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泰国简史:泰国的“唐玄宗”,诗王拉玛二世的辉煌时代

泰国简史:泰国的“唐玄宗”,诗王拉玛二世的辉煌时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741 更新时间:2024/2/29 19:03:02

关键词:曼谷王朝建立、拉玛三世文化政策

前因:曼谷王朝建立

1782年,拉玛一世建立曼谷王朝后,大力复兴与繁荣曼谷王朝(却克里王朝)初期文学,为曼谷王朝初期文学的繁荣奠定基础。

▲拉玛一世(1737年3月20日-1809年9月7日)

后果:拉玛三世文化政策

1824拉玛三世即位,受拉玛二世文化政策的影响,他继承创新,使泰国文学达到鼎盛时期。

▲拉玛三世图像

过程始末

一、拉玛二世与唐玄宗相似

1809年,拉玛二世即位,延续拉玛一世繁荣文学的文化政策,在全国上下营造了自由开放的创作氛围,使得泰国文学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你可以把他当做暹罗的“唐玄宗”。

和唐玄宗一样,拉玛二世不仅才华横溢,本人也是个美男子,是一个风流而才气逼人的国王。

唐玄宗爱上了比他小34岁的杨贵妃,而拉玛二世则爱上了比他小38岁的露占王妃。据说拉玛二世写的《月君飘然曲》,便是白天在后宫剧团对露占王妃一见钟情,夜晚又梦见露占王妃长歌,梦醒后所作。

不一样的是,拉玛二世自幼在寺庙长大,而在寺庙中接受的文化教育也奠定了他一生的文学基础,他更喜欢宗教性的作品,那时文学中的古典作品,多是关于宗教的,这也是泰国文学的特色。

唐玄宗有梨园,拉玛二世也喜欢戏剧。

▲帕佛陀洛罗那帕莱(1767年2月24日-1824年7月21日)

二、创作出许许多多的传世佳作

拉玛二世常常亲自写戏剧剧本,写好剧本之后就把剧本交给皮塔莫德里亲王,然后再由亲王构思舞姿并对着一面大大的舞台镜一遍遍试跳,再转回去和拉玛二世商量如何让剧本、舞姿、音乐更加契合,由此创作出许许多多的传世佳作。

被誉为“泰国古典诗剧之冠”的《伊瑙》剧本,就是由拉玛二世修改过的。拉玛二世在位期间戏剧也进入繁荣时期,除了细腻、优美的宫廷戏剧,拉玛二世还创作了生动活泼,不拘一格的宫外剧本,如《桑通》,受到民间的广泛称赞。

有了暹罗唐玄宗杨玉环,难不还有暹罗李白吗?还真的有。顺通铺是当时众多文学繁星中最亮的那一颗。

▲《桑通》形象化

三、宫廷文气浓郁不衰

他在泰国历史上的地位,就是一代诗神,在韵律、体裁、故事主题上都有巨大贡献,现在一直有根据他诗歌改编的泰国电视剧。

他因与宫女簪恋爱被治罪,但是拉玛一世就很重视文化,对文人多有保护保护。拉玛二世还是一个王子的时候,也非常欣赏这个眨眼成诗的天才诗人。后来顺通铺与簪结婚,却被她抛弃,情路坎坷,但是由于拉玛二世继位后,非常重视文人,宫廷内聚集了许许多多才华横溢的诗人,如披耶董里普密班、乃纳林吞提贝等,顺通铺备受宠爱。

不过,拉玛二世有时也会嫉妒顺通铺的才华。有一天,顺通铺在拉玛二世面前念诵了他写的《昆昌和昆平》中的几个片段,这首歌剧韵脚优美,也有民间的淳朴硬朗之风,使得拉玛二世赞不绝口。可周围诗人对顺通铺更加狂热的赞美使得拉玛二世心理又有点小落差。

他暗暗想,我也是才华横溢的诗人,我也能写出这样瑰丽的诗剧,回去之后便暗暗努力,与《昆平和昆昌》类似风格的诗剧《金色的海螺》便是在不久之后写出的。

与中国诗仙李白相似,顺通铺也曾因醉酒失态而惹得拉玛二世大怒,然而惜才的拉玛二世不久便原谅了顺通铺,正是拉玛二世对于人才的爱惜才使得他的宫廷文气浓郁不衰。

不过,这也跟前一任拉玛一世有关系。

▲泰国诗人顺通铺

四、文学艺术处于鼎盛时期

拉玛一世是曼谷王朝的建立者,发动了一系列措施以恢复生产、稳定社会,也非常重视文化。他亲自投入到文学创作中,用长歌形式写下《抗缅疆场的长歌》以记录自己9次参加抗缅战争的戎马岁月,还重新整理收集加工佚失的文学著作《拉玛坚》,参与了泰戏剧本的创作,实现了曼谷王朝初期文学的复兴。

在父亲奠定的良好基础上,拉玛二世执政的15年被称为是泰国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不过1824年拉玛三世登基后,宫廷气氛就急转直下。

曼谷王朝的王宫变成宗教文学堡垒,从前的文学组织也不得不解散,不愿只创作宫廷文学的顺通铺不再受到宫廷的追捧。

不过拉玛三世虽然改变了二世时期的部分政策,但二世的文学黄金时代依旧在三世时期得到延续,文学艺术依然处于鼎盛时期。

▲《拉玛坚》舞台表演

结论:

