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常遇春:明朝第一猛将,朱元璋爱他胜过徐达,为何40岁突然暴毙?

常遇春:明朝第一猛将,朱元璋爱他胜过徐达,为何40岁突然暴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247 更新时间:2024/1/20 23:12:59

为什么说有些强人所难呢?因为常遇春在1369年7月突然病逝,也就是说,常氏尚在守孝期,但是朱元璋迫不及待地安排两人成婚。

和尚出身的朱元璋能够建立大明王朝,徐达、常遇春被称为左膀右臂,虽然常遇春是徐达的副将,但是朱元璋对常遇春的关爱远超徐达。

为什么这样说呢?从两个方面就可以看出来。

一方面,同样是政治联姻,朱元璋让常遇春长女嫁给太子朱标,徐达长女则是嫁给四子朱棣。

要知道,在朱元璋心中和计划里,朱标是皇位继承人,也就是说常遇春的女儿将来是明朝皇后,由此可见朱元璋对常遇春的偏爱胜过徐达。

然而,徐达的长女“福星高照”,跟随朱棣发动靖难之变,最后却能母仪天下,常氏则成为朱棣的“阶下囚”。

另一方面,即便常遇春已经去世,朱元璋没有做“人走茶凉”的事,仍然让朱标迎娶常氏作为太子正妃,更意想不到的是,朱元璋竟然执意迎娶孝期未满的常氏。

朱元璋对常遇春的偏爱在史料中也有明确记载,在《明史》中有这样一句话,“太祖所任将帅最著者,平章邵荣、右丞徐达与遇春为三”,这是朱元璋崛起初期最喜爱的3位将领,其中邵荣叛离朱元璋,就剩下徐达和常遇春两人。

综上所述,朱元璋对常遇春更为偏爱。

朱元璋曾说“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言辞中充满对常遇春的夸赞之情,也可见常遇春在开疆拓土方面的功绩,今天透过史料还原明朝第一猛将常遇春的传奇故事。

1330年,常遇春出生在元朝底层百姓家庭,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是常遇春不甘心一辈子做底层人,由于元朝末期社会时常动乱,因此常遇春拜师学武。

在常遇春长大后,浑身肌肉结实、力大无穷,尤其擅长骑射,对各类兵器都能熟练使用。

元朝末年统治阶级腐败滋生,吃不饱肚子的百姓要么啸聚山林,依靠打家劫舍为生,要么投靠起义军,武力对抗元朝统治者。常遇春迫于生存压力,就近投靠绿林大盗刘聚,凭借勇猛和武功担任十夫长。

不久之后,常遇春发现刘聚的目标只有打劫掠夺,虽然现在有酒喝、有肉吃、有钱分,但常遇春认为这并不是长久之计,跟随刘聚是没有前途出路的,就萌生了另谋出路的想法。

《明史》记载,“初从刘聚为盗,察聚终无成,归太祖于和阳。”

英雄所见略同,朱元璋当年投奔郭子兴,同样受到重用,并且还迎娶郭子兴的义女,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但是后来,朱元璋发现濠州城派系林立,各个都争权夺利,朱元璋毅然决定回乡重新组建起义军。

1355年,刘聚带领常遇春到和州抢劫,结果正好遇到朱元璋带兵攻打和州。常遇春早就听说过朱元璋的名声,但常遇春还要亲自考察朱元璋。

常遇春乔装打扮成百姓,近距离观察朱元璋的行为,常遇春发现朱元璋真的将普通士兵视为手足,并且看到朱元璋率领的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经过对比之后,常遇春决定抓住机会投靠朱元璋。

也许常遇春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他竟然没有准备“投名状”,果然初次见面就被朱元璋“羞辱”。

当常遇春见到朱元璋,什么也没有带,直言要做朱元璋的前锋。朱元璋态度冰冷,但仍然语气温和地问“你是不是太饿才来到军营找饭吃,这样我怎么能留下你呢”。

常遇春听后立即解释,之前是跟随刘聚打家劫舍,衣食无忧,听说将军是贤明的人,专门前来投奔,愿意追随将军效力。

《明史》记载,“无何,自请为前锋。太祖曰:汝特饥来就食耳,吾安得汝留也。”

