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时势造英雄:看春秋战国时期侠客文化与武术的关系

时势造英雄:看春秋战国时期侠客文化与武术的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126 更新时间:2023/12/12 3:18:44

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侠客的起源,所以研究侠客,一定绕不过这一时期的侠客文化。下面将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客与武术的关系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var1]

一、侠客文化

现代汉语词典里对侠客的解释为:旧时指有武艺、讲义气、肯舍己助人的人。从这里来看,侠客有两个必然要求:一是要有武艺,二是要有一种精神,两者都具备的才能称之为侠客。郑春元在《侠客史》中说:"武不侠不立,侠无武不成",这也印证了作为侠客的两个必备条件。

1、侠与客的解释

如果单独从字面上来理解侠与客,侠是指仗义勇为、锄强扶弱、爱打抱不平的人,从动词来说,侠就是一种助人的行为;客,它的一种解释是:对某些奔走各地,从事某中活动的人的称呼。这样说来,侠客,除了要有有武艺,有大义之外,似乎还要游走四方,四海为家,到处除暴安良吗?显然,这样的解释是不对的。

2、游走的侠客

在社会动荡时期,侠客就会出现,游走在社会上。但是游走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游走各地,哪里看到不平就抱打不平,也不是所谓的四海为家,哪里都去。他们的游走,不是空间意义上的游走,而是社会阶层之间的流通。侠客在社会的走动,除了帮助他人,最重要的是广交朋友、与人为善、结识知己和对希望遇到自己的伯乐贵人。

[var1]

而那些游走在社会上,把行侠仗义当作是自己谋生的手段,做事看自己喜好来做的侠客,称之为"游侠"。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说:"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他们的行为可能有些不正义,但是他们诚信的精神,却是非常有价值的。

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客

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客,在整个侠客历史上来说,应该是最为繁华、璀璨的一页。在武术上,他们的武术可能不是最高的,但是他们的人数并不少,他们对于侠客的崇拜与热情,他们对于侠客的内涵和精神的理解,是深刻而丰富的。剑是侠客必备的武器。

庄子在《说剑》中,将剑分三等: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和庶人之剑,庄子既然借剑来说政治,那就说明剑在当时的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庄子在原文中说:"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管子·七法》中就有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尚武之风的记载,尚武之风,也正是侠客成长的沃土。

1、春秋战国时期侠客的追求

在我们的理想中,侠客就是正义的化身,嫉恶如仇、舍己为人、助人为乐、奋不顾身……似乎所有的褒义词都可以用在他们的身上,而且毫无违和感,但是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司马迁对于侠是秉持褒扬的态度,对他们很是赞赏,认为他们是英雄,而且还对他们的遭遇表示同情,然而在班固的笔下,侠是"罪己不容于诛"。

[var1]

对于侠的理解,各人都有各自的看法,从史料上的记载来看,侠有其两面性。第一、侠是正面人物;第二、侠是反面人物。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记述,还是有一些历史的原因。

从春秋战国时期侠客的追求来看,那时候社会动荡,战乱连年,百姓生活艰难,一部分的人,就会主动成为侠客。之所以成为侠客,是因为当时尚武之风盛行,统治者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其门下就会养有门客为自己办事,而门客中除了谋略之士,自然也有勇武之士,因此,侠客在其中就占了一部分。

此外,最初成为侠客的人士,也并没有多少学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客的追求就显而易见了,一部分是为了正义,但更多的是为了生存或是为了向往更加美好舒适的生活。显然,这与我们想象中的侠客有很大的差距。

2、春秋战国时期侠客的精神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客的追求与我们所想的相去甚远,但是他们的一部分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是值得我们研习借鉴的。所以司马迁才在《史记》中写到:"虽不轨于正义,但其言必信,其行必果。""言必行,行必果"是现在的诚信的体现,而它的精神来源,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侠客们的价值观念。

[var1]

《史记·游侠列传》中还有言:"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戹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其意思是说,答应了的一定会去做,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去帮助他人,经历过生死的考验却不沾沾自喜,不好意思炫耀自己的功德。这种舍生取义的品质,不正是从古自今人们所追求的吗?

