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晚清培养了多支军队,为何仅袁世凯的新军做大做强,最终窃权自立

晚清培养了多支军队,为何仅袁世凯的新军做大做强,最终窃权自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707 更新时间:2024/1/21 4:52:47

正是在强有力的军事力量为刚需的大背景下,最终成就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位颇有争议的重要人物——袁世凯。众所周知,袁世凯是通过在小站训练“新军”而发迹,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其实在清末,清政府曾大力发展多支军队,而所谓新军仅仅是其中之一。

那么为什么最后只有袁世凯能够做大做强,甚至成为中国历史上翻雨覆云的人物?

上图_ 新军 (清末编练近代化陆军)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还是得从内外两方面因素分析

咱们先来看外因

所谓外因就是文章开篇所提,清政府的统治摇摇欲坠,急需强有力的军事维持统治,这无疑是给了袁世凯培养军队的“土壤”。而这支军队与清政府之前的所谓军队,最重要的区别就是“新”字。这个“新”不但体现在武装的武器上,更重要的是它的编制以及当时比较先进的训练与管理制度。

我们都知道,清政府的军队与外国军队作战,几乎是屡战屡败,其主要原因除了装备落后,再就是整个军队的素质太差。而袁世凯的这支新军,正是通过先进的武器配置和管理制度针对这两个方面做出了重大革新。因此,这支军队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支现代化军队。这样的军队能够脱颖而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图_ 袁世凯(1859年—1916年)

简述外因之后,我们重点聊聊内因

相对而言,外因乃次要原因,真正的要因还是这内因,所谓内因就是袁世凯个人能力。袁世凯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方面一:积极进取,能够主动把握住机遇

袁世凯出生于官宦之家,因此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然而,袁的科举经历却十分不如愿,在两次名落孙山之后,决定不再为此耗费时间。放弃科举不代表就此消沉,年轻时代的袁就拥有超越一般同龄人的能力:一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二是知道扬长避短。袁发现自己虽然不善于舞文弄墨,但是很意愿带兵从戎。而晚清那个动荡的年代,又给了袁世凯这类弃文从武之人极其广阔的舞台。

事实上,袁世凯恰恰是在朝鲜以“驻朝武官”的身份而大显身手,从而一举成名。他先是平定朝鲜内乱,后又一举粉碎日本在朝鲜妄图策动政策的阴谋。这两次极其出彩的成功,让袁得到了晚清重臣李鸿章的青睐。这为日后袁世凯的飞黄腾达,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

上图_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方面二:唯利是图,能够从各方面攫取利益

甲午战争失败后,袁世凯因为在朝鲜有练兵带兵经验,再加之李鸿章的青睐,袁有了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的机会,这就是日后横行中国的北洋军阀之雏形。袁对于这支军队的建设,可谓是倾注心血,因为他深知,这是他日后攫取利益的最重要的资本。

果然,他以手中这支新军为资本,游离于帝、后两党之间。袁先是演绎高涨的改革热情,骗取革新派人士的信任,进而利用光绪皇帝有限的权力为自己谋取更高的官位。然后在帝后矛盾最为尖锐之时,突然倒戈向慈禧太后一方,不惜出卖光绪皇帝及革新派。为慈禧太后一举清除帝党,可谓是功不可没。在谋得慈禧太后及重臣荣禄的信任后,袁不但得到了扩充军队的机会,地位上也是更进一步,成为为慈禧太后看家护院,镇守一方的地方大员。

上图_ 慈禧(1835年—1908年)即孝钦显皇后

如果袁世凯止步于抱慈禧太后的大腿,那他充其量也就是荣禄这样的权臣,绝不可能成为王朝的颠覆者。当阴谋家遇到“垫脚石”,犹如一个瞌睡之人遇到了枕头。就在袁需要借力爬上权力中枢之时,义和拳就是充当了这块“垫脚石”。

义和拳是晚清著名的民间反洋组织,关于这个组织的优劣本文不做评判,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组织充分反洋,因此遭到过清王朝的残酷镇压。而当慈禧太后与洋人闹决裂之际,又成为大清反洋的排头兵。这应该是这个组织最疯狂也是最大悲剧之处。

