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皇后:服侍皇上18年,临死前的一句话,道出大明王朝灭亡的真相

周皇后:服侍皇上18年,临死前的一句话,道出大明王朝灭亡的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723 更新时间:2024/1/27 22:44:18

他站稳了身子,又望了望茫茫的夜空,终于对两位太监说道:“回去吧!”

三人深一脚浅一脚跌跌撞撞地终于走下煤山,快下山的时候,崇祯险些跌了一跤,王承恩想要去扶他,他却十分平静地道:“没事的,王公公!”

路过坤宁宫的时候,崇祯似乎早有定见似地一步跨进了大殿。

其时,周皇后正泪流满面地在卧榻上呆坐着,对于那发生在外城的厮杀争斗,她早已知道得一清二楚,她是个聪明之人,作为堂堂的皇后国母,为这国家,为这社稷,为这煌煌的朱家王朝,她一直在忧心忡忡,至今日,这种忧心终于达到了顶点。

然而,当宫女太监们一次次来禀报外面的情形的时候,她却又是那样的束手无策,她不知道皇上是怎样想的,她不知道皇上是怎样对策的,天黑的时候,她让贴身侍女香儿和红玉到乾清宫去打探究竟。

可是她们回来说,乾清宫里压根儿就没有一个人影,那些太监和御前侍卫们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回来的路上,碰到一个抱着一包东西的小太监,听他说,皇上兴许早逃了,而且还催她们亦快快逃命。

周皇后听了二位侍女的禀报,心情更加沉重,她不相信皇上会逃走,尤其是不会扔下她不管,可皇上又去哪儿了呢?皇上的下落究竟怎样?方此时节,清醒的周皇后不能不为皇上的命运担心。

就在她为崇祯的命运忧心焦愁而流泪哭泣的时候,却不曾想,崇祯竟一步跨了进来。

一时间,周皇后不禁喜出望外。

她赶紧从卧榻上下来,十分欣喜地连连道:“皇上,皇上,皇上平安,妾就放心了!”

崇祯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位侍陪自己18年的皇妻,既是千般柔情万般恩爱,却又是无可奈何、冷静绝然,他拉着她的手,又轻轻地抹去她眼角和脸颊上的泪珠泪痕,终于十分平静地道:“大势去矣,卿可早早自定主意了。”

说完,崇祯即转过脸去。

周皇后听了,便又失声痛哭起来,皇上的话,她是十分明白的,那是要让她自尽的啊!

是以,她泪水涟涟地道:“臣妾服侍皇上18年,蒙皇上垂青厚爱,情深似海,恩重如山,今日惟有一死,以报陛下。”

其时,她已稍稍止住哭声,顿了顿,又说:“然临死之际,臣妾有一言不得不说,这些年来,皇上任得自专,刚实自用,优柔寡断,心胸狭隘,何曾听过臣妾一言一语,今日有此结果,亦是自做自受,理所应当。”

说到这里,崇祯已是不耐烦的样子,他转过脸来突然打断她道:“说这些废话做甚,快快了结便是,不必多言。”

说完,崇祯便要离去。

然而,周皇后却紧紧地拉住他的双手,痛哭道:“臣妾身为天下国母,国之不存,国母安在,与社稷同死,理所应当,何复憾哉,只可怜皇儿、公主,将付与谁去啊!”

说到此,周皇后便捶胸痛哭。

崇祯一听她提到皇儿、公主,顿时泪如雨下,他亦哭着道:“卿放心去吧,皇儿、公主朕自有安排。”

周皇后闻言,便怀着对世界、对人生、对皇儿、公主的无限牵念,一步一回头地退入内室,自尽去了,两位贴身侍女香儿和红玉早已目睹了适才的感人场面,亦知道皇后去是什么意思,是以,她们亦紧随周皇后去到内室,不多时辰,只听得屋内传来几个扑腾的声响,王承恩赶紧到内室门口瞧了一眼,只见周皇后和两位侍女都已悬梁绝决了。

王承恩便对崇祯十分伤心地说:“皇上,娘娘已经去了!”

崇祯默默地流着眼泪,一声不响地望了殿外一眼,便又转过目光,对一直站立在身旁的三娃子道:“速去紫竹宫,传达朕的旨意,袁氏乃朕之贵妃,亦须自尽才是。”

三娃子正要离去,崇祯却又喊住他道:“回来时,速往东宫,带太子、永王、宣王到御书房见驾。”

三娃子立即领命而去。

待三娃子离去,崇祯亦无限牵念地最后看了一眼这曾经给他带来安慰与怀想的处所,深深地鞠了一躬便在王承恩的搀扶下跌跌撞撞地回到了御书房。

崇祯刚一坐下,似乎突然想起什么,便对王承恩道:“王公公,宫里的嫔妃宫女,你知道哪些是朕亲手御过的,朕亦不能把她们留下,你替朕去把她们处理了吧!”

