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分封燕王:朱棣的崛起之路

分封燕王:朱棣的崛起之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105 更新时间:2024/1/16 8:12:14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关注”按钮,既方便讨论和分享,又能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谢您的支持。

明朝16位皇帝中就有一位这样的皇帝。有人说他在政治上太咄咄逼人,有人说他动作太快,有人说他很成功,有人说他很有才华。他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篡位诸侯王——永乐皇帝朱棣。

太子诞生

公元1年360,此时的朱元璋无暇顾及刚出生的四子,急忙带兵迎敌陈友谅。仅仅过了七年,朱元璋才正式给孩子取名朱棣。

朱棣

朱棣年轻时住在应天府。深知失学之苦,朱元璋为教育儿子下了不少功夫。

可以说,朱棣从小就接受了完整的皇家教育。由于才华横溢,年轻的朱棣深受朱元璋的喜爱。年仅十岁时,就被册封为燕北平王。

当时朱棣并没有直接入藩,而是在应天府又住了六七年。后来,朱元璋将开国功臣徐达之女许适许配给了朱棣。

朱棣成亲后,又奉祖训在凤阳读书四年,始建燕王府。朱棣带着家人和一个叫道衍的和尚回到了北平。

当时北平由徐达驻守,朱棣接受皇家教育的兵法,无一不是徐达的教诲。而作为开国最大功臣的徐达,更是真正把朱棣培养成了杰出的军事人才。

洪武三十三年,朱元璋派开国大将傅有德、赵雍、曹兴等将领到北平燕王府,并听从朱棣派遣朱棣前往漠北。

之后,朱棣率领傅友德大捷而归。洪武二十四年,朱棣出战,俘虏大将阿失礼。洪武二十六年,朱棣生擒元军将领柏林帖木儿等蒙古将领。

洪武二十五年,朱棣的哥哥太子朱标死了。朱元璋几经犹豫,最终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太孙。

这意味着朱棣不能再继承皇位了。眼下,朱棣想打过去吗?答案各不相同。

形成短板,招兵买马难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但在临终前,朱元璋立下遗嘱。遗嘱的内容也很简单。一是立太孙朱允炆登基;

三是他的儿子不再进京奔丧,也就是诸侯王都不能进京。一两个其实很容易理解。朱允炆毕竟是长子长孙,就算没有选择朱棣作为自己的至爱,也无可厚非。

二是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一生享奢侈简朴,没必要朱元璋这种人大惊小怪。连老三,我自己的儿子,都不能来参加葬礼,我怎么说也说不清为什么。不过,在朱元璋的遗诏中,后半句还是有的,就是中外军队,以及守卫官员,不得擅自离开邮局或派人进京。

朱元璋

这就是说,这些在外的儿子们,是不会擅自离开岗位为我哀悼的。最好的情况就是派人过去。

其实,这样做的用意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像朱棣这样守在一边的人离开了守备阵地,敌人就可以乘机进攻。到时候,群龙无首,只会危及明朝。

所以,在朱元璋眼里,这些儿子,也就是这些诸侯王,起到了镇守边疆的重要作用。然而,所有人都看到了这种情况,但作为负责人的朱云奇却没有看到。上任元年,开始肢解宗室。

其实,纵观历史,削藩是需要很多皇帝来做的,以削弱藩王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也就是说,真正能做好工作的人并不多。

