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晋灭亡时,场景有多惨烈?

西晋灭亡时,场景有多惨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48 更新时间:2024/3/13 20:50:12

八个王,死了五个。仅存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三人还在厮杀。

当时,司马颖势力最强,遥控朝廷。这引来了司马越的不服。于是司马越便调集大军去打司马颖。

两军一交手,司马越惨败。

随后,司马越逃亡。他的弟弟并州刺史司马腾联合安北将军王浚,引鲜卑骑兵入关,为兄长报仇。

听说此事后,司马颖的麾下,一个叫刘渊的匈奴贵族建议,自己回匈奴老家搬救兵,司马颍守城不出。待敌军于城下粮草吃尽,士气衰减后,来个南北夹击,一举击溃之。

司马颖觉得有理,便放走了刘渊。

但刘渊走后,司马颍没有听其建议,守城不出,而是举大军主动出击。结果,被鲜卑人打了个惨败,弃城逃亡,一蹶不振。

刘渊回到匈奴部落,先找到当时匈奴族辈分最高的左贤王召集众人,说明来意。

然而匈奴一众贵族早有想法,无意南下掺和八王之乱。他们还反劝刘渊,说中原皇帝对匈奴人一向不信任,帮了他们,事后晋朝也不会给匈奴人什么回报。

况且现如今,晋朝内乱,骨肉相残,这正是上天给匈奴一个恢复祖业的好时候。我们应该趁机起兵才对。

刘渊觉得众人言之有理。最后,他没有劝服旁人,反倒被旁人劝服,做了匈奴五部的新任大单于,宣布与晋朝决裂。

不久后,刘渊力排众议。他以匈奴祖先与汉朝约为兄弟,匈奴人也算半个汉人为由,建立了一个以“汉”为国号,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先帝的政权。

这便是历史上的“匈奴汉国”。

值得一提的是,匈奴人建立政权之前,四川的氐人就已经造反成功了,也建立了政权。

这个政权,早期的国号叫“成”,后来也改为了“汉”。(从这就可以看出,汉朝这个金字招牌在当时仍然具有相当影响力)

