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鲜有人知道长平之战后,“廉蔺”是何下场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鲜有人知道长平之战后,“廉蔺”是何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515 更新时间:2024/1/22 6:29:22

[var1]

在这些国家中,赵国的故事着实精彩,《赵氏孤儿》、《胡服骑射》《负荆请罪》等故事在今日,不仅被搬进了戏剧舞台,而且登上了影视荧幕,成为了不朽的经典传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

一、将相和之负荆请罪

提到赵国,你或许印象并不深刻,因为它是早已淹没在历史中的一个小国,但提到廉颇与蔺相如,你一定会想起小学时期,在课本中学到的那篇关于负荆请罪的故事。一个国家想要长久地安定祥和,需要文有治世之能臣,武有安邦之勇将,廉颇与蔺相之于赵国就是这样的两位文武之臣。

[var1]

廉颇作为赵国的一大猛将,深受当时君主赵惠王的器重,作为一名武将,他以一己之躯保家卫国,在渑池会盟中,因为廉颇与蔺相如的里应外合,震慑了秦国,赵王得以安全返回。

事后赵王封蔺相为上卿,位居廉颇之上,这引发了廉颇的极度不满,认为蔺相如不该受此待遇,于是放言遇到蔺相如后,必将有辱于他,蔺相如闻言,一直对其避而不见。

[var1]

后来蔺相如的一句:“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畏吾两者也。今若因私而斗,何以安国?”令廉颇羞愤难当,背着荆条前往蔺相如府上道歉。同样一心为国的两位,经此一事后,十分佩服彼此的胸襟格局,成为了莫逆之交,是历史中将相和的典范。

二、长平之战,改变历程进程的战役

长平之战作为战国时期非常重要的一场战役,不仅改变了赵国的命运,也加快了秦朝统一六国的进程。赵惠王逝世后,赵孝成王继位,由于新君继位,民心不稳,秦国在攻打赵国的过程中,使用了反间计,离间廉颇与新任赵王之间的信任,让赵括这位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的将军代替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将廉颇,成为长平之战的主将。

[var1]

长平之战是赵国历史中输得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之中,赵国的40万大军,惨遭秦国围剿四十余天,经过一次次的浴血奋战,赵军始终无突出秦军的重围。在这场输死较量中,最后以主帅赵括战死,四十万赵军惨遭俘杀,秦国赢得了战争最终胜利为结局,从此秦国向中原一路高歌猛进,而赵国则从此一蹶不振。

[var1]

三、廉颇之死

长平之战后,赵国经过历代君主励精图治积累的军事家底,毁于一旦,国家实力急速下降。燕国见状,向赵国发起攻击,而此时无人可用的赵王,任命他为主帅与燕国一战。

[var1]

廉颇也终不负他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名号,在战场上,凭借着丰富的作战经与过人的胆识,不仅大挫燕军士气,俘虏敌国将领,更是一骑绝尘,围剿了燕国都城。赵国与燕国的这一场战役,洗刷了长平之战给赵军带来了的阴影,也为赵国赢得了5座城市。廉颇也因此被封为了信平君,并让他代理相国之位。

[var1]

可好景不长,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逝世,赵悼襄王继位。这位君主上任后,就革除了廉颇的将军之位,在与魏国的战争中,以乐乘为主帅取而代之。这一举动彻底惹恼了廉颇,于是晚年的廉颇违背赵王的意愿,决定攻打手下败将乐乘,随后深知无法再待在赵国的廉颇,投奔魏国大梁。

[var1]

后来赵国为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于是派使者前往慰问,而一向与廉颇不和的郭开,从中作梗,买通使者,当赵王询问使者时,得到了“廉颇老矣,尚善饭,顷之三遗矢”地回答,这也是辛弃疾名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由来,于是在郭开的奸计之下,赵王相信廉颇已经年迈,无法再胜任将军一职,任命了他人为将。

就这样廉颇再一次错失了回到赵国的机会,晚年的廉颇,担任了楚国的将军,可他身在楚国,心在赵。不被赵国重用的他,始终思念自己的祖国,最终客死他乡,逝世于楚国寿春。

四、蔺相如之死

蔺相如作为一代名相,其胸襟与气度,在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作为一代名相,他有勇有谋,精通政治,擅长外交,是得到史学家司马迁赞赏的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可惜的是关于这一代名相,除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之外,其他流传下楼来的故事少之又少,就连其是如何去世的,都有不同的说法。

[var1]

其中一种说法为,太子在前往秦国当人质的途中,因急症死于骊山之下,与太子一同前往的蔺相如,因此被处割头挖心的刑罚。另一种说法是长平之战爆发时,秦国因为无法攻破廉颇的防守,在与赵军对峙4个月后,使用了反间计。

在赵国散布烟雾弹,说“廉颇怯战,秦国最害怕的是赵括为将”,赵王听闻后信以为真,不顾蔺相如的上书劝阻,一意孤行,以赵括取而代之,当赵军四十万赵军全被俘杀的消息传来之时,蔺相如悲愤交加,口吐鲜血,不久后在忧愤之下病逝。

[var1]