从汉景帝因斩藩而导致七国崛起,到汉武帝刘彻下旨斩藩,朱允炆成功地选择了前者。

而这恰恰发生在明朝需要这些皇子抵御外敌的时候。按照朱允炆的想法,如果外敌来了,诸侯的叔叔们就要迎战。但是,如果这些叔叔和领主犯了罪,那也罢了。

上任第一个月,灭藩的轮廓就显现出来了。总的来说,每个王朝的封建诸侯减少让位给诸侯国王,这意味着军事权力被移交,你获得个人头衔以保持他们的活力。

但朱允炆不同。他立即将三叔朱伟(苏)贬为平民,流放到云南。后来,朱元璋的第十八子闵王朱翩(钢琴)被贬为庶人。然后是湘西王朱博。朱博不愿受辱,在家中自焚身亡。

随着藩镇的减少一步步进行,朱棣很快就意识到,下一步就看自己了。于是朱棣装病招兵买马。

果然,朱允炆很快就攻打了朱棣。他让谢贵控制北平,许开等人在山海关一带驻军,盯紧朱棣。之后,朝廷取消朱棣颜爵位的圣旨传到了北平。

公元1399年,建文元年,朱棣率部代表“清帝一方”与盗贼作战,史称“靖难之战”。朱允炆在这里以原太祖朱元璋的将领耿炳文为统领,率领30万大军讨伐朱棣。

作为开国功臣徐达的弟子,朱棣的用兵之道在此时展露无遗。他先是出其不意地偷袭耿炳文的先头部队,又在岑丁大败耿炳文。

连续两次失败后,朱允炆立即用李京龙换下了耿炳文。同年9月,李景珑率领50万大军攻打北平。

而朱棣从宁王那里得到了最重要的单位“夺颜三味”。朵妍的三个侍卫相当于现在的特种兵,而且都是战斗力极强的蒙古骑兵。朱棣在郑村坝大败李景珑。

建文元年至建文四年,朱棣被困奋起反击。四年对于明朝来说不算长,但对于朱棣就不一样了。

朱棣虽然胜多负少,但还是吃不完场子。终于,在1402年下半年,建文四年,随着江防都督陈玄投降,朱棣顺利渡河,逼近南京应天府。

同年六月,李景隆开金川门,南京城陷落,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七月,朱棣与南京祭祀天地,改回太祖洪武年号,次年又改为永乐元年。

天注定,长生不老

不管朱允炆是对是错,也不管朱棣是真想擒太子,还是被迫如此,到目前为止,不管朱棣为皇位做了什么,名不副实。

众所周知,即使是古代开朝的皇帝,也是有原因的。为了让自己的皇位合理合法,朱棣开始了对旧臣的刺杀,而黄子诚和泰首当其冲。

毕竟当时庆帝的名字是庆二人,他们非常想要朱棣的命。就这样,50多名朝廷要员被害后,案子才算完结。

当然,人永远不能被杀死。自朱棣即位以来,相继被杀近万人。永乐十八年,朱棣为了加强对朝野的控制,也为了让更多的人闭嘴,设立了东厂。

之后,东昌和锦衣卫联手,直接被皇上遣散。这虽然方便了调查,但也是明朝灭亡的祸根。

当然有惩罚和奖励。对于承认他的皇位的人,拥护他的人,朱棣基本上是加官贵人,交给他不看过去的重任。

朱棣还恢复了被朱允文贬为平民的兄弟的爵位和封地。

有了这样的拦路虎,朱棣初步稳住局势,四年内战重创明朝根基。为了重新稳定自己的军权,朱棣决定迁都北平。

毕竟以前北平是一个人驻守的。现在虽然称帝,但一旦异族从北方来袭,他们也无法立即反击。

朱棣不顾大臣集体反对,继续坚持迁都。事实证明,朱棣确实是对的。

于是,从永乐四年开始,他们开始修建明皇宫,也就是今天的紫禁城。到永乐十八年,明皇宫正式竣工,历时十四年。同年,明成祖随文武尚书朱棣迁都北京。

当然,身在南京的朱棣在修建王宫的过程中也没有闲着,沉默寡言的朱棣也努力发展经济。

在凤阳求学的四年里,朱棣深知人间疾苦。再加上叔侄之间长达四年的内战。朱棣下令开垦荒地,救济灾民。反观朱棣,若不是当年能够顺利渡江,恐怕此时早就败北了。因此,朱棣在位期间,冶铁和造船业十分发达,为郑和下西洋创造了条件。

而作为朱棣为避免文化失传而迁都北平的朱棣,从元年起就命人集结《永乐大典》。

这本书包罗万象,花了整整一年才勉强完成初稿。时隔四年,几千名儒生文人完成了这部仅六十卷的《永乐大典》。

伴随着文化,改革,国泰民安,朱棣正式开始了他的登基之旅。是的,无论朱棣的性格如何变化,他始终是一个勇士。

安国安邦只是他从小在皇室教养中所学的基础。他最擅长的就是像他的父亲朱元璋一样,在战场上与敌人作战。

永乐八年,朱棣率领五十万大军,攻克长城北部。鞑靼军队在鄂南河被击败。三年后,朱棣再次前往漠北。此后,在永乐二十年和永乐二十一年,他先后四次亲征,继续对蒙古的追击。

这类似于金国的歼灭政策。只有不断的斩首,才能让敌人疲惫不堪。否则,一旦敌军壮大,亡国是迟早的事。不过,与金国不同的是,朱棣选择了善待投降的蒙古士兵。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第五次北伐途中病逝。65岁那年,在登基之路上走了四十多年的永乐帝闭上了双眼。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韩国学者金在吉:华夏文明的存在超过一万年,韩国在古代属于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而且金在吉还补充说:"虽然目前国际上只承认中国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说法是五千年,但是我认为华夏文明的存在其实超过一万年。"[var1]一、遥远的年代中华上下五千年,几乎是我们每个人公认的说法,从种种考古迹象来看,五千年的说法也是站得住脚的,为何金在吉反而提出一万年的说法呢?金在吉的这个说法,其实