上图_ 义和拳民在菜市口刑场

而袁世凯对于这个组织,始终坚决打击,残酷镇压的态度。在袁担任山东巡抚期间,因为袁的血腥屠杀,义和拳不得不将老巢从山东移到直隶。而在义和拳得到慈禧太后青睐反洋之时,袁利用各种借口不但不出兵与清王朝共同反洋,反而找机会继续屠杀义和拳人员。

其实,袁世凯对义和拳之所以态度如此坚决,一方面是对这个组织嗤之以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赚取洋人对自己的鼎力支持。果然,在慈禧太后“全面反洋”之后,那些跟着慈禧太后反洋的军队头目,不是被杀就是被废。此时,不论慈禧太后有多痛恨袁世凯,袁既有军权了又有洋人的庇护,她老人家对袁已然无可奈何,甚至还要委以重任。

袁世凯与洋人的合作,很快就让他的职业生涯又达到了新高度。在李鸿章病逝之后,袁继任北洋大臣乃必然之势,从此袁开始掌管清王朝外交工作,与洋人的关系更加紧密。

上图_ 袁世凯小站练兵

方面三:驭人有方,能够组建一支心腹队伍

不论你对袁世凯的所作所为有多么唾弃,你都得承认他确实是个人才。但是,无论他袁世凯再怎么有才,仅凭他一人绝不可能兴风作浪,所以人才是“必需品”。

袁世凯在组建训练新军伊始,就开始注重人才的培养。名震一时的“北洋三杰”与袁乃知遇之恩。并且在袁掌权之后,对三人委以重任,信任有加,绝对是袁世凯真正的心腹。当然,仅依靠这三人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袁利用发展军队的契机,十分重视人才梯队的培养。以至于当北洋军队形成完整建制之时,从上至下大小骨干大多是袁的“死忠粉”。如此,这支清政府倾尽全力打造的军队就成了袁的私人武装。

上图_ 袁世凯统领清军精锐部队,以此要挟革命军,窃取革命果实

此外,袁世凯的驭人方面不仅仅表现在向下,对上同样有方。无论是前文提及的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等人,乃至后来的庆亲王亦劻,还是对袁恨之入骨的摄政王载沣,甚至再后来的孙中山都主动或被动地对袁加以信任。就这一点纵观晚清朝野,无出其右者也,令人不得不服!

当无论内因还是外因,尽在袁世凯掌握之时,大清王朝的命运只能掌握在他一人之手,取而代之似乎只是时间问题。而南方的反清起义之成功,让袁的计划不得不提前了。袁世凯从革命党人手里窃取了权力,实现了自己的“皇帝梦”。最终因玩火自焚,把自己引入了坟墓。

作者:王金百 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北洋军阀史》 来新夏/著 东方出版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江死后,武松为何一点都不惋惜,只冷冷的说了六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以下属于个人观点。水浒传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甚至还有人专门研究这本书。也有人没看过书,但也通过影视了解了它。它的内容我们也不多说,直奔今天的题目,从故事的后半部分也就是接受招安,悲剧就发生了。个人觉得,征讨方腊的开始,便注定梁山好汉们的结局。在这场战役中梁山好汉最终仅剩27人。可是宋江因此战立下汗

  • 他是观众心中永远的和珅,58岁与第三任妻子结婚,儿子与外孙同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和珅的个人资料,和珅长大后的照片,和珅原型照

    戏中的和珅人生精彩纷呈,戏外的王刚感情也可以如此形容。王刚的一生有过三段婚姻,第一段婚姻发生在他28岁,那时候王刚因为醉心于忙碌事业,无暇顾及和找寻爱情,所以经人介绍认识了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报幕员小杜,杜小娟。两年后俩人结婚,但是婚后仅仅半年之后俩人就开始了闹矛盾。王刚因把精力都放在事业上而忽略了家

  • 李自成九宫山被杀后,数十万大顺军都干了啥?为何他被草草安葬?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自成九宫山遇难,李自成兵败九宫山的秘密,李自成和九宫山的关系

