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官场老油条,左右逢源官至宰相,死后十六年才被唐太宗唾弃

官场老油条,左右逢源官至宰相,死后十六年才被唐太宗唾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797 更新时间:2024/1/19 12:45:31

上图_ 封德彝(568年~627年),本名封伦,字德彝

投靠杨素,败坏隋基

封德彝出身渤海世家封氏,是北齐太保封隆之之孙,隋朝通州刺史封子绣之子。590年,内史令杨素受命赶赴江南平定南陈旧部的叛乱,征辟封德彝为行军记室,作为自己的幕僚。

有一次,杨素召见封德彝,封德彝得知消息后赶忙前往,结果不慎失足落水,差点淹死。这要是换了一般人,肯定会将此事告诉杨素。可是封德彝被救起后,只是洗澡换了件衣服便去拜见杨素,对落水之事闭口不提。旁人将此事告知杨素,杨素问封德彝为何不提这事,封德彝淡然回答:“这是私事,所以没说。”杨素是十分爱才之人,曾对于和自己的侍妾私通的年轻人,都能感其才华而宽容之,甚至会推荐做官。因此在听到了封德彝的答复后,觉得这个年轻人十分稳重,是个潜力股,对其开始欣赏起来,后来将自己的堂妹嫁给了封德彝。

上图_ 杨坚(541年-604年),即隋文帝

593年,杨素受隋文帝杨坚之命营建仁寿宫,表奏封德彝为土木监。杨素为了获得杨坚的肯定,十分卖力地催促工期,不计代价地投入人力物力。民夫死了数万人,他眼睛都不眨一下。最后宫殿修成,规模宏大、装饰奢华。此事被隋文帝知道后,非常生气,斥责杨素的做法是在让自己与天下人结怨。

杨素本来是想好好讨好杨坚,结果眼看要遭遇责罚,十分惶恐。封德彝建言道:“您不用害怕,等皇后来了把这件事情和她解释解释,就会没事了。”于是杨素拜见独孤皇后时说:“皇家本来就应该拥有一些宫殿亭台。如今我们只是修建了一座宫殿,怎么能说是铺张浪费呢?”。独孤皇后深以为然,好言抚慰了杨素一番。杨坚见皇后这样表示,也就不好再发作,反而赏赐给杨素许多财物。

上图_ 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

躲过一劫的杨素问封德彝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封德彝答道:“皇上节俭,看到这样奢华的宫殿肯定会发怒。但他很听皇后的话。皇后是妇道人家,就喜欢奢华。皇后高兴,那么皇帝也就高兴了。”杨素闻言感叹道:“揣摩之才,我不如你。”

从此以后,杨素经常和封德彝讨论政事,结成忘年之交,还手抚自己的坐床说道:“封郎一定能坐上我这个位子。”在杨素的大力推荐下,封德彝被提拔为内史舍人。

隋炀帝大业年间,杨素去世,内史侍郎虞世基主持政务,但是能力不足不能胜任,亟需能人辅佐。封德彝趁机靠了上来,建议虞世基多奉承奉承好大喜功的杨广,把违背圣意的奏章都扣押下来,营造天下太平的假象。虞世基照做后,杨广果然对他越来越恩宠。可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隋朝的朝政日益败坏,贤能之人不能施展才华。封德彝这种行为属实是利己不利国,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一个重要的隐患。

上图_ 隋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归附唐朝,参赞军机

隋末农民大起义时,封德彝跟随杨广来到江都。杨广面对国内越来越混乱的局面,选择了躺平摆烂,而身边的野心家们准备取而代之了。618年,宇文化及率军发动政变,让封德彝数落杨广的罪过。杨广斥责道:“你是士人,怎么能做这样的事?”虽然封德彝喜欢投机取巧搞阴谋,但是骨子里还是没有完全丧失士人节操,面对杨广的斥责无言以对,羞惭而退。

杨广被宇文化及弑杀,宇文化及立秦王杨浩为帝,任命封德彝为内史令。但是宇文化及是志大才疏的公子哥,根本没有能力和其他诸侯争雄,在619年被窦建德击败处死,封德彝和宇文士及投靠唐高祖李渊。李渊在隋朝当了多年的唐国公,深知封德彝对隋朝朝政败坏的作用,严厉斥责他频频改换门庭的行为,并准备将其罢官遣返。封德彝连忙向李渊进献攻略天下的策略,使得李渊转怒为喜,认为他是个大才,反而任命他为内史舍人,不久又提拔他做内史侍郎。