  • 黄天荡之战:韩世忠占据天时、地利,为南宋立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127年,徽钦二帝被金国掳走,赵构在应天府称帝(河南商丘),后辗转到健康(江苏南京)。老将宗泽一再表示自己已经严密布防开封城,可以安心回中原称帝。但高宗鉴于开封此前两次被围,拒绝了宗泽的请求。七十岁的宗泽忧愤成疾,大呼三声“渡河”之后咽气了。宗泽继任者杜充镇守开封,不仅无心抗金,还不顾岳飞等人

  • 清官包拯去世,为何安排21口棺材从7个城门出殡?此举尽显大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包拯临死前的秘密,包拯死后为什么要出殡,包拯死后怎么处理的

    答:点击右上角“关注”编辑 号!包拯公元999年生于泸州合肥(今合肥肥东)。28岁考中进士,顺利成为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道调使,龙图阁直进士。嘉佑六年(1061年)任枢密院副使,相当于副丞相。包拯于1062年去世,享年64岁。死后,谥“孝肃”,世人称他为“包孝肃”。合肥还有小苏桥的景色。包

  • 宋朝皇帝为什么不穿龙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比方说皇帝上朝坐的椅子就叫龙椅,穿的衣袍也被统一称为龙袍。龙袍也让皇帝与其他大臣平民的等级有了划分,因此龙袍也不是谁都能穿上的,体现了君主的独裁性。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龙袍,基本都是黄色的。但是在宋朝金主身上穿的衣服却不是黄色的,甚至从画像里他们身上衣服的图案都很少。宋朝的天子为什么不喜欢穿“龙袍”呢

  • 韩信被杀后,萧何对着他的遗体冷冷说了四个字,被人诟病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韩信被杀后萧何说了四个字,韩信妻子是萧何女儿,治国如萧何带兵如韩信

    自古为人臣者,功高盖主被视为大忌,这其中尤其以开国功臣为甚,追随开国皇帝的功臣们各个战功赫赫,建国后多成为封疆大吏坐镇一方。凡有能力者皆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很多与帝王的形式向左,其佣兵自重称霸一方,自然成为威胁皇权统治不稳定因素。而汉高祖刘邦也难免建国后,大肆杀戮开国功臣以稳固其皇权。韩信虽非刘邦亲自

  • 南京文化地理 | 苏轼在南京的踪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经历“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四年后(1084年),他奉诏赴任汝州团练副使,第一次路经南京(金陵);1094年6月9日,苏轼赴英州(今广东英德)知州任途中二过江宁;1101年被赦从流放地北归,5月份三至金陵,并决定归居常州,同年8月24日因病辞世。拜访王安石,清凉寺寻解愁情,走过的每一处都留下当时当日苏轼

  • 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冷漠说出四个字,至今仍遭人诟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少年失意,郁郁不得志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本是项羽集团的一个个默默无闻的小卒,他自恃有齐天将才,却全无用武之地,生性自负的项羽根本就不给他机会。当时的韩信穷困潦倒,只能靠去朋友家里蹭饭度日。时间久了,朋友也开始闭门不见,他饥肠辘辘,走在河边,遇到一个浣衣老妇,妇人见他可怜,便日日为他送饭,让韩信感动不

  • 金朝曾经那么强大,连续灭辽亡宋,成吉思汗是如何设计让其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成吉思汗受过金朝册封吗,金朝怎么灭大辽的,金朝如何打败辽朝

    在漫长的岁月里,女真人都是辽朝奴役的对象,他们饱受欺凌,但又不敢反抗。但是,这件事随着一个人的出现,而发生了改变,这个人就是完颜阿骨打,他不甘心成为辽朝的奴隶,而是联合其他女真部落,发起了对辽朝的战争。当然了,辽朝土地十分广阔,简直就是个庞然大物,光靠女真人,肯定不足以将其消灭。于是,完颜阿骨打想到

  • 古代一12岁少年,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十几座城池,被秦王封为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古代人的寿命大都比较短,所以他们结婚早,开始拼事业的年龄也早。其中还不乏一些极特殊的例子,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甘罗。他是秦国的一位少年政治家,在十二岁的时候就自荐出使他国,而且还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他国的十几座城池!这样的事情就像奇迹一样,放到任何时代都不可思议,让人非常佩服。[var1]甘

  • 岳飞文武双全,书法、诗词皆为翘楚,岳飞后背刺的是“尽忠报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岳飞塑像(图)岳飞的书法家身份实至名归,其书法受后人所推崇,如南宋文天祥如此评价岳飞书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尤足见干城之选,而兼文学之长,当吾世谁能及之?即后世,亦谁能及之“;又如“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是对岳飞书法如高评价道:“劲健飘酒,士气凛然”;再如清朝晚期军事家、书画家,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