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败家子”楚怀王:被秦国欺骗多次,把一强国搞得四分五裂

战国“败家子”楚怀王:被秦国欺骗多次,把一强国搞得四分五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520 更新时间:2024/1/26 8:37:21

学史可以明智,过去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充满了波谲云诡的权谋争斗,但总有那么几个另类显得格格不入,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春秋战国是一个纷乱的年代,几百年间尔我诈、礼崩乐坏,但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七雄之一的楚国国君确是一位如假包换的老实人,可惜生不逢时,落得一个客死他乡的悲惨结局。

楚怀王熊槐是楚威王的儿子,继承大统之时,楚国国力蒸蒸日上,与齐、秦并列战国三强,是当时诸侯中疆域最广、物产最丰、人口最多的国家,风头无二。

[var1]

即位之初的楚怀王颇有明君风范,对外重拳出击,攻城略地,主导七国合纵攻秦国;对内他大胆用新人,破格提拔了一大批改革派官员,各国名士蜂拥而来,一时之间楚国朝堂人才济济,大有逐鹿中原、问鼎天下的势头。

人生如行舟,时来天地皆同力。楚怀王继承的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他锐意进取,在军事、政治方面均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可以称得上是春风得意。

[var1]

如果进一步扩大优势,稳固基本盘,合纵攻秦,鹿死谁手未可知。

此时,以楚国为主导的合纵阵营打破了秦国东出的愿望,并控制了秦国东出的险要关隘,诸侯之间虽然各怀心思,但是齐楚同盟依旧稳固,秦国四面受敌,无力抗衡。

就在这时,秦相张仪面见楚王,希望楚国可以主动断绝与齐国的盟约,作为补偿,秦国愿意奉上楚国商於故地六百里,这对楚怀王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var1]

商於之地本是楚国故土,如今可以不费一兵一卒收复故土,完成先王遗愿,这是何等的功绩。想到这里,楚怀王自鸣得意,对张仪万分感激,不顾大臣劝阻,当下便决定与齐国断交,并赏赐给了张仪大量的金银珠宝。

当齐楚彻底决裂后,楚怀王才知道自己空欢喜一场,立刻发兵攻打秦国,此时齐国因为楚国的行为已与秦国结盟,在两国夹击之下,楚国落败,楚怀王心有不甘想要偷袭秦国,又被击败,几回合下来楚国不仅没有得到商於之地,还失去了不少城池。

[var1]

事后,秦国变本加厉,还想要楚国的黔中之地,楚怀王不顾大臣反对,同意交换黔中之地,不过要张仪来楚国“做客”,这时楚王本有机会惩治张仪,但在左右近臣和宫中宠妃的劝说下,竟然对囚禁张仪萌生悔意,又放张仪返回秦国。

如何在面对巨大诱惑时做出正确的判断,是命运对我们每个人的考验。不要对没有兑现的承诺有过高预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给予你的,注定要从你这里拿走。

[var1]

在利益抉择时,要多听听傍观者的意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遇事总要做最坏的打算,有时及时止损也很重要。

在楚怀王执政后期,虽然在对外战争上消灭了越国,但总体上还是败多胜少,国力损耗严重,此时的楚国已经不复当年辉煌。

这时前线又传来了秦国攻占楚国城池的消息,但是秦国表示愿与楚怀王在武关会盟,商讨攻占城池的相关事宜。

[var1]

按理来说,有了之前被张仪诓骗的经历,楚怀王应该已经熟悉了秦国的套路,已经攻占的城池是断断没有可能归还的,但是楚怀王又一次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不顾大臣劝诫,执意前往武关赴会。

不出意外,这又是一个圈套,怀王抵达武关后便被秦国扣留。这时秦王开出条件,只要楚怀王同意割地,便可以放他回国。不知道是出于大义还是看透了秦国的伎俩,在有性命之忧时的楚怀王却格外的淡定,宁愿沦为阶下之囚,也决不妥协,拒绝了秦王的威逼利诱。

[var1]

心存希望是好事,但心存侥幸却不利于长远发展。眼前的利益固然重要,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才是重点。楚怀王只是看到了秦国可能归还占领的城池,便贸然前往,无异于羊入虎口。

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不应该心存侥幸,而是要客观分析事态发展的可能。

就在楚怀王被囚禁的这段时间里,楚国拥立太子为王。秦王假惺惺的将消息透露给楚怀王,又“好言相劝”让怀王割地归国,不然楚王的位置可就要拱手相让了。

[var1]

但楚怀王还是没有松口,依旧是寸土不让。又过了些日子,楚怀王居然侥幸逃了出来,但通往楚国的道路上有重兵把守,他只好借道魏国,但又被秦国士兵抓了回来,见楚怀王还有归国之心,秦王再次“好言相劝”,只要楚怀王肯割地,秦国就护送他返回楚国,楚怀王又一次拒绝了。

一年后,楚怀王在悲愤抑郁中离开的人世。秦国将他的遗体运回了楚国。

[var1]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楚怀王在绝境中依然有着极强的求生欲,但是他没有因为自己的求生欲而在国家大义上做出让步,即使自己遭遇困境也不愿出卖国家的利益,维护了作为一名国君最后的尊严。

在尔虞我诈的乱世之中,哪怕心怀善意也可能万劫不复。楚怀王本人吃了不少亏、上了不少当,当他仍然选择温柔相待这个世界。

很难评判他作为一名君主的是非功过,他即位之初确实锐意进取,推动改革,心系百姓,甚是在寒冬腊月时能感同身受为平民百姓送去炭火,一时传为美谈。

[var1]