上图_ 唐高祖李渊半身像

封德彝并不是纯靠政治手段谋求前途,他还是有真才实学的。620年,封德彝随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王世充。两军交战旷日持久相持不下,李渊便有意撤军。封德彝赶紧向李渊献策,指出应当趁王世充计穷力竭、根基不稳之时,一鼓作气消灭他的力量。如果现在不努力攻打,他们的力量就会重新整合起来,之后就难以对付了。李渊同意他的看法,派李世民继续作战,最终让李世民实现了虎牢关之战的辉煌,消灭了王世充和窦建德。李渊感叹道:“虽张华叶策晋武,亦何以加于是!”加封他为平原县公,又让他兼任天策府司马,正式让他成为了李世民的幕僚。

622年,重新崛起的东突厥入侵太原,又遣使求和亲。当时唐朝的国内统一战争还在继续,民困马乏,难以和东突厥全面开战。李渊召开朝会商议,群臣大都主张求和。结果又是封德彝提出了不同意见:“突厥人敢在这个时候入侵,是轻视我中国,认为我们不敢交战。应该打赢了再言和,才能恩威并施。现在如果不与之战斗,他们以后还会再次来入侵的。”唐高祖欣然同意,之后果然打败了突厥人的入侵。

有了这一系列的功劳,封德彝的官位不断攀升,到了625年已经受封密国公,成为中书令宰相了。当年杨素说封德彝将来肯定会坐上他这个位置,话基本没错,只是朝代不一样了。

上图_ 李世民的坐像

一朝事泄,身后名裂

626年,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势力的矛盾激化,政变已经近在眼前。作为秦王府的老臣,封德彝按理来说是无条件站在李世民一边的。可是这时他投机的老毛病又犯了,觉得李世民不一定能赢。他一边向李世民进献了很多对付李建成的狠招,让李世民将其视为倚仗的心腹幕僚。另一边又劝李渊说李世民功高震主,要是不立他为太子,就要早做准备清除他的势力。李渊想要改立李世民为太子,封德彝连连劝阻。封德彝还在暗地里劝李建成对李世民赶紧下手。

封德彝的这些通信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以至于李渊、李建成和李世民三方都认为封德彝是自己人。封德彝这样做也是为了确保不管是哪一方胜利,自己都能保住荣华富贵。其后玄武门之变爆发,李世民获得胜利,即位成为唐太宗。李世民把封德彝看作从龙之臣,加封他为尚书右仆射。

上图_ 玄武门政变

封德彝在贞观朝还是继续发扬了投机取巧的风格。他每次与左仆射萧瑀商议政事,都对其观点表示赞同。结果到了皇帝面前,封德彝却说出相反的主张。一来二去,萧瑀对他的做法十分恼怒二人因此不和。不久之后,封德彝在尚书省突然发病,唐太宗亲自前去探视,命人用御辇将他送回家中。封德彝病逝于627年,享年60岁。唐太宗为之辍朝三日,追赠司空,赐谥为明。

如果他的投机行为就此隐瞒下去,我们也不会知道这段往事。可是就在他死后的16年(公元643年),治书侍御史唐临不知是从哪儿获得的线索,向唐太宗李世民弹劾封德彝生前曾首鼠两端,明面上站队李世民,暗中和李建成有勾连,还曾在唐高祖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

唐太宗知道后,在朝会上和群臣讨论此事。民部尚书唐俭说到:“封德彝生前深受恩宠,而罪过暴露于死后,所任的官职不能全部褫夺,请收回封赠、更改谥号作为惩戒。”唐太宗心想:“还好我没有把他画到凌烟阁里去。”遂剥夺封德彝的司空之职,削除所封食邑,改谥号为缪。

上图_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封德彝生前小心翼翼,阿谀奉承,投机成功了一辈子,却在死后身败名裂。在政治斗争中,站队是最重要的事。封德彝在不确定哪一方能胜利的情况下,选择了在自己看来最保险的三头押注,这样做明面上是最保险的,但是埋下的隐患就是一旦东窗事发,自己就会变成众矢之的。而李靖、李绩这样的唐朝名将,在玄武门之变中保持中立并未站队,反而是获得了胜利者的最终信任。

作者:铁骑如风 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隋书》《旧唐书》

[2]郭绍林 《史籍屡屡奚落谴责封德彝揭秘》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致敬中国诗仙李白,日本诗圣松尾芭蕉连名字都跟着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诗仙李白最经典的15首诗,松尾芭蕉代表作,松尾芭蕉经典俳句赏析

    李白,字太白。张碧,字太碧。这可不是巧合,张先生原来不叫这名。张碧是李白的超级铁杆粉丝,在言行上都跟着他学。李白喜欢喝酒赋诗,张碧也喝也赋;李白喜欢登山漫游,张碧也登也游。张先生觉得这样还不足以表达对李白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的敬意,一想司马相如当年因为仰慕蔺相如之为人,把名字改成了“相如”,他也要改。