泰国文学史习惯将19世纪称为“王国蒙”时期与“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文学艺术的辉煌由拉玛一世开启,由拉玛二世继承,拉玛二世时期泰国文学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为拉玛三世文学发展达到顶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泰国通史》《大南实录》《世界上下五千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真的是一代明君吗?李建成墓碑上刻的55个字,告诉你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古代,对于死去的人是极为尊重的,下墓的过程当中,也是具备仪式感,同下墓的还有记载着墓主人生前的事迹的墓志铭,通常在我国出土的墓葬研究当中,第一时间就是寻找墓志铭,一来可以更快了解墓主人的身份和事迹,二是可以了解到时代的背景和历史。而我国出土的唐朝开国太子李建成的墓志铭却是十分奇怪,墓内的墓志铭

  • 武则天年过76,仍与两位男宠花天酒地,8年后才知其中大有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浅谈武则天晚年最荒唐的一件事,武则天一生的六个事件,武则天一生都干了什么

    自西周制礼,后宫人数都规定在12人,在当时的人心中,十二是最大的,《礼记》中讲:天之大数,不过十二。现在的十二月份也是那个时候传承下来的。不过“三家分晋”后,礼乐崩坏,后宫佳人规定多少也没有那么多讲究了,常说“三千佳丽”,连皇帝都享有三千人,那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呢?武则天是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

  • 西晋灭亡时,场景有多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八个王,死了五个。仅存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三人还在厮杀。当时,司马颖势力最强,遥控朝廷。这引来了司马越的不服。于是司马越便调集大军去打司马颖。两军一交手,司马越惨败。随后,司马越逃亡。他的弟弟并州刺史司马腾联合安北将军王浚,引鲜卑骑兵入关,为兄长报仇。听说此事后,司马颖的麾下,一

  • 宋朝疆土最小,丢了燕云十六州等疆土,为何还被称为大一统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大一统,宋朝不是大一统王朝,大一统王朝出现的原因

    北宋立国之后,宋太祖设立过专门的“基金”,以便将来从辽国手中赎回“幽云十六州”,而宋太宗则更直接,灭掉北汉后直接向辽发动进攻,企图武力夺取幽云十六州,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至此北宋失去了北方屏障,幽云十六州也成了宋朝的“死穴”。单看领土,北宋不只差“幽云十六州”一地,西北西夏还有西域,南方大理国这些都

  • 真是到此一游:武则天的无字碑上如今为什么刻满了文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但如果我们来到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的唐乾陵之前就会发现,武则天的无字碑上刻满了文字,这就是所谓的“无字碑头镌字满”。那么武则天的无字碑上如今为什么刻满了文字呢?武则天虽然生前就已经退位而取消了帝号,但依然保留了唐朝皇后的身份。在武则天之后的唐朝历史上,由于对皇家陵寝的严格管理,武则天的乾陵无字碑一直保持

  • 北宋的方腊起义,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宋朝的农民起义却很特别,虽然也是此起彼伏,但不仅失败了,而且影响力却很少。比如我们今天说的方腊起义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北宋的方腊起义,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呢?看过水浒传的都知道,方腊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四大寇”之一,最终败于梁山好汉,为鲁智深所擒获。但也让他们损失惨重,几乎损失了一半多。现实中

  • 斩杀李密,射死王伯当的大唐开国功臣,为何却被李渊处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李密这一走,李渊就意识到有问题了,于是连忙要他回去。李密岂肯再回“牢笼”,便跟王伯当商议,准备偷袭了桃林县,搞来物资然后再图发展。但对外却宣称,我们回洛阳。李密的本以为自己玩的声东击西,无懈可击。可惜却还是棋差一招。因为李渊已经命各州府捉拿他了。于是宜阳守将盛彦师便敏锐觉察出,李密动向可疑,主动请缨

  • 宋朝最好的一位皇帝,身世却很凄凉,而且传位给了侄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最伟大的三个皇帝,宋朝最倒霉的皇帝是谁,岳飞死后宋朝多久灭亡

    据说宋仁宗赵祯的父皇宋真宗曾有两个宠妃,分别是李妃和刘妃。更妙的是两位宠妃还同时怀有身孕,而宋真宗在此之前虽有五个儿子却都已经夭折了,听闻两位宠妃有孕,宋真宗喜不自胜,很显然,两位妃子谁先诞下皇子,根据立嫡立长,他就就很可能成为太子,而其母也会因此母凭子贵成为位正中宫的皇后。经过十月怀胎的辛苦后,李

  • 朱元璋问:大明能传多少代?刘伯温:万子万孙,后来果真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民间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图/翻摄自百科词条)“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论成就,刘伯温不输诸葛亮;论军事,他不逊于萧何;论治国,他与张良平分秋色。朱元璋某天吃着烧饼,一看到刘伯温走来,说出了自己心中一直疑惑的一件事,“我这份家业,能延 续多久啊?还请先生能够为

  • 李白最肉麻的一首诗,赤裸裸地追捧杨贵妃,开篇两句被人广为传颂,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白写给杨贵妃的诗,杨贵妃秘史李白灞桥写诗,李白描写杨贵妃的诗是哪一首

    一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观赏牡丹,兴致一来,召唤李白进宫写乐章,李白作下以下诗篇,命为《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大概意思就是:见到云彩就想到她华丽鲜艳的衣裳,见到花就想到她精致的容貌,春风吹过栏杆,露珠显得花色更加浓艳。如此倾国倾城容貌,不是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