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琼患病12年,李世民派太医为他治病,太医刚走,秦琼:把药倒掉

秦琼患病12年,李世民派太医为他治病,太医刚走,秦琼:把药倒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661 更新时间:2024/1/19 12:45:46

按说如此肱骨之臣应该与皇帝关系非常紧密,可是为何李世民派人给秦琼治病的时候,秦琼会在太医刚走就嘱咐人把药倒掉呢?这其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乱世出英豪,名将初扬威

隋朝末年,由于皇帝昏庸无道,朝廷横征暴敛,导致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在此情况下,天下群雄揭竿而起,举兵反隋。

由于家中有老母需要赡养,此时的秦琼只能进入隋军之中充当小小士卒,以赚钱补贴家用。

秦琼所在的军队在隋将来护儿手下效力,而来护儿也算是慧眼识人,通过几次战争中秦琼奋勇杀敌的表现,一眼便看出秦琼不同于常人,将来一定大有作为

因此他非常喜爱和器重秦琼,也正是在他的推荐和提携下,秦琼逐渐崭露头角。

特别是在一次镇压起义军的战斗中,秦琼与好友罗士信巧用计谋,以少胜多,全歼起义军,大获全胜,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华,打出了一定的名声。

好景不长,隋朝的军事力量在各路英豪的攻击下逐渐分崩离析。秦琼在攻打瓦岗寨的战斗中失利,无奈只好投身瓦岗寨暂时安身

李密其人,心比天大又自得自满,在秦琼等人的协助下打退了宇文化及,更是骄傲地飞上了天,再加上无法充分驾驭麾下众将,不久后瓦岗被破。秦琼只好再次辗转另觅新主

此时,王世充接纳了秦琼。但是此人阴险狡诈工于心计,秦琼也看出他只是想利用自己,却并无真心善待之意。可是无奈之下,只好暂时寄身于王世充麾下,同时继续寻觅真心善待自己的新主。

此时,李世民向他伸出了橄榄枝。秦琼武艺高强,打仗时素来勇猛无匹,再加上胸中韬略甚高,李世民敏锐的察觉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于是在李世民几次三番的邀请下,秦琼也萌生了投身李唐的想法。不过李世民与秦琼约定,暗投李唐,明面上依旧是王世充爱将。等到时机成熟,里应外合剿灭王世充

名将遇明主,建功显英才

由于秦琼实在是不满王世充的为人,协同名将程咬金,两人彻底投了唐,成为了李世民麾下的两员虎将。

投唐后的第一场战斗,秦琼就大获全胜,立下奇功,甚至让李渊都对他刮目相看。当时宋金刚的军队逼近山西,而山西又是李唐的发家之地,不容有失。于是李世民便派秦琼前往抗敌。

宋金刚麾下有一猛将名曰尉迟建德,此人也是英勇善战的常胜将军。当时正值寒冬腊月,秦琼率领人马踏过冰河,迅速制敌。不到一个月李世民便收到了捷报:宋军大败,秦琼将军降服尉迟敬德,归顺李唐

李世民大喜过望,深感自己得获良将。李渊也对这位有勇有谋的将军评价甚高,给予了丰厚的赏赐。

随后李唐军队一路高歌猛进,一时之间势如破竹,无人可挡。而秦琼的本领也在这一场一场的战争中得到了充分且全面的发挥,积累了卓越的军功,扬威天下

李唐王朝掌控天下的最终障碍就是王世充纠结窦建德形成的抵抗力量。于是公元620年,在李世民带领下的唐军发动了虎牢关之战。在几个月内大破王世充、窦建德的军队,直捣洛阳

在此战之中,秦琼忠心护主,再立功勋,与李世民被敌军围困之时,坚定伴随李世民左右,最终与小队军士护送李世民突出重围。在唐军的攻势下,王世充无奈,只好投降。

共同经甘苦,君心深难测

李唐王朝的统治巩固之后,皇位的继承问题便提上了讨论的日程。朝中两派相互对立,以太子李建成为首的集团自知在军功、政绩等方面都比不过以秦王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

但李建成显然并不愿意放弃继承权,于是联合齐王李元吉企图抗衡李世民。双方相互争斗,各不相让,都认为自己更有权利继承大统,使刚刚稳定下来的局势又开始滑向紧绷和动荡。

公元626年,李世民策划实施玄武门之变,杀害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逼迫李渊禅位,成为了李唐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史称唐太宗。而秦琼作为李世民麾下大将,自然也是在这次事变中贡献力量

李世民坐稳皇位之后,对手下大将进行封赏。而秦琼却所得寥寥,与其所建军功不符。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秦琼缠绵病榻,婉拒了一切政治、军事活动,直到十二年后去世。

在此期间,李世民不断派人去秦琼府上为他治病。只是派来的太医走后,秦琼都悄悄嘱咐身边人,把药倒掉,不要被别人发现

他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不得而知。是害怕李世民借机下毒除掉他?还是仅仅只是厌倦了尔虞我诈、沙场征战,装病淡出朝堂,平静地了却余生?

