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是煤炭工出身,1846年受冯云山影响入教。1847年2月底,冯云山被地主团练抓走,拜上帝教群龙无首,杨秀清伪装成“神灵附体”的样子,假借上帝附体传达圣旨,稳定了教众人心,取得了代天父传旨的特殊地位,一跃成为拜上帝会的核心领导者之一。杨秀清不识字,且瞎了一只眼睛,不过却机敏干练,无师自通地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于是,杨秀清受到了洪秀全的重用,授予他正军师的职务,全权负责军事指挥,且称他瞎的一只眼睛是为众生“赎病”而瞎,顺势封其为“赎病主”,“圣神风”(本是基督教对上帝“圣灵”的称呼)。
大平天国起义之后,虽然接连取得几次胜利,然而被“官兵追剿,屡屡穷蹙”。广西攻桂林不下,蓑衣渡又损兵折将,数次取据点夺补给都被击退,南王冯云山战斗中牺牲,不少人士气低落,想退回老家。
这时杨秀清力排众议,慷慨陈词,天才地提出了“道州决策”——攻向长江,分扰南北。杨秀清认为在当时危险的情况下,只能前进,决不能后退。要想获得生机,就得放弃广东,杀奔长江沿线,攻城略地,直捣南京。他说:“已骑虎背,岂容复有顾意?今日上策,莫如舍粤不顾,直前冲击,循江而东,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据为根本,然后遣将四出,分扰南北,即不成事,黄河以南,我可有已。(张德坚《贼情汇纂》卷十一,《太平天国》(三)第290-291页)
杨秀清的提议,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战略眼光。他所提出的战略路线,有着很大的好处,这样做可以借助长江流域四通八达的水系交通,灵活作战,避免受围困之苦;同时,太平军也可以利用便利的交通更好地获得补给。这一决策之后,太平军“从者更众,另立道州大旗,所至争为效死,贼势复张”,从被围困的格局中逃生。所以,在太军天国发展史上,“道州决策”非常重要,它的重要程度可以说不亚于“遵义会议”。
但次,杨秀清的战略问题也很大。杨秀清定都南京的战略,优点是比较稳妥。然而局限很大。特别是杨秀清在取得成绩之后,进取心逐渐保守。据守南京不出,一切军事行动围绕“保卫天京”展开,战法逐渐呆板起来,使清军得以从容布局,调兵遣将,围困重重,最终获取了战争的胜利。范文澜评价说:“定都南京,说明太平军领导思想上保守主义战胜了进取主义,安富尊荣观念战胜了刻苦战斗观念,总之是机会主义战胜了机会主义,这个战略上最大的失策成为太平革命失败的决定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