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公穷困落魄,本想靠着自己的才华博取功名,却名落孙山。那么周培公是一名落榜考生,在街上卖字卫生,又身无分文,康熙是如何发现周培公的才能呢?
那还得从朱国治上奏朝廷,裁撤三藩说起。清朝前期,三藩的存在对康熙是重大的威胁。索尼在去世之前,曾经嘱咐过康熙,目前朝廷的两大隐患,一个是鳌拜,一个是吴三桂。权臣鳌拜已经在康熙16岁那年就除掉了,鳌拜只是结党营私,没有反叛的迹象,并且身在京城,很容易对付。
但是吴三桂跟鳌拜可不一样,吴三桂非常难以对付。首先说吴三桂,他是三藩之首。此人有勇有谋,在明朝崇祯皇帝时期,就做到很高的官位。吴三桂手上有5万关东铁骑,明朝灭亡以后,李自成和多尔衮都想拉拢吴三桂。最终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投降了清朝,带领多尔衮的八旗劲旅进入山海关。清朝对吴三桂也很感激,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发誓永不相负。
吴三桂的势力盘踞在云南,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他手上握有雄兵几十万。吴三桂与镇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之信三个人互成掎角之势,牢牢控制南方大部分区域。三藩可以私自铸造钱币,可以不用向朝廷缴纳赋税,每年还能从朝廷的一大笔抚恤银两。
在平定明朝残余势力以后,三藩已经成为朝廷国库的负担,吴三桂渐渐成为朝廷的隐患。康熙登基以后,以裁撤三藩为自己的第一个目标。可是朝中的文武大臣只是想着自己的小算盘,没有考虑到三藩带来的隐患,没有一个人敢提出来裁撤三藩的奏折。
这个时候,知府朱国治勇敢的站出来。他上奏康熙,建议裁撤三藩,给朝廷免除灾患。此举遭到朝廷中大部分大臣的反对,朱国治因此得罪吴三桂,被吴三桂送到京城,交给康熙处置。
在进京的途中,朱国治偶遇周培公,并且同车而行。朱国治哪里知道,面前的周培公就是平定吴三桂的人才。周培公真是一个聪明的人,他料定朱国治此次进京是有惊无险。
周培公告诉朱国治,康熙召集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三个人来到京城,是借机把他们的爵位削掉。可是吴三桂如果借故没有到京。周培公就预言:吴三桂不进京城,康熙要拿朱国治的人头安抚三藩。
正是周培公对局势有这个鲜明的判断,让康熙认为他是个人才。康熙不惜屈尊前往街上找到周培公,看到周培公有伍次友老师的推荐信,更加信任周培公。当天落榜生周培公就被带到朝堂议事,授予官职。
周培公也没有辜负康熙的期望,提出裁撤三藩分阶段进行的办法,让康熙和明珠、索额图长了很多见识。周培公也通过自己独特的判断,让康熙断定他是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