五、总结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那些在历史中叱咤风云的人物,也随着时间的长河,逐渐流逝在了过去,可他们的故事仍然值得现代的我们去了解。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廉颇与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我们自小就已经开始了解,可是当我们成长之后,再去了解这样一段历史,我们的眼界早已与曾经不同,我们知道,不管蔺相如还是廉颇,都值得我们尊重,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着无法掩盖的闪光点。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在位期间曾天下一统,选择接班人时,却为何会遭受严重打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而这样的生活也并没能够持续很久,毕竟朝代的兴亡可以说只不过是转瞬之间的事情。对于李世民来说,则面临着一个千古难题,也就是选择接班人了。让很多人十分疑惑的一件事情也就是为何选择接班人的时候,为何会使得他遭受严重打击。想必大家都知道,对于皇帝来说选择接班人是很重要的事情了,毕竟这关乎于一个朝代的生死存亡

  • 老子和孔子谁是人类最伟大写作者?没错,数据会告诉我们!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老子和孔子谁更伟大,老子孟子孔子顺口溜,老子孔子对话完整版

    [var1][var1][var1]年轻的国王盘庚冲破重重阻力才得以完成这次迁都,“往哉生生!今予将试以汝迁,永建乃家。”于是,迁都的队伍浩浩荡荡出发了,有很多单辕双轮的牛车,装货也载人,队伍中更多的是负重荷货的奴隶,拥簇在牛车、马骑周围蹒跚而行。他们终于渡过了黄河,怎么渡的黄河?渡了多久?伤亡情况

  • 李白被女人拒绝后写诗说愁,中间20字凄美哀怨,成为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李白我们的印象里他是有才华,能文能武,骑着马带着酒,游山玩水,身边也自然不缺陪伴者,但是李白偏偏却看不上那些爱慕者,而他喜欢的女人就不喜欢他,一代才子也感受到被拒绝的滋味。感觉跟现在的我们没什么两样!典型的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李白曾经在长安住做官,有一次他上过早朝之后,就骑着马去郊外游玩。走到半路

  • 李贺写的这首诗颇有哲理,让人学会看淡生老病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贺十首吓人的诗,李贺个人简介,李贺马

    在唐代,也有一位帝王“好神仙,求方士”,他便是唐宪宗李纯,正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这位皇帝为了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全国上下便开启了找仙丹寻仙药的不良风气。在这期间,一位看似柔弱,笔锋却犀利的诗人实在看不下去了,他认为此举荒唐至极,对国家和人民而言都是一种灾难,于是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苦昼

  • 浅谈:南北朝虚币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北朝历史,乱世三百年闲话南北朝,易中天讲南北朝历史

    但是,时至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虚币开始出现。所谓虚币,就是铸造一枚五铢钱,再用法律规定这一枚五铢钱可以当做数百枚、数千枚五铢钱,这种扰乱市场的行为无疑带来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无数百姓的劳动成果被国家以强制法令的方式剥削,只要简单地制造一枚价值百枚或千枚铜钱的虚币,就可以使得百姓的积蓄瞬间缩水,国家

  • 古人冬天怎样取暖?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取暖方式让人尴尬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玄宗的弟弟李范怎么取暖,李范和李隆基的关系,李范

    在古代来说,人们冬天取暖并没有如今这么发达,而歧王也是被很多人评为最懂得享受的,不过取暖方式却让人尴尬。当初的取暖方式其实还是十分单一的,不过歧王却直接用人的体温来取暖。要是放到如今的现代社会,就不要轻易尝试这种做法了。大家也都知道,对于古人皇室的人来说,其实紫禁城也可以说得上是很棒的避寒圣地,毕竟

  • 古代社会男尊女卑,为何武则天偏爱太平公主,究竟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肉麻的诗,武则天为何杀薛仁贵,武则天手指是十簸箕吗

    不过让很多人感觉意外的是,武则天也非常宠爱这个太平公主。加上武则天对待自己的儿子都是非常残忍了,这一点有目共睹。但是为何武则天也会这么宠着太平公主呢,其实原因还是很简单的。在当时的状况下,按常理皇位自然是要传给儿子的。而武则天作为女性,她自己想要当上皇帝,那么也就意味着身边的儿子,他们都是自己的对手

  • 梦回大唐穿上唐朝汉服感受大唐文化绚丽多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唐时期外国人能不能穿汉服,重回大唐汉服走秀,大唐汉服文化旅游

    这里有满满的大唐历史文化,充斥了满满的大唐元素,感受着大唐文化的多姿多彩,当时的丝织品,陶瓷品,金属器皿,香料,医药等等已经达到了封建制度的鼎盛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当时的航海业已经发展到了繁荣昌盛时代,随之便有了唐三藏西天取经三下东洋的故事。唐三藏不但到了印度中东和西欧各国,还三次下东洋倭国。他把唐

  • 杜甫逃过曾经好友的杀害,然而却在饱餐一顿烤牛肉后离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但杜甫实际上饱读诗书,自然很有才华,所以在失意的时候更是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也是流传至今。只可惜,杜甫或许可以用时运不济来形容他了,在他想要辅佐唐玄宗的时候,结果这时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离到了蜀地避难,而杜甫则是选择去了三川地区,后来太子李亨自立为帝,杜甫想要去投奔李亨也就是唐肃宗,结果却被

  • 把人生失意写得如此诗意的诗人,恐怕也只有写出这首诗的孟浩然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而可怜的孟浩然,虽然在当时写诗的名气非常之大,但是科举考到了40多岁,却依然没有能够中进士。而这个时候的孟浩然心态已经完全失衡了,他有点不相信自己命中就没有当官这个选项,但血淋淋的现实告诉他,这就是他的命。即便是人生遭遇如此的不顺利,但毕竟孟浩然还是尽力挖掘存在于其中的诗意。这首唐诗就写于他40多岁