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客与武术

关于侠客与武术的关系,郑春元在《侠客史》里已经有了十分精彩的叙述:"武不侠不立,侠无武不成",侠客与武术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侠客乐于助人,是因为他们有着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但是在以前动荡不安的时代,仅有这样的一种想法还是太苍白了,要在乐于助人的基础上有着一定的武术,这样即可以帮助他人,同样还可以保护自己,所以侠客有侠也有武。

1、侠客有武,武出侠客

侠客,既有侠义之心,同样也有武术之身。侠客有武术,但是有武术却不等于就是侠客;同样,只有侠义之心而没有武术之身的人,也不能称之为侠客。一个简单的例子,在金庸先生的书中,如果郭靖没有武功,而仅仅只是有侠义之心,那他能被成为大侠吗?显然是不能的。

[var1]

侠客有武,侠客与武术本为一体。有侠义之心而没有武术,可以称之为"崇高",有着高尚的品格;有武术而没有侠义之心,可以说是鲁莽、残忍等等,但是不能称之为侠客。所谓侠客,不一定是十全十美的人物,但一定是有一种高尚的品格和一种武术傍身的人。

2、仗剑远游的侠客

在侠客文化中有一种侠客是仗剑远游的侠客。王军伟在《春秋战国时期侠客与武术关系之考究》这篇论文中,对于侠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家。墨家思想与侠的精神观念有一致之处。墨家四处游走,帮助弱国,与侠助弱抑强的精神异曲同工。

侠客的仗剑远游,在行为上帮助了他人,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在某个程度上来说,侠客的仗剑远游,同时也促进了侠客文化的传播,侠客被世人所熟知并崇拜,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侠客的道路,就这样,侠客的侠义和武术被广泛传播开来。

[var1]

3、侠客推动了武术的发展

侠客与武术不分家,侠客必定习武。此外,赵晔在《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有"越女论剑"之言:"其道甚微而易……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越女对于剑的论述,可谓是精彩,从这精彩的论剑中可以看出当时剑术的精湛。而且习武之人,大多都有一争高下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之下,侠客之间相互比试切磋,有助于技能的提高,同时也推动了武术的发展。

4、侠客文化对今天的意义

侠客文化在今天还能有什么意义?对于文化,我们向来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侠客文化对今天来说,就是传播侠义精神,比如说诚信、乐于助人、正义等等。除了传播这些精神价值以外,在现在的时代,侠客文化还可以促进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推动传统武术的复兴与发展。侠客文化能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这些,其中所蕴含的优秀文化基因,需要我们不断去发掘传承。

[var1]

四、 结论

英雄造不了时势,唯有时势造英雄。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名存实亡,各诸侯国趁机发动战争,争夺土地人口。在春秋战国动荡不安、社会转型、战争不断的时代背景下,侠客应运而生。他们运用知识,同时练习武术,待有所成,便游走天下,锄强扶弱,帮助他人;他们胸怀大义,四海为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研习武术的人数越来越多,而侠客文化的广泛传播,则让人们对于侠客愈发崇拜与向往,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侠客的行列,侠客文化的内容不断扩大,武术的也在侠客文化的推动下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春元《侠客史》

2、庄子《说剑》

3、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

更多文章

  • 泰国简史:泰国的“唐玄宗”,诗王拉玛二世的辉煌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关键词:曼谷王朝建立、拉玛三世文化政策前因:曼谷王朝建立1782年,拉玛一世建立曼谷王朝后,大力复兴与繁荣曼谷王朝(却克里王朝)初期文学,为曼谷王朝初期文学的繁荣奠定基础。▲拉玛一世(1737年3月20日-1809年9月7日)后果:拉玛三世文化政策1824拉玛三世即位,受拉玛二世文化政策的影响,他继

  • 李世民真的是一代明君吗?李建成墓碑上刻的55个字,告诉你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古代,对于死去的人是极为尊重的,下墓的过程当中,也是具备仪式感,同下墓的还有记载着墓主人生前的事迹的墓志铭,通常在我国出土的墓葬研究当中,第一时间就是寻找墓志铭,一来可以更快了解墓主人的身份和事迹,二是可以了解到时代的背景和历史。而我国出土的唐朝开国太子李建成的墓志铭却是十分奇怪,墓内的墓志铭