  • 朱瞻基深得朱棣青睐,被百姓称为完美帝王,开启废后先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棣教训朱瞻基,朱瞻基和朱棣的关系,朱棣死时朱瞻基在身边吗

    能够做到这样的程度,也是为让所有的大臣更加卖命,说实话,能够在表面上做到尊敬,就已经让人愿意忠心耿耿的付出,在他的苦苦心经营下也导致王朝也进入到辉煌的阶段,所有的老百姓都吃饱穿暖,因此许多人都说这绝对是历史上最完美的帝王,但是在他的身上其实也有一定的污点。朱瞻基的皇后,即便是胡善祥,电视剧中两位胡皇

  • 宋江死后,武松平静地说出6个字,这位梁山好汉却仰天大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宋江作为梁山泊上的一把手,既然下定决心入朝为官,就没人能阻挡他的步伐,很快就与朝廷达成了意见。在梁山众好汉当中,宋江算是读书不少的,而且心思比较缜密,否则岂能坐上老大的位置,但与宋徽宗手下的谋臣相比,宋江还是太嫩了,他原以为的高官厚禄,其实只是一种奢望。四处征战的生活让宋江感到疲惫,但此时的他已经没

  • 白居易你变了!谁也没资格让人鸡蛋碰石头,敢碰臭鸡蛋已是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元和三年,白居易任左拾遗。这是个谏官,白居易还真敬业,“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害无不言。”白居易的奏章不但切中时弊,而且言词激烈,因此得罪了不少权贵。…白居易觉得官场上有些话还说得不够,下了班加班说!“身是谏官,手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

  • 宋七梁玉冠与与漆木包银镜奁:金华市博《回眸两宋——士人一日之迹》巡礼7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宋七梁玉冠与与漆木包银镜奁金华市博物馆特展精品巡礼7《回眸两宋——士人一日之迹》回眸两宋——士人一日之迹展览2022年12月31日——2023年2月28日主办单位: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上海市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单位:金华市博物馆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协办单位: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 上海百乐雅集艺术中

  • 用才情挽回丈夫,回文诗一代宗师,女皇武则天都是她的迷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而苏蕙,是其中一个。她创作的《璇玑图》,堪称中国第一回文诗,被誉为我国古代回文诗之集大成者。一代女皇武则天对此图推崇备至,甚至亲自为《璇玑图》撰写序文。在序文中,武则天称赞苏蕙“才情之妙,超古迈今。”在女皇看来,号称写诗专业户的唐代诗人们,远不及自己的偶像苏蕙。可以说,武则天是苏蕙最早的铁粉,妥妥的

  • 李世民、唐明皇、朱元璋、乾隆,你们到底哪个发明了月饼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与月饼故事,月饼的来历,朱元璋和李世民哪个皇帝厉害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唐太宗李世民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里面的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了句“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从此每年中秋节的时侯,大家都要吃这种胡饼,后来就被称为月饼。另一个传说认为月饼始于元末,当时中原人民不堪元朝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这里边数朱元璋最积极,有

  • 资治通鉴10:打工人如何防止被小人陷害?李斯被赵高坑死的警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一部《资治通鉴》说尽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让人怎能不爱读!每天带着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去寻找答案,《资治通鉴》的众多历史人物会告诉你,面临同样的情境,他们是怎么抉择的,又得到了什么结果。若你能悟出他们的行为逻辑,化为自己的生活智慧,久而久之,那你面临任何困境、挫折、纠结,都能不慌乱、不怕事,从容应对。亲

  • 李世民规定打板子只能打屁股,清代郑板桥建议:能不能别打男人啊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刑罚中,打板子最常用,也最方便,而且数量也好控制。咱们看古装电视剧,大老爷升堂,往往一拍惊堂木,大喝一声:“来呀,给我重打三十大板!”然后下面的差人就跟虎狼般按住犯人,抡板子一通揍,打得鬼哭狼嚎。据说唐朝以前打板子没有固定位置,衙役看哪里不顺眼一通乱打,很多犯人因此被活活打死。打多了会死人,不打

  • 从男主的职位就知道《南宋异闻录》的关月太认真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关月照片,关月老师的真实身份,关月全部作品

    文学上红楼梦是一座伟大的丰碑,任凭后人去评说去猜想去点评文字,同样在史学界两宋史同样是一座丰碑,在浩瀚的中国历史中赵宋问的文化水平达到了中国的巅峰,所以后世关于两宋的研究更是汗牛充栋。两宋的研究很多,但是以南宋为背景的小说却算是凤毛麟角,因为那个时期存在大量的笔记小说诗歌日记等各类记录,所以南宋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