朱元璋看到常遇春身形伟岸、体格健壮,于是决定把他留在军营。

1359年,朱元璋率军顺利攻占金华,随后命常遇春带兵攻打衢州。常遇春派人将衢州城的六个城门全部围住,随后利用攻城器械准备攻城。

衢州城的守将是伯颜不花,他凭借坚固的城墙,指挥将士抵挡住常遇春的猛烈进攻

常遇春制造“高与云齐”的吕公车,伯颜不花就将整捆芦苇沾满油烧毁吕公车;常遇春指挥部下使用仙人桥、攻城云梯,伯颜不花就依托城墙将云梯砍断;常遇春在西城门附近准备挖地道,结果伯颜不花立即建造夹城防止地道偷袭。

总之,常遇春虽然勇猛无敌,但是衢州城守将总能有效应对,导致常遇春久攻不下

这时,常遇春突然想起朱元璋对他说的话,“克敌制胜的关键在勇猛,但是取得大局胜利的关键在谋略,想当年,关羽被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最后却被吕蒙打败,主要是因为关羽没有谋略,你应该谨记关羽的教训。”

《明太祖实录》记载,“上戒之曰:克敌在勇,全胜在谋。昔,关羽号万人敌,为吕蒙所破者,为无谋也。尔宜深戒之。”

常遇春恍然顿悟,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命将士猛攻衢州城的东部,却暗中派精英将士从西边混入城中,随后在内外夹攻下,常遇春所率军队迅速攻破城门。

守城元军溃败逃散,常遇春分为左右两军乘胜追击,缴获物资无数,其中还有大量的船只,此战肃清了衢州的元朝势力,朱元璋极为高兴,在衢州设立“金斗翼元帅府”。

在朱元璋发展壮大过程中,最强大的敌人便是陈友谅

1360年,陈友谅率领重兵前去攻打池州,当时驻守城池的是徐达和常遇春,徐达根据情报命令常遇春带领万人到城外埋伏,等到陈友谅抵达池州城下,随机展开猛烈进攻。

就在这时,常遇春率领精兵强将从背后杀出,陈友谅军队被勇猛的常遇春吓破胆,顿时阵型大乱,陈友谅含恨逃至江州。在池州之战中,常遇春立下大功,斩首陈友谅军队超过万人,俘虏3000人。

虽然陈友谅在池州战役损失惨重,但是实力仍然很强,并且在地理上占据着上游的优势位置,拥有高大的战船,对朱元璋虎视眈眈。

4个月后,陈友谅再次整军备战,出动水师数十万意图攻取应天,此时朱元璋的兵力远不及陈友谅,派常遇春率领军队到龙湾埋伏。当陈友谅的军队从龙湾登陆,常遇春率军冲杀,死伤士卒不计其数。

对于陈友谅来说,祸不单行,因为当时正好是江水退潮期,龙湾的水本来就比较浅,退潮导致陈友谅的巨型战船全部搁浅,陈友谅的军队和战舰都损失惨重。

在龙湾大捷之后,朱元璋的力量得到极大提升,尤其是获得陈友谅100余艘战船,而常遇春因战场勇猛、大破敌军,被朱元璋夸赞“功最”。

《明史》记载,“友谅薄龙湾,遇春以五翼军设伏,大破之,遂复太平,功最。”

朱元璋亲率大军追击陈友谅,常遇春受命镇守南京城,在此期间,常遇春秉公执法、绝无偏私,城中的军队和百姓全部安分守己,维持良好秩序。当朱元璋返回后,对常遇春的表现非常满意,晋升为参知政事。

1363年,陈友谅这次孤注一掷,率领60万大军与朱元璋决战,双方在鄱阳湖进行长达36天的战斗

在这次战役中,陈友谅的舰船体量大且坚固,但行驶速度慢,朱元璋的战船偏小,虽然战斗力不强,但速度极快、操作灵活,两军相持很久都没有分出胜负。

在最关键的一次战斗中,朱元璋所在的战船意外搁浅,陈友谅麾下猛将张定边见状迅速带舰队前来围攻,在朱元璋命悬一线的紧急时刻,常遇春奋不顾身冲上来,张弓搭箭射伤张定边,逼退气势汹汹的敌军。

随后,常遇春驾驶战船撞向朱元璋搁浅的战船,朱元璋顺利摆脱搁浅,而常遇春的战舰被搁浅,幸亏后来有损坏的船只从上游漂流下来,撞到常遇春的船,这才得以脱身。

《明史》记载,“友谅骁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舟胶于浅,几殆。遇春射中定边,太祖舟得脱,而遇春舟复胶于浅。”

