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晋十六国的序幕:大成国的建立之路

东晋十六国的序幕:大成国的建立之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612 更新时间:2024/2/4 21:21:15

公元302年,4年前带着陕甘南部天水、略阳等地数万户流民涌入四川的李特,在占领成都外围各城市后,自称大将军、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军事,之后,开始了他在四川的战略进攻。

[var1]

几仗下来,李特杀进了益州蜀郡成都城,太守徐俭献少城投降,刺史罗尚退据太城。

太城在今天成都天府广场以北的展览馆,直到清末都是四川的政治行政中心,是一座小而坚固的城。

最后一刻,是罗尚与李特之间的PK。

益州刺史罗尚,《晋书》评价此人

“性贪,少断。”

而蜀人民谣更是将此人形容成一个贪婪成性的奸邪小人,《晋书》中记载当时蜀人言曰:

“尚之所爱,非邪则佞,尚之所憎,非忠则正。富拟鲁、卫,家成市里;贪如豺狼,无复极已。

”早已失去民心,但纵然有一万个缺点在身,此人却有一个优点,就是坚韧,与李特大小战事不断,败多胜少,罗尚却从不认输。

李特,《晋书》上评价此人“

沈毅有大度

”,《资治通鉴》上载“

蜀民相聚为坞者,皆送款于特。

”可见深得蜀人之心,但此人纵然有一万个优点,却有一个缺点,就是浮躁。

很多时候的对决,不取决于有多高的手段,而取决于双方的错误。

李特大兵压境,罗尚退守一隅,双方强弱分明,面临李特军随时展开的攻击,罗尚没有办法,派人向李特请和。

是请和而非投降。

李特同意,遂停止进攻。

李特不是不知道“和”和“降”的区别,同意“和”是因为自己军中缺粮,更重要的是,他认为“

大事已定,但当安民。

[var1]

李特犯了错误,而这个错误被罗尚抓住了。

两军请和休战后,李特马上让自己的部队分散筹粮,安抚百姓,弟弟李流和儿子李雄苦谏不听;罗尚则立刻开始了新的行动计划。

罗尚的行动计划分两步,第一步是向周边各地区求救;第二步则更为老到,待援军抵达之际,派人到各地串联,约以起事,并到李特营中诈降,既是稳住李特,更是探听虚实。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荆州刺史宋岱点水军三万,以建平(今巫县)太守孙阜为前锋前来救援,兵锋进逼德阳。

罗尚立刻派出自己的副官兵曹从事任锐悄悄出城,四处串联,约好于二月十日共同举事,一切停当,任锐便到李特营中诈降,并以探亲为名返回到罗尚城中。

任锐一人于敌营来回如无人之境,并非凭着“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冲动,而是其看准李特此人“骄怠无备”,对手做到了知己知彼,而李特却既不知己又不知彼,败局已定。

公元三0三年二月十日,罗尚按计划突袭李特,援军孙阜同时对德阳发起进攻,李特军大败,李特本人也死于乱军之中,幸而弟弟李流与他的儿子李荡、李雄压住阵脚方才避免全军覆灭。

然而,虽然罗尚与李特之间的PK以罗尚完胜而告终,但李特之死,又为他树立了更为强悍的敌人,那便是李流和李雄。

二、乱世最需要的是人才

雄主之花李特凋谢在成都城内,他的遗志由四弟李流继承。

[var1]

当初声势浩大的得胜之师,一夜之间便成为面临重兵合围的孤军,李流仓猝接过哥哥的指挥棒,却阵脚不乱。

他立刻率军躲过德阳的孙阜军,退到绵竹附近的赤祖休整,仍将部队分做东、北两营,自己率领东营,李荡与李雄兄弟率北营,两支互为犄角,相互支援。

这时,罗尚本着“宜将胜勇追穷寇”精神,率兵尾随而至,没曾想被他认为是穷寇的李流打得大败,而且反攻至成都城下。

这时,胜利的李流却又失猛将,李荡在追击中不慎中矛而死。

如果说李特的死还没让李流失去希望,而李荡的死,却对李流打击很大,短短时间内两个重量级人物相继死去,让李流怀疑是否自己气数已尽。

人活着靠希望,一旦失去了希望便斗志全无,李流便打算向孙阜投降,李特的三子李雄和侄子李骧苦谏不听,为反对李流的投降主义思想,李雄采用了“逼流抗晋”的方针。

李雄率本部兵马在最艰难时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征伐,往北突袭德阳孙阜部,孙阜正等着李流来降,没想到遭此一击,立刻大败;李雄乘胜再往北攻下汶川,杀太守陈图;再回师南下进入郫县。