有人猜测,秦琼此人,智勇双全,又多次立下赫赫军功,在军中声望甚高,招来了李世民的忌惮。微薄的封赏是对秦琼的警示,告诉他要安稳一点,不要横生事端

也有人说,秦琼生性正直刚烈,当初因为看不惯王世充的性格弃之投唐。玄武门之变后,秦琼看不惯李世民弑杀兄弟,逼父退位的所作所为,不愿再为其效力。故而因生病为借口,有意淡出朝堂

真实的历史我们现在不得而知。唯一能从现存的记载中猜测,秦琼死后,被李世民列入凌霄阁二十四功臣这位戎马一生,手段狠辣的皇帝,应该还是对这位大将有着深厚的感情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司马光砸缸,老师才不会告诉你“被救的孩子”是谁!说了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大家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小司马光见义勇为的故事吧,当时大家都忙着感叹小司马光真是个机智的孩子,但当长大之后却会突然想到,当初的自己还是考虑的太少了,究竟司马光当初救的那个到底谁家的孩子呢?老师才不会告诉你“被救的孩子”是谁!说了别不信。所以今天小编为大家再从现一遍这个故事,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因为砸

  • 官场老油条,左右逢源官至宰相,死后十六年才被唐太宗唾弃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十个经典官场故事,历史上左右逢源的人物,古代官场生存法则

    上图_ 封德彝(568年~627年),本名封伦,字德彝投靠杨素,败坏隋基封德彝出身渤海世家封氏,是北齐太保封隆之之孙,隋朝通州刺史封子绣之子。590年,内史令杨素受命赶赴江南平定南陈旧部的叛乱,征辟封德彝为行军记室,作为自己的幕僚。有一次,杨素召见封德彝,封德彝得知消息后赶忙前往,结果不慎失足落水,

  • 致敬中国诗仙李白,日本诗圣松尾芭蕉连名字都跟着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诗仙李白最经典的15首诗,松尾芭蕉代表作,松尾芭蕉经典俳句赏析

    李白,字太白。张碧,字太碧。这可不是巧合,张先生原来不叫这名。张碧是李白的超级铁杆粉丝,在言行上都跟着他学。李白喜欢喝酒赋诗,张碧也喝也赋;李白喜欢登山漫游,张碧也登也游。张先生觉得这样还不足以表达对李白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的敬意,一想司马相如当年因为仰慕蔺相如之为人,把名字改成了“相如”,他也要改。

  • 朱瞻基深得朱棣青睐,被百姓称为完美帝王,开启废后先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棣教训朱瞻基,朱瞻基和朱棣的关系,朱棣死时朱瞻基在身边吗

    能够做到这样的程度,也是为让所有的大臣更加卖命,说实话,能够在表面上做到尊敬,就已经让人愿意忠心耿耿的付出,在他的苦苦心经营下也导致王朝也进入到辉煌的阶段,所有的老百姓都吃饱穿暖,因此许多人都说这绝对是历史上最完美的帝王,但是在他的身上其实也有一定的污点。朱瞻基的皇后,即便是胡善祥,电视剧中两位胡皇

  • 宋江死后,武松平静地说出6个字,这位梁山好汉却仰天大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宋江作为梁山泊上的一把手,既然下定决心入朝为官,就没人能阻挡他的步伐,很快就与朝廷达成了意见。在梁山众好汉当中,宋江算是读书不少的,而且心思比较缜密,否则岂能坐上老大的位置,但与宋徽宗手下的谋臣相比,宋江还是太嫩了,他原以为的高官厚禄,其实只是一种奢望。四处征战的生活让宋江感到疲惫,但此时的他已经没

  • 白居易你变了!谁也没资格让人鸡蛋碰石头,敢碰臭鸡蛋已是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元和三年,白居易任左拾遗。这是个谏官,白居易还真敬业,“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害无不言。”白居易的奏章不但切中时弊,而且言词激烈,因此得罪了不少权贵。…白居易觉得官场上有些话还说得不够,下了班加班说!“身是谏官,手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

  • 宋七梁玉冠与与漆木包银镜奁:金华市博《回眸两宋——士人一日之迹》巡礼7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宋七梁玉冠与与漆木包银镜奁金华市博物馆特展精品巡礼7《回眸两宋——士人一日之迹》回眸两宋——士人一日之迹展览2022年12月31日——2023年2月28日主办单位: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上海市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单位:金华市博物馆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协办单位: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 上海百乐雅集艺术中

  • 用才情挽回丈夫,回文诗一代宗师,女皇武则天都是她的迷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而苏蕙,是其中一个。她创作的《璇玑图》,堪称中国第一回文诗,被誉为我国古代回文诗之集大成者。一代女皇武则天对此图推崇备至,甚至亲自为《璇玑图》撰写序文。在序文中,武则天称赞苏蕙“才情之妙,超古迈今。”在女皇看来,号称写诗专业户的唐代诗人们,远不及自己的偶像苏蕙。可以说,武则天是苏蕙最早的铁粉,妥妥的

  • 李世民、唐明皇、朱元璋、乾隆,你们到底哪个发明了月饼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与月饼故事,月饼的来历,朱元璋和李世民哪个皇帝厉害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唐太宗李世民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里面的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了句“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从此每年中秋节的时侯,大家都要吃这种胡饼,后来就被称为月饼。另一个传说认为月饼始于元末,当时中原人民不堪元朝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这里边数朱元璋最积极,有

  • 资治通鉴10:打工人如何防止被小人陷害?李斯被赵高坑死的警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一部《资治通鉴》说尽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让人怎能不爱读!每天带着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去寻找答案,《资治通鉴》的众多历史人物会告诉你,面临同样的情境,他们是怎么抉择的,又得到了什么结果。若你能悟出他们的行为逻辑,化为自己的生活智慧,久而久之,那你面临任何困境、挫折、纠结,都能不慌乱、不怕事,从容应对。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