    他们的皇帝死了,就死在九宫山麓,所以,这些士兵是来报仇的,说是报仇,其实是泄愤,因为杀死李自成的是当地的平民,而且是误杀。大顺军气冲云霄,要让九宫山的百姓血偿。李自成自1629年甘肃起义后,一路高歌猛进占领了甘陕晋、京津鲁地区,以及河南大部分地区加上湖北西部地区,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逃窜至淮河以南建立

  • 宣侠父:上黄埔军校被蒋介石开除,后又被蒋密令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就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杰出政治活动家宣侠父。虽然他不为现代人所熟知,但在当时却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蒋介石曾说:“我们这边怎么也找不到一个像宣侠父这样的人!”宣侠父(1899年-1938年),是浙江诸暨人,出生于一个小知识公子家庭。自幼聪明好学,旧体诗词写得好,书法也很优秀。17岁考入浙江省立特种

  • 民国备受争议师生恋:娶自己学生,生龙凤胎,女儿长大后家喻户晓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民国学生时期的爱情,民国时期的姐弟恋,民国最有绯闻的人

    而当时有个叫陈致平的男人却与年轻漂亮的女学生谈起了自由恋爱,不仅没有断送自己的教学生涯,还跟女学生修成正果、生儿育女,女儿长大后更是家喻户晓。1908年,陈致平出生于湖南衡阳的书香门第,从小在私塾读书,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国学方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大学毕业后,被分到北平两吉女中教书,成了那所学校最年轻

  • 此人身为戚继光的上司,作战英勇生吃倭寇心,但晚年却在牢中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戚继光抗击倭寇,戚继光鸳鸯阵大破倭寇,倭寇与戚继光最后一战

    此人就是胡宗宪,胡宗宪作为戚继光的上司,戚家军的名扬天下也是有着胡宗宪的鼎力相助。为了打击倭寇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戚家军和倭寇则是进行正面战斗,而胡宗宪则是在背后多次帮助戚家军取得胜利。胡宗宪对于这些倭寇的痛恶程度不亚于任何人,因此在他的心中他知道抵制倭寇仅仅靠一两个人的力量是丝毫没有任何作用

  • 索尼不愿得罪鳌拜,孝庄:你孙女多大了?索尼:我和鳌拜势不两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这四人之中,索尼的资历最老,他是四朝元老,德高望重,因此位列四辅臣第一。苏克萨哈本是多尔衮的手下,后来背叛多尔衮,投靠了顺治,因此备受顺治赏识,得以位列四辅臣第二位。遏必隆出身名门,他的父亲是后金开国五功臣之一,靠着祖辈的余荫,位列四辅臣第三位。而能力最强,功劳最大的鳌拜,却被顺治安排在了最后一位。

  • 北宋房价连续暴涨160年,大宋君臣是怎样调控房地产市场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大宋朝廷面对国内连续上涨的房价,连续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却依然无法完全控制局面,只能稍加抑制。清明上河图(局部)从北宋初期到靖康之耻前夕,全国住宅均价暴涨了大约30倍。北宋君臣也非泛泛之辈,面对此等状况,狠招频出,其中包括以下几项调控政策:二套房限购政策:现任官员除了一套自住外,禁止在京城购买

  • 马鞍山这个地方,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从全省文物局长会议上获悉安徽今年将指导编制申遗文本和规划推进凌家滩、“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凌家滩墓地祭祀区(徐旻昊 摄)考古是打开遗址时光封印的钥匙。今年,我省持续推进淮南武王墩墓地考古发掘,重点开展人字洞遗址、禹会村遗址等主动性考古发掘和研究,揭示安徽在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

  • 宋江被毒杀后还有五位梁山好汉手握重兵,他们为何不替宋江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宋江死后没有人替他复仇,其实这些都是他预料之中的事情,他本人是绝对能预想到的,所以他才会在最后把唯一可能替他复仇的莽汉李逵找过来,并骗李逵一起喝下毒酒与他一同赴死,他很明白李逵一死就没有人会想着替他报仇了,这样也就能保全他的忠义之名。当初宋江为了洗白自己博得忠义之名,他强行拉着梁山好汉接受朝廷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