此举无疑振奋了本军的斗志,也迫使李流打消了投降的念头,跟随李雄进驻郫县。

三支军队,经李雄征伐,现在剩下李流与罗尚两军PK。

[var1]

李流军队起源于难民,缺衣少粮,最为困难;罗尚军最为丰足,却连战皆败,赖以支撑的,唯罗尚坚韧不服输的性格。

两军各有弱点,但粮草历来是军中重中之重,若照此僵持下去,缺乏粮草的李流不战自溃。

还要补充的是,在坚持过程中要尽可能不犯错误,否则会一败涂地。

这时,罗尚犯错误了,类似罗尚这样的人不可能不犯错误。

罗尚手下参谋长徐轝,乃是涪陵人,他知道到一个重要的信息。

离郫县很近的青城山,有个徐轝的老乡范长生,率领千余户人家躲在此地,积蓄的粮草丰厚无比。

徐轝是有追求的人,也想独挡一面,为官一方,他见汶川太守空缺,便想去填补,俗话说无功不受禄,徐轝想用范长生这个信息去换取太守之位,但身为罗尚参谋长,对罗尚的为人自然知根知底,他也知道信息这个东西,一旦从自己嘴里说出去立马就会贬值,便暗中留了一手。

徐轝对罗尚说了两点:一是介绍了范长生这个人的经济实力;二是希望自己去做汶川太守,与范长生联合,在战略上自己就可以和罗尚可互为犄角,打败李流不在话下。

徐轝却没有对罗尚说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一旦李流与范长生联合,罗尚必败。

[var1]

因为范长生不但有物资,还精通帝王之术。

如果罗尚知道了这个道理,另派人与范长生联合,无疑断了自己的前进之路。

但罗尚此人“性贪,少断。”别人不说,他自己是参不透的。

果然,罗尚不同意,一来因为看不上范长生那点东西;二来正如蜀人所说其人“贪如豺狼”,汶川太守这个位置是要买好价钱的。

徐轝在罗尚处不得志,自然想到了跳槽,他来到了李流集团。

对手的参谋长来投,李流自然不会亏待,而且对封号这种细节也考虑得周到,罗尚是平西将军,李流便封徐轝为安西将军,明摆着让徐轝与罗尚做对;徐轝给李流带来了范长生,也带来了丰厚的粮草,有了充足的后勤补给,李流军力立刻大涨,《晋书》中载“

流军复振”

但眼看李流已走出低谷,一干人众要跟着他干一番事业时,他却一病不起。

[var1]

短短时间内,他承受了太多的悲痛和压力,他是将才,却无帝王之雄,以为将的双肩扛帝王之任,他确实扛不起。

李流在大厦将倾之际挽狂澜于既倒,做为李特的弟弟,他无愧于自己的兄长。如果说李特死后是他避免了李家的崩溃,那么在退出之前则又做了一件关乎李家前途和命运的事。

弥留之际,他将整副担子交给了自己的侄子李雄,并为李雄找到了一个军师范长生。

三、揭开十六国的序幕。

李特有三个儿子,长子李始、次子李荡、三子李雄。

长子李始中规中矩。

次子李荡文武兼备,一直是李特身边最得力的助手,说他是后世李渊身边的李世民当不为过,可惜早死,否则,继承李特衣钵者就是此人。

生李荡时,母亲罗氏曾梦见两条彩虹升于天上,其中一条突然断裂。

三子李雄,其母亲生他时又是一番不同,说是在井边打水时突然睡去,梦见大蛇缠身,十四个月后便生下李雄。

[var1]

两人的母亲罗氏便常对人说,两个儿子如果有先死的,后面那个必然大贵,罗氏的意思很明显,两个儿子都非凡人,而是真龙天子。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然有一个女人,李雄成功的背后是他的母亲罗氏,罗氏虽然不能提枪打仗,但她的一张嘴远胜十万雄兵。