又经过三天的胶着战斗,常遇春采取火攻的方式,利用小船机动灵活的特点,寻找合适的上风口,纵火烧毁陈友谅的舰队,赤壁之战的情景再现鄱阳湖,陈友谅的军队死伤过半,鄱阳湖的水都被染红了。

陈友谅不敢继续再战,只能仓皇撤退,就在这时,朱元璋麾下很多将领认为陈友谅的实力还很强,穷寇莫追,想要放陈友谅脱身离去,唯独常遇春沉默不语。

当陈友谅撤退到湖口时,众位将领想要率军回程,常遇春怒斥众将,朱元璋听从常遇春的建议,命令大军截断陈友谅后路。常遇春受命截击,陈友谅在激战中被流矢射中,不治身亡。

自从陈友谅去世,朱元璋便成为起义军中实力最强的一个。鄱阳湖之战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常遇春的功劳最大,赏赐的金银田地非常丰厚,此外,朱元璋当中夸赞常遇春“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

1367年,朱元璋已经平定张士诚,决定派遣25万大军北伐元朝,徐达担任征虏大将军、常遇春担任征虏副将军,徐达、常遇春仅仅用3个月时间便平定了山东。

次年4月,北伐的明军在洛阳的塔儿湾与元军遭遇,常遇春单骑直冲敌军阵营,身边的部将大受鼓舞纷纷跟随,在常遇春的勇猛冲杀下,明军成功击溃5万元军,俘虏人数是小事,关键是能够占领了关隘潼关。

1368年7月,常遇春和徐达两人先后攻克德州、通州,元顺帝向北逃窜至内蒙古。次年3月,常遇春率军直奔元顺帝所在的上都开平,连战连捷,导致元顺帝只能再次逃亡。

常遇春在攻克开平后,留守的元朝军队全部被歼灭,缴获车辆无数、牛马数万头,常遇春再次取得辉煌战果。

1369年7月,常遇春率领明军从开平回师,当走到柳河川的时候,常遇春突然病重去世,年仅40岁。

关于常遇春突然去世的原因,网上流传着很多种说法,但是有些明显是不可能的,比如说常遇春坑杀俘虏遭天谴。

因为史料中并没有记载常遇春的具体死因,导致后世有各种各样的猜测,留下600余年的疑团,我个人偏向于“常年紧绷的神经突然放松,再加上行军环境突变导致突发疾病去世”。

常遇春自从1355年跟随朱元璋,到1369年攻破元朝上都,期间共有15年的时间,是明太祖朱元璋发迹的关键期,是从白手起家富甲天下的全过程,也是朱元璋由弱变强最艰难的时期,常遇春面临的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此外,还有塞外环境的影响,常遇春大部分时间都在南方作战,随着朱元璋的势力范围扩大而延伸至北方,环境的变化对人的影响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不可忽略,与常遇春同时期的名将也有在烟瘴之地突发疾病去世的,因此,常遇春很有可能是环境陡然变化催生身体突发疾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明朝的20位惊世书画墨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说,中国明代文坛有些低迷,只能说,你不了解大明朝。虽不如李唐雄壮亦无赵宋般意韵,但是大明朝依旧星光璀璨,文人墨客或儒雅谦逊或风流狂放,不是一般朝代可比拼的。绵延近三百年,无数风流人物事迹震撼当时,故事传至今世。这里,我们选取20位惊世墨客人物,并呈献其书画墨宝与朋友们共赏之。- 朱元璋 -明王朝

  • 他是南宋第5位皇帝 19岁意外继位29岁灭金国 死后却被做成酒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南宋第六位皇帝,南宋后期皇帝是谁,南宋9位皇帝关系图

    南宋理宗赵昀(yún),原名赵与莒,开禧元年(1205年)出生在绍兴。他本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世孙,与当时南宋皇帝的血缘特别疏远,在父亲一辈已经沦为无职无爵的普通平民。继承皇位这种事情是连做梦也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赵昀从出生到成年都是过着最底层的农耕生活,也没受什么正规教育。命运是个玄妙的东西,做梦都不

  • 她是南宋皇帝赵构的原配,受奇耻大辱,临终前还幻想回到故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构如果不杀岳飞会有什么结果,赵构母亲韦太后在金国生过孩子吗,赵构