公元306年,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先后被杀。

他们的死,宣告了八王之乱的结束。东海王司马越,成为八王之乱的最终胜利者。

然而,司马越虽然是八王之乱的胜利者。但他却并不是时代的胜利者。

因为正当他与同族至亲把中原打成稀巴烂的时候时。匈奴已经完成了南侵准备工作,蠢蠢欲动,随时都可以出兵侵犯晋都洛阳。

其实,匈奴人的动向,晋朝并非不知情。

早先刘渊称汉王时,司马越就派弟弟司马腾出兵五万,意图将其消灭。但司马腾的步兵根本就打不过刘渊的匈奴骑兵。

后来司马腾卷土重来,又以七万人征讨,结果四战四败,还是打不过。

司马越见实在打不过,再加上他与司马颍和司马颙的战争进入胶着阶段。所以,他后来干脆就是一副鸵鸟心态——只要不去想,消灭匈奴这件棘手的事件就可以当它不存在。

然而。出来混,总是要还。

该来的祸,总归是要来的。

307年初,晋惠帝暴毙。司马越随即立惠帝的弟弟司马炽为皇帝,是为晋怀帝。

惠帝之死,不知道凶手是谁。但司马越的嫌疑最大,大家普遍怀疑是他干的。于是,在朝内瞬间就爆发了一场倒司马越的运动。

司马越见自己不得人心,便大封心腹,企图依靠自己遍布在朝内外的自己人,压制对自己不满的朝臣。

然而,他的心腹实在都太废柴了。比如前面多次提到的司马腾,官居车骑将军,镇守邺城,麾下精兵好几万,是西晋在河北的最高军政长官。

结果,区区一千多造反的羯族人,楞是把他干掉了,攻破了固若金汤的邺城。

羯人进入邺城后,烧杀劫掠,一把火烧掉了西晋皇帝的行宫和曹操建的铜雀台。

这把大火后来四处蔓延,连烧十几天,将整个邺城,烧成一片废墟。导致近万名老百姓被活活烧死。

司马越听说弟弟被杀了,邺城被烧了,非常生气,便派兵追杀羯人。

这股羯人无处可去,只好在一个叫石勒(著名的奴隶皇帝)的带领下,投奔了刘渊。

石勒投奔刘渊后,英雄相惜,刘渊当即封他为辅汉将军,平晋王(第一次见面,就直接封王了)。不给他添一兵一卒,让他自己凭本事招兵买马。

后来,石勒单人单骑,征服了一支两千人的乌桓部落。堪称神人。

又后来,石勒队伍的规模越滚越大,短短几年就发展到了几万人。

前面说了。一个匈奴人就让司马越头疼。

现在羯族人也造反了,又冒出了个石勒。

司马越那种内斗内行,外战外行的人,他哪里能应付的了?

所以从309年开始。西晋在北方的形势便开始急转直下。

刘渊见形势大好,干脆称了皇帝,宣布与晋怀帝平起平坐。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刘渊居然称帝,这还得了。于是,群臣纷纷骂司马越无能。

而司马越不敢征讨刘渊,只得在朝内大肆捕杀不服自己的人,以此巩固权力。

刘渊见此情此景,脑中突然冒出了大胆的一个念头——司马越是不是虚张声势?其实晋朝已经只是空壳了?

想到便落实。不久后,刘渊派从西晋叛变过去的一个将领为先锋,对晋都洛阳做试探性的进攻。

结果,不出刘渊意外,西晋果然只是个空壳子。

匈奴兵在黄河北岸如入无人之境,大摇大摆几个月。晋军却完全不见踪影,仿佛本就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似的。

最后,匈奴兵在黄河沿岸捉了三万百姓,并把这三万百姓全部残忍地赶入黄河淹死后,趾高气扬的回到了大本营。

欺人太甚!

这一次,洛阳朝内的大臣是真的坐不住了,决定联手搞掉司马越。

司马越知道,自己再也压不住盖子了。便只好派两万人出征,与匈奴军接触。

结果,两万人出征,死了一万九。匈奴兵直接反杀到洛阳城下。把洛阳城团团包围了。

幸亏,当时洛阳城内有一千多凉州兵(护送官员到京城)。这些凉州兵,异常彪悍,趁夜偷袭匈奴军大营,砍死了匈奴军的前军主将,打乱了匈奴军的攻城计划。才保住了洛阳城。

如若不然,洛阳城的失陷,可能比历史上的时间还要早上好几年。

刘渊听说围攻洛阳不顺,便急忙命令其它将领退兵。但他的儿子刘聪不退兵,指挥手下又围攻了洛阳好长一段时间。但无果,最后是损兵折将而去。

事后,刘渊听到消息,心中忧虑,不久就生了重病,死了。

死之前,他让太子刘和即位。

但前面提到的刘聪不服。他在刘渊死后,发兵篡位,杀了大哥刘和。自己做了皇帝。

继位后,刘聪调集四万人,并命令石勒出两万人助战,再攻洛阳。

司马越听说后,吓得不敢出城。

匈奴人和羯人见晋军不出战,索性就纵兵抢劫,在晋朝腹地进行大胆穿插分割。先越过洛阳,直捣荆州的襄阳,一路烧杀。然后再顺汉江往东,又杀回南阳。

之后,再从南阳又一口气,杀到许昌,围追堵截所有通往洛阳的援军一级军需物资。

最终,洛阳周围十室九空。洛阳城成了西晋在北方的一座孤岛。

听说匈奴兵在洛阳周边运动,司马越起先没在意。等到司马越发现刘聪的意图时,为时已晚了。

他为了解除危局,派出多路信使向四周州郡发求救信,希望各地的军队过来帮忙,但这些信使,全部都被匈奴的巡逻队逮了起来。

此时的洛阳城,仍然没有被直接包围。

但只不过,洛阳附近几百里,都被匈奴人变成了“真空状态”。

司马越左等右等,怎么都等不来援军。眼瞅着城中就要断粮。没办法,他只好以出城与匈奴人决战为由,亲率十万军队跑路。

按照他的计划,自己最终落脚江南。自己手上有十万大军,还怕镇不住江南士族?