  • 武则天年过76,仍与两位男宠花天酒地,8年后才知其中大有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浅谈武则天晚年最荒唐的一件事,武则天一生的六个事件,武则天一生都干了什么

    自西周制礼,后宫人数都规定在12人,在当时的人心中,十二是最大的,《礼记》中讲:天之大数,不过十二。现在的十二月份也是那个时候传承下来的。不过“三家分晋”后,礼乐崩坏,后宫佳人规定多少也没有那么多讲究了,常说“三千佳丽”,连皇帝都享有三千人,那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呢?武则天是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

  • 西晋灭亡时,场景有多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八个王,死了五个。仅存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三人还在厮杀。当时,司马颖势力最强,遥控朝廷。这引来了司马越的不服。于是司马越便调集大军去打司马颖。两军一交手,司马越惨败。随后,司马越逃亡。他的弟弟并州刺史司马腾联合安北将军王浚,引鲜卑骑兵入关,为兄长报仇。听说此事后,司马颖的麾下,一

  • 宋朝疆土最小,丢了燕云十六州等疆土,为何还被称为大一统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大一统,宋朝不是大一统王朝,大一统王朝出现的原因

    北宋立国之后,宋太祖设立过专门的“基金”,以便将来从辽国手中赎回“幽云十六州”,而宋太宗则更直接,灭掉北汉后直接向辽发动进攻,企图武力夺取幽云十六州,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至此北宋失去了北方屏障,幽云十六州也成了宋朝的“死穴”。单看领土,北宋不只差“幽云十六州”一地,西北西夏还有西域,南方大理国这些都

  • 真是到此一游:武则天的无字碑上如今为什么刻满了文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但如果我们来到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的唐乾陵之前就会发现,武则天的无字碑上刻满了文字,这就是所谓的“无字碑头镌字满”。那么武则天的无字碑上如今为什么刻满了文字呢?武则天虽然生前就已经退位而取消了帝号,但依然保留了唐朝皇后的身份。在武则天之后的唐朝历史上,由于对皇家陵寝的严格管理,武则天的乾陵无字碑一直保持

  • 北宋的方腊起义,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宋朝的农民起义却很特别,虽然也是此起彼伏,但不仅失败了,而且影响力却很少。比如我们今天说的方腊起义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北宋的方腊起义,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呢?看过水浒传的都知道,方腊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四大寇”之一,最终败于梁山好汉,为鲁智深所擒获。但也让他们损失惨重,几乎损失了一半多。现实中

  • 斩杀李密,射死王伯当的大唐开国功臣,为何却被李渊处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李密这一走,李渊就意识到有问题了,于是连忙要他回去。李密岂肯再回“牢笼”,便跟王伯当商议,准备偷袭了桃林县,搞来物资然后再图发展。但对外却宣称,我们回洛阳。李密的本以为自己玩的声东击西,无懈可击。可惜却还是棋差一招。因为李渊已经命各州府捉拿他了。于是宜阳守将盛彦师便敏锐觉察出,李密动向可疑,主动请缨

  • 宋朝最好的一位皇帝,身世却很凄凉,而且传位给了侄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最伟大的三个皇帝,宋朝最倒霉的皇帝是谁,岳飞死后宋朝多久灭亡

    据说宋仁宗赵祯的父皇宋真宗曾有两个宠妃,分别是李妃和刘妃。更妙的是两位宠妃还同时怀有身孕,而宋真宗在此之前虽有五个儿子却都已经夭折了,听闻两位宠妃有孕,宋真宗喜不自胜,很显然,两位妃子谁先诞下皇子,根据立嫡立长,他就就很可能成为太子,而其母也会因此母凭子贵成为位正中宫的皇后。经过十月怀胎的辛苦后,李

  • 朱元璋问:大明能传多少代?刘伯温:万子万孙,后来果真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民间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图/翻摄自百科词条)“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论成就,刘伯温不输诸葛亮;论军事,他不逊于萧何;论治国,他与张良平分秋色。朱元璋某天吃着烧饼,一看到刘伯温走来,说出了自己心中一直疑惑的一件事,“我这份家业,能延 续多久啊?还请先生能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