和母亲罗氏的嘴配合的,还有李雄的长相,李雄是个高大威猛的美男子,而且很早就表现出个人的魅力,《晋书》中载其

“身长八尺三寸,美容貌。少以烈气闻,每周旋乡里,识达之士皆器重之。”

其后大多数时间都跟随在二哥李荡身边,学到了不少统兵打仗的经验。

李流死后,李雄得以彻底放开手脚,立刻发动对罗尚的进攻。

李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命手下朴泰对罗尚诈降,要罗尚夜袭郫县,自己做内应,并约以举火为号,罗尚信之不疑,派原李特的降将隗伯带兵从成都出发夜袭郫县。

隗伯军到得郫县城下,见郫县城墙之上有长梯垂下,因未见火光不敢轻动,但不多时就见城内火起,隗伯大喜,命令部队攻城,一时间,为抢头功部队争相攀城,乱作一团。

正在隗伯部队攀城之际,李雄的叔叔李骧带伏兵杀到,隗伯军大败,隗伯本人也受伤被俘。

[var1]

就在隗伯军在郫县城下大败之际,李雄的另一路人马已换上了晋军的服装,大摇大摆来到成都城下,称自己是隗伯的部队,已经拿下郫县,这是战争的夜晚,城上军士却根本没有一点戒心便立刻打开城门,可见罗尚低劣的治军才能。

很快,李雄的部队便占领成都少城,罗尚又退据太城,再次形成当初李特与罗尚PK的局面。

与上次李特遇到的情况一样,此时李雄军中也缺乏粮草,但李雄非李特。

李雄并没有急于进攻太城,更没有分散筹粮,而是命李骧南下犍为,断罗尚的粮草运输通道。

粮草一断,罗尚便和李雄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两军都缺粮,拼的就是斗志和毅力,这些却都是罗尚的弱项,他明白大势已去,便留下少部军队坚守,自己率大部逃往简阳地区。

李雄占领成都。

此后,罗尚被李雄一逼再逼逃到了巴郡,坚韧的罗尚一直怀揣复辟之梦,不断对李氏集团进行骚扰,怎奈李氏集团如日中天,自己的身体却是一日不如一日。

[var1]

公元三一0年,罗尚终于死在了其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平西将军岗位上,虽然这个职位对他来说颇有讽刺意味,虽然他是丧师失地的主要责任者,但相比其他很多官员来说,他并没有逃避他应该承担的责任,更没有请求异地升迁,而是一直担当到死。

罗尚无才无德,但对于朝廷,堪称忠臣。

拿下成都后,李雄得以有时间到青城山与范长生长谈,此时范长生对李雄的影响,犹如诸葛亮当初对刘备的《隆中对》,这一次的会面,宣告了李氏家族流寇思想的正式终结,而代之以全新的“武装割据”战略。

公元三0四年十月,李雄在成都称王,废除晋朝法律,约法七章,并大封一干人众。

这年的十一月,匈奴刘渊在离石附近的左国城称汉王。

[var1]

公元三0七年六月,李雄见中原地区战火纷飞,司马家族忙于内耗之际,便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拜范长生为丞相兼天地太师,参考汉、晋官僚制度模式建立百官制度。

大成国的建立,揭开了十六国的序幕。

巧的是,五个月后,晋帝国也换了新皇帝,即晋怀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民间音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民间音乐称为,中国民间音乐大全,民间音乐集锦音频

    我相信大家对民间音乐并不陌生,民间音乐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通过口口相传而流传下来的音乐形式和音乐作品,范围十分广泛,民间音乐使用大量的乐器,例如:弦乐器、木管乐器等。我国现存的民间音乐丰富多彩,品种繁多,最为著名的是陕西的民间音乐,给大家留下了广泛的印象,深受大家的喜爱。魏晋南北朝时期,

  • 世人皆知白起不知郭开,解决掉战国两大名将,秦始皇是怎样对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郭开被烹杀过程,郭开最终的下场,历史上赵国郭开最后结局

    [var1]白起在秦统一六国的路上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在长平之战后,白起原本是想乘胜灭赵,但秦相应侯范雎受了贿赂,并且长平一战,秦国的损害确实很大,白起急欲攻灭赵国,究竟是为秦国着想,还是为了自己能封为三公?范雎和秦昭襄王恐怕都心生猜疑。因此当范雎以秦兵惫,急待休养为由,向秦昭襄王请求允许韩、赵割地

