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540 更新时间:2024/3/4 19:55:04

[var1]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早在前260年,秦将王龁第一次向长平发动进攻时,奉命迎战的廉颇便没有占得上风。赵军禆将被杀,却只取得伤秦军侦察兵的战绩。两个月后,秦赵展开大规模交战,廉颇战败,不仅丢了阵地,连都尉城和故谷城均两个重要据点都被秦军攻下。此后廉颇为避免继续溃败,便决定依托有利地形固守不出,准备以此来疲惫秦军然后待时而动,但廉颇的算盘打得太早了。

[var1]

还没等秦军不耐烦,赵王先等不及了。再加上秦国范雎使用反间计,使得赵国君臣离心,于是主战的少壮派赵括上线了。在赵括上线之前,秦赵两国已经在长平拖了三年之久,两边谁都耗不起。所以秦国方面也没敢怠慢,在赵军换帅之时,秦昭襄王也祭出了大杀器白起。很明显,初生牛犊赵括,压根就不是白起这头老虎的对手。但相比起主帅的个人能力而言,秦赵两军还有与生俱来的差距——国力。

[var1]

在长平之战开打之前,秦国已经是当时的头号强国,不仅强在军事,也强在国力上。自秦孝公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便成为了一台只知耕与战的战争机器,耕织生产也是为了战争作准备。等秦国这台战争机器的使用权到了秦昭襄王手中时,秦国已经拥有了关中、汉中、巴蜀以及河西等众多产粮地。而赵国呢?大部分国土都是山地,无论是粮食产地还是产量,都跟秦国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var1]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草,这仗怎么打?廉颇在前线固守了三年,虽然没有使得赵国惨败,但也没有取得任何的战果。国内无粮,齐、楚两国又作壁上观,逼得弹未尽粮已绝的赵王只能和秦军决一死战,所以他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了赵括身上。在这里笔者想用一个比方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不妨假设赵国是一个家境殷实的癌症患者。廉颇和赵括就是两位医生,赵王就是患者家属,秦国则是赵国身体里的癌细胞。

[var1]

王导致了赵国身患癌症,于是请出了廉颇这位老大夫。此时的赵国,还只是癌症早期,廉颇大夫也准备手术治疗。但他动了手术之后才发现,这个手术他做不来。在保住患者生命之后,他建议药物治疗。治了3年之后,赵国已经是癌症晚期了,与此同时,赵王这位家属表示家里没钱了,希望再动手术赌一把。但廉颇大夫表示,自己对这台手术无能为力,于是赵王只能让年轻的赵括来主刀。

[var1]

本来就是赌一把,赵国也已经是癌症晚期了,早就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但架不住家属的哀求,于是赵括只能硬着头皮动手术。最终赵国死在了手术台上,所有人都骂赵括是庸医杀人!赵国的确是毁在了赵括的手里,但这是他一个人的责任吗?当然,赵括“手术失败”的事实肯定无法推脱。但是我们在指责赵括“手术失败”的时候,难道不应该去想想,这个手术为什么会失败吗?廉颇敢说自己没责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赵括被困2个月,为何各国都见死不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不仅如此,长平之战也是秦国和赵国之间具有决定意义的生死之战。当时赵国的名将廉颇在掌握的敌情和把握全局之后,决定固守不战。但是赵王却没有体会到廉颇的用意,反而觉得他贻误了战机。与此同时,秦国也决定使用离间计来挑拨君臣之间的关系。他们声称秦军其实并不害怕廉颇大将,他们到时对赵奢之子赵括十分忌

  • 长平之战中,白起下令禁止全军吃羊肉,直到获胜后士兵才恍然大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既是大争之世,最引人注目的就一定是七国中辈出的名将。赵国李牧、廉颇、燕国乐毅和齐国田单等都可称得上是一时之雄,但如果说战国时期有哪一位可称得上是魁首,那么秦国武安君白起当仁不让。白起,生年不详。在他青年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已经十分强大。但此时的秦国空有国力,却只能龟缩于函谷关一带,东面