一听崇祯所言,王承恩顿时便吓得目瞪口呆,他没想到皇上竟要如此干净杀绝,他的头脑中立时转过一个“残忍”的念头,可是,皇上的旨意却不能不遵,一时间,他便踌躇起来,且还支支唔唔地道:“皇上,这……”

崇祯赶紧道:“事急了,不必多说,快去吧,速去速回。”

王承恩便只好应命而去。

待王承恩离去后,崇祯便立即拿起朱笔来起草遗诏。

朕祯遗诏曰:

朕登基17年,致敌入犯京畿四次,今逆贼直逼京师。朕薄德微躬,上干天,然背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被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百官欲再图大业,俱赴东宫行在。

崇祯写完遗诏,放下朱笔,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恰在此时,三娃子带着太子朱慈烺、永王朱慈照和宣王朱慈炯便慌慌张张地跨进了御书房。

崇祯一见三位皇子,便立即神情严肃地对他们道:“快快脱去皇服,换上百姓服装。”

可是,当此时节,一时间又到哪里去找百姓服装。

情急之下,三娃子即对崇祯道:“皇上稍待片刻,奴才去去就来。”

三娃子离开御书房,摸黑飞速跑至御荣房,其时,两位时常劈柴烧水的小太监正在屋里喝酒,他们对于这宫里宫外的事全然不知一般,竟自顾逍遥。

他们对三娃子是识得的,一见三娃子进屋,便邀其入席共饮,三娃子却着急地道:“今儿是没得闲的了,二位可有布衣旧服,快快拿出便是。”

其中一个小太监一听便醉醺醺地道:“倒是有的,公公何用?”

三娃子赶紧道:“闲话少说,快快拿出来,用银子换便是。”

一边说,一边掏出一大把银子。

两位小太监一看到银子,便立即翻箱倒柜悉数找出那些陈旧褴褛服装,一同交予三娃子的手中。

三娃子抱着衣服,飞也似地跑回御书房,只见三位皇子正在痛哭不止。

崇祯接过那些破烂衣服,不声不响地在三娃子的帮助下,亲自一一地为三位皇子换上衣服,末了,他又将一道早已写好的诏书塞到皇太子朱慈烺的贴身衣袋里,便摸着太子的头对三位皇子说道:“皇儿,你们平日是天潢贵胄,此后便成了亡国孤臣,今夜逃出去,从今往后,便和庶民百姓无异,方今离乱之际,尔等须混迹百姓间隐姓埋名,若见年老者,当以伯叔呼之,年幼者,当以兄弟呼之,断不可露出天家气象,万一泄露了世家身份,便就丧生无日矣。去吧,快快去吧,逃命要紧。”

说完,崇祯便泪如泉涌,哽咽不语。

三位皇子亦是嚎啕大哭,不忍离去。

太子朱慈烺则更是跪伏在地,痛不欲生地道:“父皇,父皇啊!儿臣身受父皇母后垂青厚爱,当此国亡家破之时,儿臣亦要和父皇一同共殉社稷。”

永王、定王二人一看长兄太子如此言辞,便都一同跪倒在地,连连叩头,直喊“父皇”不止。

如此骨肉至情,到了生离死别之时,别说是无关外人,就是那身临其境的三娃子,亦是悲苦不堪,仿佛在他的一生之中,竟从未见此生离死别的伤心场面,他亦竟至感动得呼天抢地,靠在门旁捶胸顿足。

正在这时,王承恩手持血淋淋的宝剑气喘吁吁地一步跨了进来,大声道:“皇上,奴才已处理完毕!”

说到此,他喘了一口气,又急切地说道:“皇上,快快逃走吧,时辰已不早了,兴许已过子夜,我和三娃子便可助皇上逃出宫去,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皇上,逃命要紧,再晚,恐怕就来不及了!”

崇祯头也不抬地道:“朕志已决,王公公休得多言!”

说完,看了一眼仍跪伏在地的三位皇子大声说道:“皇儿,你们快走吧!”

三位皇子,仍是不为所动。

崇祯一看三人仍是哭着不动,便从王承恩手上夺过宝剑,厉声喝道:“死生之际,间不容发,尚作儿女态何用?快快逃走吧!若天意不绝朱家,尔等日后再来与为父复仇便是,为父在九泉之下亦能安睡长卧了。”

一说到“复仇”二字,崇祯便又是声泪俱下,哽咽不语的样子。

此时,三位皇子已经站起身来,抽泣不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的宝藏到底在哪?民间传说和史学家推测如出一辙!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说一下太平天国的制度,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之后颁布了“圣库制度”,这一制度要求所有军民不得私藏财物,所有个人的或者缴获的财物必须上交“圣库”,为了使这一制度能够执行,太平天国建立了严格的惩罚标准,凡是私藏超过五两银子的就会被治罪或者处死。那么圣库到底有多少银子呢?据