然而,司马越也是天生的灾星。他带队走到一半,居然病死了。

十万晋军没了主心骨,瞬间原地爆炸。

石勒见机,指挥两万骑兵立即冲杀上去,把这十多万晋军团团包围。

晋军先是被一阵乱箭狂射,接着又被羯人骑兵纵马反复冲杀。

最后,十万人,无一漏网,全军覆没。

那些司马越任命的高官被俘虏后,全部被石勒下令砸死。

惨败的消息传回洛阳后,城内的两万多晋军也是原地爆炸,纷纷逃亡。

城内的皇族、大士族听说军队跑了,也纷纷收拾金银财宝,随军逃亡。

出城后,这十几万人(也包括百姓)因为目标太大,立即被匈奴人发现。

匈奴骑兵围上去,复制了石勒军团灭司马越大军的战术。先围困,再用寒光闪闪的大刀砍向了这支由王公贵族组成的运输队。

最终,这些人中的大部分被匈奴人团灭。只有极少数人跑得快,辗转逃到了江南。

先有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现在又有十几万人被团灭。此时的洛阳城,已经没几个人了。

刘聪见机,便指挥匈奴军三路合围,轻松的将洛阳攻破。

匈奴兵进城前,晋怀帝原本想逃亡。但他身边没有卫兵,出宫后,遇到一伙饥民。他吓的半死,只好又逃回皇宫,紧闭大门,静静地等待着死亡的来临。

不久后,匈奴兵入城。晋怀帝不出意外的做了俘虏。他本人,连带着皇宫内的金银财宝和宫女,以及晋惠帝的皇后羊氏,一并被打包送到了刘聪的面前。

至于城内的老百姓和少部分晋朝贵族,匈奴人一把大火,全部都被烧死了。

可怜几朝古都洛阳,就这么烧成了废墟。

晋怀帝见到刘聪后,又苟活了一段时间。最后被刘聪赐毒酒一杯,毒死了。

晋惠帝的皇后羊氏因为被刘聪麾下大将刘曜看中,纳为夫人。躲过了一劫。

后来刘曜建国称帝,羊皇后再次被立为皇后。

值得一提的是,羊皇后被俘虏前,为晋惠帝生过一个女儿。封号是清河公主。洛阳城被匈奴军攻陷后,她被人劫持,转卖给吴兴县的钱温作奴婢,受尽虐待。所幸,后来被人解救,与晋元帝相认,恢复公主身份。才落了个善终。

再说回晋朝这边。

洛阳失陷后,晋朝的势力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在长安称帝的正统皇帝司马邺,后人称之为晋愍帝。

另一派是早早就逃到江南,由南渡士族和江南本土士族共同拥戴的琅琊王司马睿。

当时,晋愍帝虽然是正统,但他所在的关中平原残破,发展空间狭小。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长安城早先就被鲜卑人攻破过一次,十室九空,一片狼藉)

刘聪鉴于现状,便自率主力攻打关中。委任石勒在东线打击司马睿。

石勒出兵攻打淮南,几次都被打退。他见战况毫无进展,索性就不打了,撤军河北,抢地盘去了。司马睿见石勒走了,也不追,就窝在江南坐视刘聪与晋愍帝的战争。

可是,晋愍帝那边孤立无援,哪打得过刘聪的虎狼之师?

经过两年拉锯战后,愍帝被刘聪打成了光杆司令。他之所以还活着,全靠凉州刺史张轨的输血。(据说张轨是张仪的后裔)

但后来张轨病死了。他的儿子张寔发现愍帝朝的大臣,都到这份上居然还在内斗(先是拥护愍帝的大臣杀了梁州刺史,之后梁州刺史的儿子又杀了一众大臣,两边打得一地鸡毛)。他感叹实在扶不起,干脆就不管了。