    文/卢哥讲历史对于靖康之耻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这就是北宋亡国之后的结局。北宋随着皇帝的被俘虏渐渐的走向了终点,当时北宋的女性可谓是受尽了残害。记得当时随着北宋的土崩瓦解,前前后后有三千多人被押解到金朝作为俘虏。至于她们的结局,更是遭受到了非人的待遇,无论是皇宫贵族女性,还是普通的市井女人都被玷污的一点

  • 她27岁被献给乾隆获专宠,堪称现实版香妃,头骨复原图美到不敢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香妃容貌复原,乾隆后妃复原图高贵妃,乾隆纯妃画像复原图

    看过《还珠格格》的同学应该都知道一个场景:香妃在后花园中跳舞引来一群蝴蝶,一旁是看呆了眼的乾隆。这个场景也可以看出当时乾隆对于香妃的宠爱,而这位十分受宠的香妃在历史中是没有的,与她相似的倒有一位妃子,那就是当时乾隆的妃子容妃和卓氏。据相关史料记载,清朝在乾隆的领导下,经济贸易以及军事都已经到了最繁荣

  • 雍正刚断气,乾隆就在大丧期间算父皇老账,真的大逆不道?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雍正皇帝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驾崩于圆明园后,总管太监将雍正留下的密诏取出。该密诏写着让四皇子弘历登基,即皇帝位!自此,乾隆时代风风火火地到来了!弘历登基的第二年便改年号为乾隆。乾隆皇帝也算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在他即位不久便做出了让人惊叹的成绩!尤其是颁布的几项昭令让朝中大臣

  • 美貌的扈三娘,宋江为何不敢自娶,却要给矮脚虎王英牵线搭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英,扈三娘嫁给王英洞房夜比武,扈三娘与宋江

    当时的兄弟们都知道宋江的意识,但是没有谁说出来,知道不点破。但是李逵这时候就不愿意了,偏偏要把大家都知道却没说的的宋江的小心思给说出来,这一下子就不好了,因为,大家又知道了。搞得宋江就很被动了。那么宋江最终没有娶扈三娘的顾忌有哪些呢?1.李逵李逵这个人有时候是很趣的,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他不知道;有些

  • 他从明朝考到清朝也没中举,45岁才开始当官,被康熙评为清官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文|历史的故纸堆于成龙,字北溟,号子山,山西永宁州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于成龙是个大器晚成的人,崇祯十二年(1639)曾勉强考上副榜贡生,不算中举,但可以有资格参加会试。满清入主中原后,于成龙继续参加科考,顺治八年(1651年)的乡试中,于成龙又落榜了,这年他已经35岁了。3年后,于成

  • 他是明朝势力最大的人物,晚年流落街头,临死时无一人吊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这位权势通天的人物,最终的下场并不怎样。严嵩一直贵为内阁首辅,和儿子严世蕃把持朝政,加上嘉靖皇帝整日沉迷炼丹修仙,整个朝政被父子二人搞得乌烟瘴气,拉帮结派、官官相护、党同伐异的局面时有发生。嘉靖在位四十多年,但是后几十年基本不理朝政,所以只能依靠于严嵩父子全力维持,即使早已对二人心生埋怨,也只

  • 老照片:1908年朝廷大员袁世凯、那桐出席葬礼,逝者曾行贿李鸿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晚清真实历史老照片,清末官员老照片,晚清145张神秘的老照片

    1908年3月15日,俄国公使璞科第因病去世,时年44岁。根据惯例,朝廷要派员前往吊唁,出席葬礼。当时,那桐担任体仁阁大学士、外务部会办大臣,袁世凯担任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他们都是交涉事务的负责人,因此代表朝廷出席璞科第的葬礼正合适。袁世凯、那桐等清廷官员在葬礼现场。我们通过现场照片看到,那桐、袁

  • 他是越南人最痛恨的皇帝,因把国土送给嘉靖,而被越南人称为国贼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宫女杀嘉靖帝的真正原因,嘉靖皇帝被杀原因,嘉靖皇帝时期的大奸臣

    莫登庸原本只是一个打鱼的穷苦孩子,长大后因为健壮而且武艺高强,得以考中武举成为宿卫。1508年,莫登庸被后黎朝(1428年——1789年)的威穆皇帝黎濬任命为天武卫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可是这个黎濬好酒色,行暴政,残害宗亲,使得许多宗室有反意。公元1509年,黎濬被人下毒毒死后,越南先后立的几任皇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