  • 逼走廉颇、害死李牧,秦灭赵国,奸臣郭开“功不可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牧为什么杀郭开倡,李牧vs郭开完整视频,郭开为何要帮秦国

    [var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10年大业中,作为当时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国家,赵国的实力的确不容小觑。赵国曾出现很多赫赫有名的将领,如李牧、廉颇、司马尚、赵奢等等。然世事难料,因战国第一奸臣郭开的贪慕虚荣,为了一己之私,出卖国家,导致名将凋零,赵国军队竟无一有用之人,后期被秦军一举攻陷,就此灭亡!阿谀奉

  • 这位春秋霸主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莫欺少年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当我们得势的时候,他们有总会站在我们的身侧,摇头晃脑,深表衷心,好像我们是多年深交之情这种人,我们对他有一种统一的称呼“墙头草”虽然这个称呼有一些轻蔑的意思但是对于高级的墙头草,我们却始终抱着敬畏之心就像那些了在历史上上留下过痕迹的英雄们,他们身边的骨干之臣们通常就是这种人[var1]三十年河东

  • 范雎为何非要打肿脸充圣人,走上被秦王遗弃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昭王不仅封范雎为应侯,聘请他出任宰相,还把从韩国夺取的汝南赐给他,作为封邑。不幸的是,没过几年的光景,韩国又把汝南夺了回去。除了关心战争的胜负,秦昭王还很关心范雎此刻的心情。他来到相府,问候范雎说:“贤卿丧失自己的封地汝南以后,是不是很难过呢?”[var1]没想到,范雎很淡然,回答说:

  • 游客砸打秦桧雕像,不只是“文明不文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河南公园有秦桧跪着雕像吗,周口游客脱鞋抽打秦桧雕像,秦桧旁边的雕像名字读音

    1月30日,网传一段男子持铁板砸打秦桧跪像的视频,视频中,一男子手持一米多长铁板击打秦桧跪像。1月31日,记者从太昊陵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此事发生在1月29日,男子已被警方控制。另据报道,杭州岳庙秦桧像被砸烂9次。由于秦桧这个人物是历史上著名的奸臣,加之其陷害岳飞的故事广为人知,后人对秦桧恨之入骨,古

  • 这种兵器帮助秦国横扫六国, 真实威力至今仍众说纷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战国七雄中“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然而秦国最先鲸吞的就是韩国,但是当时韩国的劲弩“皆可射六百步外”,而秦军用来称雄天下的“秦弩”,自然超过这个数值,否则步、骑皆装备的秦弩,百万甲士不若是给别人当靶子。不过,秦弩自身的工艺十分简洁,没有太多累赘,讲究实用性与操作性,在操作的难易程度上,比弓箭

  • 生性多疑的朱元璋为何十分信任沐英?仅仅因为沐英是他的义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大封功臣,共六公二十八侯二伯。然而这三十几位开国功臣中得到善终的不过寥寥数人,其余大部分都被朱元璋清洗了。善终的开国功臣中沐英算是结局最好的一位了,不仅死后被追封为王,沐氏子孙还能够世代镇守云南,沐氏家族在云南俨然成为了土皇帝。那么朱元璋为何会对沐英那么信任呢?当然不只是因为沐英是

  • 通过占卜,鬼谷子清楚了孙膑和庞涓下山后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庞涓死后为什么鬼谷子带走了孙膑,孙膑下山鬼谷子预言,孙膑与庞涓电影完整版

    人物,也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最早记载鬼谷子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苏秦列传》中说:“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子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一、警示庞涓。齐人孙膑,魏人庞涓是鬼谷子的学生,二人结为兄弟,同学兵法。单说这庞涓学兵法三年有余,有一天下山取水时,

  • 唐宋的“古文运动”为什么会让《新唐书》略逊《旧唐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章的主流是骈文。骈文的主要特点有两个:第一,文章格式有严格要求(特别是非常讲究排偶),文章格式上几乎没有自由空间;第二,文章内容追求浮华和辞藻。到了唐朝,骈文越来越形式僵化、内容空虚,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阻碍了。到了唐朝和两宋,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文学家主张文章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