凉州方面不管了后,关中直接陷落。

晋愍帝无力再抵抗,只好大哭一场,把自己捆起来,坐着羊车投降。带队的匈奴军主将刘曜把一帮祸国殃民的西晋大臣全部杀死。

至此,西晋正式灭亡,历时五十二年。

晋愍帝被带到刘聪面前后,先是被刘聪封为车骑将军。但这只是个虚衔,愍帝的真正工作是在刘聪“方便”的时候,在一旁拿着扇子为刘聪扇臭气。

后来某一天,刘聪见留着愍帝是个祸害,便将愍帝处死了。愍帝死的时候只有十八岁。

晋愍帝死后,窝在南方的司马睿高兴地跳了起来,连忙换上丧服,传令四方,扬言要北伐中原。可其实,他的目的是登基。

他的部将心知肚明,纷纷上书,恳请司马睿登基。司马睿装模作样,再三谦让,最后接受了部将的要求,先即晋王位,后称帝。东晋王朝由此开始。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匈奴军攻破关中时,北方仍然还有两股拥护西晋的势力。

一是西晋幽州大都督王浚,二是西晋并州刺史刘琨。这两个人,与刘聪、刘曜、石勒在北方打了好几年。

尤其是刘琨,很了不起(汉朝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他小时候的时候就与和同班同学祖逖立下了报效国家志向,每天鸡叫的时候就起床练武学习。(成语闻鸡起舞的由来)

刘渊起兵时,他毛遂自荐,只带五百人就深入到匈奴人的腹地,打出一片地盘。并在没有任何后援的情况下,与匈奴人、羯人、鲜卑人纠缠了十几年。后又多次砸锅卖铁,尽己之能力,救援洛阳和长安。(他的同学祖逖当时也在南方组织民军北伐,一时之间,南北呼应)

如果不是王浚这厮无能,对管辖区内的老百姓加倍征收苛捐杂税,搞得民不聊生,最终被石勒趁虚而入干掉。石勒又以幽州为根据地,配合刘聪将刘琨三面合围。刘琨必然不会战败。

317年,刘琨无法再坚持,只好率领残兵败将投奔幽州的段匹磾。(鲜卑段氏部落的大酋长)

在幽州期间,刘琨仍然力图收复晋土。但他的志向引起了段匹磾部下的不满。他们认为刘琨威望过高,不杀他,难免某一天会夺了段匹磾的位置。于是,他们就勾结石勒,把刘琨囚禁了起来。

刘琨被捕后,满腔悲愤,写下一首《寄赠别驾卢谌》。

这首五言古诗的最后两句“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其实就是当时所有北方中原人的缩影。

我堂堂天朝上国,竟会落到任人宰割,不能反抗的软弱地步。不甘心,不甘心啊!

318年,刘琨被处死。

他死后,由晋朝控制的北方反抗势力,至此全部被五胡荡平。

其实,西晋灭亡的原因,并不是什么“胡骑纠合四散,来去无踪,举州郡而不能御也”。

而是整个晋朝统治者,为了一小撮利益,自相残杀,自毁前程,给人胡骑机会。

西晋这个王朝,司马氏这个家族,生于不义,死的活该!彻头彻尾,无可就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朝疆土最小,丢了燕云十六州等疆土,为何还被称为大一统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大一统,宋朝不是大一统王朝,大一统王朝出现的原因

    北宋立国之后,宋太祖设立过专门的“基金”,以便将来从辽国手中赎回“幽云十六州”,而宋太宗则更直接,灭掉北汉后直接向辽发动进攻,企图武力夺取幽云十六州,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至此北宋失去了北方屏障,幽云十六州也成了宋朝的“死穴”。单看领土,北宋不只差“幽云十六州”一地,西北西夏还有西域,南方大理国这些都

  • 真是到此一游:武则天的无字碑上如今为什么刻满了文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但如果我们来到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的唐乾陵之前就会发现,武则天的无字碑上刻满了文字,这就是所谓的“无字碑头镌字满”。那么武则天的无字碑上如今为什么刻满了文字呢?武则天虽然生前就已经退位而取消了帝号,但依然保留了唐朝皇后的身份。在武则天之后的唐朝历史上,由于对皇家陵寝的严格管理,武则天的乾陵无字碑一直保持