  • 永乐仁宣(增七)明朝为什么没有太宗?朱棣的庙号为什么叫成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要解释这个问题,要从明朝皇位传承过程中发生的变动说起。其实在最初的时候朱棣的庙号就叫做太宗,这是他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给他拟定的庙号。当时朱棣去世,与徐皇后合葬,尊谥号为“启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孝文皇帝”,庙号为太宗。因此朱棣可以叫明文帝,也可以叫明太宗,明朝官方史书中关于朱棣的部分叫做《太宗实

  • 她嫁给乾隆后因美貌宠冠后宫,54岁香消玉殒,头骨复像惊艳世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她是清朝乾隆的后妃,真正名为容妃。维吾尔族人士。当时清朝开始扩充土地,到达伊犁。没想到出现了大规模反清势力,容妃其兄站在了清军这边,平反叛军有功,得到了乾隆的嘉奖。后来乾隆还让他与家眷一起在北京定居。为了讨好乾隆,他将妹妹容妃献给了乾隆,迎合了乾隆常用的政治联姻手段。容妃一入宫被册封就是贵人级别,比

  • 杭州西湖太子湾1167—1220:一座太子湾,三分之一部南宋史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自1167年至1220年这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这两位还没有来得及登基的太子,相继见证了南宋从鼎盛走向衰亡的过程。曾经“富庶繁华”的南宋为何会走向灭亡?这两位太子又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而南宋皇帝们对这两位太子又是什么态度呢?首先我们先从庄文太子赵愭开始说起。西湖太子湾一、越位立储庄文太子赵愭是南宋第二

  • 她是汉人,是乾隆的生母,她原姓钱,后改姓钮钴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的生母是汉人还是满人,白娘子是乾隆的生母吗,乾隆生母钱氏因何而亡

    在这批公布的谕旨中,有一份是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十四日的上谕,主要内容是雍正把藩邸的侍妾封妃,其中有关熹妃是这样写的:“格格钱氏封为熹妃。”格格是指藩邸的使女,而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这位格格居然姓钱,而不是钮钴禄。我们可以对比《清世宗实录》的记载(编纂于乾隆六年即1741年),同样的上谕,其他

  • 好圣孙朱瞻基:巩固了父亲的太子之位,确立了明代宦官的重要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朱瞻基简历,大明风华朱瞻基

    对于朱瞻基来说,他的一生基本可以分为两段:前期,为了让自己父亲明仁宗朱高炽顺利继位,努力向朱棣证明自己的能力;后期,为了制衡文官集团的庞大力量,不让自己失去对王朝的掌控,积极推动太监参与王朝治理。在明仁宗继位之前,他的太子之位并不牢靠,主要原因在于明成祖朱棣对自己的这位大胖儿子十分不喜欢。为此,曾先

  • 读《宋史·太宗一》:拿到玄幻小说主角模板的宋太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帝母亲王娡如果不是我自己知道我在写历史,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在写玄幻小说,毕竟玄幻小说的主角基本上都是天生自带各种异象。以上这段文字是我根据《宋史·太宗一》中开头的一段话做出的合理想象,如有虚构,请找元朝末年丞相脱脱,因为他是编修《宋史》的负责人。宋太宗,赵炅(登上皇位后自己改的),初名赵匡义(爹妈

  • 为了防止年世兰怀孕:雍正足足上了3道保险,对枕边人也能下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雍正真的宠爱年世兰吗,雍正最爱年世兰,雍正王朝雍正命将士脱铠甲那段

    皇后如此,帝王也如此,皇帝对爱他的年世兰下手,仅仅是为了权利,而为了防止年世兰怀孕,雍正足足上了3道保险,对枕边人也能下手。1,欢宜香说到皇帝太后之所以能让年世兰无缘有个孩子,其中缘由逃不过这个欢宜香。而甄嬛告诉年世兰真相也包括欢宜香,这让年世兰最后的心理防线被击破。年世兰说欢宜香是皇帝为了爱她,特

  • 朱元璋与康熙的儿子都很多,为何二人对待太子的态度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有二十六位皇子,二十四位都已成年。太子是他的长子朱标。朱标康熙有三十五位皇子,也有二十四位成年。太子是他的次子胤礽。胤礽这两位皇帝的生育能力都比较强,而且生存率也比较高(在这一点上,朱元璋略胜一筹)。可他们俩对待自己选出来的太子,态度却完全不同。朱元璋想让太子朱标早点继承皇位,所以早早地就把太

  • 为何清朝末代皇帝傅仪退位后,满族人都改成汉姓,其实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毕竟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的。不过在清朝末代皇帝傅仪退位后,满族人都改成汉姓,这也是让很多人觉得十分不理解,但是其实这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么一回事吧。当初,清朝时期皇室的话基本都是爱新觉罗氏,可以说得上是贵族了,而清朝灭亡后这些人也就沦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