但是,他当初接手的楚国是可以与齐、秦抗衡的大国,到他沦为楚囚时,楚国也成为了板上鱼肉,任人宰割,这与他晚年宠幸奸佞不无关系。

楚怀王的一生是戏剧性的,楚国由盛转衰有他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当他被囚于秦国时,他又表现出了身为国君的责任担当。

[var1]

楚怀王的失误主要体现在他对事物的判断上,他轻信了张仪、秦王,轻信了靳尚、郑袖,明明身边有屈原、昭睢这样的能臣却不能用,这也许就是他本人的悲哀、楚国的悲哀吧。

更多文章

  • 武则天为何不杀狄仁杰?其实有两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也就是,当年9月(684年),扬州的徐敬业以匡扶唐中宗复位为接口发动了叛乱。部队迅速壮大,武则天急忙派人去压制。在短暂的失败后,那一年十一月,叛乱被镇压了。但是由于徐敬业叛乱,武则天感到自己的地位非常不稳定,心中知道有许多人对她不满。因此,她大开告密的大门,重新利用了酷吏,对李的后代和与自己心存异志

  • 时势造英雄:看春秋战国时期侠客文化与武术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战国时期武术名人,侠客是修炼武术的吗,战国时期的侠客

    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侠客的起源,所以研究侠客,一定绕不过这一时期的侠客文化。下面将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客与武术的关系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var1]一、侠客文化现代汉语词典里对侠客的解释为:旧时指有武艺、讲义气、肯舍己助人的人。从这里来看,侠客有两个必然要求:一是要有武艺,二是要有一种精神,两者都具

  • 泰国简史:泰国的“唐玄宗”,诗王拉玛二世的辉煌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关键词:曼谷王朝建立、拉玛三世文化政策前因:曼谷王朝建立1782年,拉玛一世建立曼谷王朝后,大力复兴与繁荣曼谷王朝(却克里王朝)初期文学,为曼谷王朝初期文学的繁荣奠定基础。▲拉玛一世(1737年3月20日-1809年9月7日)后果:拉玛三世文化政策1824拉玛三世即位,受拉玛二世文化政策的影响,他继

  • 李世民真的是一代明君吗?李建成墓碑上刻的55个字,告诉你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古代,对于死去的人是极为尊重的,下墓的过程当中,也是具备仪式感,同下墓的还有记载着墓主人生前的事迹的墓志铭,通常在我国出土的墓葬研究当中,第一时间就是寻找墓志铭,一来可以更快了解墓主人的身份和事迹,二是可以了解到时代的背景和历史。而我国出土的唐朝开国太子李建成的墓志铭却是十分奇怪,墓内的墓志铭

  • 武则天年过76,仍与两位男宠花天酒地,8年后才知其中大有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浅谈武则天晚年最荒唐的一件事,武则天一生的六个事件,武则天一生都干了什么

    自西周制礼,后宫人数都规定在12人,在当时的人心中,十二是最大的,《礼记》中讲:天之大数,不过十二。现在的十二月份也是那个时候传承下来的。不过“三家分晋”后,礼乐崩坏,后宫佳人规定多少也没有那么多讲究了,常说“三千佳丽”,连皇帝都享有三千人,那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呢?武则天是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

  • 西晋灭亡时,场景有多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八个王,死了五个。仅存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三人还在厮杀。当时,司马颖势力最强,遥控朝廷。这引来了司马越的不服。于是司马越便调集大军去打司马颖。两军一交手,司马越惨败。随后,司马越逃亡。他的弟弟并州刺史司马腾联合安北将军王浚,引鲜卑骑兵入关,为兄长报仇。听说此事后,司马颖的麾下,一

  • 宋朝疆土最小,丢了燕云十六州等疆土,为何还被称为大一统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大一统,宋朝不是大一统王朝,大一统王朝出现的原因

    北宋立国之后,宋太祖设立过专门的“基金”,以便将来从辽国手中赎回“幽云十六州”,而宋太宗则更直接,灭掉北汉后直接向辽发动进攻,企图武力夺取幽云十六州,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至此北宋失去了北方屏障,幽云十六州也成了宋朝的“死穴”。单看领土,北宋不只差“幽云十六州”一地,西北西夏还有西域,南方大理国这些都

  • 真是到此一游:武则天的无字碑上如今为什么刻满了文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但如果我们来到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的唐乾陵之前就会发现,武则天的无字碑上刻满了文字,这就是所谓的“无字碑头镌字满”。那么武则天的无字碑上如今为什么刻满了文字呢?武则天虽然生前就已经退位而取消了帝号,但依然保留了唐朝皇后的身份。在武则天之后的唐朝历史上,由于对皇家陵寝的严格管理,武则天的乾陵无字碑一直保持

  • 北宋的方腊起义,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宋朝的农民起义却很特别,虽然也是此起彼伏,但不仅失败了,而且影响力却很少。比如我们今天说的方腊起义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北宋的方腊起义,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呢?看过水浒传的都知道,方腊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四大寇”之一,最终败于梁山好汉,为鲁智深所擒获。但也让他们损失惨重,几乎损失了一半多。现实中

  • 斩杀李密,射死王伯当的大唐开国功臣,为何却被李渊处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李密这一走,李渊就意识到有问题了,于是连忙要他回去。李密岂肯再回“牢笼”,便跟王伯当商议,准备偷袭了桃林县,搞来物资然后再图发展。但对外却宣称,我们回洛阳。李密的本以为自己玩的声东击西,无懈可击。可惜却还是棋差一招。因为李渊已经命各州府捉拿他了。于是宜阳守将盛彦师便敏锐觉察出,李密动向可疑,主动请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