  • 北宋的方腊起义,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宋朝的农民起义却很特别,虽然也是此起彼伏,但不仅失败了,而且影响力却很少。比如我们今天说的方腊起义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北宋的方腊起义,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呢?看过水浒传的都知道,方腊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四大寇”之一,最终败于梁山好汉,为鲁智深所擒获。但也让他们损失惨重,几乎损失了一半多。现实中

  • 斩杀李密,射死王伯当的大唐开国功臣,为何却被李渊处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李密这一走,李渊就意识到有问题了,于是连忙要他回去。李密岂肯再回“牢笼”,便跟王伯当商议,准备偷袭了桃林县,搞来物资然后再图发展。但对外却宣称,我们回洛阳。李密的本以为自己玩的声东击西,无懈可击。可惜却还是棋差一招。因为李渊已经命各州府捉拿他了。于是宜阳守将盛彦师便敏锐觉察出,李密动向可疑,主动请缨

  • 宋朝最好的一位皇帝,身世却很凄凉,而且传位给了侄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最伟大的三个皇帝,宋朝最倒霉的皇帝是谁,岳飞死后宋朝多久灭亡

    据说宋仁宗赵祯的父皇宋真宗曾有两个宠妃,分别是李妃和刘妃。更妙的是两位宠妃还同时怀有身孕,而宋真宗在此之前虽有五个儿子却都已经夭折了,听闻两位宠妃有孕,宋真宗喜不自胜,很显然,两位妃子谁先诞下皇子,根据立嫡立长,他就就很可能成为太子,而其母也会因此母凭子贵成为位正中宫的皇后。经过十月怀胎的辛苦后,李

  • 朱元璋问:大明能传多少代?刘伯温:万子万孙,后来果真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民间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图/翻摄自百科词条)“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论成就,刘伯温不输诸葛亮;论军事,他不逊于萧何;论治国,他与张良平分秋色。朱元璋某天吃着烧饼,一看到刘伯温走来,说出了自己心中一直疑惑的一件事,“我这份家业,能延 续多久啊?还请先生能够为

  • 李白最肉麻的一首诗,赤裸裸地追捧杨贵妃,开篇两句被人广为传颂,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白写给杨贵妃的诗,杨贵妃秘史李白灞桥写诗,李白描写杨贵妃的诗是哪一首

    一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观赏牡丹,兴致一来,召唤李白进宫写乐章,李白作下以下诗篇,命为《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大概意思就是:见到云彩就想到她华丽鲜艳的衣裳,见到花就想到她精致的容貌,春风吹过栏杆,露珠显得花色更加浓艳。如此倾国倾城容貌,不是在山

  • 一本家谱的突然出现,道破了600年前明朝初年的一个巨大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兴兵夺权的朱棣最终登上皇位,史称永乐帝。在他的统治下,明王朝完成了从南京迁都北京的浩大工程,开创了一段辉煌的“永乐盛世”。而那场曾经改变历史的熊熊大火,在史家笔端则浓缩成“帝自焚”这样一行简单字符。建文帝真的自焚了么?为什么有人称在事变后还发现了他的踪迹?朱棣像600年后的一天,家住南京的一位姓让的

  • 深藏功与名 苏轼是有“宇宙型胸怀”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西湖申遗专家组组长陈文锦、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馆长潘沧桑讲述他们心中的苏东坡杭州苏东坡纪念馆一角。闲适得意之地 浙江杭州 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以知州的身份二仕杭州,再度回到西子湖畔。在任职杭州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里,苏轼为杭州留下了西湖,并修筑了苏堤,留下了南宋以来著名的“西湖十景”中的“苏

  •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自古最血腥的叛乱,又是怎样被平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安史之乱最终谁平定了叛乱,安史之乱完整版,安史之乱和五胡乱华

    目前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安史之乱扭转了唐朝繁荣富强的局面,将唐朝拉入低谷,它不仅是整个唐代的转折点,同时还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转折点。在安史之乱后,中原正统再也没能够抵挡住边疆少数民族民族的入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安史之乱的始末,看看唐朝是如何由盛转衰的吧。一、边疆不稳,安禄山起兵安禄山并不是唐朝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