  • 历史上第一位女皇武则天,为何最后要把权利还给大唐子孙?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英雄辈出,可是很少有人像武则天这样复杂。即便是如今千百年过后,提到武则天的话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武则天活出了自我心狠手辣执掌朝政,也有人赞赏武则天选贤任能时候的开明与大度,却又因为武则天掀起的“酷吏革命”让人觉得残忍。或许,武则天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剑走偏锋的人物。在她身上,既有女人的柔情,又

  •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鲜有人知道长平之战后,“廉蔺”是何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这些国家中,赵国的故事着实精彩,《赵氏孤儿》、《胡服骑射》《负荆请罪》等故事在今日,不仅被搬进了戏剧舞台,而且登上了影视荧幕,成为了不朽的经典传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一、将相和之负荆请罪提到赵国,你或许印象并不深刻,因为它是早已淹没在历史

  • 李世民在位期间曾天下一统,选择接班人时,却为何会遭受严重打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而这样的生活也并没能够持续很久,毕竟朝代的兴亡可以说只不过是转瞬之间的事情。对于李世民来说,则面临着一个千古难题,也就是选择接班人了。让很多人十分疑惑的一件事情也就是为何选择接班人的时候,为何会使得他遭受严重打击。想必大家都知道,对于皇帝来说选择接班人是很重要的事情了,毕竟这关乎于一个朝代的生死存亡

  • 老子和孔子谁是人类最伟大写作者?没错,数据会告诉我们!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老子和孔子谁更伟大,老子孟子孔子顺口溜,老子孔子对话完整版

    [var1][var1][var1]年轻的国王盘庚冲破重重阻力才得以完成这次迁都,“往哉生生!今予将试以汝迁,永建乃家。”于是,迁都的队伍浩浩荡荡出发了,有很多单辕双轮的牛车,装货也载人,队伍中更多的是负重荷货的奴隶,拥簇在牛车、马骑周围蹒跚而行。他们终于渡过了黄河,怎么渡的黄河?渡了多久?伤亡情况

  • 李白被女人拒绝后写诗说愁,中间20字凄美哀怨,成为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李白我们的印象里他是有才华,能文能武,骑着马带着酒,游山玩水,身边也自然不缺陪伴者,但是李白偏偏却看不上那些爱慕者,而他喜欢的女人就不喜欢他,一代才子也感受到被拒绝的滋味。感觉跟现在的我们没什么两样!典型的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李白曾经在长安住做官,有一次他上过早朝之后,就骑着马去郊外游玩。走到半路

  • 李贺写的这首诗颇有哲理,让人学会看淡生老病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贺十首吓人的诗,李贺个人简介,李贺马

    在唐代,也有一位帝王“好神仙,求方士”,他便是唐宪宗李纯,正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这位皇帝为了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全国上下便开启了找仙丹寻仙药的不良风气。在这期间,一位看似柔弱,笔锋却犀利的诗人实在看不下去了,他认为此举荒唐至极,对国家和人民而言都是一种灾难,于是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苦昼

  • 浅谈:南北朝虚币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北朝历史,乱世三百年闲话南北朝,易中天讲南北朝历史

    但是,时至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虚币开始出现。所谓虚币,就是铸造一枚五铢钱,再用法律规定这一枚五铢钱可以当做数百枚、数千枚五铢钱,这种扰乱市场的行为无疑带来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无数百姓的劳动成果被国家以强制法令的方式剥削,只要简单地制造一枚价值百枚或千枚铜钱的虚币,就可以使得百姓的积蓄瞬间缩水,国家

  • 古人冬天怎样取暖?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取暖方式让人尴尬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玄宗的弟弟李范怎么取暖,李范和李隆基的关系,李范

    在古代来说,人们冬天取暖并没有如今这么发达,而歧王也是被很多人评为最懂得享受的,不过取暖方式却让人尴尬。当初的取暖方式其实还是十分单一的,不过歧王却直接用人的体温来取暖。要是放到如今的现代社会,就不要轻易尝试这种做法了。大家也都知道,对于古人皇室的人来说,其实紫禁城也可以说得上是很棒的避寒圣地,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